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0章几个重要的科学(4课时同步练习)概念突破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0章几个重要的科学(4课时同步练习)概念突破提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15:51:52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0章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突破提升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一次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徐同学对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金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别是40mL和42mL,那么盐水的实际体积一定是(

A.小于40mL
B.等于40mL
C.小于42mL
D.大于42mL
2.一个量筒有5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2/3浸入水中,量筒的读数是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A.9厘米3
B.18毫升
C.18厘米3
D.12厘米3
3.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放置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4.有一天小科在家里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示数降为0℃
B.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8℃
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左右
D.体温计的示数降到0℃以下,无法读数
5.你能说出下图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甲、乙两同学分别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甲在调节天平时指针偏右,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10.4g,乙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6.3克,则甲、乙两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之差(

A.等于4.1g
B.大于4.1g
C.小于4.1g
D.无法确定
7.量程都是0-100℃的A、B、C三支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玻璃泡的容积A大些,B、C相同,玻璃管A、B内径相同,C粗些.
由此可以判定0-100℃刻线之间距离是(

A.A
最长
B.B最长
C.C最长
D.一样长
8.2013年10月的一天,小明早早起床,背着早已准备好的书包骑车去学校,请问小明书包的体积大概是多少?(

A.5厘米3
B.5分米3
C.5米3
D.500分米3
9.做某实验需要量取45ml的水,最好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A.50ml的烧杯
B.10ml的量筒
C.250ml
的量杯
D.50ml的量筒
二、简答题
10.2009年全球大规模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非常严重。我区很多学校都采取晨检,没有红外线测温仪器的学校都普遍使用普通体温计给学生测量体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计利用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
(2)体温计和一般温度计构造有所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体温计能准确到0.1℃
B.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显示人体的温度
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D.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
(3)有位同学测量体温示数为38℃,他没有甩就给其他同学测体温,测得的示数仍为38
℃,则该同学的体温
(_________)
A.一定等于38℃
B.一定低于38℃
C.可能高于38℃
D.一定不高于38℃
11.过年了,小明的爸爸让小明把家里的一年来积下的报纸整理一下,突然小明的爸爸问小明了,你知道这里大概有多少张报纸啊,如果你是小明,你打算怎样做?把你的测量方法和计算过程写在下面。
三、探究题
12.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
________________。
13.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若干圈;
C.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如图);
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填字母)
(2)错误步骤更正为:_______;更正后,写出计算铜丝直径的表达式d=______。
14.如甲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如乙图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
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丙图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_________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4mL(填“<”,“>”或“═”)。
四、填空题
15.观察可分为两种,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叫定量观察。那么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___________,用尺子测量课桌高度属于_________。
16.物体的___________称为温度,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_____。
17.某同学在测小石块体积时,先俯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16毫升,放入小石块后,蹲下身体平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小石块的实际体积_____________19立方厘米。(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测量物体的长度的仪器是_________,如左图所示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厘米。
19.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273℃。以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t+273。
(1)如图所示,关于“冰人”和“火人”有没有说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冰人”在说谎
B.“火人”在说谎
C.“冰人”和“火人”都在说谎
D.“冰人”和“火人”都没有说谎
(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那么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_______________K。
(
2
)
(
1
)
参考答案
1.C
【分析】
进行量筒读数时,应注意视线与液面的凹底相平;若俯视读数,则会偏大。
【详解】
由题意知,小金同学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而小徐同学是如何读数不确定,故C正确。
故选C。
2.A
【详解】
木块浸入水中,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56mL?50mL=6mL=6cm3,
所以木块的体积:
V==9cm3
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
A.
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本选项错误;
B.
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而且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本选项正确。
C.
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本选项错误;
D.
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本选项错误;
故B正确,ACD错误.
4.B
【分析】
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详解】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现在体温计的示数为38℃,由于体温计的示数远远大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所以示数不会减小,只能显示为38℃。
故选B。
5.D
【详解】
A.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正确。
6.B
【详解】
由题意可知:甲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右,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在称量食盐为10.4g时,左物右码,右盘中加入10.4g砝码和游码,只有左边的食盐质量大于10.4g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是
乙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质量小。在称量食盐为6.3g时,左物右码,右盘中加入6.3g砝码和游码,只有左边的食盐质量小于6.3g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是
则甲乙两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之差为
由于与不为零,而且大于0,则
ACD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
A.
B.
C三支酒精温度计,最小刻度皆为1℃,玻璃泡的容积A大些,玻璃管的内径比较小,A的0℃与100℃的刻度线间的距离最长。故选A。
8.B
【详解】
小明书包的长度约3.5dm,宽约2.5dm,厚度约1dm,故体积大概是:
3.5dm×2.5dm×1dm=8.75dm3;
与5dm3接近;
故B符合题意。
9.D
【分析】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详解】
烧杯属于容器,不是测量工具,不能量取液体,故A不符合题意;
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会增加误差,在向量筒中加入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滴加液体,以便控制体积,故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D
D
【解析】
【详解】
(1)[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2]体温计能准确到0.1℃,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显示人体的温度,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3)[3]如果待测人的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38℃,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如果要待测人的体温度等于或低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38℃,温度计示数显示38℃;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11.见解析
【分析】
考查特殊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累积法对于微小的物体测量。
【详解】
先数出10张来,用天平测出质量为m1,然后除以10,得出一张纸的质量m0;再测出这堆报纸的总质量M,用总质量除以一张报纸的质量,可以算出这堆报纸一共有多少张,即n=。
12.见解析
【详解】
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13.E
A
用铜丝线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详解】
(1)测量铜丝直径的正确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
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计算出金属丝的直径d,所以步骤A没有必要,E是错误的步骤;
(2)计算铜丝的直径,应该用铜丝线圈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故步骤E错误,更正为:用铜丝线圈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14.39°
2.50cm
6.8、

