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强化提升(1)突破提升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问题符合生产生活实际的是( )
A.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为60km/h
B.正常人心跳次数约70次/min
C.教室课桌宽约2m
D.世界跳高冠军的跳高高度可达4m
2.“月在云中行”、“鱼戏莲叶间”,诗句中“行”和“戏”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云、鱼
B.云、莲叶
C.月亮、鱼
D.星星、水
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一首国歌的时间为5min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0mm
4.2019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我们来讲,却是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一段辉煌。国庆阅兵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司机感觉到汽车在运动,则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汽车
C.习近平总书记
D.他自己
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收割机是运动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人看到地面在向下运动,他是以身边的电梯为参照物
C.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D.我们看到宇航员出舱后能够静止,这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6.s、v和t分别表示路程、速度和时间,下列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可能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
B.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
C.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行驶
8.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运动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乙车行驶的路程是甲车的2倍,则甲车和乙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 )
A.3:2
B.2:3
C.1:6
D.6:l
9.如图所示,是小梦爷爷的朋友在2020年重阳节送给爷爷的小柿子,他给柿子起了个名字叫“乒乓球”柿子。你认为该柿子的直径大约是( )
A.2mm
B.20mm
C.40mm
D.40cm
二、填空题
10.读数:甲______s、乙______cm
11.(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
,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
cm。
(2)图中,停表的示数为
______
s。
12.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如图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
13.佳佳在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则佳佳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某物体以v1的速度通过全程的三分之一,通过剩余的三分之二的路程的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用v1、v2表示)
14.如图所示,纽扣的直径是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如图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s。
三、实验题
15.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为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照片中纸锥直径是0.40cm,A到G的长度为3.40cm,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
(1)为了测量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请你根据照片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直径0.4cm,A到G3.40cm
①把数据记录表格中的上面一行补充完整:
②将测量或计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的下面一行中(平均速度的值保留一位小数);
照片中A到G的长度l/cm
______
实际中A到G的时间t/s
纸锥的平均速度
v/(m?s﹣1)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纸锥从A下落到G过程中,速度______(填字母);
A.一直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先变大后保持不变
(3)纸锥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填“>”“=”或“<”)在CD段的平均速度。
16.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填“陡”或“缓”)些;
(2)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3)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C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D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的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
(6)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______。
四、计算题
17.前段时间,一篇《最新中国城市拥堵排行榜:济南再夺第一》的新闻再次刷爆朋友圈。小明从单位到家,9km的路程开车用了45min,请通过计算回答:
(1)小明开车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济南交警推出了“绿波速度”,指的是理论上按照这个速度走下去,在这个路段会一路绿灯。若小明按照这个速度开车回家,需要多长时间?
18.汽车从A站出发,以的速度行驶了后到达B站,又以的速度行驶了到达C站,问:
(1)两站相距多远?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五、简答题
19.查阅有关资料,自己设计图表,按质子、氢原子、水分子、周岁婴儿、中央电视台电视塔、中国、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的顺序,用科学记数法标出物体尺度的大小.
20.你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兜里有一块电子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从家到学校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写出具体的步骤。
(
2
)
(
1
)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为1m/s,合3.6km/h,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人心跳次数约70次/min,故B符合题意;
C.教室课桌宽约0.6m,故C不符合题意;
D.世界跳高冠军的跳高高度可达2.4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
月亮在云中走,是以云为参照物,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鱼在莲叶间游,是以莲叶为参照物,鱼相对于莲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故选B。
3.B
【详解】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全新2B铅笔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左右,故B符合题意;
C.唱一首国歌的时间约为46s,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
75μm=0.075mm
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
