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生态系统概述)
一、单选题
1.(2017·福建)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块农田 C.一群蚂蚁 D.一个池塘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ABD、“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农田”,这些里面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一群蚂蚁”是动物,在生态系统属于消费者,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和水分等.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2020·漳平模拟)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B.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答案】A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草属于植物,无系统,鼠属于动物,有系统,所以在结构层次上,二者的区别就是有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共同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错误。
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正确。
C.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都以鼠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2017·平和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福建省是生态系统,福建人是生产者
C.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
D.生态系统都具有相同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B、福建省是生态系统,其中生产者是其中的植物,不符合题意;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同的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4.(2017·龙岩模拟)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生产者最重要,消费者次要,分解者可有可无
C.非生物部分对生物部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生物圈包括整个地球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解: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还包括非生物成分,错误;
B、生产者最为重要,分解者不可缺少,消费者也是很重要的成分而不是作用不大,可有可无,错误;
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正确;
D、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是整个地球.错误.
故选: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5.(2017·惠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生态系统中,一般情况下,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共同家园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非生物部分.A错误;
B、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正确;
C、生态系统中,一般情况下,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C正确.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共同家园,D正确.
故选:A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6.(2017·南平模拟)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层分布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适应强光环境的是W
B.四种绿藻中X主要分布于最上层
C.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Y
D.池塘中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A、W主要分布与最上层,说明最适应强光环境.A正确;
B、四种绿藻中W主要分布与最上层,B错误.
C、Z分布于较深的水层,最适应弱光环境.C错误.
D、生态系统包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不能构成池塘生态系统,因为池塘生态系统还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D错误.
故选:A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
分析曲线图可知:W主要分布与最上层,说明最适应强光环境.Z分布于较深的水层,最适应弱光环境.
7.(2017·福州模拟)图中玻璃罐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请回答(1)-(4)题.
(1)对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描述完整的是( )
A.水草、鱼、水、泥土 B.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若想让该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玻璃罐必须放置在( )
A.低温处 B.温暖处 C.明亮处 D.黑暗中
(3)鱼与水草的关系是( )
A.合作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4)如果瓶中加入以水草为食的田螺,则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 )
A.2 条 B.3 条 C.4 条 D.5 条
【答案】(1)D
(2)C
(3)D
(4)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解:AB、缺少分解者,故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缺少非生物成分,故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正确.(2)绿色植物金鱼藻、绿萍中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可为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因此若想让该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玻璃罐必须放置在有光的条件下,即明亮处.分解者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无机盐和和二氧化碳.(3)鱼吃水草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鱼与水草的关系是捕食关系.(4)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在这个装置中,水草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吃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因此,在生态系统中有2 条食物链,水草→田螺,水草→小鱼.
故选:D C D A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①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属于生产者;②经过夜晚的呼吸作用,水中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水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消耗;(3)①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②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维持生活的方式,对寄主造成伤害.③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很好的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4)①生物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8.(2016·仙游模拟)下面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嘉陵江里所有的鱼
B.北湖公园
C.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D.森林里的树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A、嘉陵江里所有的鱼,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
B、北湖公园,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C、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
D、森林里的树,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B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二、判断题
9.(2017·泉州模拟)水春桃溪中所有生物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水春桃溪里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
10.(2017·上杭模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三、填空题
11.(2018·永定模拟)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生物部分;植物;阳光、土壤、温度等;消费者;分解者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故答案为:生物部分;植物;阳光、土壤、温度等;消费者;分解者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12.(2018·漳州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图。请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①生物部分;②消费者;③自动调节;④能量;⑤森林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所以,①是生物部分;②是消费者;③是自动调节;④是能量,⑤是森林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13.(2017·龙岩模拟)请将生态系统的概念图补充完整.
A 、B 、C 、D 、E .