【详解】
[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0℃+9×1℃=39℃;.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末端刻度为2.5cm刻度线对齐,物体的长度为2.50cm;
[3]从图中可知该10mL量筒7和8之间是1mL,是五个格,所以每格是0.2mL,6mL上面4个小格所以图1读数为6.8mL,仰视读出的液体体积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2.4mL即倒出后剩余液体体积大于2.4mL,所以到出的液体体积小于6.8mL?2.4mL即4.4mL.
>4
mL。
15.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
【详解】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所以属于定性观察。
[2]
用尺子测量课桌高度需要测量具体数据,所以属于定量观察。
16.冷热程度
热胀冷缩
100
【详解】
[1]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度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17.大于
【解析】
【详解】
俯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会造成读数偏大,平视读得液体的体积读数准确,因此在计算小石块体积时
35mL-16mL=19
mL
会导致小石块的实际体积大于测量体积。
18.刻度尺
1mm
2.80
【详解】
[1]物理学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3]物体左侧与5.50cm对齐,估读为5.50cm,右侧与8.3cm对齐,估读为8.3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30cm?5.50cm=2.80cm。
19.A
90
【分析】
由题意可知这是关于温度温标的题目,利用温度的各种温标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
[1]
由于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是-273℃,所以,物体的温度不能冷却至-1000℃,所以“冰人”在说谎,即A符合题意;
(2)
[2]
因为T=t+273,所以-183℃对应热力学温度是:
T=[(-183)+273]K=90K
(
2
)
(
1
)2021-2022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0章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突破提升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A.用手感觉冷热水的温度
B.用鼻子扇闻物质的气味
C.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D.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
2.有三把刻度尺,其最小刻度分别是分米、厘米、毫米。你认为其中最好的是(

A.分米刻度尺
B.厘米刻度尺
C.毫米刻度尺
D.测量对象不明,无法确定
3.某同学用直尺测量某物体,其长度为3.60分米。若用此直尺再去测量一钢材的长度,正好是1米,则应记为(

A.1米
B.1.0米
C.1.000米
D.1.0000米
4.长度测量的准确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A.实验者的细心程度
B.测量的次数
C.记数时的长度单位
D.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5.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800mm=1800÷1000m=1.8m
B.1.8m=1.8m×1000=1800mm
C.1.8m=1.8m×1000mm=1800mm
D.1.8m=1.8×1000mm=1800mm
6.一架天平的砝码已磨损,若用这架天平测物体质量,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将


A.偏小
B.相同
C.偏大
D.无法判断
7.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趾尖的距离的cm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3
cm,则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那个号的鞋最合适(

A.22号半
B.23号
C.23号半
D.22号
8.小科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记录的四次测量数据中,肯定错误是(

A.1.205米
B.12.07分米
C.120.8厘米
D.1207.5毫米
9.一个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

