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1.掌握“阔绰、拟定、栈桥”等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多种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2.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3.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
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期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21教育网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阔绰(
)?
拟定(
)???????栈桥(
)?? 拮据(
)?
牡蛎(
)
别墅(
)????撬开(
)?????煞白(
) ?诧异(
)???褴褛(
)
变更(
)
吞吞吐吐(
)
更加(
)
呕吐(
)
(2)词语释义
褴褛:??????????????????????
阔绰:
煞白:
狼狈不堪:
莫名其妙:
【重点01】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示例:小说描写的是“我”的叔叔于勒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大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父亲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而且来信说要赔偿父亲的损失,于是贫困中的“我们”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归来,二姐还借此促成了婚事。在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游时,在船上遇到沦为穷水手的于勒。大家的希望变为失望,母亲大骂于勒,最后“我们”远远地躲开了于勒。
2.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你能将这篇小说的情节划分为这四部分吗?
答案示例:开端(1—4):盼望于勒。
发展(5—19):夸赞于勒。
高潮(20—47):巧遇于勒。
结局(48—49):躲避于勒。
3.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悬念→结局(技巧)
答案示例: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21cnjy.com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21·cn·jy·com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www.21-cn-jy.com
4.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你能理解这篇小说的线索吗?
答案示例: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重点02】研读分析
【分析于勒形象】
1.小说从哪些不同侧面勾勒出了于勒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1)第6段,传说的于勒:品行不好,挥霍钱财。
(2)第10段,信中的于勒:希望回报家人,渴望亲情,不愿家人为他担心。
(3)第33段,船长谈于勒:沦为穷水手,无颜见家人,不愿再次成为家人负担。
(4)第42段,“我”眼中的于勒:衰老,愁苦,疲惫,让人同情和怜悯。
2.你能否在这些材料中发现一个真实的于勒?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评价于勒?作者塑造于勒这一形象的作用有哪些?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明确:于勒年轻时有挥霍钱财的恶习,是应当谴责的。然而,被亲人赶出家门漂泊海外的于勒心中仍然保存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希望回报家人、不愿家人为他担心的亲情,这又是他善良可贵的品质。
纵观于勒的一生,他经历了家人的唾弃及海外的漂泊。海外漂泊的过程中,他虽有一时的成功,然而终究又不可挽回地沦为一个衰老穷苦的水手。从这一点上看,于勒是人生的失败者,他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出艰苦挣扎的小人物的悲剧。总的来说,于勒虽然有较大的缺陷,然而他善良的本性和坎坷的命运却是值得我们同情的。21·世纪
教育网
小说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他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分析菲利普形象】
3.于勒虽曾是浪子,但终究是菲利普先生的亲兄弟。那么菲利普夫妇是如何对待这位兄弟的呢?请画出表现菲利普对于勒态度的句子,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www-2-1-cnjy-com
明确:于勒无钱:骂——赶走;
于勒发财:赞——盼望;
于勒落魄:骂——不认。
4.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中,你认为菲利普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又有哪些作用?
【来源:21cnj
y.co
m】
明确:只认金钱不认亲兄弟——可恶;金钱至上——可鄙。
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文章还有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作者对菲利普夫妇讽刺的态度?
明确:①“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进入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②“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③“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人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展露无遗。
【分析“我”的形象】
6.“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少年。“我”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构筑全文。②“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③“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学法指导】
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出处:21教育名师】
【确定主人公】
7.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这篇小说虽然题为《我的叔叔于勒》,而事实上却重在表现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并且是通过菲利普夫妇来揭示文章主题的,所以说菲利普夫妇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版权所有:21教育】
【学法指导】
如何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首先确定整个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然后在整个故事中找到一条叙事线索,在这条叙事线索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或者是说作者着墨最多的(正、侧面描写均可),并且符合中心思想的人物就是主人公了。21
cnjy
com
【重点03】艺术手法
【人物描写】
1.文中有三处描写于勒的外貌,请找出来并分析。
明确:①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
分析:“褴褛”一词是对于勒的外貌描写,点明他生活的贫困,处境的艰难。
②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分析:再次描写于勒的外貌,充分说明他历尽磨难,饱经沧桑,穷困潦倒。
③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21
cnjy
com
分析:第三次描写于勒的外貌,准确地表现出他此时的穷困潦倒,暗示他不幸的遭遇,竭力渲染他的悲惨境地。
2.本文通过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找出这些句子来进行分析。
明确:菲利普认出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这是心理骤然紧张所致;“他向旁边走了几步”,是想躲开于勒的目光,怕于勒认出自己来;“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是怕他们察觉出这个秘密。这一系列神态、动作描写,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人物紧张、恐慌以至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
【环境描写】
3.本文中对环境的描写不多,但每一处都有着其独特的作用。试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
明确: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描写了海上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出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
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对照。“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艺术特色】
巧设悬念
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这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找出文中的悬念,并做适当分析?
