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与功能)
一、单选题
1.(2020·福建)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海洋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海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如果外界干扰超过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比如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不符合题意。
D.海洋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参与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
2.(2016·泉州)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故选:A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3.(2016·福州)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劳动者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人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消费者.
故选: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
4.(2016·福州)以下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 B.草原 C.池塘 D.农田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由于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食物结构复杂,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大.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认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5.(2021七上·沂水月考)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图如图,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别越低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数量就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乙次之,丙的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因失去天敌数量会增多,随后食物和生存空间数量的制约数量又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衡.故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变化曲线是C
故选:C
【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据此解答.
6.(2020·漳平模拟)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B.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答案】A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草属于植物,无系统,鼠属于动物,有系统,所以在结构层次上,二者的区别就是有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共同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错误。
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正确。
C.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都以鼠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7.(2020·龙岩模拟)以下关于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大气圈、水圈的下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B.生态系统中,绝大多数动物不能像植物一样制造有机物,属于消费者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由陆地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共同组成
D.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生存仅受到阳光、空气、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A不符合题意。
B.动物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B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C不符合题意。
D.某种生物的生存的生存既受到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昆虫、鸟类等生物因素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8.(2020·泉州模拟)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箭头表示含碳物质的流动方向,则代表分解者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乙是无机环境、甲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丁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丙为消费者。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9.(2018·晋江模拟)某生态系统中仅有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 )
A.甲、乙、丙、丁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
B.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乙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甲和乙是捕食关系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还缺少分解者,不能组成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由图可知甲是绿色植物。故甲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B符合题意;
C.甲是生产者,所以甲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的数量最多,甲是生产者,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丁→乙,甲和乙不是捕食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之间的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可以写出食物链: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根据能量的流动的特点,能量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植物能量最高,数量就最多,其次是草食动物,再其次是肉食动物。
3、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10.(2017·龙岩模拟)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生产者最重要,消费者次要,分解者可有可无
C.非生物部分对生物部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生物圈包括整个地球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解: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还包括非生物成分,错误;
B、生产者最为重要,分解者不可缺少,消费者也是很重要的成分而不是作用不大,可有可无,错误;
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正确;
D、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是整个地球.错误.
故选: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二、填空题
11.(2018·漳州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图。请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①生物部分;②消费者;③自动调节;④能量;⑤森林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所以,①是生物部分;②是消费者;③是自动调节;④是能量,⑤是森林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三、判断题
12.(2020·漳平模拟)果果同学依据对自家水稻田的实地调查,绘制了如下食物网简图。请你判断: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属于生产者。
(2)该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
(3)图中麻雀与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
(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是绿色植物可通过细胞中的叶绿体捕获太阳能并储存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水稻属于生产者,正确。(2)图中食物链有:水稻→田鼠→蛇、水稻→麻雀→蛇、水稻→稻暝→麻雀→蛇、水稻→稻暝→青蛙→蛇,因此该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正确。(3)图中麻雀和青蛙都吃稻暝,因此麻雀与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正确。(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没有自动调节能力,不正确。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3.(2017·南安模拟)如图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请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该食物链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
(2)草属于生产者,蚱蜢、螳螂、蜥蜴属于消费者.
(3)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4)蚱蜢、螳螂属于节肢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食物链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正确.(2)草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蚱蜢、螳螂、蜥蜴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正确.(3)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而不是进化关系,错误.(4)蚱蜢、螳螂属于节肢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4.(2017·龙岩模拟)某同学依据对自家水稻田的实地调查,绘制了如下食物网简图。请你判断: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青蛙属于消费者。
(2)该食物网包含5条食物链。
(3)图中蛇与田鼠之间是捕食关系。
(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本题图中有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2)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水稻→田鼠→蛇,②水稻→麻雀→蛇,③水稻→稻螟→麻雀→蛇,④水稻→稻螟→青蛙→蛇。(3)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在该生态系统中麻雀与青蛙都以稻螟为食,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四、综合题
15.(2020·福建)在“稻田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中,稻田为河蟹提供栖息地,河蟹摄食杂草和害虫等,河蟹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1)稻田中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稻田养蟹”利用了河蟹与 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使水稻受益。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了河蟹粪便中的有机物,为水稻提供生长需要量最大的含 、磷和钾的无机盐。
(3)从环保角度看,“稻田养蟹”的优点是能减少 的使用。
【答案】(1)3;害虫(杂草)
(2)分解者;氮
(3)化肥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注农村环境;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1)图中食物链有:水稻→害虫→河蟹,杂草→害虫→河蟹,杂草→河蟹,因此该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通过食物链可知“稻田养蟹”利用了河蟹与害虫(杂草)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使水稻受益。(2)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无机物。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了河蟹粪便中的有机物,为水稻提供生长需要量最大的含氮、磷和钾的无机盐。(3)利用稻田水面养河蟹亦可获得河蟹产品,又可以利用河蟹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从环保角度看,“稻田养蟹”的优点是能减少化肥的使用。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磷和钾的无机盐。
16.(2019·福建)下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据图回答:
(1)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丙中的[ ](填字母)代表蛇。
(2)图中C和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和 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 ,后趋于稳定。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 。
【答案】(1)甲(生产者);B
(2)竞争;下降
(3)弱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在图中反应的是:甲玉米→A→B→C,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丙中的B代表蛇。(2)从图中可以看出,C以B为食物,二者存在捕食关系,而C和B又都以A为食物,所以二者存在竞争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由于B、C缺少食物,一段时间内B的数量先下降,B下降导致C缺少食物也下降,B随之上升,这样上下波动,趋于稳定。(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弱,反之,如果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多,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分析】识图: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它生物数量的变化,最后趋于达到生态平衡 。因此, 在分析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变化时,既要考虑生物的种间关系,又要考虑种内关系,做好全面分析。