A.40米2
B.400
分米2
C.400米2
D.400千米2
10.用三角尺和直尺配合测硬币的直径,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A.B.C.D.
二、简答题
11.有一杯水,你想选用什么工具来测出这杯水的哪些数据?将你选择的工具和对应的量填入下表中:
12.过年了,小明的爸爸让小明把家里的一年来积下的报纸整理一下,突然小明的爸爸问小明了,你知道这里大概有多少张报纸啊,如果你是小明,你打算怎样做?把你的测量方法和计算过程写在下面。
三、探究题
13.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
________________。
14.小明在网上购买一包A4打印纸(包装如图所示),为进一步了解A4纸,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用刻度尺测出了整包打印纸的总厚度为5厘米,则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厘米?
(2)用天平测量纸张的质量?
步骤一: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发现指针向左偏(图甲),这时他应该向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步骤二:天平平衡后,小明测量10张A4纸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每张A4纸的质量是_____克?
(3)两次实验都采用了累积法进行测量,这种处理的目的是:_____?
15.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取一张废弃的墙纸,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为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如图所示)
C.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
D.用刻度尺测出图中“纸筒”的直径为D2(如图所示)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
(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变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
四、填空题
16.物体的___________称为温度,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_____。
17.在我校进行的运动会中,老师记录了下列一些同学的成绩,请你把这些数据的单位填写完整。
小明同学把3______的铅球扔出了7.3米;
小红同学跑完100米用了14.3
______;
小刚同学在跳高比赛中跳出了1.6______的好成绩。
18.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南方夏天最高气温高达37℃,读作_________________,北方冬天最冷有零下40摄氏度,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科学实验需要实验仪器,我们必须认识仪器并学会正确使用仪器。现有如下仪器:
(1)仪器a是用来测量____________大小的仪器。
(2)观察肉眼难于直接看到的微小物体应用仪器______________;取用块状固体物质时应用_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写字母符号不给分)
(3)图中f、g两种试剂瓶的名称分别称为细口瓶与广口瓶,你认为哪种瓶子更适合于盛放液体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利用仪器h获取更大的像,应让仪器h在一定范围内____________被观察物体。
20.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新铅笔的长度是1.8__________;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5__________;一只冰箱的体积大约是250____________;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__________________。
(
2
)
(
1
)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A.用手感觉冷热水的温度,属于直接进行观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用鼻子扇闻物质的气味,属于直接进行观察,选项B不符合同意;
C.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不属于科学观察.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属于直接进行观察.故选项D符合题意。
2.D
【详解】
在实际测量中,不同的测量对象对测量的准确程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测窗帘的长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尺子就可以;测窗子上的玻璃就必须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天平来测量,否则切割出的玻璃就不能镶进窗框里;而测操场的长度就没有必要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题目中并没有指出实际测量的对象,也没有确定测量时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因而无法确定那一把尺子最好。
故D正确。
3.C
【详解】
用直尺测量某物体,其长度为3.60dm,即36.0cm,故所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钢材正好1m,即100cm,估读为100.0cm=1.000m.
故C正确.ABD错误。
4.D
【详解】
ABC.实验者的细心程度、测量的次数、记数时的长度单位都不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故ABC错误;
D.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度值)越小,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读数越精确,故D正确;
5.D
【详解】
A.中间换算得到的单位与最终结果单位不对应.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中间换算得到的单位与最终结果单位不对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中间换算过程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换算过程及进率都正确.故D选项符合题意.
6.C
【解析】
【详解】
若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右盘放标示100g的砝码,天平平衡,如果磨损砝码的实际质量是90g,称量值是100g,真实值是90g,称量值比真实值大。ABD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7.C
【详解】
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所以其读数比真实值小,因此脚的真实长度比23.0cm稍长。
故选项C符合题意。
8.D
【详解】
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位。最小刻度尺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记录结果以米为单位,应保留3位小数,ABC正确故选D。
9.C
【详解】
根据生活经验、对面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蓝球场占地面积,应用面积单位,结合生活经验可知,一个篮球场大致为400平方米,故选C。
10.A
【解析】
【详解】
A.借助直角三角板卡住硬币,且一端对齐0刻度线,另一端直尺直角边紧贴刻度尺刻线,能测出硬币直径。故A项正确;
B.直尺直角边没有紧贴刻度尺刻线时,难以确定硬币直径的位置,所以不能测出硬币直径;故B项错误;
C.硬币的下端没有对齐0刻线,故C项错误;
D.直尺直角边没有紧贴刻度尺刻线,不能测出硬币直径。故D项错误;
11.(1)天平、烧杯(2)量筒、水的体积
【详解】
1、选择的工具:天平、烧杯。测量的量:水的质量;
2、选择的工具:量筒。测量的量:水的体积;
3、选择的工具:天平、量筒、烧杯。测量的量:水的密度;
4、选择的工具:弹簧测力计、细线、小桶。测量的量:水受到的重力;
5、选择的工具:刻度尺、烧杯。测量的量: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
故答案为