司机坐在行驶的汽车内,汽车相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车内的司机位置都保持不变,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运动的。
故选A。
5.B
【详解】
A.拖拉机和收割机收割庄稼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人,是以身边的电梯为参照物,看到地面在向下运动,故B正确;
C.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是以云为参照物的。故C错误;
D.我们看到宇航员出舱后能够静止,这是以飞船为参照物,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①的图象是s-t图象,说明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②的图象是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说明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的图象是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的图象是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所以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
故选C。
7.D
【详解】
A.甲车中乘客感觉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当甲车运动方向和乙车相同时,且速度小于乙车,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车中乘客感觉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当甲车运动方向和乙车相同时,且速度大于乙车,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甲车中乘客感觉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当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反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
解答:由题意可知
s甲:s乙=1:2,v甲:v乙=3:1
由可得,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由题意知,小柿子与乒乓球一般大小,所以该柿子的直径约为4cm,即40m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275.1
3.95
【详解】
[1]由图甲知,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其所测时间为
[2]由图乙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测物体的长度为3.95cm。
11.1mm
2.00
337.4
【详解】
(1)[1]如图,刻度尺上1cm之间分为10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
值为1mm。
[2]如图,物体左端所对刻度为1.00cm,右端所对刻度为3.00cm,故物体的长度为
l=3.00cm-1.00cm=2.00cm
(2)[3]如图,分针指在5s与6s之间,更靠近6s,秒针示数为37.4s,所以停表的示数为
t=5min+37.4s=337.4s
12.1.85
4min8s
【详解】
[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1.8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是
L=1.85cm-0.00cm=1.85cm
[2]由图丙可知,在停表的小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8s处,即秒表的读数为4min8s。
13.6.25
【详解】
[1]佳佳全程内的平均速度
[2]物体在前三分之一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在后三分之二的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
14.1.10
1
499.2
【详解】
[1][2]由图中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的直径位于3.10cm与2.00cm之间,故纽扣的直径为
3.10cm-2.00cm=1.10cm
[3]由图中可知,小表盘表示分钟,分度值为0.5min,小表盘的指针在8和9之间,且未超过一半,故小表盘的读数为8min,即480s,大表盘表示秒,分度值为0.1s,故由大表盘的指针可知,大表盘的读数为19.2s,故秒表的读数为
480s+19.2s=499.2s
15.从A到G实际下落的高度h/m
3.40
0.68
1.5
0.45
C
<
【详解】
(1)[1]知道照片中A到G的长度,从A到G实际下落的高度。
[2][3]制作了一个直径为8.0cm的纸锥,照片中纸锥的直径为0.40cm,实际直径与照片直径的比为20,即实际直径是照片直径的20倍;由题知照片中A到G的长度l为3.40cm,从A到G实际下落的高度h为
h=3.40cm×20=68cm=0.68m
[4]实际中A到G的时间为
t=0.25s×6=1.5s
[5]纸锥的平均速度为
(2)[6]根据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先增大后相等,所以纸锥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即速度先变大后保持不变,故C符合题意。
(3)[7]由图知AC段和CD段的路程相等,但AC段的时间大于CD段的时间,根据知纸锥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CD段的平均速度。
16.缓
加速
0.75
0.50
大
不正确
C
【详解】
(1)[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缓;
(2)[2]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3)[3]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4]AC段的距离
sAC=sAB+sBC=5cm+15cm=20cm=0.2m
AC段所用的时间
tAC=tAB+tBC=0.2s+0.2s=0.4s
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
(4)[5]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了,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算出的速度偏大。
(5)[6]若让小车从C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D点的时间,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D的过程中通过C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D段的时间与AC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CD段的时间,因此此方案不正确。
(6)[7]由(1)知图中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图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
图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图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
图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C。
17.(1)12km/h;(2)0.2h
【详解】
解:(1)小明开车回家的平均速度是
(2)若小明按照绿波速度开车回家,需要的时间是
答:(1)小明开车回家的平均速度是12km/h;
(2)若小明按照这个速度开车回家,需要0.2h。
18.(1)40km;(2)80km/h
【详解】
解:(1)由知道,AB两站的路程
BC两站的路程
汽车从A站到C站的路程
sAC=sAB+sBC=30km+10km=40km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时间
tAC=tAB+tBC=20min+10min=30min=0.5h
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答:(1)AC两站相距40km;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为80km/h。
19.见解析
【详解】
质子直径0.8×10?15m,氢分子直径是2.3×10?10m,水分子的直径约4×10?10m,周岁婴儿身高约8.5×10?1m,中央电视台电视塔4.05×102m,中国海岸线长度约1.8万公里=1.8×108m,地球均匀半径是:6371.2公里=6.3712×106m.太阳系直径120亿千米=1.2×1017m,银河系直径大约为十万光年=105×9.461×1015=9.461×1020m.对以上数据综合可以得出以下答案:
质子直径10?15m
氢原子直径10?10m
水分子直径10?10m
周岁婴儿身高10?1m中央电视台电视塔高102m
中国海岸线长度107m??????????