4、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7.(2018·福建)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原产美国。它繁殖、竞争能力强,对所柄息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圾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
(1)该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 。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 。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 。
【答案】(1)4;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
(2)虾、鱼
(3)弱
(4)宠物弃养(养殖逃逸)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图中食物链有: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水生植物→红耳龟,水生植物→虾→红耳龟,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或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
(2)红耳龟吃虾,属于捕食关系;红耳龟和虾都吃水生植物,属于竞争关系。红耳龟吃鱼,属于捕食关系;红耳龟和鱼都吃虾,属于竞争关系。所以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虾、鱼。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弱。所以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较弱。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宠物弃养。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18.(2020·洛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1 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改造水塘或洼地,利用生态组合净化污水,生态组合中有绿藻、浮萍等植物,浮游动物,以及细菌、真菌等生物。
资料2 仙公山山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如植物有杜鹃、观音竹、红豆杉、银杏、凤尾竹等,在山脚下的仰恩湖有一种鱼,研究发现其肠腔内有新月藻、水绵、草履虫、水蚤、轮虫等。
(1)细菌、真菌能分解秸秆、粪便和垃圾中的 ,从而加快物质循环,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
(2)污水中的氮、磷能为植物生活需要的 ;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 ,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
(3)仙公山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如植物有杜鹃、观音竹、红豆杉、银杏、凤尾竹等体现了 的多样性 ,在仰恩湖的鱼,其肠腔内有新月藻、水绵、草履虫、水蚤、轮虫等,据此可知该鱼和水蚤的关系是 。
【答案】(1)有机物
(2)无机盐(肥料);消费者
(3)生物种类;捕食关系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能够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细菌、真菌能分解秸秆、粪便和垃圾中的有机物,从而加快物质循环,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2)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污水中的氮、磷能为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肥料)。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即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3)生物种类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因此仙公山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如植物有杜鹃、观音竹、红豆杉、银杏、凤尾竹等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因此在仰恩湖的鱼,其肠腔内有新月藻、水绵、草履虫、水蚤、轮虫等,据此可知,该鱼和水蚤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9.(2020·龙岩模拟)位于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 2017 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下图表示可可西里荒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请回答:
(1)藏羚羊是此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2)上图中藏羚羊和鼠兔之间的关系是 。请写出一条含有鼠兔的最长食物链 。
(3)该保护区内的胡兀鹫不直接捕食活的生物,而是取食腐尸,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促进生态系统的 。
(4)自然保护区中约有
202种高等植物,鼠兔、藏羚羊、胡兀鹫等230多种野生动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多样性。
(5)猖獗的盗猎行为曾经使可可西里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自建立保护区至今,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增加,所占比例逐渐趋于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坚决打击盗猎等违法行为。
【答案】(1)消费者;太阳能
(2)竞争;高原植物→鼠兔→狼→金雕
(3)物质循环
(4)物种(种类)
(5)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并释放能量;藏羚羊是此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体内有机物来自于图中的高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作用制造的;它们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2)藏羚羊和鼠兔多吃高原植物,二者是竞争关系。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写出一条含有鼠兔的最长食物链:高原植物→鼠兔→狼→金雕。(3)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胡兀鹫不直接捕食活的生物,而是取食腐尸,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中约有 202种高等植物,鼠兔、藏羚羊、胡兀鹫等230多种野生动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物种(种类)多样性。(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坚决打击盗猎等违法行为。所以猖獗的盗猎行为曾经使可可西里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自建立保护区至今,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增加,所占比例逐渐趋于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坚决打击盗猎等违法行为。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
20.(2020·三明模拟)图为某区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和非生物部分。
(2)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生物 B、C 间的关系是 。
(3)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答案】(1)分解者
(2)4;A→B→C→E;竞争和捕食
(3)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A是生产者,B、C、D、E都是消费者。则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A→B→E,A→B→C→E,A→C→E,A→D→E,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A→B→C→E,生物 B、C 同时以A为食,为竞争关系,C以B为食,为捕食关系,所以生物 B、C 间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箭头由A出发,所以A是生产者,B、C、D、E都是消费者。
21.(2020·福建模拟)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能够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的是[ ]。
(3)E和B的关系是 。
(4)图中没有画出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 和非生物部分。
【答案】(1)4;A→B→C→E
(2)A
(3)捕食
(4)分解者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弄清楚有几个分支,再分别弄清楚每个分支有几条小分支。图中的食物链有:A→B→E,A→B→C→E,A→C→E,A→D→E,共计4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A→B→C→E。(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植物,因此在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生产者是A表示的绿色植物,能够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BCDE是动物表示消费者。(3)在此食物网中,E又以B为食,B和E两者是捕食关系。(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2.(2020·石狮模拟)持续了整整210天的澳洲山火,造成大量的植物被烧毁,森林面积锐减,动物死伤无数。如图是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内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猫头鹰与蛇都属于生态系统生物部分中的 ,它们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 关系。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一条包含松毛虫的食物链 。
(3)森林被喻为“地球之肺”,光合作用能促进生物圈的 平衡,森林被烧毁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度的。
【答案】(1)消费者;竞争
(2)5;松树→松毛虫→灰喜鹊→猫头鹰
(3)碳﹣氧;自动调节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该生态系统中,松树是生产者,猫头鹰、鼠、野兔等动物属于消费者。图中猫头鹰以蛇为食物,猫头鹰和蛇是一种捕食关系,同时,猫头鹰与蛇都以野兔和鼠为食物,鹰与蛇又是一种竞争关系,即,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另一种是竞争关系。(2)图中食物链有:松树→鼠→猫头鹰、松树→鼠→蛇→猫头鹰、松树→松毛虫→灰喜鹊→猫头鹰、松树→野兔→蛇→猫头鹰、松树→野兔→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其中一条包含松毛虫的食物链是松树→松毛虫→灰喜鹊→猫头鹰。(3)森林被喻为“地球之肺”,森林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大量的氧气,不仅是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和自身的呼吸需要,而且是动物与人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供给人和动物进行呼吸作用,以此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森林被烧毁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23.(2019·泉州模拟)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答案】(1)草;草;鹰
(2)5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该食物网中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生产者最多,各级消费者的数量会逐级递减;因此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最少的生物是处于最高营养级别的鹰。(2)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有5条。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
24.(2018·永定模拟)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多处湿地公园,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旅游场所,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请回答:
(1)该湿地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体现了 的多样性。芦苇、绿藻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湿地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
(2)某学习小组调查了湿地中部分动物的摄食情况;轮虫主要摄食绿藻,草鱼主要摄食绿藻和黑藻,鳙鱼主要摄食轮虫,鳜鱼主要摄食草鱼和鳙鱼。
①依据调查结果判断,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可作为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该食物网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
②若鳙鱼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少需消耗绿藻 kg. 如果该湿地被铅污染,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答案】(1)物种(或种类);生产者;有限的
(2)三;鳜鱼、鳙鱼;光能或太阳能;25;鳜鱼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该湿地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芦苇、绿藻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
(2)①资料中的食物链:绿藻→轮虫→鳙鱼→鳜鱼;绿藻→草鱼→鳜鱼;黑藻→草鱼→鳜鱼;可见鳙鱼、鳜鱼第三营养级生物,该食物网中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②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若鳙鱼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少需消耗绿藻1÷20%÷20%=25kg。如果该湿地被铅污染,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鳜鱼。