12.见解析
【分析】
考查特殊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累积法对于微小的物体测量。
【详解】
先数出10张来,用天平测出质量为m1,然后除以10,得出一张纸的质量m0;再测出这堆报纸的总质量M,用总质量除以一张报纸的质量,可以算出这堆报纸一共有多少张,即n=。
13.见解析
【详解】
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14.0.01

4.22
累积法求平均值,减少误差,使结果更精确
【分析】
(1)已知整包印纸的张数和总厚度,两者之比为一张纸的厚。
(2)调节天平平衡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砝码与游码示数之和是所测物体质量。
(3)累积法指测量微小质量或长度时,因此测量工具的限制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多测一些求平均值。比如测量邮票的质量,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等。
【详解】
(1)[1]一张纸的厚度为
(2)[2]步骤一: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拔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他应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3]步骤二: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由图乙可得,10张A4纸的质量
则每张A4纸的质量是
(3)[4]一张纸的厚度和质量都非常小,甚至小于刻度尺和天平的分度值,无法用刻度尺和天平直接测量直径,即使勉强测量,也会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所以是采用累积法,其本质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15.A
为了求平均值,提高精度,减小误差
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
【分析】
(1)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
(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
(3)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求平均值,提高精度,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据此分析回答;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的人或工具的原因,导致测量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
【详解】
(1)[1]正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所以没有必要的步骤为A,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BCD或BDC。
(2)[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则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
(3)[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提高精度,减小误差。
[4]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①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②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③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16.冷热程度
热胀冷缩
100
【详解】
[1]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度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17.千克


【详解】
(1)铅球的质量在3kg左右;故填3kg符合实际;
(2)小红同学跑完100米用时约14.3s;符合实际;
(3)小刚同学在跳高比赛中跳出1.6m的成绩,符合实际;
18.热胀冷缩
37摄氏度
-40℃
【解析】
【详解】
[1]
常用水银、酒精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
读取温度数值时,先要明确温度值在零上还是零下,℃读作摄氏度,37℃读作37摄氏度,或零上37摄氏度;
[3]
零下40摄氏度写作-40℃。
19.电流
显微镜
镊子
细口瓶
远离
【详解】
(1)[1]由图可知,为电流表,可以测量电流的大小;
(2)[2][3]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微小物体,取用块状固体物质时应用镊子;
(3)[4]液体具有流动性,适合于盛放液体试剂是细口瓶;
(4)[5]h为放大镜,能起放大作用,要想获取更大的像,应使放大镜远离被观测的物体。
20.dm
mm
L
m3
【解析】
【详解】
[1]中学生伸开手掌,手掌的长度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1.8dm左右;
[2]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一般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5μm=0.075mm左右;
[3]一只冰箱的体积大约是250dm3=250L左右;
[4]一间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8m、7m、3.5m左右,空间容积在V=
8m×7m×3.5m=196m3,接近200m3左右。
(
2
)
(
1
)2021-2022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0章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突破提升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四次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分别为:2.12厘米
、2.14厘米、2.13厘米、2.15厘米,
则测量结果应取(

A.2.1厘米
B.2.13厘米
C.2.135厘米
D.2.14厘米
2.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利用摄氏温标或热力学温标来表示。例如:某一天中午的自来水温度,用摄氏温标表示为20℃,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为293K。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1℃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大于1K
B.温度升高小于1K
C.温度升高等于1K
D.无法确定温度升高的值与1K大小的关系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5分=5×60=300秒
B.5分=5分×60秒=300秒
C.5分=5分×60
=300秒
D.5分=5×60秒=300秒
4.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A.180秒=180秒×分=3分
B.1.8千克=1.8千克×1000=1800克
C.1.8米=1.8×1000=1800毫米
D.0.18升=0.18×1000毫升=180毫升
5.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100厘米
B.48分米
C.36000毫米
D.0.45米
6.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42cm
B.初中科学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
C.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D.一支完整的粉笔长度为8mm
7.量程都是0-100℃的A、B、C三支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玻璃泡的容积A大些,B、C相同,玻璃管A、B内径相同,C粗些.
由此可以判定0-100℃刻线之间距离是(

A.A
最长
B.B最长
C.C最长
D.一样长
8.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很重要。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C.给液体加热
D.称取一定质量的
9.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趾尖的距离的cm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3
cm,则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那个号的鞋最合适(