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
【重点04】深度探究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的?
明确: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为:①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于勒被弃的遭遇都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缩影。恰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现代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因为于勒的恶行,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艰辛,导致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摆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现实是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的选择无疑是艰难的。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会衍生的生活现象,是超越时代、地域的。
【学法指导】
如何把握小说主旨?
1
摩文眼信息。②感知艺术形象。③把握情感线索。④体悟创作意图。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着说一说。
明确:在父亲不经意间转头时,他的眼睛定住了,放出异样的光。原来他看见斜对面的几个打扮入时的男子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个人,只见这个人衣着光鲜,正笑盈盈地对身边的人兴高采烈地讲着什么。“于勒!”父亲喃喃地说。父亲真想跑过去,攥住这个人的手,说“于勒,我可想死你了”,但他担心过于冒失,认错人会很尴尬。他来到母亲面前,低声说:“真奇怪!这位有钱人怎么这么像我的弟弟于勒?”母亲兴奋地跳了起来,尖着嗓子喊:“在哪?”父亲指给她看,她一看,说:“我看是!”于是下意识地理了理头发,兴奋地说:“你怎么不去相认呢?”于是一家人手忙脚乱一番,准备前去认亲……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
A.拮据(jié) 赚钱(zhuàn)
不堪(kān)
诧异(chà)
B.恐怖(bù)
栈桥(zhàn)
牡蛎(lì)
糟蹋(tà)
C.阔绰(zhuō)
流氓(mánɡ)
狼狈(bèi)
煞白(shà)
D.别墅(shù)
撬开(qiào)
褴褛(lǚ)
嘟囔(nɑnɡ)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有点儿迟疑不决,她怕花钱。(犹豫,拿不定主意)
B.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说话很快)
C.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底细吗?(人或事物的根源;内情)
D.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雨,他的衣服都湿透了,显得狼狈不堪。
B.虽然一年多没有见面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他,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
C.对做好这件事,我十拿九稳。
D.小明这次考试没考好,回到家,他的爸爸郑重其事地打了他一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文化。
C.“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D.“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以“榜样力量·烛光暖心”为主题,旨在弘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大国良师精神。
5.文学常识填空。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
(国籍)作家
,其代表作有《
》《
》等。本文即选自其短篇小说集《
》。
6.请认真观察下边的漫画,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给漫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0个字,所拟标题一定要起到醒目和警示的作用)
(?http:?/??/?www.21cnjy.com?)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7.从全文来看,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次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和态度也出现了三次变化,但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词语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1)于勒经济情况的变化: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
、有良心、有办法的人
(3)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
奉为福星
(4)菲利普夫妇始终不变的方面:
8.
下列对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他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
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B.《我的叔叔于勒》文围绕于勒的命运,从“赞于勒、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四个方面展开故事。
C.《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运用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真实地展现了金钱社会中冷酷
的人际关系。
D.《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文章批判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唯利是图、自私虚伪的人。
9.阅读“我看了看他的手……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完成后面的题目。
(1)选文第①段对于勒的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2)选文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3)选文最后“紫色的阴影”有什么表达效果?
(4)这篇小说是从儿童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0.(2021恩鄂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养一朵雷花
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意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2·1·c·n·j·y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客,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简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莱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客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渐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莱客的门缝流了进去。2-1-c-n-j-y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客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客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客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客,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
(1)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2)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3)按括号内要求,回答问题。
A.
我没有告诉母亲地客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简析加点字的效果)
B.