故答案为:(1)物种;生产者;有限;(2)三;(2)鳜鱼、鳙鱼;光能或太阳能;25;鳜鱼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25.(2018·漳州模拟)漳州碧湖生态公园坐落于九龙江畔,空气清新,湖水清澈,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艳丽的花朵、碧绿的草地,真是人们放松心情的好去处。这美丽的地方不仅吸引了休闲娱乐的人们,也招引来翩翩飞舞的蝴蝶、辛勤奔忙的蜜蜂、湖面点水的蜻蜓、轻盈美丽的鸟儿……
(1)碧湖生态园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属于 生态系统,该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资料中没有完整表述碧湖生态系统各成分,缺乏的生物部分是 。
(2)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的多样性,其中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的生物是 。
(3)从结构层次上看,鸟儿比树木多了 。
【答案】(1)湿地;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物种/生物种类;蝴蝶和蜜蜂
(3)系统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所以碧湖生态园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资料中没有完整表述碧湖生态系统各成分,缺乏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资料中划线部分描述了大量的生物种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中蝴蝶和蜜蜂
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所以从结构层次上看,鸟儿比树木多了系统。
【分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根据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都属于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属于水域生态系统。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3、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4、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1)完全变态发育: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蜻蜓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
26.(2018·秀屿模拟)南海群岛是我国的传统渔场,大多是由珊瑚礁形成,这里有丰富而优质的渔业资源,如图示该海域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部分,还缺少了分解者和 。
(2)若把石斑鱼、鱿鱼、鲍鱼分成两类,则石斑鱼独成一类,这种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是否有 。
(3)藻类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起重要作用;藻类也为所有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 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4)珊瑚礁吸引了众多的生物,体现了生物 的多样性。写出龙虾所在的食物链: 。
【答案】(1)非生物部分
(2)脊柱
(3)碳-氧;食物
(4)物种;藻类→沙丁鱼→龙虾→石斑鱼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海藻属于生产者,其他生物都属于消费者,所以该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部分,还缺少了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鱿鱼、鲍鱼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石斑鱼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3)藻类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藻类也为所有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珊瑚礁吸引了众多的生物,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图中龙虾所在的食物链:藻类→沙丁鱼→龙虾→石斑鱼。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7.(2018·莆田模拟)如图是某一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生物。请分析回答: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图中生产者是 ,B和C之间是 关系。
(4)除图中已经出现的成分外,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包括 。
【答案】(1)4
(2)A→F→G
(3)A;捕食和竞争
(4)分解者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1)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四条食物链分别是:A→D→E→F→G;A→F→G;A→C→F→G;A→B→C→F→G。(2)由(1)可知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A→F→G。(3)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所以图中生产者是A;B和C都以A为食,同时C还捕食B,所以B和C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4)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图中没有画出的生物部分还包括分解者。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
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
28.(2018·福州模拟)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蛇,鹰等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2)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此生态系统中,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3)图乙中,a、b、e、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 。
(4)图丙中,A图表示 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
(5)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
【答案】(1)生态因素
(2)分解者;物质和能量;太阳能
(3)b
(4)共生;鹰和蛇
(5)有限的;生物影响环境;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蛇,鹰等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2)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最高的是b,所以,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b;(4)图丙中,甲A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图B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图C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图甲中,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即图丙中的B,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即图丙中的C,因此鹰、蛇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4)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竞争几种方式。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
3、在生态系统中,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9.(2018·晋江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无机环境,请分析回答:
(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进行 作用,并将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 ]无机环境中。
(2)[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对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起重要作用。
(3)表示分解者的是[ ],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中。
(4)用图中字母表示一条食物链: 。
【答案】(1)呼吸;C
(2)A;碳﹣氧
(3)D
(4)A→B→E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到C无机环境中。(2)图中A是绿色植物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3)D能够将A、B、E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中,所以D是分解者。(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所以图中食物链为:A→B→E。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碳循环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30.(2018·南平模拟)生态塘系统能高效进行物质和能量逐级传递,从而使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有效的生物分解。如图是某城市生态塘污水处理的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鸭和螺的关系是 。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基础,写出此生态系统中总能量消耗最少且可利用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 。
(3)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 。
【答案】(1)藻类;捕食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藻类→鹅(或藻类→鸭,或藻类→大鱼)
(3)分解者
(4)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藻类。鸭以螺为食,鸭和螺的关系是捕食关系。(2)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此生态系统中总能量消耗最少且可利用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藻类→鹅(或藻类→鸭,或藻类→大鱼)。(3)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4)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塘污水处理的生态系统,是人工建造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1.(2017·平和模拟)如图中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乙表示其中一条食物链4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
(1)甲中最高等的动物是 .
(2)甲中有 条食物链,蛇和鹰在食物网中的关系是 .
(3)乙是甲中含食虫鸟的一条食物链,则a是 ;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捉,则短期内c的数量变化是 .
【答案】(1)鼠
(2)4;捕食和竞争
(3)鹰;增加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蝗虫是节肢动物、蛇是爬行动物、食虫鸟和鹰是鸟类,鼠是哺乳类,动物进化历程中最高的是哺乳动物,因此甲中最高等的动物是鼠.(2)甲图中食物链有: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蝗虫→食虫鸟→鹰、草→蝗虫→食虫鸟→蛇→鹰,因此甲中有4条食物链,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和食虫鸟,因此二者还有竞争关系,所以蛇和鹰在食物网中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图乙中有4种生物,因此乙是甲中含食虫鸟的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是草→蝗虫→食虫鸟→鹰.金字塔中的a体内储存的能量最少,因此a是鹰;食虫鸟吃c蝗虫,因此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捉,则短期内c的数量变化是增加.
故答案为:(1)鼠;(2)4;捕食和竞争;(3)鹰;增加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能量金字塔中abcd中能量依次递加.
32.(2017·龙岩模拟)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单位是克)的直方图.请分析回答: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缺少的成分是微生物和 环境.其中,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2)图一中有 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是 关系.
(3)用甲、乙、丙写出一条食物链 .
【答案】(1)非生物;生产者
(2)4;捕食
(3)丙→甲→乙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图中有4条食物链:草→兔→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蛇吃鼠,蛇、鼠二者属于捕食关系.(3)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多.图二中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因此,图二中的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
故答案为:(1)非生物;生产者 (2)4;捕食 (3)丙→甲→乙
【分析】解答此题结合以下知识点:(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是由食物链相互交错而形成的;(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33.(2017·福州模拟)图中所示的分别是来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A和来自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网B.食物网A所在的农田给水稻喷洒了农药,其中含有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并排出的DDT.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食物网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的生产者分别是水稻和浮游植物。 (判断对错)
②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分别是由水稻和浮游植物制造的。 (判断对错)
③食物网B中,如果磷虾数量急剧减少,在短时间内只有企鹅和大鱼的会因此减少。 (判断对错)
④食物网A中投放的DDT有可能在食物网B中的企鹅体内检测到。 (判断对错)
(2)食物网A中有 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体内累积DDT最多的生物是 .