A.22号半
B.23号
C.23号半
D.22号
10.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2.8米=2.8×1000=2800毫米
B.3.4千克=3.4千克×1000=3400克
C.4.5升=4.5升×1000毫升=4500毫升
D.2.6小时=2.6×3600秒=9360秒
二、简答题
11.阅读下文:
新华网内蒙古四子王旗10月17日电
(记者李宣良、黄明)
因与大气的剧烈摩擦而被烧蚀成深褐色的神舟六号返回舱静静地躺在草原上,舱体上还带着上千度高温发热后的余温。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侯鹰告诉新华社记者,飞船返回舱返回最大技术难点之一就是飞船的降温,必须给飞船穿上一件“隔热衣”。
当返回舱在距离地面80公里-40公里的高度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越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温度会达到1000-2000摄氏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热降温措施,整个返回舱将会像陨石一样被烧为灰烬。这时必须给飞船穿上一层“防热衣”,使飞船内部的温度控制在航天员可以忍受的40摄氏度以下。侯鹰介绍,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神舟六号飞船的防热材料,就是从几十种材料中严格筛选出来的。为进一步将质量降下来,在材料的使用上采用了蜂窝格的设计,这种既有密度又有疏松的设计,保证了神舟飞船穿上的是轻薄的“防热衣”。直径2.5米的返回舱表面积为22.4平方米,目前使用的防热材料总质量约500千克。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直径是2米,表面积是17平方米,而它的防热材料达700千克。侯鹰说:“可以看出,我国飞船的防热技术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
该资料中提到很多我们学过的科学量,请你至少指出其中二个,并说出相应的实验室测量工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学校购买了一批相同规格的供水管材(俗称PP-R管),如图所示。为了检验PP-R管的外部直径(简称外径)是否合格,需要测出PP-R管的外径。现只提供一足够长的纸条、一枚大头针和一把刻度尺。写出测量外径的方法,并用相关测量量表示PP-R管的外径。
13.某同学将一段钢丝绳在一只铅笔上单层紧密缠绕,形成一个钢丝圈,再用一把刻度尺测量该钢丝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该细钢丝的直径如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三、探究题
14.如甲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如乙图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
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丙图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_________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4mL(填“<”,“>”或“═”)。
15.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取一张废弃的墙纸,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为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如图所示)
C.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
D.用刻度尺测出图中“纸筒”的直径为D2(如图所示)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
(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变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
16.下面是用天平称量盐水质量的几个步骤。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B.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C.把盐水倒入烧杯中;
D.称出烧杯的质量;
E.从烧杯和盐水总质量中减去烧杯的质量就可得到盐水的质量。
请你排出合理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图中有一处操作错误。这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操作虽然是错误的,但还是可以正确读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该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g。
四、填空题
17.下图是用来测时间的____________,秒针转一周所用时间是______,分针转一周所用时间是______,图中所示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
18.观察图的家用自来水表的刻度,它们的刻度表示测量的是什么量_____________。(填“体积”、“质量”“温度”等等);读数是:________。
19.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1)中国南极考察队到南极考察时,出发前后测得的气温如图甲图所示的温度为_____;乙图所示的温度为____,读作________。
(2)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保温杯内的开水的温度。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数,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正确。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______。
(3)人体正常体温为_________°C,一般体温表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C,最小刻度是______°C。用两支示数相同且完好的体温表同时测同一病人的体温,一支读数为38
.0°C,另一支读数为39.2°C,该病人的体温应是_____°C,造成两支读数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21.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南方夏天最高气温高达37℃,读作_________________,北方冬天最冷有零下40摄氏度,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
1
)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物体的长度为L==2.135cm≈2.14cm,故D正确;ABC错误。
2.C
【解析】
【详解】
摄氏温度的0℃与热力学温度的273K相同,但它们的温差是相等的,即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的温差是相同的,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1℃时,水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1K;ABD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3.D
【解析】
【详解】
物理量的单位换算时,前面的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所以,5分=5×60秒=300秒,故只有D符合题意。
4.D
【解析】
【详解】
A.“180秒×分”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项错误;
B.“1.8千克×1000”得到的单位不是克;故B项错误;
C.“1.8×1000”得到的单位不是毫米;故C项错误;
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项正确;
5.B
【详解】
中学生双臂平伸,与肩相平,两中指指尖的距离约1.5m左右,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大树的周长在3×1.5m=4.5m=45dm左右。故选B。
6.B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详解】
A.
成年人的步幅在75cm左右,鞋子的长度略大于步幅的三分之一,在26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
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0.26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
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为6g,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5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
一支完整的粉笔长度为8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7.A
【详解】
A.
B.
C三支酒精温度计,最小刻度皆为1℃,玻璃泡的容积A大些,玻璃管的内径比较小,A的0℃与100℃的刻度线间的距离最长。故选A。
8.D
【分析】
A、根据倾倒液体的基本操作方法分析;
B、根据氧气的支持燃烧的特点分析;
C、根据加热液体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
A.
倾倒液体试剂瓶口紧贴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
氧气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9.C
【详解】
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所以其读数比真实值小,因此脚的真实长度比23.0cm稍长。
故选项C符合题意。
10.D
【解析】
【详解】
A.单位换算过程中缺少单位,不符合题意;
B.单位换算过程中3.4后不应带上单位,应该在1000后带上单位克,不符合题意;
C.单位换算过程中4.5后不应带上单位升,不符合题意;
D.单位换算符合换算标准,符合题意。
11.长度
刻度尺
温度
温度计
【解析】
【详解】
(1)[1][2]
“直径2.5米的返回舱”需要测量长度,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工具为刻度尺;
(2)[3][4]
“使飞船内部的温度控制在航天员可以忍受的40摄氏度以下”需要测量温度,实验室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12.详见解析
【分析】
这是一道关于长度测量的题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详解】
方法:用纸条围绕PP-R管的外部一周,用大头针在重叠部分扎孔做标记,用刻度尺测出绕PP-R管的外部一周的长度;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多次测量并记录为、、、。
根据,可得
同理可得
,,,
求出平均值即为PP-R管的外径,故PP-R管的外径为
13.见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8cm对齐,估读为9.80cm,所以线圈的长度
L=9.80cm-6.00cm=3.80cm
已知细铜丝的圈数为n=20,所以,该细钢丝的直径
14.39°
2.50cm
6.8、