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体会表达的感情)
(4)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11.(2021齐齐哈尔中考)
2022年,北京冬奥会盛典的大幕即将拉开,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冬季项目运动员将在“鸟巢”、国家游泳中心等体育场馆,在塞外山峦间的长城边,向世界奉献一届精衫的奥运盛会。
(1)我校为迎接冬奥会的到来,准备组织一次“强健体魄,助力冬奥”的主题活动,请你设计三项活动内容。
(2)艾伦同学因体重超标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作为班长的你应该怎样劝说他?
(3)如果小强同学作为中学生代表,准备电话采访冬奥组委会新闻发言人,请你为小强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重点梳理重点梳理重点梳理
能力拓展
分层提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1.掌握“阔绰、拟定、栈桥”等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多种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2.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3.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
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期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www-2-1-cnjy-com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阔绰(chuò)?
拟定(nǐ)???????栈桥(zhàn)?? 拮据(jiéjù)?
牡蛎(mǔlì)
别墅(shù)????撬开(qiào)?????煞白(shà) ?诧异(chà)???褴褛(lánlǚ)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变更(gēng)
吞吞吐吐(tǔ)
更加(gèng)
呕吐(tù)
(2)词语释义
褴褛:(衣服)破烂。??????????????????????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重点01】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示例:小说描写的是“我”的叔叔于勒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大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父亲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而且来信说要赔偿父亲的损失,于是贫困中的“我们”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归来,二姐还借此促成了婚事。在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游时,在船上遇到沦为穷水手的于勒。大家的希望变为失望,母亲大骂于勒,最后“我们”远远地躲开了于勒。
2.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你能将这篇小说的情节划分为这四部分吗?
答案示例:开端(1—4):盼望于勒。
发展(5—19):夸赞于勒。
高潮(20—47):巧遇于勒。
结局(48—49):躲避于勒。
3.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21cnjy.com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悬念→结局(技巧)
答案示例: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21·cn·jy·com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4.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你能理解这篇小说的线索吗?
答案示例: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重点02】研读分析
【分析于勒形象】
1.小说从哪些不同侧面勾勒出了于勒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1)第6段,传说的于勒:品行不好,挥霍钱财。
(2)第10段,信中的于勒:希望回报家人,渴望亲情,不愿家人为他担心。
(3)第33段,船长谈于勒:沦为穷水手,无颜见家人,不愿再次成为家人负担。
(4)第42段,“我”眼中的于勒:衰老,愁苦,疲惫,让人同情和怜悯。
2.你能否在这些材料中发现一个真实的于勒?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评价于勒?作者塑造于勒这一形象的作用有哪些?
【出处:21教育名师】
明确:于勒年轻时有挥霍钱财的恶习,是应当谴责的。然而,被亲人赶出家门漂泊海外的于勒心中仍然保存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希望回报家人、不愿家人为他担心的亲情,这又是他善良可贵的品质。
纵观于勒的一生,他经历了家人的唾弃及海外的漂泊。海外漂泊的过程中,他虽有一时的成功,然而终究又不可挽回地沦为一个衰老穷苦的水手。从这一点上看,于勒是人生的失败者,他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出艰苦挣扎的小人物的悲剧。总的来说,于勒虽然有较大的缺陷,然而他善良的本性和坎坷的命运却是值得我们同情的。21
cnjy
com
小说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他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分析菲利普形象】
3.于勒虽曾是浪子,但终究是菲利普先生的亲兄弟。那么菲利普夫妇是如何对待这位兄弟的呢?请画出表现菲利普对于勒态度的句子,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www.21-cn-jy.com
明确:于勒无钱:骂——赶走;
于勒发财:赞——盼望;
于勒落魄:骂——不认。
4.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中,你认为菲利普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又有哪些作用?
明确:只认金钱不认亲兄弟——可恶;金钱至上——可鄙。
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文章还有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作者对菲利普夫妇讽刺的态度?
