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5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堂自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卷05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堂自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8 08: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综合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1广东汕头潮南两英期中,27,★★☆)《宋书》记载,顺帝升明二年(478年),倭王武遣使上表,声称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1世纪,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
B.3世纪,日本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
C.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
D.7世纪,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
2.(2021广东深圳光明期末,6,★★☆)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取义于《尚书》中的“施教化,大治天下”。这反映了孝德天皇
(
)
A.曾经留学唐朝学习《尚书》
B.因宫廷政变而即位天皇
C.以《尚书》为治国指导思想
D.敢于创新并具有政治抱负
3.(2021甘肃平凉崆峒期末,5,★★☆)649年,孝德天皇下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地方设国郡、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上述这些措施
(
)
A.创立了天皇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保障了贵族权利
D.形成了武士阶层
4.某人于7世纪末去日本,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
)
A.很多部民在贵族的领地上劳动
B.地方由中央派官治理
C.国家权力集中于天皇
D.很多人从中国长安留学归来
5.(2021广东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期中,29,★☆☆)日本新年号“令和”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日本年号从“大化”开始,有247个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
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D.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6.(2021山西吕梁交城期中,13,★☆☆)关于日本幕府统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德川幕府的建立标志着幕府统治的开始
B.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
C.天皇是最高统治者,掌握国家实权
D.幕府统治建立后,日本成为封建国家
7.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的哪一特点
(
)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闭关自守
D.崇拜神灵
8.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穆斯林公社的建立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
A.穆罕默德在麦加城传教
B.穆罕默德占领麦加
C.穆罕默德率领信徒迁居麦地那
D.穆罕默德病逝
9.(2020山东青岛中考,32,★☆☆)“帝国版图内的居民经过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统一的宗教信仰。”“统一的宗教”是
(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10.某学者说:“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下列事件中与穆罕默德有关的是
(
)
①于7世纪初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②于622年建立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③著有《医学集成》一书
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2021山西吕梁孝义期中,4,★☆☆)8世纪中期,帝国极盛之际,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等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然其疆域之辽阔,为历史之空前。这里的“帝国”指的是
(
)
A.波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埃及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2.阿拉伯人在吸收希腊、罗马、波斯、印度以及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奉行的文化政策是
(
)
A.专制
B.政教合一
C.大一统
D.开明
13.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重视文化建设,因此文化非常发达。阿拉伯帝国在西班牙的图书馆藏书4万多册,与此同时作为欧洲文化中心的巴黎图书馆藏书不到千册。下列能够与此说明同一问题的是
(
)
A.哈里发设立“智慧宫”,广罗人才
B.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C.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D.哈里发实行专制统治
14.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
)
A.文明交流
B.民族融合
C.习俗差异
D.国家冲突
15.(2021独家原创试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石器时代,农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随即产生了金属制造和其他各种技术…并向四周扩散,从而发展了欧亚大陆诸伟大的文明。”在“欧亚大陆诸伟大的文明”中,以和平交流的方式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
(
)
A.中国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罗马人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8分,共55分)
16.(2021重庆璧山八校联考期中改编,16,★☆☆)(10分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未涉及的填“C”。
日本改革潮流的不断推动,终于迎来了学习大陆先进文化的高潮。早在公元6世纪,苏我稻目采用南朝编制户籍的办法,使部民逐步向自由的国家农民转变。7世纪初,圣德太子摄政后实行的推古改革,制定了冠位十二阶,排挤了那些世袭的贵族,使天皇的权力增大,同时使国家的政府官僚体制有了雏形。646年开始的大化改新“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派政府官员治理。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受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的影响。同时,《改新之诏》禁止王族和贵族拥有土地和部民,实施“公田公民制”;编制户籍和账簿,实行“班田收授法”。“班田收授法”及其赋税制度,也是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翻版。大化改新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发展;它使日本从东亚的后发展国家,迅速成为东亚强国。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简史》
(1)大化改新是日本改革潮流不断推动的结果是苏我稻目改革推古改革的发展。
(
)
(2)苏我稻目的改革,使部民逐步转化为国家农民,部民不再存在。
(
)
(3)推古改革和大化改新,都打击了贵族集团。
(
)
(4)中大兄皇子以天皇的名义发布诏令,推动了大化改新的实施。
(
)
(5)大化改新是学习唐朝封建体制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日本的进步。
(
)
17.(2021江苏常州溧阳期中改编,1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也。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材料二
日本大化改革中的科举制度,参加考试的只能是贵族和官员的后代,而且即使通过考试也未必能做官,出身与门第仍是政府选拔官吏最重要的标准。…(日本)政治上却和欧洲人一样,选择了贵族共治的体制这种体制决定了日本社会很难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同时也很难发生皇权法统的更替。
-矢作川《幕府大将军》
材料三
“当生与死逼迫你选择时,唯干脆利落地择死。”“我讨厌考虑那些所谓的是非、正邪。不顾一切地尽心侍奉,无论什么事情都首先考虑主君就可以了。”
-山本常朝《叶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模仿唐制”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材料二中日本选择的“贵族共治的体制”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化改新后日本曾面临怎
样的危机?(5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分析武士道的实质。(5分)
18.(13分)阅读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世界三大宗教】
材料一
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材料二
“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进入“天堂”。
材料三
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主张众生平等。
(1)上述三则材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3分)
(2)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什么宗教?你知道有哪些与伊斯兰教相关的节日吗?(2分)
【沟通东西的文化】
材料四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他们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中世纪史》
(3)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试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五
乔治·萨顿说:“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4)你是否赞同乔治·萨顿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19.(2021独家原创试题)(18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的文明达到很高的水平,其科学、技术及文化成就,即使在帝国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保持领先地位。由于践行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国的阿拉伯人及其他民族在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从而大大推动了那个时代的科学进步和发展。
