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大气受热过程(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大气受热过程(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17 16:5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部分
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
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反之越强
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强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球固体表面均温约22℃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近地面大气均温约15℃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
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I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散射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的作用
有选择性,蓝紫光最易被散射
吸收
CO2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O3吸收紫外线
削弱作用
云层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I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散射
吸收
地面吸收
地面反射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角度解释地球上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低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两极地区的情况则相反。
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
散射
吸收
地面吸收
地面
反射
逸出
地面
辐射
大气吸收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I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为什么说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可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地面辐射释放的能量,除一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都被截留在对流层大气中,使大气增温。
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I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散射
吸收
地面吸收
地面
反射
逸出
地面
辐射
大气吸收
返回地面
(大气逆辐射)
逸出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了保温作用。

大气还大地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

保温作用
削弱作用
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增强。
大气逆辐射的应用
保温作用
/
温室效应
冬夜晴无风,早起必有霜
农田烟熏防霜冻
大气逆辐射的应用
保温作用
/
温室效应
冬夜晴无风,早期必有霜
农田烟熏防霜冻
塑料大棚,玻璃温室育苗
大气逆辐射的应用
保温作用
/
温室效应
冬夜晴无风,早期必有霜
农田烟熏防霜冻
塑料大棚,玻璃温室育苗
高处不胜寒
月球昼夜温差大
P32
月球没有大气
昼夜温差大
地球有大气
昼夜温差小
白天温度可达127℃
夜间降至
-183℃
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
散射
吸收
太阳辐射
逸出
地面
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逸出
(大气辐射)
地面
辐射
逸出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P32
分析昼夜温差大小
①地势
地势高
大气稀薄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
天气晴朗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
下垫面
比热容大
白天增温速度慢
夜晚降温速度慢
昼夜温差小
阴天相反
海洋温差小
陆地温差大
解释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化石燃料燃烧
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
大气吸收
大气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保温作用增强
地表气温升高
导致全球变暖
备注:主要的温室气体有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氟利昂、甲烷等。








玻璃温室(温室大棚)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地面吸收热量变为长波辐射
温室效应的地理原理是什么?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增温。但地面增温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
深秋至次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何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霜冻是指作物生长季节里因植株体温降低到0
℃以下而受害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
晴天夜晚云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低,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强烈降温,容易出现霜冻。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白天多云,则云层的反射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气温不会太高。
多云的晚上气温不会太低?
多云的夜晚,大气水汽含量高,因此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效果好,气温不会太低。
“人造烟幕”防治霜冻的原理是什么?
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防治霜冻。
为什么月球上昼夜温差大?
月球上没有大气。
C
B
B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D
活动:
1.
在日出之前(黎明)和日没以后(黄昏)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这段时间,既不是真正的白昼,也不是真正的黑夜,是昼夜交替的过渡时期。天文学称之为晨昏蒙影。简析晨昏蒙影形成的原因。
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光虽然不能直接照射到地面,但可以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中,由于高空大气里的质点和尘埃能够对太阳辐射起散射作用,从而引起“晨昏蒙影”现象。
2.
如图
3-14
所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全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又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如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等。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率的差异较大。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比较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说一说哪些种类地面的反射率较高,哪些种类地面的反射率较低。
新雪的反射率最高,冰面其次,城市水泥路面也较高,沙土、草地、浅色土、黏土、深色土、海洋、耕地的反射率较低,赤道海洋最低。
2.
如图
3-14
所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全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又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如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等。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率的差异较大。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2)分析地面性质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深色土壤的反射率比浅色土壤小,潮湿土壤的反射率比干燥土壤小,粗糙表面的反射率比平滑表面小,陆地表面的反射率为10%~50%。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95%。水面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而变,太阳高度角愈小反射率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