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读拼音,写出正确的字.词(10分)
外( ) ( )女 ( )烧 ( )佛
Chéng fǜ rán fǎng
忠( ) ( )近 既( ) ( )问
fèi chú jiā jiě zhuāng bàn zhì huì jǔ shì wéng mímg
( ) ( ) ( ) ( ) ( )
按要求写字词句(14分)
1.泛舟杭州西湖,你会想到 . 等优美词语;看到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你会想到 的成语;读了“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底下的根”你会想到 这个成语;一提起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你会想起他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的 。看到拉萨的天空你会用 . 等两字词语来形容;一提起大诗人王维你会想起他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 ,
;一提起雷奈克你便会想起他发明了 ;一提起(谁) 你也会想起他 。
2.看到同学学习不努力,往往贪玩或着迷于看电视,你会用 ,
。等名言警句来劝勉他。(其中两字词语共1分)
3. .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联系课文内容填空(18分)
1.“ 迎着太阳, 洒在海面上,水中的 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 。”这里的“红领巾”指 ,阳光喻指 这句诗歌表达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时 。
2.“月落乌啼霜满天, 。”这一句诗描写了诗人看到了 . . . 等景色,表达了诗人 . 的心情。
3香港的夜景真美!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 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 奔流不息。请你选用上面的一个加点的词语写一句比喻句:
(其中看到的景色2分,比喻句3分)
四、在正确的答案下打“————”(5分)
1.戏剧中的“黑脸”.“白脸”代表(忠勇 正直; 正直 奸诈)。
2.昆明和济南分别称为(泉城和冰城; 冰城和春城; 春城和泉城)。
3.“报仇雪恨”中的“雪”的意思是(颜色像雪 洗去),“这不是雨,而是除草剂,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中的“收拾”的意思是(整顿 整理;消灭 杀死)
4.请假条中的礼貌用语“此致.敬礼”的正确格式是:(“此致”空两格写,“敬礼”顶格写;“此致”顶格写,“敬礼”空两格写;“此致”空两格写,“敬礼”转行顶格写)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8分)
(一).《石榴》片断(16分)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用“﹏﹏”画出片断中的一个拟人句。并写出这句话中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几个词 ,读读这些词,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 ;再读读这些拟人的句子,体会体会这样写好在 (5分)
2.这段话中,写石榴由生到熟外皮颜色变化的词语是: . . . . ;这里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是 . . 。
3.请你用上这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话:
(3分)
(二).花圃(12分)
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1 . 填空。(8分)
这段话是按 ________ 顺序写的。先写小院西面是 ________ ,北面有个 ___________ ,院子东面种着 ____________ ,南面是 __________ 。其中写得最多.最详细的是 ,这段话中的第 _____ 句到第 _____ 句,都是写这里的景色的。
2 . 读句子,想想画线词的意思,给合适的说法打“√”。( 1分)
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这句话写了:
① 葡萄长得多,有时香味会使人像喝醉酒一样糊里糊涂。…… ( )
② 葡萄不但长得多,而且香味使人陶醉。……………………… ( )
③ 葡萄成熟了,很可爱。………………………………………… ( )
3.给文中画□的地方加上标点。( 2分)
4.文中的“青菜 黄瓜 茄子 西红柿”总的名称是( )(1分)
六、作文 (25分)
我校王一龙同学是继龚佳妮同学之后的又一名“白血病”患者。病魔无情,人间有爱。我校教职员工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倡仪书的鼓动下,发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开展了为王一龍同学的捐款活动。你1元,我10 元,他100元……大家为需要救助的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他奉献了爱心,接受了一次爱的洗礼。博爱的胸怀铸就世间的真情,奉献的行动拯救宝贵的生命!愿我们的点滴付出凝聚成爱心的彩虹,让生命重新焕发出灿烂的生机!愿王一龙同学早日康复,早日回归我们美丽的校园!请你以“捐款”为题,并以下列提纲为参考,写一篇25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提纲:一.你为什么要捐款?(原因)二.你是怎样捐款的?(经过)三、捐款后你有哪些想法?(感受)
提示:老师的“引言”,你可以参考使用。
期末测试卷答案
城.诚;妇.附;燃.然;仿.访;废除.佳节.装扮.智慧.举世闻名。
1.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等均可;一碧如洗;叶落归根;缠足陋习;湛蓝.透亮.纯净.明洁均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哪吒,为民除害.制服龙王的故事或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故事或布鲁斯,第八次才赶跑了外国侵略军的故事。
2.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或黑发不知勤奋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
3.爱人者人恒爱之
三.1.红领巾.阳光.鱼儿.愉快歌唱.少先队员.党和人民.愉快心情。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月亮.霜天.江枫.渔火等,孤独忧愁
3.灯的海洋.焰火.闪光的长河。
四.1.正直 奸诈 2.春城和泉城
3.洗去;消灭.杀死4.“此致”空两格写,“敬礼”转行空两格写。
五.(一)1.“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或“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高兴地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或娃娃.扒开.张望.报告等。喜爱之情.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生动,读来诱人。
2.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先是.逐渐.最后。
3.我家的菜园里种了一棚草莓。草莓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的,逐渐变得青中带红,红中带青,最后变成浑身是红的。
(二)1.季节.花圃.葡萄架.白杨.小菜园.小菜园.
