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宿州月考)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变暖 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气的一种自净过程 ③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酸雨、臭氧层破坏等与空气污染有关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引起气温升高,①符合题意;
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大气的一种自净过程,②符合题意;
③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能造成空气污染,③符合题意;
④酸雨的形成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臭氧层破坏是因为氟利昂,都与大气污染有关,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等能造成空气污染,低碳是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2.(2018·桂林)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灭火 B.制汽水
C.人工降雨 D.填充探空气球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制汽水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当温度或压强改变时,碳酸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能用于填充气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同时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故能用于灭火;又如填充气球要求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但二氧化碳的密度是空气的1.5倍,故不填充气球;再如二氧化碳的固体易升华吸热,故可以做制冷剂。
3.(2018九下·信阳模拟)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一一通电后能发光一—制霓虹灯
B.石墨一一质地软且滑一一制作电极
C.一氧化碳一一还原性——冶炼金属
D.生石灰一一能与水反应一一作干燥剂
【答案】B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制霓虹灯,A不符合题意;
B、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制作电极,B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冶炼金属,C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能和水反应,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作干燥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
B根据石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
C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
D根据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
4.(2018·湘西)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符合题意;
C、CO2能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
5.(2018·浦东模拟)对比CO2和CO,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子结构:CO2比CO多一个氧元素
B.物理性质:CO2难溶于水,CO能溶于水
C.化学性质:CO2能与碱溶液反应,CO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D.重要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C、CO2能与碱溶液反应,CO具有还原性,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符合题意;
D、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CO,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讲个数;
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二氧化碳能够与可溶性的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下能够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同时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2018·葫芦岛)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或用途,判断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作燃料
C.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都很大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溶于水
【答案】B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能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但是二氧化碳无毒,A不符合题意;
B、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都能够作燃料,B符合题意;
C、金刚石的硬度大,石墨质软,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没有毒性解答
B根据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解答
C根据石墨质软解答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解答
7.(2018九上·双城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等杂质
B.碳的几种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因此具有相似的性质
C.二氧化碳用来制汽水,说明它易溶于水
D.为使石灰浆抹的墙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但刚开始反而潮湿
【答案】D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不能去除氯化钠等可溶性杂质,A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60是由碳分子构成,物理性质差别很大,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用来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不符合题意;
D、为使石灰浆抹的墙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但刚开始反而潮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一些不溶性杂质
B碳单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
D根据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所以墙反而湿了
8.(2018·长沙)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符合题意;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符合题意;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根据性质决定用途进行判断。
9.(2018·眉山)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A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A符合题意;
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不是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铜元素的化合价也改变,B不符合题意;
C、两个实验中都有铜生成,都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两个实验的现象以及注意事项解答。
10.(2018·郑州模拟)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的液体变红,不符合题意;
C、试管中干燥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石蕊变色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该实验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当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时,试管内压强减小,则试管内液面上升,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小花变色,但却能够使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该实验不能证明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11.(2018九上·孝南月考)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 在加热条件下,一定量的氧化铜中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
D. 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有无催化剂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只会影响反应速率,A符合题意;
B、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固体的质量应有所增加,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再增加,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当加热时间为0时,即反应还未开始,已经有铜生成,且随着反应的进行铜的质量不再增加,C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当石灰石反应完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固体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将不再增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是一开始就又铜生成,需加热到一定时间,达到一定温度后才会有铜生成,并且在反应一段时间后铜的质量不再增加;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当石灰石反应完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
12.(2018·上海)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鉴别CO2、CO
B.鉴别CO2、CO
C.除去CO2
D.除去CO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子种类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结合二者的化学性质进行鉴别分析。
二、填空题
13.(2017九上·丰县月考)化学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今有四种气体:a.O2 b.CO c.N2 d.CO2,请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②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
③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④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 .