【详解】
[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0℃+9×1℃=39℃;.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末端刻度为2.5cm刻度线对齐,物体的长度为2.50cm;
[3]从图中可知该10mL量筒7和8之间是1mL,是五个格,所以每格是0.2mL,6mL上面4个小格所以图1读数为6.8mL,仰视读出的液体体积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2.4mL即倒出后剩余液体体积大于2.4mL,所以到出的液体体积小于6.8mL?2.4mL即4.4mL.
>4
mL。
15.A
为了求平均值,提高精度,减小误差
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
【分析】
(1)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
(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
(3)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求平均值,提高精度,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据此分析回答;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的人或工具的原因,导致测量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
【详解】
(1)[1]正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所以没有必要的步骤为A,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BCD或BDC。
(2)[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则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
(3)[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提高精度,减小误差。
[4]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①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②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③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16.ADCBE、
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63.4克
【详解】
[1]
根据题意知道,测量前首先要调平天平,然后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把盐水倒入空烧杯中,测出总质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中减去烧杯的质量就是盐水的质量,所以,合理的顺序是ACDBE;
[2]
利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应该是左物右码,由图知道,现在是左边为砝码,右边为物体,
[3]
根据错误操作知道,物体的重量应是砝码质量减游码刻度,由图知道砝码的质量是65g,游码的质量是1.6g,所以,该质量是:65g-1.6g=63.4g。
17.停表
30秒
15分
3分37.5秒
【解析】
【详解】
[1][2][3]图中所示的仪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停表,秒针转一周所用时间是30秒,分针转一周所用时间是15分;
[4]图中所示的分针的分度值是30s,图中分针的位置已经过了3分30s,所以秒针应该读
37.5秒,所以图中所示的时间是:3分37.5秒;
18.体积
242.34米3
【详解】
[1]自来水表上的单位m3,则说明是测量水的体积;
[2]根据每个圆盘指针对应的数字,再乘以下面的倍数,可得出体积大小为:
210041021410+4×0.140.01=242.34m3.
19.冷热程度
0℃
100℃
【详解】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20.液体的热胀冷缩
25摄氏度
-23摄氏度
零下23摄氏度

