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1广西南宁横州期中,1,★☆☆)历史地图更能直观地显示历史地理要素,有助于通过空间因素来认识和理解历史。观察右边地图,这个地区曾经孕育了哪个古代文明
(
)
A.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巴比伦文明
2.(2021独家原创试题)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出现国家的时间相距
(
)
A.500多年
B.1400多年
C.2000多年
D.5500多年
3.(2021广东深圳期中,1,★☆☆)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
(
)
A.神学
B.医学
C.数学
D.天文学
4.(2020贵州黔东南中考,11,大☆☆)西方有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创造金字塔的国度是
(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5.(2021江苏徐州新沂期中,1,★★☆)有学者认为,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力学、天文学、地理学、艺术、宗教、数学、社会管理学、建筑学等众多学科知识。由材料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
(
)
A.古埃及文明的发达程度
B.古埃及文明延续至今
C.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D.古埃及农业技术发达
6.(2020云南昆明石林鹿阜中学月考改编,4,★☆☆)如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关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
)
A.出现时间
B.著名人物
C.文明代表
D.文明类型
7.(2021广东佛山南海期末,1,★★☆)汉谟拉比在位期间自称“众神之王”,他严密控制和监督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甚至低级官吏都由他任命,他还可以任意逮捕政府官员。这说明汉谟拉比在位时期的古巴比伦
(
)
A.产生了最早的文明
B.具有较完整的法律
C.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D.不同等级贵贱分明
8.(2021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十中月考,6,★★☆)从《谟拉比法典》中可知,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它体现了
(
)
A.奴隶制度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D.王权神授
9.《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10.摩亨佐·达罗又称“死亡之丘”,是世界上一个早期文明遗址。其发现佐证了下列哪一古代文明的存在
(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巴比伦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11.我校某班以话剧的形式再现了古代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它是
(
)
A.“本国王把持国家军政大权,国家当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是我和国王同属于第二等级”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我们却不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
12.古印度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在这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下列关于古印度贱民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生于佛教创立后
B.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C.能够同首陀罗等级通婚
D.被称为“不可接触者
13.“婆罗门在印度人数很少,但在当今印度是最尊贵的人。一个印度人可能会在办公室热情地欢迎某位‘表列种姓’(‘贱民’)做他的下属在家中却坚决反对未来的女婿是非婆罗门。”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
)
A.非婆罗门地位高
B.印度社会的种姓观念根深蒂固
C.现代印度需要佛教
D.印度人的女婿都应该是婆罗门
14.(2021广东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期中,2,★★★)《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摩奴法典》对各个种姓的衣食住行都作了烦琐的规定。比如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禁通婚,以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每个种姓都有自己的机构,处理有关种姓内部的事务,并监督本种姓的人严格遵守《摩奴法典及传统习惯。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
A.麻痹人们的斗志
B.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C.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神化种姓制度
15.(2020湖南张家界中考,1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大慈大悲”等词语。这些词语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
(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18题14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16.(2021吉林长春朝阳期末改编,21,★☆☆)(12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图中①②③④处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分布于亚非欧三大洲。
(
)
(2)图中①处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
)
(3)图中②处在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
)
(4)图中③处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
(
)
(5)图中④处诞生了中华文明。
(
)
(6)图中所标注文明古国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
(
)
17.(14分)观察下列图片,探索人类古老的文明。
请回答:
(1)图1反映的法典诞生于哪一文明古国?该法典在世界历史上有何地位?(4分)
(2)图2所反映的等级制度中,掌管祭祀的是哪个等级?(2分)
(3)图3这一雄伟的景观是什么?其出现在哪一大河流域?(4分)
(4)上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实质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18.(14分)人类文明是多样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下面的古代亚非文明一览表填写完整。(4分)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典将古巴比伦分为哪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并说说该法典的实质和地
位。(5分)
材料三
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因为他没有任何财产,其主人可以占有他的财无力支付罚金的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应以劳动支付,婆罗门则使其逐渐支付。
-《摩奴法典》
(3)材料三反映出古代印度某个制度,该制度有何显著特点?(5分)
19.(15分)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老是全国最大的奴隶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被看作是神的化身,认为自己死后还会在冥世间生存,为了保存自己的躯体,他们才修建了这些巨大的建筑。
(1)材料一中“巨大的建筑”是指什么?法老们为什么要修建这些巨大的建筑?(4分)
材料二
两河地区的统治者以几种不同的方式表现他们的公正。一方面是发布“解负令”缓解因贫富分化严重而变得更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有些统治者通过编撰和颁布法典来体现自己的公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结合所学知识,实证材料二中的“有些统治者通过编撰和颁布法典来体现自己的公正”。谈谈你对统治者
“体现自己的公正”的根本目的的认识。(4分)
材料三
公元前6前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恒河边思考”的思想先哲是谁?他创立的宗教是什么?(4分)