2.9;②
3.. . , 。4.蔬菜六.作文(略)
期末测试卷命题意图
一.指导思想及风格:
本试卷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性;注重以能力为核心,强调运用,突出阅读能力.习作能力以及书写能力的全面考核;注重于引导学生自主.个性化地学习语文,坚持开放性.创造性原则,鼓励考生发表独特见解和意见;在考试中追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融合。
在命题上,试卷结构追求新型.合理,试题数量适当,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出偏题.怪题或似是而非的题目,不出无意义的死记硬背的习题,习作提供引言及写作提纲,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试卷特点:
1.强化语文知识的运用。
第一题和第二题是字词句的运用,通过设置语言情境,提供表达环境,考查学生自主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一题中的同音异字,这不仅是简单的看拼音写汉字,而是考查学生运用拼音知识和掌握汉字的能力,试题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增强。既培养了学生辨析形近字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对同音异字知识的理解,更让学生了解了祖国文字的造字规律。正可谓是一举几得呀!
再如第二题中的末小题“一提起(谁) 你也会想起他 ”的句子,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学生可以填课文中学过的一个人的一故事。答案不拘一格。这对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是一个较灵活的考查。
2.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
我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学是为了用,学语文要与用语文紧密结合,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的学习与考试要充分注意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用中学,学中用,突出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征。
又如第二题中的第2小题“看到同学学习不努力,往往贪玩或着迷于看电视,你会用 等名言警句来劝勉他。”这给学生提供了适合他们生活经验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调动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进行答题,这是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与语文知识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考查。
3.题型坚持多样性,开放性.创造性原则。
考试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过程。所以在命题时我努力做到这一点。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人文性,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和意见。
如第三题“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此题题型多样,有基础题——课文背诵,填写句段;有兼顾基础与延伸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的“红领巾”.“阳光”的喻义。有触景生情的(看到景色写表达人心情的)填空题。有培养语言实践能力的——短文阅读(二)中的第2.4小题,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观察与实践能力。有开放性的试题——“请写出‘成了’或‘如同’的打比方的句子”,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上的。
4.关注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注重理性阅读。
阅读理解一直是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窗口。该试卷上的阅读练习考查基础,内化理解,深入主题,联系生活。
课内阅读理解第16课《石榴片断》,考查学生对拟人句的掌握,对字词的理解,对表示颜色变化及先后顺序的词语的理解与掌握,是由浅入深地展开的,即从填到写,强化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迁移能力的训练。
课外阅读理解是《花圃》,表达了“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题型多样,由易到难。有根据短文中的季节或方位顺序填空的;有根据意思选择解释的;有根据生活经验写总称的。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的同时,联系生活,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试卷内容融会贯通,相互联系
在本张试卷的试题设计上,习作与课外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内容与写作内容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写作引导学生将人道主义的精神感悟迁移到生活中,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引发写作的欲望。习作中的“引言”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发散写作思维。
简而言之,稳中求新.突出人文,尊重个性.强调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加强渗透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是本试卷的总体特点。
估计所任班级的平均分为80,优秀率为35,及格率为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