【答案】生物圈;非生物部分;分解者;阳光;生物圈;非生物部分;分解者;阳光;食物链食物链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生物圈,生态系统包括B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C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等;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构成E食物链.如图:
故答案为:生物圈;非生物部分;分解者;阳光;食物链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的家,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四、综合题
14.(2021·福建)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的能量最初来源是 。
(2)图中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草本植物和 。
(3)图中所示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
(4)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 (“增多”或“减少”)。
(5)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太阳能
(2)乔木
(3)4;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4)增多
(5)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般是指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以图中的草本植物和乔木的都属于生产者。
(3)图中的食物链一共有四条: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草本植物→杂食性鸟,乔木→杂食性鸟,其中最长的是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4)杂食性鸟数量减少时,短时间内蜘蛛会由于失去天敌而大量增加。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
故答案为:(1)太阳能;(2)乔木;(3)4、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4)增多;(5)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熟记知识是关键,生态系统的组成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
15.(2018·福建)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改造水塘或洼地,利用生态组合净化污水,生态组合中有绿藻、浮萍等植物,浮游动物,以及细菌、真菌等生物。
资料2 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之一。袁隆平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水稻细胞中调控重金属镉吸收的基因,筛选出抗镉超级稻。
(1)细菌、真菌能分解秸杆、粪便和垃圾中的 ,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
(2)污水中的氮、磷是生态组合中的 生活需要的无机盐;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 ,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
(3)抗镉超级稻的抗镉性状能否遗传? ,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1)有机物
(2)植物;消费者
(3)能;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能将秸秆、粪便和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
(2)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污水中的氮、磷是生态组合中的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
(3)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是不遗传的变异。
袁隆平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水稻细胞中调控重金属镉吸收的基因,筛选出抗镉超级稻,抗镉超级稻的抗镉性状能遗传,因为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分析】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6.(2018·福建)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原产美国。它繁殖、竞争能力强,对所柄息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圾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
(1)该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 。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 。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 。
【答案】(1)4;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
(2)虾、鱼
(3)弱
(4)宠物弃养(养殖逃逸)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图中食物链有: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水生植物→红耳龟,水生植物→虾→红耳龟,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或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
(2)红耳龟吃虾,属于捕食关系;红耳龟和虾都吃水生植物,属于竞争关系。红耳龟吃鱼,属于捕食关系;红耳龟和鱼都吃虾,属于竞争关系。所以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虾、鱼。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弱。所以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较弱。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宠物弃养。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17.(2016·厦门)判断题(正确的回答“正确”,错误的回答“错误”)
(1)中山公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判断对错)
(2)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判断对错)
(3)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判断对错)
(4)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判断对错)
【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态系统的概念;呼吸系统的组成;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中山公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只是部分生物,没有环境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错误.
(2)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故错误.
(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正确.
(4)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主要的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故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分析】(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2)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少数为单细胞个体,多数为多细胞个体,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3)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4)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此题知识面广,注重基础,只要基础扎实掌握扎实,即可正确判断.
18.(2020·漳平模拟)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初夏时节,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水草依依,随风摇曳;欢快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顷刻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
请分析回答:
(1)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中的生物,还应包括 。
(2)请根据上述场景中的描述,用文字和箭头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3) 和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4)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 。
【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草→野兔→鹰
(3)食物链;食物网
(4)适应环境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文中芦苇、水草是生产者,鱼、水鸟、野兔、鹰等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还应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题干中的食物链有:草→野兔→鹰,水草→鱼→水鸟→鹰等。(3)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就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4)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有利于自身的生存,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各种细菌和真菌等,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解答即可。
19.(2018·永定模拟)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多处湿地公园,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旅游场所,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请回答:
(1)该湿地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体现了 的多样性。芦苇、绿藻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湿地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
(2)某学习小组调查了湿地中部分动物的摄食情况;轮虫主要摄食绿藻,草鱼主要摄食绿藻和黑藻,鳙鱼主要摄食轮虫,鳜鱼主要摄食草鱼和鳙鱼。
①依据调查结果判断,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可作为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该食物网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
②若鳙鱼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少需消耗绿藻 kg. 如果该湿地被铅污染,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答案】(1)物种(或种类);生产者;有限的
(2)三;鳜鱼、鳙鱼;光能或太阳能;25;鳜鱼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该湿地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芦苇、绿藻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
(2)①资料中的食物链:绿藻→轮虫→鳙鱼→鳜鱼;绿藻→草鱼→鳜鱼;黑藻→草鱼→鳜鱼;可见鳙鱼、鳜鱼第三营养级生物,该食物网中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②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若鳙鱼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少需消耗绿藻1÷20%÷20%=25kg。如果该湿地被铅污染,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鳜鱼。
故答案为:(1)物种;生产者;有限;(2)三;(2)鳜鱼、鳙鱼;光能或太阳能;25;鳜鱼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20.(2017·平和模拟)如图中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乙表示其中一条食物链4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
(1)甲中最高等的动物是 .
