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106/V20266.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266.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5.《说“屏”》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伧俗( ) ②休憩( )
③擅长( ) ④徒劳(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纳凉: 休憩:
徒劳: 书斋:
3.与“因地制宜”一词中“因”意思一样的是( )
A.因小失大 B.因材施教 C.因循守旧 D.因果报应
4.说说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①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
②“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 )
③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
④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5.默写杜牧《秋夕》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牡丹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家________的代表作。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伧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因地制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C.指纹与遗传的关系。
D.指纹与电脑的关系。
2.第①、②段的中心句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第①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有几项选几项。( )
A.作诠释 B.下定义 C.分类别
D.举例子 E.列数字 F.打比方
4.上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5.第②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①cāng②qì③shàn④tú 2.享受 休息 无益的,白白的 屋子3.B4.特定称谓 表强调 表引用 表强调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明 戏剧 汤显祖
二、
(一)1.见“字词积累”2.如何使用屏风 3.①句式工整匀称 ②语言精练典雅
(二)1.B 2.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3.A B C D E F 4.C 5.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指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5张PPT)
说“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4.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听课文朗读录音,并思考
1.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 ◆屏风的分类 ◆屏的设置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
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插屏
插屏
围屏
围屏
挂屏
玻璃屏风
水晶屏风
铁艺屏风
制作材料丰富的现代屏风
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探究
1.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2. 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总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板书设计:
按屏风建造材料
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说屏
屏的作用:
屏的分类:
屏的设置:
避免直视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需因地制宜
巧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106/V20266.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266.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5.《说“屏”》教案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5.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
三、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c.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c.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四、研读与赏析。
(一)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二)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探究
1、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2、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三、总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板书设计:
避免直视
屏的作用: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说屏屏的分类:按屏风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巧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