(3)面对环境的改变,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自动调节能力更强的是 食物网.
【答案】(1)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2)2;蛙
(3)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①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的生产者分别是水稻和浮游植物,对;②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分别是由水稻和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而不是制造的,错;③食物网B中,如果磷虾数量急剧减少,在短时间内不仅企鹅的会因此减少,而且须鲸也减少,大鱼的数量会增多,而不是只有企鹅和大鱼的会因此减少,错;④生物圈是一个整体,食物网A中投放的DDT有可能在食物网B中的企鹅体内检测到,对。(2)图A食物链有:水稻→白叶虫→蜘蛛→蛙、水稻→白叶虫→蛙,因此食物网A中有2条食物链,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A中营养级最高的是蛙,因此该食物网中体内累积DDT最多的生物是蛙.(3)面对环境的改变,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食物网B的营养结构最复杂,因此自动调节能力更强的是B食物网.
故答案为:(1)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2)2;蛙;(3)B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4.(2017·南安模拟)自从用上沼气,村民做饭便告别了传统的“烟熏火燎”,一座8﹣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的产气量达320﹣350立方米,相当于给每户沼气池用户节约800元左右的能源经费.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放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者.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 等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动物粪便及玉米秸秆发酵形成的.起发酵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对促进生态系统的 具有重要意义.
(3)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包含三个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1)生产
(2)甲烷细菌;分解;物质循环
(3)玉米→猪→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生产者.(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甲烷细菌等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动物粪便及玉米秸秆发酵形成的.起发酵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对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3)该生态系统中包含三个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玉米→猪→人(或“玉米→鸡→人”).
故答案为:(1)生产(答“玉米”不给分);(2)甲烷细菌;分解;物质循环;(3)玉米→猪→人(或“玉米→鸡→人”)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5.(2017·泉州模拟)图1是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图2为图1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图1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图1中③表示乙的捕食过程,食物甲中的 就流入乙体内.
(3)如果图2中的A、B、C、D表示四种鱼,A、B、C、D则对应图1中的成分是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 游泳,用 呼吸.
(4)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该湖泊水质恶化,蓑藻、绿藻疯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为了解决水体发绿的问题,有人建议在湖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你认为能适宜投放的鱼苗是图2中的 填序号).
【答案】(1)光合作用
(2)能量
(3)乙;鳍;鳃
(4)自动调节能力;A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2)③表示捕食关系,甲中的能量通过捕食关系流向乙.(3)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如果图2中的A、B、C、D表示图1中的四种鱼”,则图1中和A、B、C、D对应的成分是乙.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向前游动.(4)“从生态成分来看”,绿藻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绿藻属于生产者;图2中的AB都直接吃浮游藻类,因此“为解决水体发绿的问题,有人建议在湖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我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苗是图2中的AB(填序号),投放鱼苗可以提高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能量;(3)乙;鳍;鳃;(4)自动调节能力;AB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4)图中,生产者能从无机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还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回到无机环境,因此甲是生产者;甲和乙都能被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丙是分解者,则乙是消费者.①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分解作用;图2中ABCD消费者.
36.(2017·上杭模拟)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
(2)图中的水稻和杂草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
(3)请补充完整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4)在“水稻→蝗虫→青蛙→蛇”食物链中,数量和贮存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
(5)此农田经过适度改良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答案】(1)5
(2)生产
(3)二氧化碳+水 B+氧气A叶绿体
(4)蛇
(5)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1)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稻→老鼠→蛇、水稻→稻螟虫→青蛙→蛇、水稻→蝗虫→青蛙→蛇、杂草→蝗虫→青蛙→蛇、杂草→老鼠→蛇,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2)图中的水稻和杂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所以A是叶绿体,B是有机物(储存能量).(4)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在“水稻→蝗虫→青蛙→蛇”食物链中,蛇的营养级最高,因此数量和贮存能量最少的生物是蛇.(5)“此农田经过适度改良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故答案为:(1)5(2)生产(3)A叶绿体;B有机物(储存能量)(4)蛇(5)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
37.(2017·新罗模拟)“金砖国家”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一块闪亮招牌, 2017年9月3日至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资料一:厦门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环境优美,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厦门被称为鹭岛,凤凰木为厦门市市树,三角梅为市花,白鹭为市鸟。
资料二: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主要物种有:文昌鱼、中华白海豚和各种白鹭等。
(1)三角梅和凤凰木在厦门城市生态系统中,都属于 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但能固定太阳能,还能释放 。
(2)白鹭在厦门岛上自古就有,体温 ,被覆 ,前肢特化为 ,适应飞行生活。请说出其他你知道的一种鸟的名称 。
(3)中华白海豚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 动物。但其身体为流线型,皮肤光滑无毛,适于生活在海洋中,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 。
【答案】(1)生产者;能量
(2)恒定;羽毛;翼;大山雀
(3)哺乳;适应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三角梅和凤凰木在厦门城市生态系统中,都属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但能固定太阳能,还能释放能量;(2)白鹭属于鸟类,体温恒定,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应飞行生活,如大山雀等;(3)中华白海豚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但其身体为流线型,皮肤光滑无毛,适于生活在海洋中,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8.(2017·晋江模拟)某实验小组研究“光合强度对植物产生氧的影响”,用培养液X和培养液Y分别培养同样数量和生长状况的绿藻,培养液X含有绿藻所需全部无机盐,培养液Y缺少含镁的无机盐,保持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净氧量=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1)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简单的 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同时将 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 传给其他生物.
(2)据图分析,在A点绿藻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培养液Y中的绿藻一段时间后颜色变黄,推测含镁的无机盐与 合成有关.
(4)在B点,培养液X中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净氧量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Y培养液中的净氧量.
【答案】(1)生产;无机物;光;食物链(网)
(2)呼吸
(3)叶绿素
(4)大于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1)“绿色植物做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环境中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自身复杂的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传给其他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大功能,“使生物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2)据图分析,在A点光照强度为0,绿藻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培养液中的净氧量为负值.(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培养液Y中的绿藻一段时间后颜色变黄”,表明绿藻没有形成叶绿素,因此推测含镁的无机盐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经查阅资料得到证实”.(4)在B点,绿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一部分被绿藻的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培养液X中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大于培养液中的净氧量.
