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17张PPT)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17张PPT)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7 12:1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题 目




有无相生
1.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每段文字的基本内容。
2.鉴赏每段文字包含的道理,了解《老子》语言凝练畅达的特点。
3.体会老子深刻的思想和他立身处世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有无相生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老子(生卒年不详),传说他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老子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
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2.识通假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解多义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4.辨活用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5.明句式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判断句
(2)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介宾短语后置
(3)合抱之木……始于足下 介宾短语后置
(4)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被动句
6.积名句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文脉图解
2.主旨归纳
本课选文阐释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反相成。老子在对立项的列举中,特别重视“柔”“弱”“贱”的一方,主张“守柔曰强”,即要善于隐藏优势或强大。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点评:这里集中鲜明地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列举了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中相对立相对照的矛盾范畴,就是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乐器的声响和人的声音、前和后等的对立统一,阐述了世间万物都具有相互比较、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确认了对立统一是世界上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易断的,它死后是干枯的(硬挺挺的)。因此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因此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刚强就容易被折断。逞强逞大的人落入下风,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点评:不要过分地暴露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自己的优势或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全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很大作用。“不为天下先”“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都是在忍让和委屈中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种属于老子式的智慧,它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个体、家族和邦国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概念辩证法,而是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老子》为什么能够说理深刻,给人以很强的启发和警示作用?
参考答案:春秋战国时代,在文艺、思想、学术等方面确实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他们的作品及思想独具风采,美不胜收。而老子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他是一位低头沉思的哲人,他的话不多,却总是那么新颖独特、别开生面。
在观察社会和人生的时候,老子擅长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是跟顺向思维相对而言的。顺向思维是循着习惯性的路线去思考,逆向思维是循着跟习惯性路线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所以逆向思维常常意味着对传统思维定式的超越,具有意想不到的开创性。所以《老子》的思想独特而深刻,往往语出惊人,发人深省。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精美的语言、透辟的说理
老子倡言“绝圣弃智”“美言不信”,似乎不像儒家孔孟那样重视语言表达。然而正如鲁迅所说“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五千言精妙凝练,表现出了高度的语言写作技巧,正所谓无心为文,自然成采。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先,句式运用独具一格。《老子》一书善于使用排比、对偶、递进等各种句式,表情达意,形式新颖,变化灵活。就排比而言,可以说是数量众多,格式齐备,形式灵活,运用巧妙。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再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的句子在《老子》一书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这些排比句的运用,既使论述的事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详尽通达,也使文章雄健有力,气势磅礴,若悬河飞泻,注而不竭。就对偶句而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等名言名句更是早已深入人心。这些对偶句以整齐的句式有机地错落在各章中,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含有深刻的哲理,给人启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句式使用虽注重语言的美感,但并不拘泥,排比、骈偶之外更有大量散句出现,往往一章之内三言五言不定,七言八言相杂,明显地表现出散文的特征。也正因为长短不一的句式交错出现在作品中,其形式有参差变化之妙,其语气有起伏顿挫之感,自然亦能够更加自由而充分地抒情,更加明晰而透彻地说理。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其次,设喻说理独具匠心。《老子》为了使说理形象透彻,大量地运用明喻、博喻、隐喻来阐说事理,形式灵活,风格多变,有其独到之处,“有时如江河尽泻,一气贯通,有时又像逆流回旋,顿挫抑扬;有时若短兵相接,锋芒毕露;有时又含蓄不露,回味无穷”。如“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些活泼动人、丰富多彩的比喻,直接来自老子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缜密思考,不仅将人生的道理说得通透,而且也给其语言增添了艺术光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