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物质的酸碱性突破提升(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定
2.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面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3.有如下三种物质:①pH试纸
②无色酚酞试液?
③紫色石蕊试液,其中能用于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③
C.只有②和③?
D.①②③都可以
4.你认为下列实验测得的数据不合理的是(
)
A.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河水的pH为6.24
B.用托盘天平称得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11.
5g
C.用l0mL量筒量取8.
5m1某溶液
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5.课外实践小组测定了以下食物的pH,酸性最强的是(????)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8~8.0
A.牛奶
B.葡萄汁
C.苹果汁
D.鸡蛋清
6.下列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的是
A.石灰水
B.硫酸钾溶液
C.烧碱溶液
D.稀盐酸
7.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的酸碱性考虑,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作
物
A.茶
B.油菜
C.西瓜
D.甘草
最适宜的pH范围
4.5—5.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茶
C.油菜
D.甘草
8.如图,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对该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温度计读数持续上升
B.测其
pH
逐渐变小
C.溶液呈红色时,反应没发生
D.溶液呈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只有氯化钠
二、简答题
9.小正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__________。
(3)请写出用pH试纸测定澄清石灰水pH值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将装满气体的试管倒插入滴有石蕊的蒸馏水中,请根据以下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实验出现的现象及每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资料Ⅰ:和水会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资料Ⅱ:为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资料Ⅲ: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这两种气体分子个数之比。
三、探究题
11.一天,某少年按下图时间就餐,在不刷牙的情况下口腔内的液体pH在一天中变化如下:
(1)晚上不就餐时,口腔内pH一般维持在
左右。
(2)口腔若经常保持酸性,容易发生蛀牙。若一天进行三次漱口,最佳的时间安排是(
)
A.三次吃点心前
B.三次吃点心后
C.早、午、晚餐前
D.早、午、晚餐后
12.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瓶内溶液变红
四、填空题
13.许多植物花瓣浸出液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作酸碱指示剂。现提取几中植物花瓣的浸出液分别滴入三种溶液中,实验记录如下表:
植物浸出液
稀盐酸溶液
氯化钠溶液
稀氢氧化钠溶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蓝色
玫瑰花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花瓣浸出液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牵牛花浸出液加入到食醋中,溶液会变_________色,若将玫瑰花浸出液加入某无色溶液中,溶液变绿色,则该溶液是pH__________7。(填“>”、“<”或“=”)
14.日常生活、社会发展与化学密切相关。大米、番茄和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每100g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表: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矿物质/mg
维生素C/mg
钙
磷
铁
大米
6.7
0.9
78
7
136
—
0.05
番茄
0.6
0.3
2
8
37
0.4
11
牛奶
3.1
3.5
6
120
90
0.1
1
(1)人体若缺少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则可能易患佝偻病,表中富含该元素的食品是____。
(2)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____(填字母)。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3)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式量为____,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____(选填“酸性”或“碱性”)。
15.在研究鱼骨成分时,把鱼骨浸泡的白醋中,白醋中约含5%的醋酸,醋酸具有酸的通性.
(1)在白醋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色.
(2)鱼骨放入白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鱼骨变软,软了的鱼骨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选填“无机盐”或“有机物”).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紫色石蕊试液中,并轻轻振荡试管,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0年广东省部分地区监测到的雨水平均pH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广州
深圳
佛山
河源
肇庆
东莞
中山
2010年雨水平均pH
4.47
4.8
4.54
6.37
4.86
4.83
4.58
(1)上表列举的7个地区中,没有酸雨污染的地区是________;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填序号)。
①CO
②CO2③SO2④NO2
(2)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酸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推广清洁能源
②减少用煤直接作燃料
③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
④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⑤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
⑥把工厂烟囱造高
(
2
)
(
1
)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原溶液用水稀释,若待测液呈酸性,则pH偏高;若待测液呈碱性,则pH偏低;若待测液呈中性,则pH不变。故选D。
2.B
【详解】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会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面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能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会由于溶液的蒸发使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D
【分析】
石蕊试液遇酸性变红,遇碱性变蓝
;酚酞试液遇酸性无色,遇碱性变红。
PH大于7,显碱性;
PH小于7,显酸性。
【详解】
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盐酸,变蓝的是氢氧化钠;分别滴加酚酞试液,无色的是盐酸,变红的是氢氧化钠。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大于7,是氢氧化钠;
PH小于7,是盐酸。
故选D。
4.A
【解析】
解:A、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河水的pH不可能精确为6.24,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得氧化铜粉末11.5g,故选项说法正确.