故答案为:(1)生产;无机物;光;食物链(网);(2)呼吸;(3)叶绿素;(4)大于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1 / 1福建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与功能)
一、单选题
1.(2020·福建)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海洋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2016·泉州)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3.(2016·福州)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劳动者
4.(2016·福州)以下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 B.草原 C.池塘 D.农田
5.(2021七上·沂水月考)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图如图,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6.(2020·漳平模拟)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B.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7.(2020·龙岩模拟)以下关于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大气圈、水圈的下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B.生态系统中,绝大多数动物不能像植物一样制造有机物,属于消费者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由陆地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共同组成
D.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生存仅受到阳光、空气、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8.(2020·泉州模拟)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箭头表示含碳物质的流动方向,则代表分解者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2018·晋江模拟)某生态系统中仅有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 )
A.甲、乙、丙、丁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
B.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乙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甲和乙是捕食关系
10.(2017·龙岩模拟)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生产者最重要,消费者次要,分解者可有可无
C.非生物部分对生物部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生物圈包括整个地球
二、填空题
11.(2018·漳州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图。请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三、判断题
12.(2020·漳平模拟)果果同学依据对自家水稻田的实地调查,绘制了如下食物网简图。请你判断: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属于生产者。
(2)该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
(3)图中麻雀与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
(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13.(2017·南安模拟)如图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请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该食物链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
(2)草属于生产者,蚱蜢、螳螂、蜥蜴属于消费者.
(3)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4)蚱蜢、螳螂属于节肢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
14.(2017·龙岩模拟)某同学依据对自家水稻田的实地调查,绘制了如下食物网简图。请你判断: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青蛙属于消费者。
(2)该食物网包含5条食物链。
(3)图中蛇与田鼠之间是捕食关系。
(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四、综合题
15.(2020·福建)在“稻田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中,稻田为河蟹提供栖息地,河蟹摄食杂草和害虫等,河蟹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1)稻田中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稻田养蟹”利用了河蟹与 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使水稻受益。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了河蟹粪便中的有机物,为水稻提供生长需要量最大的含 、磷和钾的无机盐。
(3)从环保角度看,“稻田养蟹”的优点是能减少 的使用。
16.(2019·福建)下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据图回答:
(1)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丙中的[ ](填字母)代表蛇。
(2)图中C和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和 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 ,后趋于稳定。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 。
17.(2018·福建)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原产美国。它繁殖、竞争能力强,对所柄息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圾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
(1)该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 。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 。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 。
18.(2020·洛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1 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改造水塘或洼地,利用生态组合净化污水,生态组合中有绿藻、浮萍等植物,浮游动物,以及细菌、真菌等生物。
资料2 仙公山山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如植物有杜鹃、观音竹、红豆杉、银杏、凤尾竹等,在山脚下的仰恩湖有一种鱼,研究发现其肠腔内有新月藻、水绵、草履虫、水蚤、轮虫等。
(1)细菌、真菌能分解秸秆、粪便和垃圾中的 ,从而加快物质循环,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
(2)污水中的氮、磷能为植物生活需要的 ;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 ,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
(3)仙公山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如植物有杜鹃、观音竹、红豆杉、银杏、凤尾竹等体现了 的多样性 ,在仰恩湖的鱼,其肠腔内有新月藻、水绵、草履虫、水蚤、轮虫等,据此可知该鱼和水蚤的关系是 。
19.(2020·龙岩模拟)位于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 2017 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下图表示可可西里荒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请回答:
(1)藏羚羊是此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2)上图中藏羚羊和鼠兔之间的关系是 。请写出一条含有鼠兔的最长食物链 。
(3)该保护区内的胡兀鹫不直接捕食活的生物,而是取食腐尸,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促进生态系统的 。
(4)自然保护区中约有
202种高等植物,鼠兔、藏羚羊、胡兀鹫等230多种野生动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多样性。
(5)猖獗的盗猎行为曾经使可可西里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自建立保护区至今,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增加,所占比例逐渐趋于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坚决打击盗猎等违法行为。
20.(2020·三明模拟)图为某区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和非生物部分。
(2)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生物 B、C 间的关系是 。
(3)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1.(2020·福建模拟)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能够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的是[ ]。
(3)E和B的关系是 。
(4)图中没有画出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 和非生物部分。
22.(2020·石狮模拟)持续了整整210天的澳洲山火,造成大量的植物被烧毁,森林面积锐减,动物死伤无数。如图是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内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猫头鹰与蛇都属于生态系统生物部分中的 ,它们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 关系。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一条包含松毛虫的食物链 。
(3)森林被喻为“地球之肺”,光合作用能促进生物圈的 平衡,森林被烧毁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度的。
23.(2019·泉州模拟)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4.(2018·永定模拟)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多处湿地公园,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旅游场所,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请回答:
(1)该湿地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体现了 的多样性。芦苇、绿藻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湿地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
(2)某学习小组调查了湿地中部分动物的摄食情况;轮虫主要摄食绿藻,草鱼主要摄食绿藻和黑藻,鳙鱼主要摄食轮虫,鳜鱼主要摄食草鱼和鳙鱼。
①依据调查结果判断,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可作为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该食物网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
②若鳙鱼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少需消耗绿藻 kg. 如果该湿地被铅污染,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25.(2018·漳州模拟)漳州碧湖生态公园坐落于九龙江畔,空气清新,湖水清澈,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艳丽的花朵、碧绿的草地,真是人们放松心情的好去处。这美丽的地方不仅吸引了休闲娱乐的人们,也招引来翩翩飞舞的蝴蝶、辛勤奔忙的蜜蜂、湖面点水的蜻蜓、轻盈美丽的鸟儿……
(1)碧湖生态园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属于 生态系统,该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资料中没有完整表述碧湖生态系统各成分,缺乏的生物部分是 。
(2)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的多样性,其中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的生物是 。
(3)从结构层次上看,鸟儿比树木多了 。
26.(2018·秀屿模拟)南海群岛是我国的传统渔场,大多是由珊瑚礁形成,这里有丰富而优质的渔业资源,如图示该海域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部分,还缺少了分解者和 。
(2)若把石斑鱼、鱿鱼、鲍鱼分成两类,则石斑鱼独成一类,这种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是否有 。
(3)藻类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起重要作用;藻类也为所有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 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4)珊瑚礁吸引了众多的生物,体现了生物 的多样性。写出龙虾所在的食物链: 。
27.(2018·莆田模拟)如图是某一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生物。请分析回答: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图中生产者是 ,B和C之间是 关系。
(4)除图中已经出现的成分外,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包括 。
28.(2018·福州模拟)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蛇,鹰等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2)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此生态系统中,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3)图乙中,a、b、e、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 。
(4)图丙中,A图表示 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
(5)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
29.(2018·晋江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无机环境,请分析回答:
(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进行 作用,并将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 ]无机环境中。
(2)[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对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起重要作用。
(3)表示分解者的是[ ],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中。
(4)用图中字母表示一条食物链: 。
30.(2018·南平模拟)生态塘系统能高效进行物质和能量逐级传递,从而使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有效的生物分解。如图是某城市生态塘污水处理的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鸭和螺的关系是 。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基础,写出此生态系统中总能量消耗最少且可利用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 。
(3)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 。
31.(2017·平和模拟)如图中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乙表示其中一条食物链4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
(1)甲中最高等的动物是 .
