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短文连篇》(《爱莲说》《陋室铭》精品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2《短文连篇》(《爱莲说》《陋室铭》精品资料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08:35:2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106/V20266.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266.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2.《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以调( )素琴 陶后鲜( )有闻 苔( )痕上阶绿 可爱者甚蕃( ) 惟吾德馨( ) 无案牍( )之劳形 出淤( )泥而不染
濯( )清涟( )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2、按要求填空。
①《陋室铭》选自《 》,作者 , 文学家。铭
②《爱莲说》选自《 》,作者 , 哲学家。说
③表现环境之清幽宁静的语句是:
④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⑤表现室主人超尘绝俗胸襟的语句是:
⑥表明《陋室铭》一文主旨的语句是:
二、文段阅读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名: ②灵:
③德馨: ④鸿儒:
4.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
5.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① ②

6.请你试着对对联。
①上联:吉羊辞旧岁 ②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 下联: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蕃: ②益: ③植:
④鲜: ⑤宜:
8.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
9.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
答:
10.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
答:
三、拓展延伸
齐人攫金(9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昔齐人有欲金者 ②衣冠而之市
③因攫其金而去 ④子攫人之金何
⑤不见人,徒见金
1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tiáo xiǎn tái fán xīn dú yū zhuó lián xiè
2.①全唐文刘禹锡 唐代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②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二、文段阅读
(一)3.①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②灵异 ③品德高尚 ④博学的人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①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6.(1)金猴迎新春 (2)金猴驾云来
(二)7.①多 ②更加 ③立 ④很少 ⑤应当
8、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10.映衬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物点。在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是时,浓圈墨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11.①从前②穿好衣服、戴好帽子③攫取、掠夺④你⑤只 12.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106/V20266.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266.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2.《短文两篇》教案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朗读能力;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认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感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
2、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课程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 兴趣导入
欣赏图片,请学生用一句话说出莲花留着你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课题解读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谥号元公。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听读欣赏 疏通文句
听读课文朗读,注意文句的停顿,
四、自读课文 自主学习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重点字词
可爱者甚蕃 ( )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 不可亵玩焉( ) 不蔓不枝()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美感。
第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气读;第二段发表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应读出不同语气来。(2)第一段首句是总说,当用提顿的语气读;“可爱者甚蕃”要读得分明。以下一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有明显的停顿,“牡丹”后的停顿应长一些。(3)“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后面的内容应读出层次感,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表示品格的句子宜读得稍重一些。(4)“菊之爱”应读出惋惜之意,“莲之爱”读出慨叹之意,“牡丹之爱”应读出讽刺之意。
3、四人一组为单位,借助文章注释疏通文句。
五、研读欣赏 感悟主题
(1)作者为什么把菊称为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学生合作讨论)
教师明确:菊花不在春夏与百花争艳,却在万花纷谢后的秋天傲然开放,独吐幽香,菊花的这种“蕊寒香冷蝶难来”的高洁不正是陶渊明“穷则独善其身”的不苟随时俗的人格写照吗?
(2)牡丹为何是富贵者的像征?世人盛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通过多媒体展示描写唐人"盛爱牡丹"的诗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唯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通过这些诗句使学生了解当时由于唐朝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世人纷纷追求奢华的这一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完成此题。)
(3)经典语句欣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讨论进行赏析)
教师明确:作者寥寥数语不但写出了莲不群的花貌,更突出了它卓然的花品。读到此我们已经感到作者描绘的俨然一位气质儒雅、品格不凡的君子。
教师小结 :作者在文中表面是写人们对三种花的喜爱,实质是写人们对三种人生理想的选择。这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写法。是在用隐逸者的消极避世和富贵者的趋炎附势来衬托君子的倚世独立、不慕荣利的可敬可赞。
六、拓展延伸 课外仿写
多媒体显示张抗抗《牡丹的拒绝》一文中一段赞美牡丹的文字:“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旧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它遵循着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请同学参照对牡丹的多角度认识,选择触动了你的灵动思维的一种事物,赋予其不同含义做一段生动表述。
七、 板书设计
托物 言志
爱 菊 ———————— 隐逸者
莲 周 正 衬 正 衬
说 敦
颐 莲 ———————— 君 子
反 衬 反 衬
牡 丹———————— 富贵者
陋室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情感与态度: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自行翻译为主,教室讲解为辅;分析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 1.翻译全文,掌握重点语句
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法