C、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mL量筒量取8.5m1某溶液,量筒选择合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可以计算得出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该数据合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C
【解析】
【详解】
溶液的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故选C。
6.D
【解析】
【详解】
A、石灰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选项错误;
B、硫酸钾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石蕊试液仍为紫色,选项错误;
C、烧碱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选项错误;
D、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选项正确,故选D。
7.D
【详解】
A、西瓜最适宜的土壤为微酸性,适宜该地区得种植;故A不正确;
B、茶最适宜的土壤为酸性,适宜该地区得种植;故B不正确;
C、油菜最适宜的土壤为微酸性,适宜该地区得种植;故C不正确;
D、甘草最适宜的土壤为弱碱性,不适宜该地区得种植;故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
【详解】
A、由于中和反应释放热的,随着反应进行,温度会升高,但是当反应停止后温度会下降,错误;
B、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消耗掉氢氧化钠,pH
逐渐变小,并且会小于7,正确;
C、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时,只要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就呈红色,错误;
D、溶液呈无色时,可能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错误。
故选B。
9.可以
肥皂水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至试纸中部,试纸颜色变化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详解】
(1)根据表格中现象可知,该花汁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所以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蚁酸能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应该涂抹弱碱性物质,肥皂水呈弱碱性,烧碱和氢氧化钙都属于强碱,腐蚀性较强;故填:肥皂水;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其操作方法是:取出一片干燥的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然后涂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完全后,和标准比色卡对照;所以用pH试纸测定澄清石灰水pH值的操作方法: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至试纸中部,试纸颜色变化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10.现象1:气体颜色消失(由红棕色变成无色)。因为红棕色气体和水反应生成无色气体。
现象2:试管内的液面上升约2/3试管体积。因为3体积的生成1体积的。
现象3:试管内的石蕊试液颜色变成红色。因为和水反应后形成硝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从紫色变成红色
【分析】
(1)二氧化氮会溶于水,分析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体积为3份,而生成的一氧化氮的体积为1份,二者的体积之比为3:1,那么试管内气体减少总体积的2/3,据此推测试管内水面上升所到达的体积。
(3)反应中有稀硝酸产生,根据石蕊试液遇酸的颜色变化描述实验现象即可。
【详解】
现象1:气体颜色消失(由红棕色变成无色)。因为红棕色气体和水反应生成无色气体。
现象2:试管内的液面上升约2/3试管体积。因为3体积的生成1体积的。
现象3:试管内的石蕊试液颜色变成红色。因为和水反应后形成硝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从紫色变成红色。
11.(1)7.5(2)B
【分析】
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进行解答。
【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晚上不就餐(即休息)时,口腔内pH一般维持在7.5左右;
(2)由图知,当三次吃点心的时候,口腔残留食物的pH都接近6.5,酸性较强,容易发生蛀牙,所以三次刷牙时间最好安排在三次吃点心后。B符合题意。
12.B
①③
【分析】
图A所示实验是:紫色干花喷上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花变红色;
图B所示实验是:把二氧化碳倒进烧杯中,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不助燃也不可燃的化学性质;
图C所示实验是:把澄清石灰水倒进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软塑料瓶变瘪。
【详解】
(1)图B所示实验中,把二氧化碳倒进烧杯中,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化学性质--不助燃也不可燃;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用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紫色花变红,化学方程式为:;
(3)图C所示实验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塑料瓶中二氧化碳被消耗,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在外界压强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故答案为(1)B;(2);(3)①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结论的分析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万寿菊
红
>
【分析】
【详解】
(1)万寿菊的汁液在酸碱性以及中性溶液中的颜色一样,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2)牵牛花浸出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玫瑰花浸出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绿色,碱性溶液的pH大于7。
14.Ca
牛奶
A
176
9:1:12
酸性
【详解】
(1)人体若缺少钙元素,则可能易患佝偻病,钙元素的符号为Ca,故填Ca;
由表可知,几种物质中富含钙元素的食品是牛奶,故填牛奶。
(2)淀粉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中的糖类,故填A。
(3)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的式量为12×6+1×8+16×6=176,故填176;
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填9:1:12;
酸性溶液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呈酸性,故填酸性。
15.红
CO2+Ca(OH)2=CaCO3↓+H2O
无机物
【详解】