(2)甲中有 条食物链,蛇和鹰在食物网中的关系是 .
(3)乙是甲中含食虫鸟的一条食物链,则a是 ;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捉,则短期内c的数量变化是 .
32.(2017·龙岩模拟)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单位是克)的直方图.请分析回答: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缺少的成分是微生物和 环境.其中,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2)图一中有 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是 关系.
(3)用甲、乙、丙写出一条食物链 .
33.(2017·福州模拟)图中所示的分别是来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A和来自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网B.食物网A所在的农田给水稻喷洒了农药,其中含有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并排出的DDT.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食物网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的生产者分别是水稻和浮游植物。 (判断对错)
②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分别是由水稻和浮游植物制造的。 (判断对错)
③食物网B中,如果磷虾数量急剧减少,在短时间内只有企鹅和大鱼的会因此减少。 (判断对错)
④食物网A中投放的DDT有可能在食物网B中的企鹅体内检测到。 (判断对错)
(2)食物网A中有 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体内累积DDT最多的生物是 .
(3)面对环境的改变,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自动调节能力更强的是 食物网.
34.(2017·南安模拟)自从用上沼气,村民做饭便告别了传统的“烟熏火燎”,一座8﹣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的产气量达320﹣350立方米,相当于给每户沼气池用户节约800元左右的能源经费.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放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者.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 等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动物粪便及玉米秸秆发酵形成的.起发酵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对促进生态系统的 具有重要意义.
(3)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包含三个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 .
35.(2017·泉州模拟)图1是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图2为图1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图1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图1中③表示乙的捕食过程,食物甲中的 就流入乙体内.
(3)如果图2中的A、B、C、D表示四种鱼,A、B、C、D则对应图1中的成分是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 游泳,用 呼吸.
(4)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该湖泊水质恶化,蓑藻、绿藻疯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为了解决水体发绿的问题,有人建议在湖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你认为能适宜投放的鱼苗是图2中的 填序号).
36.(2017·上杭模拟)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
(2)图中的水稻和杂草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
(3)请补充完整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4)在“水稻→蝗虫→青蛙→蛇”食物链中,数量和贮存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
(5)此农田经过适度改良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7.(2017·新罗模拟)“金砖国家”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一块闪亮招牌, 2017年9月3日至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资料一:厦门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环境优美,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厦门被称为鹭岛,凤凰木为厦门市市树,三角梅为市花,白鹭为市鸟。
资料二: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主要物种有:文昌鱼、中华白海豚和各种白鹭等。
(1)三角梅和凤凰木在厦门城市生态系统中,都属于 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但能固定太阳能,还能释放 。
(2)白鹭在厦门岛上自古就有,体温 ,被覆 ,前肢特化为 ,适应飞行生活。请说出其他你知道的一种鸟的名称 。
(3)中华白海豚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 动物。但其身体为流线型,皮肤光滑无毛,适于生活在海洋中,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 。
38.(2017·晋江模拟)某实验小组研究“光合强度对植物产生氧的影响”,用培养液X和培养液Y分别培养同样数量和生长状况的绿藻,培养液X含有绿藻所需全部无机盐,培养液Y缺少含镁的无机盐,保持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净氧量=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1)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简单的 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同时将 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 传给其他生物.
(2)据图分析,在A点绿藻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培养液Y中的绿藻一段时间后颜色变黄,推测含镁的无机盐与 合成有关.
(4)在B点,培养液X中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净氧量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Y培养液中的净氧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海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如果外界干扰超过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比如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不符合题意。
D.海洋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参与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
2.【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故选:A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3.【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人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消费者.
故选: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
4.【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由于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食物结构复杂,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大.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认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别越低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数量就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乙次之,丙的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因失去天敌数量会增多,随后食物和生存空间数量的制约数量又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衡.故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变化曲线是C
故选:C
【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据此解答.
6.【答案】A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草属于植物,无系统,鼠属于动物,有系统,所以在结构层次上,二者的区别就是有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共同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错误。
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正确。
C.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都以鼠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7.【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A不符合题意。
B.动物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B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C不符合题意。
D.某种生物的生存的生存既受到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昆虫、鸟类等生物因素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8.【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乙是无机环境、甲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丁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丙为消费者。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9.【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还缺少分解者,不能组成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由图可知甲是绿色植物。故甲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B符合题意;
C.甲是生产者,所以甲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的数量最多,甲是生产者,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丁→乙,甲和乙不是捕食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之间的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可以写出食物链: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根据能量的流动的特点,能量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植物能量最高,数量就最多,其次是草食动物,再其次是肉食动物。
3、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10.【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解: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还包括非生物成分,错误;
B、生产者最为重要,分解者不可缺少,消费者也是很重要的成分而不是作用不大,可有可无,错误;
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正确;
D、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是整个地球.错误.