明确:①“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进入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②“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③“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人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展露无遗。
【分析“我”的形象】
6.“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少年。“我”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构筑全文。②“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③“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学法指导】
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21教育网
【确定主人公】
7.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这篇小说虽然题为《我的叔叔于勒》,而事实上却重在表现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并且是通过菲利普夫妇来揭示文章主题的,所以说菲利普夫妇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来源:21cnj
y.co
m】
【学法指导】
如何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首先确定整个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然后在整个故事中找到一条叙事线索,在这条叙事线索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或者是说作者着墨最多的(正、侧面描写均可),并且符合中心思想的人物就是主人公了。
【重点03】艺术手法
【人物描写】
1.文中有三处描写于勒的外貌,请找出来并分析。
明确:①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
分析:“褴褛”一词是对于勒的外貌描写,点明他生活的贫困,处境的艰难。
②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分析:再次描写于勒的外貌,充分说明他历尽磨难,饱经沧桑,穷困潦倒。
③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21·世纪
教育网
分析:第三次描写于勒的外貌,准确地表现出他此时的穷困潦倒,暗示他不幸的遭遇,竭力渲染他的悲惨境地。
2.本文通过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找出这些句子来进行分析。
明确:菲利普认出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这是心理骤然紧张所致;“他向旁边走了几步”,是想躲开于勒的目光,怕于勒认出自己来;“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是怕他们察觉出这个秘密。这一系列神态、动作描写,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人物紧张、恐慌以至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
【环境描写】
3.本文中对环境的描写不多,但每一处都有着其独特的作用。试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
明确: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描写了海上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出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
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对照。“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艺术特色】
巧设悬念
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这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找出文中的悬念,并做适当分析?
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
【重点04】深度探究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的?
明确: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为:①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于勒被弃的遭遇都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缩影。恰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现代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因为于勒的恶行,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艰辛,导致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摆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现实是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的选择无疑是艰难的。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会衍生的生活现象,是超越时代、地域的。
【学法指导】
如何把握小说主旨?
1
摩文眼信息。②感知艺术形象。③把握情感线索。④体悟创作意图。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着说一说。
明确:在父亲不经意间转头时,他的眼睛定住了,放出异样的光。原来他看见斜对面的几个打扮入时的男子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个人,只见这个人衣着光鲜,正笑盈盈地对身边的人兴高采烈地讲着什么。“于勒!”父亲喃喃地说。父亲真想跑过去,攥住这个人的手,说“于勒,我可想死你了”,但他担心过于冒失,认错人会很尴尬。他来到母亲面前,低声说:“真奇怪!这位有钱人怎么这么像我的弟弟于勒?”母亲兴奋地跳了起来,尖着嗓子喊:“在哪?”父亲指给她看,她一看,说:“我看是!”于是下意识地理了理头发,兴奋地说:“你怎么不去相认呢?”于是一家人手忙脚乱一番,准备前去认亲……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
A.拮据(jié) 赚钱(zhuàn)
不堪(kān)
诧异(chà)
B.恐怖(bù)
栈桥(zhàn)
牡蛎(lì)
糟蹋(tà)
C.阔绰(zhuō)
流氓(mánɡ)
狼狈(bèi)
煞白(shà)
D.别墅(shù)
撬开(qiào)
褴褛(lǚ)
嘟囔(nɑnɡ)
1.C
【解析】C.“绰”应读“chuò”。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有点儿迟疑不决,她怕花钱。(犹豫,拿不定主意)
B.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说话很快)
C.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底细吗?(人或事物的根源;内情)
D.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2.B
【解析】B.“嘟囔”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雨,他的衣服都湿透了,显得狼狈不堪。
B.虽然一年多没有见面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他,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
C.对做好这件事,我十拿九稳。
D.小明这次考试没考好,回到家,他的爸爸郑重其事地打了他一顿。
3.D
【解析】D.“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褒义词不能用于贬义的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文化。
C.“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D.“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以“榜样力量·烛光暖心”为主题,旨在弘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大国良师精神。21
cnjy
com
4.D
【解析】A.句式杂糅,可删掉“的缘故”;B.语序不当,将“研究”和“了解”互换位置;C.一面对两面,可将“兴衰”改为“兴盛”。
5.文学常识填空。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
(国籍)作家
,其代表作有《
》《
》等。本文即选自其短篇小说集《
》。
5.法国
莫泊桑
项链
羊脂球
羊脂球
6.请认真观察下边的漫画,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给漫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0个字,所拟标题一定要起到醒目和警示的作用)
(?http:?/??/?www.21cnjy.com?)
6.
示例:贪欲——人生的陷阱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7.从全文来看,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次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和态度也出现了三次变化,但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词语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1)于勒经济情况的变化: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
、有良心、有办法的人
(3)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
奉为福星
(4)菲利普夫妇始终不变的方面:
7.(1)挥霍财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
(2)坏蛋、无赖、流氓正直、有良心、有办法的人小子、流氓
(3)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
(4)菲利普夫妇始终不变的方面:金钱至上
8.
