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学
笔
记
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2、运用知识的迁移,用“化曲面为平面”的方法得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3、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圆柱体表面积的不同情况,并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4、体验出自己探究发现的快乐;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广泛,激发起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
探究求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
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
圆柱体实物、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课件
学生
纸片
环节时间
教师内容
师生行为
复
案
一5分、二20分三10分四5分
一、谈话导入:1、教师拿出一个无盖纸茶叶筒,这个纸筒有几个底?要做一个这样的纸筒,怎样知道大约需要多少纸?要想正确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2、教师拿出无盖纸茶叶筒,要做一个这样的纸筒,怎样知道大约需要多少纸?二、交流汇报:1、(课件出示)小组交流提纲:学生将自己准备好的圆柱形实物,在侧面套上一层白纸,接口处用胶水粘起来,并指出侧面积是哪一部分。学生思考一番后,分组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1)学生边操作边观察:将套着的白纸按先垂直方向划开,展开后观察得出:2)分析推导。如果将套着的白纸按斜线划开,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样可以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
高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
×
高3、我们已经掌握了解决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无盖纸茶叶筒,大约需要多少纸?这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呢?4、自主学习: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模型展开图,仔细观察,明白这个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5、展示交流:1)谁能说说你的观察所得2)揭示圆柱的表面积的概念,教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3)出示例题。先让学生解释求表面积就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以后,放手让学生试练。让学生口述计算圆柱表面积的一般步骤和方法。4)实际应用(用料问题)。6、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方法学习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学习了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后在解题时要注意审题,弄清题意,明确条件,正确判断,灵活运用。求用料问题一般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三、课堂练习:1、反馈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
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c
=
6.28
dm
,
h
=
3
dm
;
(2)r
=
5cm
,
h
=
5
cm
;2、因为圆柱的表面展开后可得到: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的(
),一个侧面是(
)或(
)形,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两个圆面积加上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即:(板书结论)圆柱表面积=底面积×2
+
侧面积四、课堂检测;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①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相等,它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②如果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底面周长也相等。(
)③做一节圆柱形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就是求它的侧面积。(
)
回顾预习情况根据课件回答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交流汇报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自主回答学生举例,相机指出各部分名称。交流订正根据题目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集体订正总结汇报
出示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思考: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纸,和什么有关系?培养合作交流好习惯:倾听他人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揭示圆柱的表面积的概念,教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1)出示实际生活中圆柱形实物图,如圆柱形通风管(无盖无底)、柴油桶(有盖有底)、无盖水桶(无盖有底)等。学生说出这些物体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自己带的实物属于哪一种类型?(2)学生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思考:题目告诉了哪些条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圆柱的什么?这个无盖的圆柱表面积(铁皮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3)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与教科书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4)讲解“进一法”的意义及用途,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注意”事项。发散思维,培养勤思善问好习惯:培养认真审题好习惯。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但由于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步骤较多,部分学生方法混乱。也存在计算准确性不够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