(2)甲中有 条食物链,蛇和鹰在食物网中的关系是 .
(3)乙是甲中含食虫鸟的一条食物链,则a是 ;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捉,则短期内c的数量变化是 .
【答案】(1)鼠
(2)4;捕食和竞争
(3)鹰;增加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蝗虫是节肢动物、蛇是爬行动物、食虫鸟和鹰是鸟类,鼠是哺乳类,动物进化历程中最高的是哺乳动物,因此甲中最高等的动物是鼠.(2)甲图中食物链有: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蝗虫→食虫鸟→鹰、草→蝗虫→食虫鸟→蛇→鹰,因此甲中有4条食物链,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和食虫鸟,因此二者还有竞争关系,所以蛇和鹰在食物网中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图乙中有4种生物,因此乙是甲中含食虫鸟的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是草→蝗虫→食虫鸟→鹰.金字塔中的a体内储存的能量最少,因此a是鹰;食虫鸟吃c蝗虫,因此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捉,则短期内c的数量变化是增加.
故答案为:(1)鼠;(2)4;捕食和竞争;(3)鹰;增加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能量金字塔中abcd中能量依次递加.
1 / 1福建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生态系统概述)
一、单选题
1.(2017·福建)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块农田 C.一群蚂蚁 D.一个池塘
2.(2020·漳平模拟)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B.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3.(2017·平和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福建省是生态系统,福建人是生产者
C.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
D.生态系统都具有相同的自动调节能力
4.(2017·龙岩模拟)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生产者最重要,消费者次要,分解者可有可无
C.非生物部分对生物部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生物圈包括整个地球
5.(2017·惠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生态系统中,一般情况下,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共同家园
6.(2017·南平模拟)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层分布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适应强光环境的是W
B.四种绿藻中X主要分布于最上层
C.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Y
D.池塘中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7.(2017·福州模拟)图中玻璃罐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请回答(1)-(4)题.
(1)对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描述完整的是( )
A.水草、鱼、水、泥土 B.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若想让该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玻璃罐必须放置在( )
A.低温处 B.温暖处 C.明亮处 D.黑暗中
(3)鱼与水草的关系是( )
A.合作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4)如果瓶中加入以水草为食的田螺,则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 )
A.2 条 B.3 条 C.4 条 D.5 条
8.(2016·仙游模拟)下面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嘉陵江里所有的鱼
B.北湖公园
C.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D.森林里的树
二、判断题
9.(2017·泉州模拟)水春桃溪中所有生物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判断对错)
10.(2017·上杭模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
11.(2018·永定模拟)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12.(2018·漳州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图。请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13.(2017·龙岩模拟)请将生态系统的概念图补充完整.
A 、B 、C 、D 、E .