故选: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1.【答案】①生物部分;②消费者;③自动调节;④能量;⑤森林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所以,①是生物部分;②是消费者;③是自动调节;④是能量,⑤是森林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12.【答案】(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是绿色植物可通过细胞中的叶绿体捕获太阳能并储存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水稻属于生产者,正确。(2)图中食物链有:水稻→田鼠→蛇、水稻→麻雀→蛇、水稻→稻暝→麻雀→蛇、水稻→稻暝→青蛙→蛇,因此该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正确。(3)图中麻雀和青蛙都吃稻暝,因此麻雀与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正确。(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没有自动调节能力,不正确。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3.【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食物链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正确.(2)草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蚱蜢、螳螂、蜥蜴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正确.(3)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而不是进化关系,错误.(4)蚱蜢、螳螂属于节肢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4.【答案】(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本题图中有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2)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水稻→田鼠→蛇,②水稻→麻雀→蛇,③水稻→稻螟→麻雀→蛇,④水稻→稻螟→青蛙→蛇。(3)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在该生态系统中麻雀与青蛙都以稻螟为食,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4)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5.【答案】(1)3;害虫(杂草)
(2)分解者;氮
(3)化肥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注农村环境;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1)图中食物链有:水稻→害虫→河蟹,杂草→害虫→河蟹,杂草→河蟹,因此该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通过食物链可知“稻田养蟹”利用了河蟹与害虫(杂草)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使水稻受益。(2)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无机物。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了河蟹粪便中的有机物,为水稻提供生长需要量最大的含氮、磷和钾的无机盐。(3)利用稻田水面养河蟹亦可获得河蟹产品,又可以利用河蟹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从环保角度看,“稻田养蟹”的优点是能减少化肥的使用。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磷和钾的无机盐。
16.【答案】(1)甲(生产者);B
(2)竞争;下降
(3)弱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在图中反应的是:甲玉米→A→B→C,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丙中的B代表蛇。(2)从图中可以看出,C以B为食物,二者存在捕食关系,而C和B又都以A为食物,所以二者存在竞争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由于B、C缺少食物,一段时间内B的数量先下降,B下降导致C缺少食物也下降,B随之上升,这样上下波动,趋于稳定。(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弱,反之,如果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多,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分析】识图: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它生物数量的变化,最后趋于达到生态平衡 。因此, 在分析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变化时,既要考虑生物的种间关系,又要考虑种内关系,做好全面分析。
4、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7.【答案】(1)4;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
(2)虾、鱼
(3)弱
(4)宠物弃养(养殖逃逸)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图中食物链有: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水生植物→红耳龟,水生植物→虾→红耳龟,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或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
(2)红耳龟吃虾,属于捕食关系;红耳龟和虾都吃水生植物,属于竞争关系。红耳龟吃鱼,属于捕食关系;红耳龟和鱼都吃虾,属于竞争关系。所以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虾、鱼。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弱。所以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较弱。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宠物弃养。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18.【答案】(1)有机物
(2)无机盐(肥料);消费者
(3)生物种类;捕食关系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能够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细菌、真菌能分解秸秆、粪便和垃圾中的有机物,从而加快物质循环,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2)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污水中的氮、磷能为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肥料)。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即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3)生物种类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因此仙公山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如植物有杜鹃、观音竹、红豆杉、银杏、凤尾竹等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因此在仰恩湖的鱼,其肠腔内有新月藻、水绵、草履虫、水蚤、轮虫等,据此可知,该鱼和水蚤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9.【答案】(1)消费者;太阳能
(2)竞争;高原植物→鼠兔→狼→金雕
(3)物质循环
(4)物种(种类)
(5)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并释放能量;藏羚羊是此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体内有机物来自于图中的高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作用制造的;它们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2)藏羚羊和鼠兔多吃高原植物,二者是竞争关系。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写出一条含有鼠兔的最长食物链:高原植物→鼠兔→狼→金雕。(3)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胡兀鹫不直接捕食活的生物,而是取食腐尸,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中约有 202种高等植物,鼠兔、藏羚羊、胡兀鹫等230多种野生动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物种(种类)多样性。(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坚决打击盗猎等违法行为。所以猖獗的盗猎行为曾经使可可西里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自建立保护区至今,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增加,所占比例逐渐趋于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坚决打击盗猎等违法行为。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
20.【答案】(1)分解者
(2)4;A→B→C→E;竞争和捕食
(3)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A是生产者,B、C、D、E都是消费者。则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A→B→E,A→B→C→E,A→C→E,A→D→E,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A→B→C→E,生物 B、C 同时以A为食,为竞争关系,C以B为食,为捕食关系,所以生物 B、C 间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箭头由A出发,所以A是生产者,B、C、D、E都是消费者。
21.【答案】(1)4;A→B→C→E
(2)A
(3)捕食
(4)分解者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弄清楚有几个分支,再分别弄清楚每个分支有几条小分支。图中的食物链有:A→B→E,A→B→C→E,A→C→E,A→D→E,共计4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A→B→C→E。(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植物,因此在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生产者是A表示的绿色植物,能够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BCDE是动物表示消费者。(3)在此食物网中,E又以B为食,B和E两者是捕食关系。(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2.【答案】(1)消费者;竞争
(2)5;松树→松毛虫→灰喜鹊→猫头鹰
(3)碳﹣氧;自动调节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该生态系统中,松树是生产者,猫头鹰、鼠、野兔等动物属于消费者。图中猫头鹰以蛇为食物,猫头鹰和蛇是一种捕食关系,同时,猫头鹰与蛇都以野兔和鼠为食物,鹰与蛇又是一种竞争关系,即,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另一种是竞争关系。(2)图中食物链有:松树→鼠→猫头鹰、松树→鼠→蛇→猫头鹰、松树→松毛虫→灰喜鹊→猫头鹰、松树→野兔→蛇→猫头鹰、松树→野兔→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其中一条包含松毛虫的食物链是松树→松毛虫→灰喜鹊→猫头鹰。(3)森林被喻为“地球之肺”,森林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大量的氧气,不仅是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和自身的呼吸需要,而且是动物与人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供给人和动物进行呼吸作用,以此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森林被烧毁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23.【答案】(1)草;草;鹰
(2)5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该食物网中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生产者最多,各级消费者的数量会逐级递减;因此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最少的生物是处于最高营养级别的鹰。(2)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有5条。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
24.【答案】(1)物种(或种类);生产者;有限的
(2)三;鳜鱼、鳙鱼;光能或太阳能;25;鳜鱼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该湿地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芦苇、绿藻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
(2)①资料中的食物链:绿藻→轮虫→鳙鱼→鳜鱼;绿藻→草鱼→鳜鱼;黑藻→草鱼→鳜鱼;可见鳙鱼、鳜鱼第三营养级生物,该食物网中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②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若鳙鱼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少需消耗绿藻1÷20%÷20%=25kg。如果该湿地被铅污染,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鳜鱼。
故答案为:(1)物种;生产者;有限;(2)三;(2)鳜鱼、鳙鱼;光能或太阳能;25;鳜鱼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25.【答案】(1)湿地;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物种/生物种类;蝴蝶和蜜蜂
(3)系统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所以碧湖生态园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资料中没有完整表述碧湖生态系统各成分,缺乏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资料中划线部分描述了大量的生物种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中蝴蝶和蜜蜂
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所以从结构层次上看,鸟儿比树木多了系统。
【分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根据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都属于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属于水域生态系统。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3、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4、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1)完全变态发育: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蜻蜓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