-摘编自赵达明《阿拉伯帝国的礼物——科学成就与地位》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阿拉伯帝国的文明达到很高的水平”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分析阿拉
伯文化灿烂的原因。(6分)
材料二
阿拉伯人直接接受了拜占庭的土地制度,借用了拜占庭的部分官制和管理模式,吸收了拜占庭的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接收和保护了拜占庭的城市建筑,保存了拜占庭大批的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等等。阿拉伯人自己在许多方面加以改造,变成阿拉伯一伊斯兰化的东西。
(2)根据材料二,归纳阿拉伯文明在哪些方面受益于拜占庭文明。(4分)
材料三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主要通过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3)依据材料三概括隋唐时期与以前相比中日文化交流的变化。(4分)
材料四
圣德太子派出的遣隋使,及以后的遣唐使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层面极其广泛……这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加以吸收、融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日本自己的文字、制度、文学、艺术的时期。
-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4)结合材料二、四分析,阿拉伯人和日本人在对外学习上有什么共同点?(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1.C
“478年”属于5世纪。根据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这一历史事件.故选C
2.C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孝德天皇用取义于《尚书》的“大化”作为年号,充分反映了孝德天皇以《尚书》为治国指导思想.故选C
3.B
“‘置八省百官’,地方设国、郡、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从政治、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打击了世袭贵族.故选B。
4.A
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定在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所以A不可能见到。本题选A
5.D
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46年开始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故D项符合题意。
6.B
12世纪晚期设立的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A选项错误幕府统治时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C选项错误;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D选项错误;幕府将军是武士集团的首领,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B选项正确.故选B。
7.B
大化改新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故选B
8.C
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故选C。
9.D
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D
知识归纳:世界三大宗教
10.B
根据所学可知,《医学集成》一书是阿拉伯人的著作,但与穆罕默德无关,排除③;①②④均与穆罕默德有关.故选B
11.D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8世纪中期”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横跨亚、欧、非三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故选D
12.D
阿拉伯帝国为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830,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故选D
13.A
题干材料说明哈里发重视知识。设立“智慧宫”,广罗人才是哈里发重视知识的表现,A符合题意.故选A。
14.A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这是文明交流的结果.故选A
15.B
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故选B
16.[答案]:
(1)A;
(2)B;
(3)A;
(4)C;
(5)A
[解析]:
(1)根据材料“日本改革潮流的不断推动,终于迎来了学习大陆先进文化的高潮”“早在公元6世纪,苏我稻目采用南朝编制户籍的办法…7世纪初,圣德太子摄政后实行的推古改革使国家的政府官僚体制有了雏形。646年开始的大化改新‘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实施‘公田公民制””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改革潮流不断推动的结果,是苏我稻目改革、推古改革的发展”是正确的。
(2)根据材料“苏我稻目采用南朝编制户籍的办法,使部民逐步向自由的国家农民转变”“646年开始的大化改新…《改新之诏》禁止王族和贵族拥有土地和部民,实施‘公田公民制””可知,“苏我稻目的改革,使部民逐步转化为国家农民,部民不再存在”是错误的。
(3)根据材料“圣德太子摄政后实行的推古改革,制定了冠位十二阶,排挤了那些世袭的贵族,使天皇的权力增大.6年开始的大化改新‘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可知,“推古改革和大化改新,都打击了贵族集团”是正确的。
(4)材料没有涉及“中大兄皇子以天皇的名义发布诏令,推动了大化改新的实施”。
(5)根据材料“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受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的影响。……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发展;它使日本从东亚的后发展国家,迅速成为东亚强国”可知,“大化改新是学习唐朝封建体制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日本的进步”是正确的。
17.[答案]:
(1)措施: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幕府制度。危机: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地主豪强建立起武士集团,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天皇大权旁落。
(3)对象:武士的主公。实质: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材料一中日本“模仿唐制”是指日本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政治措施,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这种体制决定了日本社会很难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同时也很难发生皇权法统的更替”并结合所学可知,“贵族共治的体制”是指幕府制度。第二小问,大化改新后日本曾面临的危机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可知,武士道的实质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18.[答案]:
(1)材料一:伊斯兰教;材料二:基督教;材料三:佛教。
(2)伊斯兰教。开斋节、宰牲节等。
(3)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先进文化,并把它们发扬光大。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4)赞同。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阿拉伯人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安拉”“救世主”“天堂”“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判断三则材料的观点分别所属的宗教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第二小问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伊斯兰教相关的节日。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总结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4)问围绕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19.[答案]:
(1)表现:文学—《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医学《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答出一个即可)原因:倡导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对科学文化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
(2)土地制度;部分官制和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建筑;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等等。
(3)在交流方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隋唐时主要通过使节往来;在交流内容上,隋唐以前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向日本传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4)都在积极学习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结合阿拉伯文化的成就组织答案即可。第二小问,据“由于践行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帝国的阿拉伯人及其他民族在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从而大大推动了那个时代的科学进步和发展”,分析归纳答案即可。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归纳答案即可。
(3)可从交流方式和交流内容两个方面分析隋唐时期与以前相比中日文化交流的变化。
(4)据材料二中阿拉伯人自己在许多方面加以改造,变成阿拉伯一伊斯兰化的东西”和材料四中“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加以吸收、融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日本自己的文字、制度、文学、艺术”可知,二者都在积极学习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