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自我综合评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水的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
B.水电解的时间要略长,否则氧气会因为太少很难燃烧起来
C.水通直流电后,在正极产生体积较大的气体
D.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混合物
2.南宁市人民政府打造百里秀美邕江。要改造邕江,就要从源头上防止邕江水受到污染。下列做法容易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
A.严格控制在邕江流域网箱养殖水产
B.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倡使用农家肥
C.沿江工厂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邕江
D.污水处理厂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技术指标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C.温度升高后,饱和溶液都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4.小明分别拿着体积相同的木块和石块,把它们都浸没到水中,同时松开手时,他看到木块上浮,石块下沉。这是因为( )
A.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石块受到的浮力
B.木块受到的浮力小于石块受到的浮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D.石块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5.科学的学习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6.小科将质量为120
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
cm3的水,则物体将(g取10
N/kg)( )
A.漂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C.沉在溢水杯底部
D.受到1.2
N的浮力
7.要配制100
g
5%的蔗糖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
A.称取5
g含杂质的蔗糖
B.用量筒量取90
mL水
C.搅拌后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
D.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
8.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甲、乙、丙、丁,静止在容器内的水中,如图所示,这四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F丁,则( )
A.F甲=F乙
B.F甲C.F乙>F丙
D.F丙>F丁
9.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降温结晶)
B.糖和食盐(过滤)
C.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蒸发结晶)
D.泥沙和食盐(过滤)
10.如图所示,实验室里有一杯水和一杯酒精,用如图所示四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其中不能用来区别两者的实验组合是( )
二、填空题(共34分)
11.(4分)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______水。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③代表环节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12.(10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甲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乙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曝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13.(4分)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测量时漂浮在被测液体中。如图所示,用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测量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大小F甲________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________ρ乙。(均填“>”“=”或“<”)。
14.(4分)将一重为0.6
N的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液体中,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中悬浮,在乙中漂浮,则鸡蛋在甲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甲的密度________(填“>”“<”或“=”)乙的密度。
15.(4分)用钢铁做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艇的上浮或下沉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16.(8分)已知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溶解度/g物质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氯化钠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
119
39.7
36.3
(1)分析表中数据,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大和最小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20
℃时,将三种物质各15
g分别溶解在50
g水中,其中可以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其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至0.1%)。
三、实验探究题(共21分)
17.(12分)如图是某同学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________、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2)指出图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处),若其他操作均正确,该操作会导致最终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量取水时,应选择________(填“1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量取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发现硝酸钾已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合理的方法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将硝酸钾研碎 ②用热水溶解 ③加入更多的水 ④用玻璃棒搅拌
18.(9分)在“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所受的重力,然后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
(1)在图乙位置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2)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随其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大而________。
(3)继续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后保持不变,最后突然变为0,示数为0时物块处于________(填字母)。
A.漂浮状态 B.悬浮状态 C.沉底状态
四、解答题(共15分)
19.(7分)为增加学生的国防知识,某中学八(1)班同学到东海舰队参观某型号潜艇。潜艇的艇壳是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的,其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50
m。潜艇的总体积为1.5×103
m3,艇内两侧有水舱,潜艇截面如图所示。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来改变潜艇的自重,从而使其下沉或上浮。(海水密度取1.03×103
kg/m3,g取
10
N/kg)
(1)水舱未充海水时,潜艇总重力为9.27×106
N,此时,漂浮在海面的潜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2)为使潜艇完全潜入海水中,至少应向水舱充入海水的重力是多少?
20.(8分)将100
mL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mL)缓缓倒入100
mL水中,搅拌均匀,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1.A 2.C 3.D
4.C [解析]
体积相同的木块和石块,把它们都浸没到水中,则它们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松开手后木块上浮,说明木块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石块下沉,说明石块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
5.B [解析]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指明温度和溶质种类,否则无法比较。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能是采用改变温度使溶液恰好饱和的方法,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不变,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6.C [解析]
由题意知物体的重力为G物=m物g=120×10-3
kg×10
N/kg=1.2
N。
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00×10-6
m3=1
N。
因为F浮7.A [解析]
称取5
g含杂质的蔗糖,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用量筒量取90
mL水,实际所量取的水比所需要的水(应需要95
mL)少,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搅拌后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8.B [解析]
根据F浮=ρ液gV排液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9.B [解析]
糖和食盐都可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10.B [解析]
将橡皮泥粘在铅笔下,让铅笔竖直漂浮在液面,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F浮=G物,即ρ液gV排=G物,而物体重不变,所以比较铅笔排开液体的体积可区别两者。
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放入液体中,由于石块密度大于两种液体,所以石块都下沉,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不能确定液体密度的大小。
图C是实验室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器材,用天平测液体质量m,用量筒测体积V。然后由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密度大小,密度大的液体是水。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的同一深度(用刻度尺量),根据p=ρ
gh可知,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较大的是水。
11.海洋 水汽输送
12.(1)2 (2)吸附色素和异味
(3)①AB ②变大 (4)硝酸钾
13.= >
14.0.6
N <
[解析]
由图可知,图甲中鸡蛋悬浮,则此时鸡蛋所受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为0.6
N。图乙中鸡蛋漂浮,则此时所受浮力与鸡蛋重力大小相等,故有ρ甲gV甲=ρ乙gV乙,从图中可知V甲>V乙,故有ρ甲<ρ乙。
15.船体中间很大部分是空的,能够排开比轮船自身体积大得多的水,获得更大的浮力 自身重力
16.(1)氢氧化钠 氯化钠
(2)碳酸钠 17.9%
[解析]
(1)由表可知,随着温度的变化,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较小。(2)20
℃时,将三种物质各15
g分别溶解在50
g水中,即100
g水中溶解30
g物质,只有碳酸钠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小于30
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7.9%。
17.(1)称量 (2)固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或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偏小
(3)50
mL 胶头滴管 (4)①②④
18.(1)0.6 (2)增大 (3)C
19.解:(1)潜艇漂浮,F浮=G=9.27×106
N,
V排===9×102
m3。
(2)当潜艇完全潜入海水中,V排′=1.5×103
m3,
F浮′=ρ海水gV排′=1.03×103
kg/m3×10
N/kg×1.5×103
m3=1.545×107
N,
应充入海水的重力:G海水=F浮′-G=1.545×107
N-9.27×106
N=6.18×106
N。
20.解:浓硫酸的质量=100
mL×1.84
g/mL=184
g;
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184
g×98%=180.32
g;
稀硫酸的质量=184
g+100
mL×1
g/mL=284
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63.5%。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