地球半径106?m太阳系直径1017m
银河系直径1020m
20.方法见解析
【详解】
(1)用卷尺测出你一步的长度L;
(2)然后测出你家到学校共有多少步n,就可以估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s=nL;
(3)用电子表记录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t。
(4)根据速度公式可求你从家到学校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
2
)
(
1
)第一单元强化提升(2)突破提升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幅图片对比分析,我们能够得出,正常情况下不同物体运动速度不同。结合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A.约
B.约
C.
D.约
2.小刚使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0d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中的“3”不是估读的
C.是用最小刻度为1dm的刻度尺测量的
D.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3.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s
B.2min
C.62s
D.32s
4.乘客乘竖直电梯下楼,下降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梯做曲线运动
B.0~20s电梯的速度越来越大
C.0~5s电梯的平均速度大于5~10s的平均速度
D.0~5s电梯的平均速度等于15~20s的平均速度
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中的“”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它的单位是( )
A.米
B.毫米
C.微米
D.纳米
6.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7.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明看着窗外旁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后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刹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
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
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
D.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
8.如图所示是测量长度的一些工具,关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制作课桌的过程中,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木板长度,这样做更精确些
B.毫米刻度尺比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精确度要高些
C.我们在测量时应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D.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要比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9.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路程-时间图像可知,甲、乙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3:10
B.10:3
C.20:9
D.9:20
10.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cm
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4cm
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165cm
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m的时间约9.6s
二、填空题
11.今年国庆黄金周放假8天,妈妈和小明计划骑电动车到黄鹤楼游玩。出行前做足了功课,从家到黄鹤楼正门距离大约15km;电动车的参数如下表。(最高转速的含义:每分钟车轮转200圈)
车型20寸(轮胎直径500mm)
外型尺寸L1800mm×W650mm×H1100mm
整车质量40kg
最高转速200r/min(转/分)
(1)7号阳光明媚,妈妈带着小明从家里向黄鹤楼行驶,若以小明为参照物,则黄鹤楼是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电动车按最高转速行驶完全程,电动车的车轮转动______圈;
(2)电动车以最高转速行驶时,行驶的速度为多少m/s______?
(3)以此速度走完全程,则需要多少分钟______?
12.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做的是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
1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其中精确值为________cm,估读值为________cm。
14.如图所示,是某班同学利用“累积法”测定金属线直径的办法,根据图示情况,细金属线的直径是______c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______。
15.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三、实验题
16.两个同学在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则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为___s,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l=____m/s。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_________。
四、计算题
17.近年来,独轮电动平衡车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它采用站立式的驾驶方式,人通过身体的前倾、后仰实现驾驶,如某型号独轮电动平衡车充满电能行驶24000m,它的最大速度是14.4km/h。
(1)该车充满电能行驶的路程为多少km?最大速度为多少m/s?
(2)该车最大速度行驶,能行驶的最长时间是多少秒,合多少小时?
18.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用时10s;小轿车在公路上行驶,走一段108km的路用了2h。求:
(1)运动员的速度;
(2)小轿车的速度;
(3)通过比较说明小轿车与运动员谁的速度更快。
19.图示,京沈高速铁路由北京站至沈阳站,正线全长约710km,设计速度350km/h,是北京连接环渤海和东北工业基地两个经济区域的重要轨道交通设施,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设施。2018年12月29日,京沈高速铁路承沈段开通运营,沈阳到承德的动车组列车最短运行时间约为2.3h。2020年10月18日,京沈高速铁路北京至承德段正式送电,线路全长约190km,标志着京沈高速铁路全线通。求:
(1)若动车组列车以设计速度行驶,从北京至承德运行时间约为多少h?
