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1.掌握“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等字词的音形义。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教学难点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21教育网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程颐(yí)
譬如(pì)
腐草为萤(yíng)
虚妄(wàng)
盲从(máng)
停滞(zhì)
折叠(zhé)
便装(biàn)
折腾(zhē)
便宜(pián)
折本(shé)
2.词语释义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21cnjy.com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重点梳理
【重点01】整体感知
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重点02】研读分析
(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呢?
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文章开头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通过这两句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3)“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明确: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这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明确:第6段开头,作者用一个由递进复句组成的过渡句巧妙提出了这两个分论点。
(5)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案示例:①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己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21·cn·jy·com
②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www.21-cn-jy.com
③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1·c·n·j·y
【重点03】重难突破
作者提出了论点,就要去论证论点,论证论点所用的材料就是论据。所举的例子或概括的事实,就是事实论据,所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警句等就是道理论据。用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用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21·世纪
教育网
1.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第4段举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和《礼记·月令》所记载的“腐草为萤”的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www-2-1-cnjy-com
又如:第6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大学章句》一步步追问怀疑的例子,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也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试举出文中所用道理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课文开头用了程颐、张载的话,用他们的言论做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令人信服。
又如: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道理。21
cnjy
com
再如:第6段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2-1-c-n-j-y
3.对比论证是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或道理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的论证方法,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2)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出处:21教育名师】
明确:(1)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原因。(2)句,前两个句子先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后两个句子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版权所有:21教育】
【重点04】深度探究
一、探究说理的层次,明确各段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组完成以下问题。
1.本文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作者是如何阐述怀疑精神的?
明确:对怀疑精神作者阐述得明确而透彻:所谓疑就是决不轻信,经过思考,分清是非,再决定信与不信;进而把怀疑科学地分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21
cnjy
com
2.结合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阐述“从怀疑到创新”这一治学过程的?
明确:作者在进一步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时,又把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分析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作者通过举例、正反说理,使内容阐述得鞭辟入里,无懈可击。
二、理解本文分析事理透辟,语言严密的特点
议论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逻辑严密,语言准确,揣摩下面句子,体会议论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2)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
明确:(1)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地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四个“常常”,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给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国难(nàn) 步骤(zhòu)
顾颉(jié)刚
B.大儒(rǔ)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
C.塾师(shǔ)
譬如(pì)
辨伪去妄(wàng)
D.虞舜(shùn) 墨守(mò)
融化(rǒng)
1.C
【解析】A.
步骤(zhóu);B.
大儒(rú);D.
墨守(mó)
融化(ròng)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辨论
流俗
停滞
怀疑
B.启迪
观察
根据
虚忘
C.轻信
锻练
来源
女娲
D.丰富
治学
盲从
程颐
2.D
【解析】A.
辨论—辩论;B.
虚忘—虚妄;C.
锻练—锻炼。
3.对“怀疑与学问”二者关系说得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要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B.一切学问来自于怀疑。
C.只要有怀疑态度,便可去做学问。
3.A
【解析】不是所有的学问都需怀疑,也不是有了怀疑态度就能做学问。
4.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
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
的开拓者、奠基人。代表作:
《秦汉的方士和儒生》
(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等。【来源:21cnj
y.co
m】
4.
历史学
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
5.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________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________的基本条件。
5.辨伪去妄
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6.(2021广安中考)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_____
①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子弟帖》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②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④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⑤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不消化。
A.④⑤①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⑤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⑤②
6.D
【解析】本文段是谈论读书方法的。句④承前文,由事物发展的渐进过程引出读书;接着句③用类比的手法进一步论述书要一点一点地读;接下来引用名言加以论证(句①);然后句⑤从反面补充论述;最后句②得出结论: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所以排序为:④③①⑤②。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7.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B.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C.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D.“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7.C 【解析】这个标题,表面上看“怀疑”与“学问”是并列关系,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这段文字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加点词指代的内容。
A.“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举出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的事例,直接证明的句子是:
(4)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多选)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
(5)第9句中加点的“一切”和四处“常常”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是:
8.(1)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A.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B.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
(3)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4)A
B
C
(5)一切: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是如此,都有怀疑精神。常常:概括出了怀疑精神在治学中的重要体现,揭示怀疑精神的精要,也阐明了只有这样才能有新创造。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9.(2021四川中考)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5日有删改)
(1)结合全文,谈谈第①段划线句的作用。
(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3)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9.