下列对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他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
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B.《我的叔叔于勒》文围绕于勒的命运,从“赞于勒、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四个方面展开故事。
C.《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运用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真实地展现了金钱社会中冷酷
的人际关系。
D.《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文章批判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唯利是图、自私虚伪的人。
8.B
【解析】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9.阅读“我看了看他的手……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完成后面的题目。
(1)选文第①段对于勒的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2)选文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3)选文最后“紫色的阴影”有什么表达效果?
(4)这篇小说是从儿童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9.(1)外貌描写突出于勒的不幸遭遇和穷困悲惨的境况。
(2)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于勒与“我”、“我”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强烈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题。(意对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示例:用“紫色的阴影”烘托出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快活、骄傲形成鲜明的对
比。
(4)①“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从“我”的角度观察,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
做,这就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②通过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对比,表现出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
冷酷无情,批判以金钱为标准的人际关系;③通过涉世未深的“我”和饱经世事的父母的对比,体现
社会生活中菲利普夫妇这类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让读者深入思考这种冷酷人性的社会根源。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0.(2021恩鄂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养一朵雷花
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意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2·1·c·n·j·y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2-1-c-n-j-y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客,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简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莱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客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渐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莱客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客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客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客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客,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
(1)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2)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3)按括号内要求,回答问题。
A.
我没有告诉母亲地客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简析加点字的效果)
B.
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体会表达的感情)
(4)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10.(1)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每天在孩子睡熟后冒着严寒悄悄地去替换雪花,为了孩子的愿望坚持默默地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好学习、能吃苦、有心计、有耐心、极富爱心的慈母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可见,母亲好学习。由“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等语句可见,母亲有心计。由“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可见,母亲有爱心、能吃苦。可据此作答。
(2)“不可思议”说明做成这件事情很难,“真的”肯定了养雪花的事实。这句话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竟真的做到了”设置了悬念,到底是什么事那么不可思议?是怎样做到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出下文内容。可据此概括作答。
(3)A.
“躲”是“躲藏”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
【解析】此题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尤其注意上下文语句,进行揣摩。由“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的语句可知,“躲”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
B.
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结合“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等语句可知,“我”得知小时候能够成功养雪花的真相竟然是母亲的辛苦付出后,既感意外,更是感激。可据此作答。
(4)文章先写“我”养雪花,后面情节突转,写母亲告诉“我”真相。这种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给读者戏剧般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让母爱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心,很好地达到了感动人、影响人的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鉴赏能力。本文前半部分写“我”偷偷地成功养了一个冬季的雪花,以为无人知晓,直到多年以后,母亲才揭示了事情真相,由此可见,本文故事情节有波澜,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很好地表达了母爱的主题。
11.(2021齐齐哈尔中考)
2022年,北京冬奥会盛典的大幕即将拉开,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冬季项目运动员将在“鸟巢”、国家游泳中心等体育场馆,在塞外山峦间的长城边,向世界奉献一届精衫的奥运盛会。
(1)我校为迎接冬奥会的到来,准备组织一次“强健体魄,助力冬奥”的主题活动,请你设计三项活动内容。
(2)艾伦同学因体重超标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作为班长的你应该怎样劝说他?
(3)如果小强同学作为中学生代表,准备电话采访冬奥组委会新闻发言人,请你为小强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11.
(1)示例:“强健体魄,助力冬奥”的校运动会;“助力冬奥,有你有我”主题班会;“筑梦冬奥,冰雪有情”征文比赛。
(2)示例:艾伦同学,你好!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促进学习,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还能帮你有效瘦身,让我们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好吗?
(3)示例:①请问本届冬奥会同上届相比新增了哪些项目?②请问冬奥会场馆的设计有什么高科技、人性化的地方?③请问冬奥会期间如何保证运动员的健康不受疫情影响?
【解析】(1)本题考查主题活动的设计。设计的活动要围绕“强健体魄,助力冬奥”的主题,具有可操作性,例如举办“助力冬奥,有你有我”主题班会。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劝说艾伦同学时,要注意称呼,同时要委婉礼貌地邀请他参加体育活动即可。
(3)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设计。采访所提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可以有其他设计,答对两点即可。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重点梳理重点梳理重点梳理
能力拓展
分层提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