(2)沈阳到承德的动车组列车实际运行的最大平均速度。(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五、简答题
20.你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兜里有一块电子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从家到学校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写出具体的步骤。
21.A、B、C三列火车在同一车站内,如图所示,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那么站台上的人看到A、B、C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
2
)
(
1
)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人步行速度约1.1m/s,故A符合题意;
B.车行驶速度约20m/s,故B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速度约5m/s,故C不符合题意;
D.飞机速度约200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
AC.根据测量结果,只有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二位便是刻度值的分度值,即0.1dm,即1cm,故A错误,C错误;
B.测量结果12.30dm中,12.3dm是准确值,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所以该结果中的“3”不是估读的,故B正确;
D.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该结果存在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
从分钟盘来看,指针指示的时间超过半分钟,不到一分钟。所以,秒钟盘指示的秒数应该是30s以上,应该为32s。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乘客乘竖直电梯下楼,做直线运动,不是曲线运动,故A错误;
BCD.0~5s电梯的平均速度
5~15s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5~10s的平均速度等于5~15s的平均速度,15~20s的平均速度
15~20s的平均速度
0~20s电梯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0~5s电梯的平均速度小于5~10s的平均速度,0~5s电梯的平均速度等于15~20s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BC错误。
故选D。
5.C
【详解】
PM2.5指空气中直径为2.5μm的固体颗粒,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
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我们要找到这段时间内通的路程:s=45cm
,时间
t=14h35min05s-14h35min=5s
平均速度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
小明的爸爸说自己的车没有动,是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小明观察窗外旁边的汽车,发现自己的车向前移动,是选择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为参照物的。故选B。
8.C
【详解】
A.在制作课桌的过程中,下料时精确程度达到1mm就比较适当,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就可以,故A错误;
B.游标卡尺精确到0.1mm,螺旋测微器精确到0.01mm,都比毫米刻度尺精确,故B错误;
C.测量时应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故C正确;
D.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故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要比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精确度高,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
则由s-t图象可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所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故选C。
10.C
【详解】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0.24cm,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一般为165cm,故C符合题意;
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m,时间约为16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运动
10000
5m/s
50min
【详解】
(1)妈妈带着小明从家里向黄鹤楼行驶,以小明为参照物,黄鹤楼的位置在变化,黄鹤楼是运动的;
轮胎直径
半径
轮胎周长
电动车按最高转速行驶完全程,电动车的车轮转动圈数
圈
(2)电动车以最高转速行驶时,1min转动圈数为200圈,
运动的路程
行驶速度
(3)由可得以此速度走完全程,需要时间
12.加速
0.125
【详解】
[1]由图可知,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中,在相等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加速直线运动。
[2]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s=12.50cm;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
0.2s×5=1s
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v==12.50cm/s=0.125m/s
13.1.41
1.4
0.01
【详解】
[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左端所对刻度为2.00cm,右端对所刻度为3.41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41cm-2.00cm=1.41cm
[2][3]因为刻度尺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前面是精确值,因此精确值为1.4cm,估读值为0.01cm。
14.0.17cm
大
【详解】
[1]细金属线的直径是
[2]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l偏大,则测量结果将偏大。
15.2.25
【分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详解】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注意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端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25cm-3.00cm=2.25cm
16.5
0.12
0.1
便于测量时间
【分析】
从图读出全程或半程用的时间、路程,用公式算出全程或半程的平均速度;实验时,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这样小车的运动时间长。
【详解】
[1]由图知,全程路程s1=60cm,时间t=5s,
[2]全程平均速度
[3]上半程路程
时间t2=3s,上半程平均速度
[4]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17.(1)24km,4m/s;(2)
6000s,1.7h
【详解】
解:(1)行驶的路程
s=24000m=24km
最大速度
(2)该车充满电后,若以最大速度行驶,能行驶的最长时间
答:(1)该车充满电能行驶的路程为24km,最大速度为4m/s;
(2)该车最大速度行驶,能行驶的最长时间是6000s,合1.7h。
18.(1)10m/s;(2)54km/h;(3)见解析
【详解】
解:(1)已知运动员赛跑的路程为100m,用时10s,故运动员的速度
(2)已知小轿车的路程为108km,用时2h,故小轿车的速度
(3)轿车的速度为
所以
答:(1)运动员的速度10m/s;
(2)小轿车的速度54km/h;
(3)通过比较说明小轿车的速度更快。
19.(1)0.5h;(2)226.1km/h
【详解】
解:(1)若动车组列车以设计速度行驶,从北京至承德运行时间约为
≈0.5h
(2)沈阳到承德的动车组列车实际运行的最大平均速度
≈226.1km/h
答:(1)若动车组列车以设计速度行驶,从北京至承德运行时间约为0.5h;
(2)沈阳到承德的动车组列车实际运行的最大平均速度是226.1km/h。
20.方法见解析
【详解】
(1)用卷尺测出你一步的长度L;
(2)然后测出你家到学校共有多少步n,就可以估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s=nL;
(3)用电子表记录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t。
(4)根据速度公式可求你从家到学校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1.站台上的人看到A车向西运动;B车也向西运动,但比A车慢;C车有可能静止,有可能向东运动,还有可能向西运动但比A车、B车都慢。
【详解】
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说明B车是向西运动的。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说明A车也是往西运动的,并且车速比B车快。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说明C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①静止;②向东行驶;③向西行驶,但速度比B车小。
【点睛】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只要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是运动。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