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7 08:51:39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青春情怀总是诗
【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
朗读并背诵本诗,注意把握情感、节奏、重音。
2.审美鉴赏:
①理解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②赏析意象特点;
③品味语言,了解本诗的浪漫艺术风格。
3.传承积累: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理解五四时期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中国文学家、诗人、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大量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不少诗篇。1921
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同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创造社。
【郭沫若诗歌成就】
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对后世影响很大。郭沫若开风气之先,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
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
【郭沫若戏剧成就】
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卓文君》。抗战时期著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发表了《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作。
古文字学巨擘——“甲骨四堂”
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上有突出成就。当时研究甲骨文最著名的学者被称为“甲骨四堂”,且四人字号后都带有“堂”字,复旦大学陈子展总结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依次为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郭沫若名字的由来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
“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感受时代氛围
准备情感背景】
本诗写于1919。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狂飙的影响,他在日本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此时他读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深受其影响,几乎每天写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爆发期。郭沫若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无边的波涛汹涌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他激情奔涌,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诵读全诗,读懂诗意
观摩朗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感知画面,把握思路
(1)这首诗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的前三行,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图画。
(2)第四行有什么作用?
第四行“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是过渡,是由景入情的过渡,它进一步突出了海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又引发了最后三行诗人面对壮丽景象的主观感受。
(1)诗人单独描写“滚滚洪涛”,联系写作背景,分析“洪涛”的象征意义。
(2)怎样理解“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的深刻含义??
你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
“五四运动”
提示:这首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
“新文化运动”
知识小卡片:“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
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月4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定为青年节。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知识小卡片:“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诗人单独描写“滚滚洪涛”,联系写作背景,分析“洪涛”的象征意义。
明确: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滚滚洪涛,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
诗歌画面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
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内容小结










白云怒涌
海涛汹涌
毁坏、创造、努力
赞美、颂扬“力”
创造新生活
摧毁新世界
内容小结
赞美、颂扬“力”
赏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巨人
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视角俯瞰地球,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号角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巨人就是要掌握它、驾驭它,用他那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
巨人的渊源——古今中外
巨人非形体庞大,而在精神的强大与个性的张扬。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李白《与韩荆州书》
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宋玉《大言赋》
此典形容志气或才气豪迈纵横,凌绝人世。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
千古的气势,唱出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
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时才能找
到的感觉。
——电视片《唐之韵》解说词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作于1935年
这(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
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
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
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
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壮美、浪漫的美学风格
——想象、夸张、拟人、排比、反复、比喻
诗人自拟为置身天外的巨人,所见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等景物自然也是想象之景。
意象特征——壮美
雄奇、壮观、瑰丽、宏大、阔远、气势磅礴
找出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想象、夸张、拟人、排比、反复、比喻(博喻)
排比——增强气势
叠词——渲染气氛
反复——强化感情
博喻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
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
句式自由
节奏鲜明
本诗是一首自由体新诗,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
本诗的思想感情
诗人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歌颂时代精神,主张破旧立新。“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
再听朗诵
感受诗情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中国现代文学排行榜
——鲁、郭、茅、巴、老、曹
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周恩来
在我的脑子里,郭老永远是精神饱满、生气勃
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在他身上,
人们看到了战士、诗人和雄辩家,智慧、才能、
气魄、热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我同郭老接触
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真诚,他谈话、写
文章没有半点虚假。
——巴金
郭老热情坦白,待我们似亲切的父兄;他博学
多才,思想纵横驰骋,他是我们尊敬的老师;
而他又那样的正义凛然,挺身在前,他又是我
们景仰的革命者。……他是博大精深的学者,
如科学、史学、考古……他的成就是世界瞩目
的。在科学上他是冷静的,在文学上他是热烈
的。
——曹禺
郭老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绝对没有给我留
下“我是院长、我是科学家”的印象。……中
国过去讲三绝,即诗、书、画。我对苏轼作过
统计,
他诗、书、画、词、文,
应该是五绝。……可我对郭老就统计不出他有多少绝,
总之他超过了苏轼。苏轼没有郭老在自然科学
方面的造诣。
——季羡林
笔立山头展望
笔立山在日本门司市西。登山一望,海陆船廛,瞭如指掌。
大都会的脉搏呀!
生的鼓动呀!
打着在,吹着在,叫着在,……
喷着在,飞着在,跳着在,……
四面的天郊烟幕朦胧了!
我的心脏呀,快要跳出口来了!
哦哦,山岳的波涛,瓦屋的波涛,
涌着在,涌着在,涌着在,涌着在呀!
万籁共鸣的Symphony

自然与人生的婚礼呀!
弯弯的海岸好像Cupid的弓弩呀!
人的生命便是箭,正在海上放射呀!
黑沉沉的海湾,停泊着的轮船,进行着的轮船,数不尽的轮船,
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
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
近代文明的严母呀!
【注释】
Symphony[?s?mf?ni]
大型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
Cupid
[?kju?p?d]
(罗马爱神)丘比特
一百多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曾这样激励青年一代: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
青春,如同朝阳,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风华正茂的我们,仿佛拥有着整个世界。
今天,广大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时代也需要我们用坚实的肩膀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