《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平凡”与“伟大”)
朱德
教学目标
1.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
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难点)
3.
感受朱德母亲平凡而伟大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重点)
一、导学检测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
妯娌(zhóu
lǐ)
勉强(qiǎng)
迁徙(xǐ)
衙门(yá)
2.解释下列词语。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
3.思考简答题。你认为朱德母亲是一位
的人。(用一个词回答)
二、跳读课文,理解母亲形象
带着辩题,跳读课文,关注典型事例,理解母亲形象。
1.有人说,朱德母亲是一位平凡母亲,有人说朱德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你怎么看?请带着这个问题,跳读课文3——13节,找出典型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读后以“平凡”为正方阵营,以“伟大”为反方阵营,开展正、反辩论。
2.发言时,要求按下列“我认为朱德母亲是一位平凡的母亲,理由是……”格式说。说理由时,先告知理由所在语段的页码和段序,然后读,读后析,再共同评点。
3.“平凡”主要体现在勤劳、聪明能干、宽厚仁慈等方面。“伟大”主要体现在“意志坚强、有见识、理解儿子,深明大义”等方面。
4.辩论过程中,下列语段应找出关键词句,重点赏析品读,批注点评。如,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第4节)
关键词批注:“总是”可见起床早是长期的一贯的;“还要……”说明劳动任务多,会干的活也多,聪明能干;“还能……”所指劳动强度也大。
②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第5节开头)
关键词批注:“自然”,指不勉强。再加“很”,更说明懂事。朱德这么小就习惯性帮母亲劳动,可见母亲的勤劳对他的影响之大。
③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第8节末尾)
关键词批注:“启发”可见母亲反对地主豪绅的欺压行为对我的影响,是我反抗压迫的启蒙者。(联系学生实际:你妈妈有时是不是长篇大论让你好好读书,但是你却听不进去。朱德母亲却是三言两语就启发了我幼年时的思想。)
思考三,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这是怎样的生活。
明确: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生活。
⑤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第10节末尾)
关键词批注:“瞒”是怕母亲不同意,舍不得,会责骂自己。“慰勉”,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正义行为的理解,对革命的支持。
综上所辩,小结母亲形象:朱德母亲首先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正如文章结尾所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也印证了毛泽东主席所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幻灯呈现:母亲:平凡蕴含伟大!
三、体会母亲品格对朱德影响
简介朱德生平,加深体会母亲
“平凡而伟大”品格对朱德成长的影响。
①朱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展示朱德生平简介。
朱德(1886年-1976年),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及抗战胜利勋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同时指挥过国、共军队的军事统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从朱德生平介绍和课文阅读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朱德是一个伟大的人。伟大不仅在职位和功勋上,更在他的人品人格上。
②朱德之伟大,与母亲对他的从小时的影响有关吗?
再次强化明确:有,“我”从小就养成的爱劳动习惯,从小就形成的反抗压迫追求新生活的思想,以及从小不怕困难,从没被困难吓倒过的意志。等等,朱德之伟大,一切宝贵的精神品质,除了革命生涯的磨练,也有平凡母亲从小对朱德教育培养之功。
幻灯呈现:朱德:伟大来源于平凡!
四、真情诵读,怀念深情
真情诵读开头和文末抒情议论文字,体会朱德怀念母亲的深情。
①母亲去世了,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感情?用文中词语概括并说说理由。
一是深切的哀痛。
第1节,“我”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很悲痛。“得到”说明“我”不在母亲身边,母亲临终儿女不能送终,实在是做儿女的一大悲哀。“很”表示悲痛程度之深。第16节,母亲现在离“我”而去,“我”将“不能再见一面”,这个哀痛是无法弥补的,可见悲痛多深呀!
二是无尽的遗憾。母亲从1919年回家到1944年去世,期间有25年没有见面,第12节中,收到侄儿来信,说母亲很想见“我”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满足想母亲见见儿子这一最简单最合理也是最低的希望。一个“竟”字表达了无尽的遗憾。
三是真诚的感谢。用两个“我应该感谢”和两个“我将尽忠”,表达报答母亲深恩之真诚。
从三个层面的情感抒发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文中伟人朱德形象,不只是伟大的一面,也有珍爱亲情,不失孝心的平凡的一面,他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为了什么,做官为什么。一言以蔽之——伟大没有忘记平凡人,真诚感谢平凡的母亲。幻灯呈现:伟大不忘平凡。
通过自由诵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读出真切的悲痛,读出无尽的遗憾,读出真诚的感恩。
五
拓展阅读,作业设置
1.口语交际作业。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就像一棵大树,根植在孩子的心底。艰难时给孩子以荫庇,迷惘时给孩子以方向。快速阅读下列文段,模仿朱德感恩母亲的表达方式,说几句话,献给生你养你的母亲或关心你培养你的其他亲人。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老舍《我的母亲》
2.书面作业。
以
《我的母亲》为题,拟写一个采访母亲的提纲,写出母亲主要成长经历和感人故事,培养热爱母亲的情感。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母亲:平凡蕴含伟大
朱德:伟大来自平凡
伟大不忘平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结合事例感受母亲的形象。
2.品读质朴的语言,感受母亲带给我的影响。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一、导入:
七上第二单元我们学过写亲情的文章,有一篇是现代文学大师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通过两次看菊花来写母亲。今天我们来学习革命家、十大元帅朱德写母爱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回忆录。
二、(共20张PPT)
我的母亲
回忆
有人说,朱德母亲是一位平凡母亲,有人说朱德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你怎么看?
我认为朱德母亲是一位——的母亲,理由是……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第5节开头)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第8节末尾)
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这是怎样的生活?
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第10节末尾)
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
母亲:平凡蕴含伟大!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及抗战胜利勋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同时指挥过国、共军队的军事统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朱
德
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
籍贯:四川仪陇县
朱德之伟大,与母亲对他的从小的影响有关吗?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朱德:伟大来源于平凡!
母亲去世了,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一是深切的哀痛: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二是无尽的遗憾:
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三是真诚的感谢: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伟大不忘平凡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课后作业
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请大家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何异同。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