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3.2.1中心对称
课型:新授课
总第
1
课时
设计者: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中心对称的本质.
2.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并可以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中心对称.
3.会画某图形关于某点对称的图形,会确定对称中心.
学习重点:中心对称的性质.
学习难点: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中心对称.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中心对称》是学生在学习了轴对称以后编排的,是旋转中的特殊情况,为图形的变换综合应用做铺垫。
复备
教学导入【课前热身】
如图,将Rt△ABC(其中∠B=35°,∠C=90°)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1C1的位置,使得点C、A、B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等于( )A.55°B.70°C.125°D.145°(课前主持人主持,并抽一小组展示,最后小组评价)复习回顾旋转内容,引出本节课课题:中心对称;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探究中心对称概念及其性质△A′B′C′与△ABC全等,将△ABC绕点o旋转180°。问题1:观察有什么发现?问题2:测量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长度,观察有什么发现?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生独立研究,总结自己的发现。第二步:互学要求(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交流,及时指导。(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解题方法。(3)展学准备。组长分工,做好展讲准备;要求3,4号展示较为容易的,2号较难的,组长做最后总结。第三步:展学方式:抽一小组做展讲要求:普通话,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分工合理,解题方法得当(满分10分)第四步:小组评价: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对提出补充和质疑的同学根据表现和问题质量酌情加分)归纳总结:中心对称概念:中心对称性质:
【第二学程】【第二学程】学习任务:画简单的中心对称的图形问题1:如图,已知△ABC和点O.画出△A′B′C′,使它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问题2:如图,已知△ABC与△A’B’C’中心对称,求出它们的对称中心O。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让学生独立做题,第二步:互学要求:(1)有序交流.针对疑难问题,若在本组不能解决可组间交流;(2)汇总意见。交流结束后,组长汇总并统一问题答案。(3)展学准备。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组长作主持。第三步:展学方式:抽一小组进行板演展示。要求:
普通话,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解题思路清晰。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对提出补充和质疑的同学根据表现和问题质量酌情加分)第四步:小组评价(从仪态、数学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分工是否合理等方面评价,满分10分)
【第三学程】当堂达标1.如图,△ABC与△A′B′C′是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A′B′,BC=B′C′B.S△ABC=S△A′B′C′C.AB∥A′B′,BC∥B′C′D.△ABC≌△A′OC′2.如图所示,已知△ABC与△CDA关于AC的中点O成中心对称,添加一个条件
,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独立完成,要求:限时做题,出示答案后,组长顺时针检查。
三、课堂总结知识方面:
技能方面:
情感方面: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
四、【作业布置】分层次设计作业均衡作业餐——基础知识型1.如图所示的四组图形中,左边图形与右边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有( )A.1组 B.2组 C.3组 D.4组营养作业餐——应用提升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BC与△A1B1C1关于E点成中心对称,则对称中心E点的坐标是
.特色作业餐——拓展提升型选做题:小组为单位探究对比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区别与联系。设计目的:巩固本节课,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五、板书设计
23.2.1
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概念:中心对称性质:【教学反思】
设计说明:
针对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需要老师们在研读课标和教材基础上进行;
根据每课时的内容去设计学程和主问题;
针对教学导入:根据课时内容去灵活设计,但必须有;
4.针对每个学程的学法指导:并不是每个学程都要有这“三学”;可根据主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情况,合理选择:自学、互学、展学方法;
5.针对自学、选学、展学中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并以“捆绑式”评价整个小组,老师们根据学程设计和学生的特点确定评价方式;
6.均衡作业餐、营养作业餐、特色作业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但有老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当堂自学
同伴助学
小组展学
互动评学
教师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