37°C
35°C—42°C
0.1°C
38°C
使用前没有甩几下
【详解】
[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2]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的高度在0℃的上面,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5℃;[3]4]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的高度在0℃的下面,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3℃,读作零下23摄氏度;
(2)[5]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不能立刻读数,也不能过较长时间再读数,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所以正确的是乙。
(3)[6]人的正常体温为37℃,使用体温计前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7]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人的体温的,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不大,所以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8]体温计上的1℃又分成了十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1℃;
[9][10]该病人的体温为两支温度计中示数较小的一支显示的温度;因为如果病人的体温为39.2℃,两支温度计都是准确完好的,那么,另一支温度计的示数也应该是39.2℃。现在显示39.2℃的一支体温计,是因为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来,显示的还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而另一支温度计显示38℃,有可能是病人的体温小于或等于38℃,两支温度计在使用前都没有甩几下造成的。
21.热胀冷缩
37摄氏度
-40℃
【解析】
【详解】
[1]
常用水银、酒精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
读取温度数值时,先要明确温度值在零上还是零下,℃读作摄氏度,37℃读作37摄氏度,或零上37摄氏度;
[3]
零下40摄氏度写作-40℃。
(
2
)
(
1
)2021-2022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0章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突破提升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实验“错误操作”与所对应的测量结果,其中操作与结果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距离时,将尺拉得很紧
偏大
B
测量头发直径时,绕在铅笔上的头发相互排列较为松散
偏小
C
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后读数
偏大
D
测量液体体积时,以俯视角度读取量筒刻度的数值
偏大
A.A
B.B
C.C
D.D
2.一般家庭用的热水瓶的容积约为(

A.20米3
B.0.2米3
C.2分米3
D.0.2分米3
3.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A.180秒=180秒×分=3分
B.1.8千克=1.8千克×1000=1800克
C.1.8米=1.8×1000=1800毫米
D.0.18升=0.18×1000毫升=180毫升
4.下列关于各种仪器的零刻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托盘天平的零刻度在标尺的左端
B.托盘天平的零刻度在标尺的中间
C.温度计一般都有零刻度,体温计也有零刻度
D.没有零刻度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物体的长度
5.小明了解到宇航员舱外服橡胶材料达到了-160℃的低温标准,橡胶指套灵活到能弯腰可以捡起硬币。-160℃的正确读法是:( 
 

A.零下160度
B.零下摄氏160度
C.负摄氏160度
D.零下160摄氏度
6.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2.8米=2.8×1000=2800毫米
B.3.4千克=3.4千克×1000=3400克
C.4.5升=4.5升×1000毫升=4500毫升
D.2.6小时=2.6×3600秒=9360秒
7.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1厘米、9.22厘米、9.20厘米、9.30厘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厘米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C.9.22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
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
“0”是没有意义的
二、简答题
8.2009年全球大规模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非常严重。我区很多学校都采取晨检,没有红外线测温仪器的学校都普遍使用普通体温计给学生测量体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计利用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
(2)体温计和一般温度计构造有所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体温计能准确到0.1℃
B.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显示人体的温度
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D.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
(3)有位同学测量体温示数为38℃,他没有甩就给其他同学测体温,测得的示数仍为38
℃,则该同学的体温
(_________)
A.一定等于38℃
B.一定低于38℃
C.可能高于38℃
D.一定不高于38℃
9.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1)将此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温度计示数各为多少?________
(2)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
23℃,则实际温度是多少?
________
(3)分析图象信息,写出
T

t
数学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10.学习了量简的使用后,小明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还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液面所指示的体积,与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小红同学认为的这种操作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
1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
________________。
12.如甲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如乙图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
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丙图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_________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4mL(填“<”,“>”或“═”)。
四、填空题
13.北京时间11月14日晚上,年仅14岁的中国浙江小将叶诗文在广州亚运会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中以4分33秒79的成绩夺得冠军。下面是叶诗文个人资料,请在数据后填上适当单位:身高160________________,质量45_____________。
14.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根铅笔直径约0.7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
_____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为8844____________________
(4)
百米赛跑的冠军成绩约为11.4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同学身高是165.6________;
(2)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________。
(3)正常人体温约37.0_________;
(4)小明的推铅球成绩为5_________;
(5)校运动会男生投掷的铅球质量为4__________。
17.如图甲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制成的,如图乙所示,它们的最小刻度都是____________,其中a的读数是___________,b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
(
2
)
(
1
)
参考答案
1.D
【分析】
(1)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用力拉紧塑料卷尺,刻线之间距离增大;
(2)头发丝没有排列紧密,总长度增大;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进行分析;
(4)依据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A.跳远时的测量长度=跳远距离÷标准长度,如果尺拉得很紧,那么标准长度变大,测量出的长度变小,故A不合题意;
B.如果头发排列较为松散,那么测得的长度=头发丝直径和+空隙和,从而使测量结果偏大,故B不合题意;
C.测量沸水的温度时,如果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那么温度计的示数会迅速下降,使测量结果偏小,故C不合题意;
D.测量液体体积时,如果俯视读数,那么测量结果会偏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长、宽、高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1米3;
A.20米3太大,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0.2米3相当于长、宽、高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的,太大,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据生活经验,一般家庭用的热水瓶的容积约为2分米3,故选项C符合题意;
D.0.2分米3,显然太小,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3.D
【解析】
【详解】
A.“180秒×分”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项错误;
B.“1.8千克×1000”得到的单位不是克;故B项错误;
C.“1.8×1000”得到的单位不是毫米;故C项错误;
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项正确;
4.A
【详解】
AB.托盘天平的零刻度在标尺的左端,而不是在标尺的中间,故A正确,B错误;
C.
温度计一般都有零刻度,但是体温计没有零刻度它的测量范围是35℃?42℃,故错误;
D.
没有零刻度的刻度尺我们可以另选一刻度作为起始刻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故错误。
5.D
【详解】
-160℃指温度比0℃低160℃,摄氏度为单位,不能分开读,故-160℃读作负160摄氏度或零下160摄氏度。
6.D
【解析】
【详解】
A.单位换算过程中缺少单位,不符合题意;
B.单位换算过程中3.4后不应带上单位,应该在1000后带上单位克,不符合题意;
C.单位换算过程中4.5后不应带上单位升,不符合题意;
D.单位换算符合换算标准,符合题意。
7.B
【详解】
A.由于9.30厘米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是错误读数,错误数据应当去除,故文具盒的宽度是:

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在测量值中,倒数第二位数字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故B符合题意;
C.在9.22厘米中,9.2cm是准确值,0.02cm是估读值,此测量结果是正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表示物体的长度非常接近9.2cm,“0”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故D不符合题意。
8.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D
D
【解析】
【详解】
(1)[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2]体温计能准确到0.1℃,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显示人体的温度,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3)[3]如果待测人的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38℃,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如果要待测人的体温度等于或低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38℃,温度计示数显示38℃;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9.5℃

95℃
20℃
T=0.9t+5℃
【详解】
(1)[1]测量温差:32℃-14℃=18℃,实际温差:30℃-10℃=20℃,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图象可以发现:14℃-0.9×10℃=5℃,32℃-0.9×30℃=5℃,
由此得出测量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关系为:T=0.9t+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0℃+5℃=5℃;
沸水的温度是
100℃,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100℃+5℃=95℃
(2)[2]将
23℃代入
T=0.9t+5℃,可得:23℃=0.9t+5℃

0.9t=23℃-5℃,所以
t=20℃
(3)[3]T

t
的关系式:T=0.9t+5℃
10.偏大
矿石带出了水
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放入该量筒的水中后,液面发生的变化太小
【分析】
(1)实验的误差主要产生在从烧杯中取出矿石时,上面容易带出一定量的水,使再补充的水体积增大,进而影响密度的结果。
(2)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很小,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详解】
(1)[1][2]从图A到图C,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
(2)[3]由于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很小,放入量筒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很小,远远小于量筒的分度值,无法读出与不同的数值,不可能计算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
11.见解析
【详解】
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12.39°
2.50cm
6.8、

【详解】
[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0℃+9×1℃=39℃;.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末端刻度为2.5cm刻度线对齐,物体的长度为2.50cm;
[3]从图中可知该10mL量筒7和8之间是1mL,是五个格,所以每格是0.2mL,6mL上面4个小格所以图1读数为6.8mL,仰视读出的液体体积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2.4mL即倒出后剩余液体体积大于2.4mL,所以到出的液体体积小于6.8mL?2.4mL即4.4mL.
>4
mL。
13.厘米
千克
【详解】
[1]成年人的身高为1.7m左右,叶诗文的身高略低于成年人,为1.6m=160cm;
[2]成年人的质量为60kg左右,叶诗文的质量略低于成年人,为45kg;
14.冷热程度
0℃
100℃
【详解】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15.cm
kg
m
s
【详解】
(1)[1]中学生食指宽度约1cm,铅笔直径略小于此数值,在0.7cm左右;
(2)[2]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
(3)[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高度为8844m;
(4)[4]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一般百米赛跑冠军成绩应该是11.4s.
16.cm

m
Kg
【详解】
(1)[1]
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6cm左右;
(2)[2]
饮水机用一桶水的质量在19kg左右,其体积在

(3)[3]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4)[4]
小明推铅球的成绩在5m左右;
(5)[5]
运动会上男生投掷的铅球的质量在4kg左右。
17.3.80厘米
热胀冷缩
0.5℃
16℃
-11℃
【详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3.8cm对齐,估读为13.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3.80cm-10.00cm=3.80cm;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在温度计上,5℃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5℃,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5℃;
[4]a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16℃;
[5]b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为-11℃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