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000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
提示:地壳运动
【导入】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区域认知
举例说明不同区域板块运动的特点及其地貌。
2.综合思维
联系示意图分析、理解构造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人地协调观
结合材料分析,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在地球的内、外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课堂探究】
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褶皱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褶曲,褶曲分为向斜和背斜。
背斜
向斜
正常褶皱(形成初期的褶皱):
背斜成岭(向上拱)、向斜成谷(向下凹)
成因:内力挤压
倒置褶皱(外力充分侵蚀后):
背斜成谷(向下凹)、向斜成岭(向上凸)
成因:外力侵蚀(正常的背斜,顶端受张力,岩石脆弱,易被外力侵蚀成谷;正常的向斜,中心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当周围被侵蚀时,中间坚硬的岩石保留,形成山岭。)
思考:
如何判别和区分向斜和背斜?
【方法总结】向斜和背斜的判别
①内部岩层曲线判断法:向上凸→背斜;
向下凹→向斜
②岩石新老判断法(判别向斜和背斜最科学、最本质的方法)
背斜:中间老,两边新
向斜:中间新,两边老
注意:一定不能按照外部地形轮廓来判别背斜、向斜
【拓展】向斜背斜的应用:①背斜
向斜背斜的应用:②向斜
2.断层:当张力和挤压力超过岩石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时,就形成了断层。
看岩层之间是否出现不连续面
(如下图所示):
如何判断岩层是否出现断层呢?
思考:
影响:
会错断原有地貌,形成新的地貌。
地垒(断块山)
地堑
地垒(相对上升部分)
(断块山)典型:华山、泰山
地堑(相对下沉部分)
典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块山:华山
地堑: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拓展】意义
①利用断层找地下水:
岩层断裂时,地下水露出地表
②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带修建:
断层带地质不稳定
③要及时对断层附近的工程采取加固措施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与地貌
张裂区——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生长边界)
相撞区
陆、陆板块相撞——褶皱山脉、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陆、洋板块相撞——海岸山脉、岛弧链、海沟
(安第斯山脉、千岛群岛、马里亚纳海沟)
(消亡边界)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对比图中平原与山区公路差别
(一)
山地地区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的原因
1.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的成本高、难度大;
2.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二)
山地地区优先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1.方式:
优先选择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因为公路的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
(三)
山地地区交通线的选址及延伸方向
①线路一般呈“之”字状迂回前进。
②翻山越岭是需要“盘山曲折”。
线路选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1.选址:
2.延伸方向:
1、安全性高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多发地段;修建隧道时应选择在背斜处。
2、成本低
沿等高线建,降低难度。
3、尽量少占耕地
4、生态环境保护
工程建设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破坏。
5、方便居民出行
①低等级公路要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
②高等级公路要直达运输,应尽量缩短线路的长度,桥隧结合。
(四)
山地地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优点:
①能够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
②能够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
缺点:桥隧比例的增加,也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有关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
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
C.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D.地处干旱地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
(2)若甲区为含煤层,采煤时易发生的矿难事故
可能是( )
A.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
C.瓦斯爆炸
D.塌方事故
【典题训练】
C
C
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褶皱(背斜和向斜)-----地貌
断层-----地貌
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构造学说
【课堂小结】
1.读地质剖面图,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处是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B.②处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C.①处岩层由中心向两翼由老到新
D.②处岩层由中心向两翼由老到新
D
【随堂训练】
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甲、乙岩层中存在同一时期的古生物化石。据此完成第2~3题。
2.该地质剖面景观图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褶皱
3.下列地形与图中右侧乙岩层所在岩块成因
相同的是( )
A.渭河平原
B.华北平原
C.华山
D.富士山
C
C
读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①地所处板块
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 )
A.山地
B.平原
C.裂谷
D.盆地
A
5.关于②③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地位于非洲板块
B.③地位于印度洋板块
C.②③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
D.②③两地靠近海沟、裂谷,地壳不稳定
C
6.下图所示区域为发展a城镇及附近地
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港口城
市的公路。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
( )
A.①线路
B.②线路
C.③线路
D.④线路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