(1)文章开头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两句诗文,为了引出中心论点: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2)①“咬牙”体现的是坚韧;②“咬牙”彰显的是智慧;
③“咬牙”蕴含的是担当。④“咬牙”是成功的序曲。
(3)举例论证,文章第三段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努力的例子,论证了“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4)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带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解析】(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文章开头引用《警世贤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两句诗文,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引出下文论述。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解答此题,需读文段,找出每段的中心句。③~⑤段每段的首括句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抓住这三个中心句,进行综合即为答案。③段“咬牙体现的是坚韧;④段“咬牙“彰显的是智慧;⑤段“咬牙蕴含的是担当;⑥段“咬牙“是成功的序曲。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判定及作用分析。通读全文,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列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努力的例子,“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论证了“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4)本题考查段落论证思路分析。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采用道理论证“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和列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例子,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得出只有坚持才能带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请参考第①句,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表述材料中所说的做学问的第二、三种方式。
①自我封闭,不知借鉴;
② , ;?
③ , 。?
11.②机械搬用 不知创新 ③吸收消化 创造新知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能力拓展
分层提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1.掌握“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等字词的音形义。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教学难点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21教育网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程颐(
)
譬如(
)
腐草为萤(
)
虚妄(
)
盲从(
)
停滞(
)
折叠(
)
便装(
)
折腾(
)
便宜(
)
折本(
)
2.词语释义
腐草为萤:
虚妄:
不攻自破:
尽信书不如无书:
jy.com
辨伪去妄:
流俗:
盲从:
墨守:
停滞:
重点梳理
【重点01】整体感知
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重点02】研读分析
(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呢?
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文章开头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通过这两句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3)“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明确: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这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明确:第6段开头,作者用一个由递进复句组成的过渡句巧妙提出了这两个分论点。
(5)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案示例:①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己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21·cn·jy·com
②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www.21-cn-jy.com
③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1·c·n·j·y
【重点03】重难突破
作者提出了论点,就要去论证论点,论证论点所用的材料就是论据。所举的例子或概括的事实,就是事实论据,所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警句等就是道理论据。用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用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21·世纪
教育网
1.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第4段举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和《礼记·月令》所记载的“腐草为萤”的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www-2-1-cnjy-com
又如:第6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大学章句》一步步追问怀疑的例子,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也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试举出文中所用道理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课文开头用了程颐、张载的话,用他们的言论做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令人信服。
又如: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道理。21
cnjy
com
再如:第6段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2-1-c-n-j-y
3.对比论证是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或道理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的论证方法,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2)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出处:21教育名师】
明确:(1)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原因。(2)句,前两个句子先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后两个句子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版权所有:21教育】
【重点04】深度探究
一、探究说理的层次,明确各段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组完成以下问题。
1.本文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作者是如何阐述怀疑精神的?
明确:对怀疑精神作者阐述得明确而透彻:所谓疑就是决不轻信,经过思考,分清是非,再决定信与不信;进而把怀疑科学地分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21
cnjy
com
2.结合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阐述“从怀疑到创新”这一治学过程的?
明确:作者在进一步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时,又把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分析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作者通过举例、正反说理,使内容阐述得鞭辟入里,无懈可击。
二、理解本文分析事理透辟,语言严密的特点
议论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逻辑严密,语言准确,揣摩下面句子,体会议论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2)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
明确:(1)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地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四个“常常”,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给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国难(nàn) 步骤(zhòu)
顾颉(jié)刚
B.大儒(rǔ)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
C.塾师(shǔ)
譬如(pì)
辨伪去妄(wàng)
D.虞舜(shùn) 墨守(mò)
融化(rǒng)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辨论
流俗
停滞
怀疑
B.启迪
观察
根据
虚忘
C.轻信
锻练
来源
女娲
D.丰富
治学
盲从
程颐
3.对“怀疑与学问”二者关系说得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要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B.一切学问来自于怀疑。
C.只要有怀疑态度,便可去做学问。
4.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
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
的开拓者、奠基人。代表作:
《秦汉的方士和儒生》
(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等。【来源:21cnj
y.co
m】
5.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________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________的基本条件。
6.(2021广安中考)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_____
①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子弟帖》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②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④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⑤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不消化。
A.④⑤①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⑤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⑤②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7.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B.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C.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D.“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这段文字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加点词指代的内容。
A.“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举出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的事例,直接证明的句子是:
(4)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多选)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
(5)第9句中加点的“一切”和四处“常常”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是: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9.(2021四川中考)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5日有删改)
(1)结合全文,谈谈第①段划线句的作用。
(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3)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解析】(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文章开头引用《警世贤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请参考第①句,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表述材料中所说的做学问的第二、三种方式。
①自我封闭,不知借鉴;
② , ;?
③ , 。?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能力拓展
分层提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