(1)白醋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在白醋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2)鱼骨放入白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一段时间后鱼骨变软,是因为碳酸钙与醋酸发生了反应,软了的鱼骨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虽含有碳元素,但其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
16.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试管内液面上升
【解析】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由于二氧化碳被消耗,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变小,试管内会形成一段水柱。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物理压强知识的结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
17.河源
③④
⑤⑥
【详解】
(1)河源的雨水的PH是6.37,大于5.6,没有受到酸雨污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故填:河源;③④.
(2)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用煤直接作燃料、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等措施能减少酸雨的产生.
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把工厂烟囱造高不能减少酸雨的产生.
故答案为⑤⑥.
(
2
)
(
1
)1.2物质的酸碱性突破提升2021-2022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四份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溶液是( )
A.pH=0的溶液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
C.pH=1的溶液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溶液
2.“河长制”是杭州市政府治理环境的一大措施,而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采集到的水样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某工厂排放的废水:pH=4.3
B.西湖水:
pH=6.5
C.钱塘江水:
pH=6.0
D.闲林水库水:pH=7.3
4.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
菠萝pH=5.1
B.
杨梅pH=2.5
C.
苹果pH=4.1
D.
柿子pH=8.5
5.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A.用细铁丝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尽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B.向某种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硫酸盐
C.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
D.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润湿pH试纸上,测定其pH
6.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A.橘子
B.葡萄
C.牛奶
D.玉米粥
二、简答题
9.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一块空地上种植作物,于是对这块空地的土壤酸碱度进行测定。
(1)在空地上确定5-6个位置进行取样测酸碱度。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请你简述如何利用pH试纸测定土壤浸出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中国剪报》最近报道,慢性腹泻者宜喝酸牛奶。酸牛奶中酪蛋白易于消化吸收,还可促进钙的吸收。钙是维持人体神经、肌肉、骨骼系统以及细胞膜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功能正常运作所必需的常量元素。
(1)若酸牛奶的pH为4.8,胃液的pH为2,则喝酸牛奶后胃液的酸性,_______
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
(2)“别把含乳饮料当作牛奶喝”,是因为含乳饮料中_____
_____
等营养素的含量比牛奶和酸牛奶低。
(3)“钙尔奇D”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补钙剂,现摘自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钙尔奇D600”说明书的一部分内容如下:本品“每片含主要成分碳酸钙1.5g(相当于钙600mg)”。你认为此说明中的数字有科学依据吗?请列式计算说明。
三、探究题
11.为探究植物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①
饲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物酸,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加
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
烘干后储存。
②
鲈鱼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
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
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适量的
。
③
结果记录
8周后,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去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
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
请根据以上实验问答:
(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
。
(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
(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12.小明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后,根据探究活动的提示,在家中自制紫甘蓝汁酸碱指示剂。小明找到了如下用品:废塑料盒、捣蒜用的杵、筷子、纱布、白酒、紫甘蓝,并用这些用品完成了实验:
第一步:制紫甘蓝汁:①将紫甘蓝在废塑料盒中捣烂,加入白酒浸泡一段时间;②将①中得到的不溶物与液体分离,________(写具体做法),得到了自制的紫甘蓝汁;
第二步:小明欲用制得的紫甘蓝汁测出家中炉具清洁剂和厕所清洁剂的酸碱性,先上网查得下列资料(如表所示)。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
红色
黄色
第三步:小明取少量厕所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红色,得出厕所清洁剂显________性;小明认为紫甘蓝汁可以替代实验室中的石蕊溶液做酸碱指示剂。
13.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其原理是利用Fe2+和H2O2反应产生能降解污染物的活性成分。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温度恒为25℃或40℃.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pH
浓度/(mg?L-1)
H2O2
Fe2+
①
为②③提供参照
25
3
204
16.8
②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
25
10
204
16.8