【答案】a;d;b;c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①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氧气;②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③一氧化碳有毒,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④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
【分析】这几个题目都是有关环境保护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这一类题目的近几年的中考中一直是一个热点.在复习中一定要熟记知识,注意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三、综合题
14.(2018·石景山模拟)如图所示,在一去盖塑料瓶上打3个孔,在一根细铁丝上穿2张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纸条(其中一干、一湿)放入塑料瓶中,在塑料瓶外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火焰分别与高低两个孔持平,通入CO2。
(1)两张纸条出现的现象是 ,其原因是 。
(2)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答案】(1)干纸条无明显变化;湿纸条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故干纸条无明显变化,湿纸条变红;(2)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与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可使湿润的紫色湿润变成红色;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15.(2018九上·江津期末)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性气体,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还原性,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先 (选填“通CO”或“加热”),其原因是 ;
(2)A 处玻璃管中产生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3)B 处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 ,该装置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是 。
【答案】(1)CO;防止CO 与空气形成混合物而发生爆炸
(2)黑固体变为红色;CO+CuO Cu+CO2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氧气混合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中图A处发生的现象是: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3)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入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1)CO;防止CO 与空气形成混合物而发生爆炸(2)黑固体变为红色;CO+CuO
Cu+CO2(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分析】(1)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解答
(2)根据A、B发生反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可燃性解答
16.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可推断出X是 ,自然界中这种物质过多,会导致 。
(2)写出X与H2CO3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
(3)写出X与Ca(OH)2溶液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温室效应
(2);
(3)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碳能生成X,一氧化碳、碳酸分别能和X相互转化,由此可知X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2)二氧化碳和水化合能生成碳酸,碳酸发生分解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 = CaCO3 ↓+H2O。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碳酸的相互转化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分析。
17.(2018九上·镇江月考)常温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变成 色。发生反应
的化学表达式为 。
(3)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 (填标号)。
A.两个氮原子
B.一个氮分子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下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标号)。
【答案】(1)物理
(2)红;H2O+ CO2→H2CO3
(3)B;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表达式为:H2O+ CO2→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
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故答案为:(1)物理(2)红;H2O+ CO2→H2CO3(3)B;C
【分析】(1)根据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死紫色石蕊变红解答
(3)从微观角度分数,用“”表示的是氮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氮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4:1
1 / 1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宿州月考)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变暖 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气的一种自净过程 ③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酸雨、臭氧层破坏等与空气污染有关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018·桂林)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灭火 B.制汽水
C.人工降雨 D.填充探空气球
3.(2018九下·信阳模拟)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一一通电后能发光一—制霓虹灯
B.石墨一一质地软且滑一一制作电极
C.一氧化碳一一还原性——冶炼金属
D.生石灰一一能与水反应一一作干燥剂
4.(2018·湘西)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5.(2018·浦东模拟)对比CO2和CO,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子结构:CO2比CO多一个氧元素
B.物理性质:CO2难溶于水,CO能溶于水
C.化学性质:CO2能与碱溶液反应,CO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D.重要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光合作用
6.(2018·葫芦岛)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或用途,判断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作燃料
C.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都很大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溶于水
7.(2018九上·双城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等杂质
B.碳的几种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因此具有相似的性质
C.二氧化碳用来制汽水,说明它易溶于水
D.为使石灰浆抹的墙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但刚开始反而潮湿
8.(2018·长沙)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9.(2018·眉山)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10.(2018·郑州模拟)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11.(2018九上·孝南月考)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 在加热条件下,一定量的氧化铜中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
D. 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12.(2018·上海)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鉴别CO2、CO
B.鉴别CO2、CO
C.除去CO2
D.除去CO
二、填空题
13.(2017九上·丰县月考)化学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今有四种气体:a.O2 b.CO c.N2 d.CO2,请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②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
③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④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 .