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课程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刘禹锡的民间故事:刘禹锡因参加当时进步政治改革,得罪保守派被贬到安徽和州任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该住三大三小共六间房子,可知县势利忘义,安排刘禹锡住城南江边的三间小房子。刘禹锡却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知县气坏了,又把刘禹锡搬到城北一条小河边,房间缩小到一间半,面对河边一排排杨柳,刘禹锡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和州心在京”。知县肺都气炸了,又在郊区为刘禹锡安排了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一间小房子。相传刘禹锡面对这简陋的房子,怀着对官场厌恶之情,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头上,来表明他的志向。今天,我们来欣赏《陋室铭》。
二、作者简介 课题解读
A.本文选自《全唐文》
B.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彭城人,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曾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司政和藩镇割据。失败后受降职处分,做闲散官员。他著有《刘宾客集》或称《刘梦得文集》。
C.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一种文体,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一般都是用韵的。
D.“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三、听读欣赏 疏通文句
1.听配乐朗诵,体会“之”字舒缓语气的作用。(铭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要求学生画出文中押韵的字,即韵脚)
2.再播放一遍录音,大家可以轻声跟读,理解大意,读出音韵美。
3、注意字句停顿,读准字音。
四、自读课文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2、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五、研读欣赏 感悟主题
1、陋室,陋在何处?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
2、文中还提到了哪些陋室?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陋室,真的陋吗?(换角度想 :同样一篇文章,刚才读,读出陋室简陋,现在却要读出不简陋。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生活。)
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来人不俗、生活高雅)
4、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或者是写着某种物品名称的牌子)供学生选择,看看哪些适合摆在刘禹锡的陋室之中?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提供的物品有:(1)文房四宝(2)金麒麟(3)虎皮太师椅(4)官府的公(5)佛经(6)不加装饰的琴(7)锦衣玉食(8)先秦诸子散文
选佛经、不加装饰的琴。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读书情趣的高雅。 启发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名人名著等。
5、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采用了什么写法?
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6、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着力于文本语境,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不是以微言大义的讲解让学生领会文意,而是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他们在陋室的形象再造中,走近刘禹锡,体会那份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7、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如何?
称颂的是:人品(高洁傲岸、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六、拓展延伸 课外练笔
仿写:《__________铭》
提示:学生可以模仿课文的写法,可以语文、学习、教室、家居……为写作题材,写出新意,写出文采。也许你的文笔并不曼妙,但它真实自然、温婉清新;也许你的思想并不深刻,但它灵动鲜活、感情激越。拿起笔,让文字因你而神采飞扬吧!
七、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托物------ 陋室 景色清幽
来人不俗 不陋
生活高雅
言志 -------德馨:高洁傲岸 不慕荣利 安贫乐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
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周敦颐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谥号元公。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朗读欣赏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自主学习
1.大声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2.四人一组为单位,借助文章注释疏通文句。
1.可爱者甚蕃 ( )
2. 濯清涟而不妖( )( ) 3.亭亭净植( )
4.陶后鲜有闻( )
5.不可亵玩焉( )
6.不蔓不枝( )( )
字词读音
fán
zhuó
yāo
zhí
xiǎn
màn
zhī
xiè
感悟主题
(1)作者为什么把菊称为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2)牡丹为何是富贵者的像征?世人盛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3)经典语句欣赏
探究归纳
菊花不在春夏与百花争艳,却在万花纷谢后的秋天傲然开放,独吐幽香,菊花的这种“蕊寒香冷蝶难来”的高洁不正是陶渊明“穷则独善其身”的不苟随时俗的人格写照吗?
探究归纳
唐人“盛爱牡丹”的诗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唯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了解了当时由于唐朝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世人纷纷追求奢华的这一社会背景。
名句赏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焉。”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作者寥寥数语不但写出了莲不群的花貌,更突出了它卓然的花品。读到此我们已经感到作者描绘的俨然一位气质儒雅、品格不凡的君子。
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旧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它遵循着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请同学参照对牡丹的多角度认识,选择触动了你的灵动思维的一种事物,赋予其不同含义做一段生动表述。
课外练笔
板书总结
——周敦颐
爱莲说
托物


牡丹
言志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正衬)
(反衬)
——阿西莫夫
—刘禹锡
作者及题解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一种文体,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视频朗读
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2.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研读课文
1.陋室,陋在何处?
2.陋室,真的陋吗?
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采用了什么写法?
4.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如何?
陋室
不陋
景致优雅
来人不俗
生活高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主旨归纳
惟吾德馨
写法归纳
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讨论归纳
称颂的是:
人品(高洁傲岸、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
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
板书总结
刘禹锡
陋室铭
托物
言志
陋室
德馨:高洁傲岸 不慕荣利 安贫乐道
景致清幽
来人不俗
生活高雅
不陋
课外练笔
仿写:《______铭》
提示:可以模仿课文的写法,可以语文、学习、教室、家居……为写作题材,写出新意,写出文采。也许你的文笔并不曼妙,但它真实自然、温婉清新;也许你的思想并不深刻,但它灵动鲜活、感情激越。拿起笔,让文字因你而神采飞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