(2)进一步实验发现,温度过高时,降解反应较难发生。请从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
(3)为测定不同时间内有机物降解的浓度,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根据图示信息,请写出迅速停止反应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14.小金分别向不同试剂中滴加自制紫薯汁,记录实验现象如表。请回答: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醋
草木灰溶液
滴加2滴紫薯汁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1)在石灰水中滴加紫薯汁,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______;
(2)用pH试纸测定上述部分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华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测定其酸碱度。考试时,小华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上图所示的操作中,若C中砝码的质量为10克,游码的读数为3.5克,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克。
(4)小华在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测得溶液的p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6.向一定量的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后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室温,则下列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A.溶液的PH增大
B.溶液中Ca(OH)2质量分数减小
C.溶液中的Ca2+总数减少
D.溶液质量增加
17.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如盐酸在水中电离会产生自由移动的_______离子和______离子。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_______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常见的酸有:_________________。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____都是_______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常见的碱有:_________。
18.分别把10gSO3、CaO、NaCl和CuSO4?5H2O分别溶于9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该题都填溶质的化学式);所得溶液的pH<7的是_______。
(
2
)
(
1
)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pH=0,小于7,显酸性。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显碱性。
C、pH=1,小于7,显酸性。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溶液显碱性。
pH越小,酸性越强;故A选项的溶液中的pH最小,酸性最强。
答选:A。
2.A
【详解】
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故选A。
3.AB
【解析】
【详解】
A、溶液的酸碱性可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为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为碱性溶液,但不能直接把紫色石蕊滴到试剂瓶内,而是取少量试剂于试管再滴加紫色石蕊,故A不正确;
B、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所以该装置中应再加一个开关来控制电路的通断,故B不正确;
C、观察被测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正确;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D正确。
故选:AB。
4.D
【详解】
pH<7的溶液显酸性,pH=7的溶液显中性,pH>7的溶液显碱性,柿子pH=8.5大于7,显碱性。
故选D。
5.C
【详解】
A、细铁丝在空气中无法完全消耗氧气,A项错误
B、能够使得钡离子产生沉淀的可能是碳酸盐,B项错误
C、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C项正确
D、PH试纸测量PH值时不能够润湿,D项错误。
6.D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进食的食物应该是显弱碱性的食物。
【详解】
A、橘子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食用,故A不正确;
B、葡萄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食用,故B不正确;
C、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食用,故C不正确;
D、空腹时最宜进食的食物应该是显弱碱性的食物,玉米粥的pH大于7,显弱碱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应降低其酸性,可食用碱性食物以中和多余的酸。
7.B
【详解】
A、木炭、硫等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由个例推出规律,用到了归纳法,故A错误。
B、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得出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该结论是规律的运用,没有应用归纳法,故B正确。
C、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测出对应的反射们的大小,由此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实验得出了普遍规律,用到了归纳法,故C错误。
D、观察发现多种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由此得出植物细胞具有细胞核,由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用到了归纳法,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图中现象表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呈碱性,因此存在大量OH-离子,选项A正确;
B、此反应中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B不正确;
C、从图中可知,气体a是氧气,气体b是氢气。气体a和气体b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选项C不正确;
D、此反应后得到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选项D不正确。故选A。
9.B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等待三十秒后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得出pH值。
【详解】
(1)
取样测定土壤酸碱度时,要在地块的5~6个均匀的位置进行取样,测定结果才比较准确,故选B;
(2)
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在pH试纸上,将其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确定了空地土壤的pH。
10.(1)减弱(2)蛋白质(3)有依据;1.5g×
×100%=0.6g=600mg
【解析】
【详解】