材料四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4)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根据材料四指出,如何才能保持文明的绵
延传承?(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卷
1.C
地图关键信息是“尼罗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故选C。
【知识拓展】尼罗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埃及,河水每年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因此古埃及的农业十分发达。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伟大的古埃及文明。
2.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若干小国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3500-2070=1430年.故选B
3.C
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故选C。
4.A
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故选A。
5.A
根据题干“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力学天文学、地理学、艺术、宗教、数学、社会管理学、建筑学等众多学科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埃及文明的发达程度,充分显示了古埃及人的智慧.故选A。
6.B
图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法老。汉谟拉比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人物。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故选B
7.C
由材料“他严密控制和监督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甚至低级官吏都由他任命,他还可以任意逮捕政府官员”可知,反映了汉谟拉比拥有绝对的权力,这说明汉谟拉比在位时期的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统治.故选C
8.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1将妻儿送去抵债.故选A。
9.A
材料反映了在同等级人之间的伤害中,采取“同样损害”的惩罚,但在不同等级人之间的伤害中,却采用有利于高等级人的处罚。这说明该法典具有等级性。
10.C
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遗址,它的发现佐证了古代印度文明的存在.故选C。
知识归纳:
11.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种姓制度中,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一等级是掌管祭祀的婆罗门,所以“本国王把持国家军政大权,国家当然唯我独尊”说法错误.故选A。
12.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种姓制度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这一制度把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在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故选D
13.B
回顾所学可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是: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坚决反对未来的女婿是非婆罗门”说明印度社会的种姓观念根深蒂固.故选B
14.C
材料描述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C正确.故选C。
15.A
解题紧扣“公元前6世纪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16.[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
(1)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处文明是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图中②处文明是处于亚洲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文明;图中③处文明是处于亚洲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图中④处文明是处于亚洲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图中①②③④处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分布于亚非两大洲。故题说法错误,应填×。
(2)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故题干说法正确,应填
(3)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时期,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故题干说法正确,应填
(4)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③处文明是处于亚洲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图中③处是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佛教,不是基督教。故题干说法错误,应填×。
(5)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④处文明是处于亚洲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故题干说法正确,应填
(6)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标注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故题千说法正确,应填。
17.[答案]:
(1)古巴比伦。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婆罗门。
(3)金字塔。尼罗河流域。
(4)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解析]:第(1)(2)(3)问考查了古代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的相关基础知识,回顾所学回答即可。第(4)问,《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和金字塔,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产物。
18.[答案]:
(1)①尼罗河;②汉谟拉比法典;③种姓制度;④甲骨文。
(2)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之间不得通婚。
[解析]:第(1)问,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有《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是种姓制度;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其使中国开始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第(2)问,《汉谟拉比法典将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地位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由“婆罗门”“首陀罗”等可以判断是种姓制度,其特点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19.[答案]:
(1)金字塔;为了保存躯体。
(2)实证:两河流域古代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认识: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3)乔达摩·悉达多(或释迦牟尼);佛教。
(4)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与时俱进加强创新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问,从“法老”“为了保存自己的躯体”可以判断“巨大的建筑”是金字塔。修建目的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第(2)问,从“两河地区”“法典”可以判断是汉谟拉比制定《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就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第(3)问,由“公元前6前5世纪”“在恒河边思考”可知该“思想先哲”是乔达摩·悉达多,他创立的宗教是佛教。第(4)问,阅读材料四,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