三、综合题
14.(2018·石景山模拟)如图所示,在一去盖塑料瓶上打3个孔,在一根细铁丝上穿2张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纸条(其中一干、一湿)放入塑料瓶中,在塑料瓶外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火焰分别与高低两个孔持平,通入CO2。
(1)两张纸条出现的现象是 ,其原因是 。
(2)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15.(2018九上·江津期末)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性气体,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还原性,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先 (选填“通CO”或“加热”),其原因是 ;
(2)A 处玻璃管中产生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3)B 处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 ,该装置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是 。
16.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可推断出X是 ,自然界中这种物质过多,会导致 。
(2)写出X与H2CO3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
(3)写出X与Ca(OH)2溶液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2018九上·镇江月考)常温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变成 色。发生反应
的化学表达式为 。
(3)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 (填标号)。
A.两个氮原子
B.一个氮分子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下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标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引起气温升高,①符合题意;
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大气的一种自净过程,②符合题意;
③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能造成空气污染,③符合题意;
④酸雨的形成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臭氧层破坏是因为氟利昂,都与大气污染有关,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等能造成空气污染,低碳是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制汽水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当温度或压强改变时,碳酸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能用于填充气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同时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故能用于灭火;又如填充气球要求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但二氧化碳的密度是空气的1.5倍,故不填充气球;再如二氧化碳的固体易升华吸热,故可以做制冷剂。
3.【答案】B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制霓虹灯,A不符合题意;
B、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制作电极,B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冶炼金属,C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能和水反应,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作干燥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
B根据石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
C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
D根据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
4.【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符合题意;
C、CO2能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C、CO2能与碱溶液反应,CO具有还原性,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符合题意;
D、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CO,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讲个数;
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二氧化碳能够与可溶性的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下能够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同时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答案】B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能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但是二氧化碳无毒,A不符合题意;
B、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都能够作燃料,B符合题意;
C、金刚石的硬度大,石墨质软,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没有毒性解答
B根据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解答
C根据石墨质软解答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不能去除氯化钠等可溶性杂质,A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60是由碳分子构成,物理性质差别很大,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用来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不符合题意;
D、为使石灰浆抹的墙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但刚开始反而潮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一些不溶性杂质
B碳单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
D根据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所以墙反而湿了
8.【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符合题意;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符合题意;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根据性质决定用途进行判断。
9.【答案】A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A符合题意;
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不是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铜元素的化合价也改变,B不符合题意;
C、两个实验中都有铜生成,都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两个实验的现象以及注意事项解答。
10.【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的液体变红,不符合题意;
C、试管中干燥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石蕊变色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该实验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当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时,试管内压强减小,则试管内液面上升,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小花变色,但却能够使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该实验不能证明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11.【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有无催化剂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只会影响反应速率,A符合题意;
B、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固体的质量应有所增加,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再增加,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当加热时间为0时,即反应还未开始,已经有铜生成,且随着反应的进行铜的质量不再增加,C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当石灰石反应完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固体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将不再增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是一开始就又铜生成,需加热到一定时间,达到一定温度后才会有铜生成,并且在反应一段时间后铜的质量不再增加;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当石灰石反应完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
12.【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子种类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结合二者的化学性质进行鉴别分析。
13.【答案】a;d;b;c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①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氧气;②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③一氧化碳有毒,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④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
【分析】这几个题目都是有关环境保护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这一类题目的近几年的中考中一直是一个热点.在复习中一定要熟记知识,注意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4.【答案】(1)干纸条无明显变化;湿纸条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故干纸条无明显变化,湿纸条变红;(2)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与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可使湿润的紫色湿润变成红色;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15.【答案】(1)CO;防止CO 与空气形成混合物而发生爆炸
(2)黑固体变为红色;CO+CuO Cu+CO2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氧气混合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中图A处发生的现象是: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3)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入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1)CO;防止CO 与空气形成混合物而发生爆炸(2)黑固体变为红色;CO+CuO
Cu+CO2(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分析】(1)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解答
(2)根据A、B发生反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可燃性解答
16.【答案】(1);温室效应
(2);
(3)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碳能生成X,一氧化碳、碳酸分别能和X相互转化,由此可知X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2)二氧化碳和水化合能生成碳酸,碳酸发生分解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 = CaCO3 ↓+H2O。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碳酸的相互转化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分析。
17.【答案】(1)物理
(2)红;H2O+ CO2→H2CO3
(3)B;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表达式为:H2O+ CO2→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
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故答案为:(1)物理(2)红;H2O+ CO2→H2CO3(3)B;C
【分析】(1)根据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死紫色石蕊变红解答
(3)从微观角度分数,用“”表示的是氮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氮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4:1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