(1)由已知条件“酸牛奶中酪蛋白易于消化吸收”可知,若酸牛奶的pH为4.8,胃液的pH为2,喝酸牛奶后,胃液的酸性减弱;
(2)牛奶主要提供蛋白质这一营养素,根据题意故可判断含乳饮料中蛋白质等营养素的含量比牛奶和酸牛奶低;
(3)1.5g碳酸钙含有钙元素的质量是1.5g×
×100%=0.6g=600mg,所以有科学依据。
【点睛】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相关的考题是考查的重点。
11.(1)失去(或降低)酶的活性
(3)加酶饲料
植物酸酶能促进鲈鱼的生长
【分析】
分析试验设置可知:该实验是以植酸酶为变量形成的对照试验,目的是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
【详解】
(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
(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植酸酶)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植酸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步骤②应该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加酶饲料。
(3)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本实验中投喂普通饲料的是对照组、投喂加酶饲料的是实验组,由实验结果“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可知:植酸酶能够促进鲈鱼的生长。
【点睛】
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找出试验设置中的对照实验和变量。
1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
酸
【详解】
②过滤可以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将①中得到的不溶物与液体分离,可以用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故填: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
第三步: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此种植物的汁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黄,小明取少量厕所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红色,得出厕所清洁剂显酸性;故填:酸。
13.40
3
204
16.8
探究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易分解
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为10
【详解】
(1)对比实验的基本思想是控制变量法,温度相同时,变化浓度,在浓度相等时,变化温度,故答案为:40;3;204;16.8;探究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根据实验数据内容可以看出温度升高,降解反应较难发生,由于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易分解,所以温度过高时,降解反应较难发生,故答案为: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易分解;
(3)根据实验数据内容可以看出,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为10,就可使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故答案为: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为10.
14.绿色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详解】
(1)石灰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薯汁变成绿色;
(2)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性的操作为: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15.玻璃棒
药匙
ECADB
6.5
偏小
【解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玻璃棒,b?药匙;(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3)左码右物称量时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10g-3.5g=6.5g;(4)由于碳酸钠显碱性pH值大于7,用水湿润后,因为水的pH值等于7,所以结果会偏小。
16.C
【解析】
【详解】
向一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CaO固体,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原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恢复到原温度时,由于溶剂质量减少,有溶质析出。
A、氧化钙溶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减小,溶液中会析出氢氧化钙,恢复温度不变,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变,pH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恢复到原温度,由于温度没有发生改变,则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原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溶质析出,故溶液中Ca2+总数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原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溶质析出,故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氢离子
氯离子
氢离子
盐酸、硫酸、硝酸
全部
氢氧根离子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解析】
【详解】
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如盐酸在水中电离会产生自由移动的氢离子离子和氯离子离子。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氢离子;氯离子;氢离子;盐酸、硫酸、硝酸;全部;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18.Ca(OH)2
SO3
【解析】
【详解】
运用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10g,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小于0.1g;氯化钠溶于水,所有的溶液溶质的质量是10g,五水合硫酸铜溶于水后得到硫酸铜的溶液,10g五水合硫酸铜中硫酸铜的质量小于10g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10g.然后由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可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a(OH)2.
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溶液呈酸性,pH<7;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pH>7;氯化钠溶于水得到的是氯化钠的溶液,溶液呈中性,pH=7;CuSO4?5H2O溶于水得到的是硫酸铜的溶液呈中性,pH<7,所得溶液的pH<7的是SO3.
故答案:Ca(OH)2;SO3.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