26.【答案】(1)非生物部分
(2)脊柱
(3)碳-氧;食物
(4)物种;藻类→沙丁鱼→龙虾→石斑鱼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海藻属于生产者,其他生物都属于消费者,所以该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部分,还缺少了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鱿鱼、鲍鱼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石斑鱼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3)藻类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藻类也为所有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珊瑚礁吸引了众多的生物,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图中龙虾所在的食物链:藻类→沙丁鱼→龙虾→石斑鱼。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7.【答案】(1)4
(2)A→F→G
(3)A;捕食和竞争
(4)分解者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1)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四条食物链分别是:A→D→E→F→G;A→F→G;A→C→F→G;A→B→C→F→G。(2)由(1)可知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A→F→G。(3)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所以图中生产者是A;B和C都以A为食,同时C还捕食B,所以B和C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4)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图中没有画出的生物部分还包括分解者。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
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
28.【答案】(1)生态因素
(2)分解者;物质和能量;太阳能
(3)b
(4)共生;鹰和蛇
(5)有限的;生物影响环境;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蛇,鹰等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2)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最高的是b,所以,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b;(4)图丙中,甲A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图B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图C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图甲中,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即图丙中的B,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即图丙中的C,因此鹰、蛇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4)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竞争几种方式。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
3、在生态系统中,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9.【答案】(1)呼吸;C
(2)A;碳﹣氧
(3)D
(4)A→B→E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到C无机环境中。(2)图中A是绿色植物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3)D能够将A、B、E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中,所以D是分解者。(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所以图中食物链为:A→B→E。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碳循环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30.【答案】(1)藻类;捕食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藻类→鹅(或藻类→鸭,或藻类→大鱼)
(3)分解者
(4)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藻类。鸭以螺为食,鸭和螺的关系是捕食关系。(2)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此生态系统中总能量消耗最少且可利用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藻类→鹅(或藻类→鸭,或藻类→大鱼)。(3)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4)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塘污水处理的生态系统,是人工建造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1.【答案】(1)鼠
(2)4;捕食和竞争
(3)鹰;增加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蝗虫是节肢动物、蛇是爬行动物、食虫鸟和鹰是鸟类,鼠是哺乳类,动物进化历程中最高的是哺乳动物,因此甲中最高等的动物是鼠.(2)甲图中食物链有: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蝗虫→食虫鸟→鹰、草→蝗虫→食虫鸟→蛇→鹰,因此甲中有4条食物链,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和食虫鸟,因此二者还有竞争关系,所以蛇和鹰在食物网中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图乙中有4种生物,因此乙是甲中含食虫鸟的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是草→蝗虫→食虫鸟→鹰.金字塔中的a体内储存的能量最少,因此a是鹰;食虫鸟吃c蝗虫,因此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捉,则短期内c的数量变化是增加.
故答案为:(1)鼠;(2)4;捕食和竞争;(3)鹰;增加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能量金字塔中abcd中能量依次递加.
32.【答案】(1)非生物;生产者
(2)4;捕食
(3)丙→甲→乙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图中有4条食物链:草→兔→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蛇吃鼠,蛇、鼠二者属于捕食关系.(3)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多.图二中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因此,图二中的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
故答案为:(1)非生物;生产者 (2)4;捕食 (3)丙→甲→乙
【分析】解答此题结合以下知识点:(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是由食物链相互交错而形成的;(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33.【答案】(1)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2)2;蛙
(3)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①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的生产者分别是水稻和浮游植物,对;②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分别是由水稻和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而不是制造的,错;③食物网B中,如果磷虾数量急剧减少,在短时间内不仅企鹅的会因此减少,而且须鲸也减少,大鱼的数量会增多,而不是只有企鹅和大鱼的会因此减少,错;④生物圈是一个整体,食物网A中投放的DDT有可能在食物网B中的企鹅体内检测到,对。(2)图A食物链有:水稻→白叶虫→蜘蛛→蛙、水稻→白叶虫→蛙,因此食物网A中有2条食物链,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A中营养级最高的是蛙,因此该食物网中体内累积DDT最多的生物是蛙.(3)面对环境的改变,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食物网B的营养结构最复杂,因此自动调节能力更强的是B食物网.
故答案为:(1)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2)2;蛙;(3)B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4.【答案】(1)生产
(2)甲烷细菌;分解;物质循环
(3)玉米→猪→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生产者.(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甲烷细菌等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动物粪便及玉米秸秆发酵形成的.起发酵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对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3)该生态系统中包含三个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玉米→猪→人(或“玉米→鸡→人”).
故答案为:(1)生产(答“玉米”不给分);(2)甲烷细菌;分解;物质循环;(3)玉米→猪→人(或“玉米→鸡→人”)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5.【答案】(1)光合作用
(2)能量
(3)乙;鳍;鳃
(4)自动调节能力;A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2)③表示捕食关系,甲中的能量通过捕食关系流向乙.(3)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如果图2中的A、B、C、D表示图1中的四种鱼”,则图1中和A、B、C、D对应的成分是乙.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向前游动.(4)“从生态成分来看”,绿藻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绿藻属于生产者;图2中的AB都直接吃浮游藻类,因此“为解决水体发绿的问题,有人建议在湖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我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苗是图2中的AB(填序号),投放鱼苗可以提高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能量;(3)乙;鳍;鳃;(4)自动调节能力;AB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4)图中,生产者能从无机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还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回到无机环境,因此甲是生产者;甲和乙都能被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丙是分解者,则乙是消费者.①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分解作用;图2中ABCD消费者.
36.【答案】(1)5
(2)生产
(3)二氧化碳+水 B+氧气A叶绿体
(4)蛇
(5)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1)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稻→老鼠→蛇、水稻→稻螟虫→青蛙→蛇、水稻→蝗虫→青蛙→蛇、杂草→蝗虫→青蛙→蛇、杂草→老鼠→蛇,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2)图中的水稻和杂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所以A是叶绿体,B是有机物(储存能量).(4)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在“水稻→蝗虫→青蛙→蛇”食物链中,蛇的营养级最高,因此数量和贮存能量最少的生物是蛇.(5)“此农田经过适度改良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故答案为:(1)5(2)生产(3)A叶绿体;B有机物(储存能量)(4)蛇(5)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
37.【答案】(1)生产者;能量
(2)恒定;羽毛;翼;大山雀
(3)哺乳;适应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三角梅和凤凰木在厦门城市生态系统中,都属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但能固定太阳能,还能释放能量;(2)白鹭属于鸟类,体温恒定,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应飞行生活,如大山雀等;(3)中华白海豚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但其身体为流线型,皮肤光滑无毛,适于生活在海洋中,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8.【答案】(1)生产;无机物;光;食物链(网)
(2)呼吸
(3)叶绿素
(4)大于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1)“绿色植物做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环境中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自身复杂的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传给其他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大功能,“使生物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2)据图分析,在A点光照强度为0,绿藻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培养液中的净氧量为负值.(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培养液Y中的绿藻一段时间后颜色变黄”,表明绿藻没有形成叶绿素,因此推测含镁的无机盐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经查阅资料得到证实”.(4)在B点,绿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一部分被绿藻的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培养液X中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大于培养液中的净氧量.
故答案为:(1)生产;无机物;光;食物链(网);(2)呼吸;(3)叶绿素;(4)大于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