四、综合题
14.(2021·福建)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的能量最初来源是 。
(2)图中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草本植物和 。
(3)图中所示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
(4)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 (“增多”或“减少”)。
(5)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15.(2018·福建)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改造水塘或洼地,利用生态组合净化污水,生态组合中有绿藻、浮萍等植物,浮游动物,以及细菌、真菌等生物。
资料2 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之一。袁隆平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水稻细胞中调控重金属镉吸收的基因,筛选出抗镉超级稻。
(1)细菌、真菌能分解秸杆、粪便和垃圾中的 ,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
(2)污水中的氮、磷是生态组合中的 生活需要的无机盐;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 ,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
(3)抗镉超级稻的抗镉性状能否遗传? ,判断的理由是 。
16.(2018·福建)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原产美国。它繁殖、竞争能力强,对所柄息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圾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
(1)该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 。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 。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 。
17.(2016·厦门)判断题(正确的回答“正确”,错误的回答“错误”)
(1)中山公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判断对错)
(2)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判断对错)
(3)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判断对错)
(4)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判断对错)
18.(2020·漳平模拟)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初夏时节,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水草依依,随风摇曳;欢快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顷刻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
请分析回答:
(1)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中的生物,还应包括 。
(2)请根据上述场景中的描述,用文字和箭头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3) 和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4)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 。
19.(2018·永定模拟)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多处湿地公园,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旅游场所,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请回答:
(1)该湿地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体现了 的多样性。芦苇、绿藻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湿地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
(2)某学习小组调查了湿地中部分动物的摄食情况;轮虫主要摄食绿藻,草鱼主要摄食绿藻和黑藻,鳙鱼主要摄食轮虫,鳜鱼主要摄食草鱼和鳙鱼。
①依据调查结果判断,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可作为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该食物网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
②若鳙鱼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少需消耗绿藻 kg. 如果该湿地被铅污染,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20.(2017·平和模拟)如图中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乙表示其中一条食物链4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
(1)甲中最高等的动物是 .
(2)甲中有 条食物链,蛇和鹰在食物网中的关系是 .
(3)乙是甲中含食虫鸟的一条食物链,则a是 ;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捉,则短期内c的数量变化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ABD、“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农田”,这些里面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一群蚂蚁”是动物,在生态系统属于消费者,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和水分等.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答案】A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草属于植物,无系统,鼠属于动物,有系统,所以在结构层次上,二者的区别就是有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共同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错误。
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正确。
C.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都以鼠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B、福建省是生态系统,其中生产者是其中的植物,不符合题意;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同的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4.【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解: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还包括非生物成分,错误;
B、生产者最为重要,分解者不可缺少,消费者也是很重要的成分而不是作用不大,可有可无,错误;
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正确;
D、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是整个地球.错误.
故选: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5.【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非生物部分.A错误;
B、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正确;
C、生态系统中,一般情况下,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C正确.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共同家园,D正确.
故选:A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6.【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A、W主要分布与最上层,说明最适应强光环境.A正确;
B、四种绿藻中W主要分布与最上层,B错误.
C、Z分布于较深的水层,最适应弱光环境.C错误.
D、生态系统包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不能构成池塘生态系统,因为池塘生态系统还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D错误.
故选:A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
分析曲线图可知:W主要分布与最上层,说明最适应强光环境.Z分布于较深的水层,最适应弱光环境.
7.【答案】(1)D
(2)C
(3)D
(4)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解:AB、缺少分解者,故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缺少非生物成分,故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正确.(2)绿色植物金鱼藻、绿萍中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可为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因此若想让该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玻璃罐必须放置在有光的条件下,即明亮处.分解者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无机盐和和二氧化碳.(3)鱼吃水草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鱼与水草的关系是捕食关系.(4)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在这个装置中,水草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吃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因此,在生态系统中有2 条食物链,水草→田螺,水草→小鱼.
