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7 08:4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
铁凝
今别离
哦,
香雪
第一课时
梳理文章内容。
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教学目标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者和领导人,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将世世代代尊敬和怀念毛泽东同志。
人物介绍
铁凝
毛泽东
1893-1976
写作背景
铁凝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间: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铁凝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

点:
北平
参与者:
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等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铁凝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内容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铁凝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刘少奇、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铁凝
大五角星:中国共产党
小五角星:全国各族人民
红色:
代表革命
黄色:
代表光明
▲标准国旗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铁凝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与田汉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铁凝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局部)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局部)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意义
铁凝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1段
整体探究
铁凝
通读全文,找出每段的关键词,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
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
第2、3段
由参会人员的构成指出本次会议的性质——这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并进一步解释了原因: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了胜利。这充分说明,这样的团结是不容破坏的,这次的会议也必然是一次成功的会议。
第4段
整体探究
铁凝
通读全文,找出每段的关键词,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5段
通过回顾三年前与国民党召开过的一次不成功的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说明了本次会议名称的由来,证明只有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才能召开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协商会议。
在上一段的基础上,再一次重申了本次会议的性质,
并指出了会议的职权以及会议具体的议程。
第6段
整体探究
铁凝
通读全文,找出每段的关键词,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作者先是指出中国在近代曾经落伍过,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接着说明先人们一直为此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再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最终胜利说明,只有团结起来打倒内外压迫者才能翻身解放,当家做主;最后,进一步阐述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意义和内涵。
第7段
整体探究
铁凝
通读全文,找出每段的关键词,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8-11段
指出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结束,中国仍然面临着被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捣乱和破坏的危险,需要提高警惕,继续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向前发展。
指明反对敌人复辟的武器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以及掌握这个武器对国家经济、文化、国防等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12段
整体探究
铁凝
通读全文,找出每段的关键词,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13-16段
铿锵有力地表明了国内外反动派必败,中国将越来越强大的决心和信心。
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
第一部分
整体探究
铁凝
再读全文,分析本文的论述逻辑
(第1段)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
第二部分
(第2—6段)介绍会议的性质、背景、职权和意义。
第三部分
(第7—12段)指出“站起来”的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保障胜利果实和加快建设的方法及作用,并表明必然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第四部分
(第13—16段)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
脉络结构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会议的性质、背景、职权、目的和意义
揭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和意义
指出中国面临的新形势、
新危机
需要继续坚持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
高度凝练、层层深入
明确:它的意思是说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屹立在世界东方。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文本探究
铁凝
抓住文章关键性的词句,结合相关史实,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
语言探究
本文语言通俗、准确,包含感情。请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说明。
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语言探究
铁凝
【原文】
语言探究
铁凝
明确:这句话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是用词准确。
“大多数”“基本”二个词使用的非常准确,“大多数”指的是中国在当时除了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都得到了解放,所以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而我们的战争所取得的也就是“基本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述背景的界定。
语言探究
铁凝
【原文】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明确: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惋惜,正是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了3年以前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是对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愤慨。
语言探究
铁凝
【原文】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明确:这句话包含着极大的骄傲和自豪,中国有着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用自己的努力奋斗迎来了独立,“站起来了”就是获得独立自由了,中国以一个独自自主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了,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语言探究
铁凝
【原文】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明确:“每日每时”说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不甘于自己的失败,“务必”这个词是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能放松警惕性,时时刻刻要提防他们破坏和捣乱,要巩固我们的胜利成果,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语言探究
铁凝
【原文】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明确:这句话表现出对敌人的极大蔑视和对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自信心。“发抖”是一个细节刻画所在,在强大、团结、英勇的人民面前,国内外的反动派也这是能够发抖而已。“稳步”“不屈不挠”体现了人民的自信心。
语言探究
铁凝
【原文】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明确:对英雄的礼赞与缅怀。也是对后继者的鼓励,我们必将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要坚定不移地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铁凝
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请结合你的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理解或者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