故选:D C D A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①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属于生产者;②经过夜晚的呼吸作用,水中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水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消耗;(3)①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②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维持生活的方式,对寄主造成伤害.③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很好的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4)①生物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8.【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A、嘉陵江里所有的鱼,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
B、北湖公园,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C、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
D、森林里的树,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B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9.【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水春桃溪里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1.【答案】生物部分;植物;阳光、土壤、温度等;消费者;分解者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故答案为:生物部分;植物;阳光、土壤、温度等;消费者;分解者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12.【答案】①生物部分;②消费者;③自动调节;④能量;⑤森林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所以,①是生物部分;②是消费者;③是自动调节;④是能量,⑤是森林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13.【答案】生物圈;非生物部分;分解者;阳光;生物圈;非生物部分;分解者;阳光;食物链食物链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生物圈,生态系统包括B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C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等;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构成E食物链.如图:
故答案为:生物圈;非生物部分;分解者;阳光;食物链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的家,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4.【答案】(1)太阳能
(2)乔木
(3)4;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4)增多
(5)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般是指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以图中的草本植物和乔木的都属于生产者。
(3)图中的食物链一共有四条: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草本植物→杂食性鸟,乔木→杂食性鸟,其中最长的是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4)杂食性鸟数量减少时,短时间内蜘蛛会由于失去天敌而大量增加。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
故答案为:(1)太阳能;(2)乔木;(3)4、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4)增多;(5)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熟记知识是关键,生态系统的组成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
15.【答案】(1)有机物
(2)植物;消费者
(3)能;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能将秸秆、粪便和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
(2)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污水中的氮、磷是生态组合中的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
(3)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是不遗传的变异。
袁隆平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水稻细胞中调控重金属镉吸收的基因,筛选出抗镉超级稻,抗镉超级稻的抗镉性状能遗传,因为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分析】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6.【答案】(1)4;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
(2)虾、鱼
(3)弱
(4)宠物弃养(养殖逃逸)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图中食物链有: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水生植物→红耳龟,水生植物→虾→红耳龟,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或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
(2)红耳龟吃虾,属于捕食关系;红耳龟和虾都吃水生植物,属于竞争关系。红耳龟吃鱼,属于捕食关系;红耳龟和鱼都吃虾,属于竞争关系。所以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虾、鱼。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弱。所以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较弱。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宠物弃养。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17.【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态系统的概念;呼吸系统的组成;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中山公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只是部分生物,没有环境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错误.
(2)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故错误.
(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正确.
(4)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主要的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故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分析】(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2)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少数为单细胞个体,多数为多细胞个体,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3)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4)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此题知识面广,注重基础,只要基础扎实掌握扎实,即可正确判断.
18.【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草→野兔→鹰
(3)食物链;食物网
(4)适应环境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文中芦苇、水草是生产者,鱼、水鸟、野兔、鹰等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还应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题干中的食物链有:草→野兔→鹰,水草→鱼→水鸟→鹰等。(3)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就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4)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有利于自身的生存,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各种细菌和真菌等,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解答即可。
19.【答案】(1)物种(或种类);生产者;有限的
(2)三;鳜鱼、鳙鱼;光能或太阳能;25;鳜鱼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该湿地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芦苇、绿藻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
(2)①资料中的食物链:绿藻→轮虫→鳙鱼→鳜鱼;绿藻→草鱼→鳜鱼;黑藻→草鱼→鳜鱼;可见鳙鱼、鳜鱼第三营养级生物,该食物网中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②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若鳙鱼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少需消耗绿藻1÷20%÷20%=25kg。如果该湿地被铅污染,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鳜鱼。
故答案为:(1)物种;生产者;有限;(2)三;(2)鳜鱼、鳙鱼;光能或太阳能;25;鳜鱼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20.【答案】(1)鼠
(2)4;捕食和竞争
(3)鹰;增加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蝗虫是节肢动物、蛇是爬行动物、食虫鸟和鹰是鸟类,鼠是哺乳类,动物进化历程中最高的是哺乳动物,因此甲中最高等的动物是鼠.(2)甲图中食物链有: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蝗虫→食虫鸟→鹰、草→蝗虫→食虫鸟→蛇→鹰,因此甲中有4条食物链,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和食虫鸟,因此二者还有竞争关系,所以蛇和鹰在食物网中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图乙中有4种生物,因此乙是甲中含食虫鸟的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是草→蝗虫→食虫鸟→鹰.金字塔中的a体内储存的能量最少,因此a是鹰;食虫鸟吃c蝗虫,因此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捉,则短期内c的数量变化是增加.
故答案为:(1)鼠;(2)4;捕食和竞争;(3)鹰;增加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能量金字塔中abcd中能量依次递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