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程标准
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01
02
03
04
目录
CONTENT
材料四
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2)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会。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
金田
永安
2、过程:
(1)兴起:
(2)发展:
(3)全盛:
(4)转折:
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王
相继攻克广西、湖南,占湖北武昌,沿江东下,
1851年占领广西永安,永安建制;
年,占领南京(天京),并定都。与清对峙
1851
1853
1)军事全盛:太平军进行
占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年军事全盛
。
2)政权建设:
北伐、西征(拱卫天京)
1856
年,颁布《
》
1853
天朝田亩制度
年,事件:
。
1856
天京变乱
1851年
金田起义
1852年永安建制
1)原因:
2)爆发:
3)实质:
3)影响:
根本: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自私性、分散性,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政治上、军事上开始衰落(由盛到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元气大伤)
1856
天京变乱
领导集团的内讧
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
金田
永安
2、过程:
(1)兴起:
(2)发展:
(3)全盛:
(4)转折:
(5)后期斗争:
(6)失败:
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王
相继攻克广西、湖南,占湖北武昌,沿江东下,
1851年占领广西永安,永安建制;
年,占领南京(天京),并定都。与清对峙
1851
1853
1)军事全盛:太平军进行
占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年军事全盛
。
2)政权建设:
北伐、西征(拱卫天京)
1856
年,颁布《
》
1853
天朝田亩制度
年,事件:
。
1856
天京变乱
军事: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取得浦口、三河大捷,连挫清军;但安庆战役中失败。
内政:任命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1864年
,湘军、淮军和外国洋枪队进攻,天京陷落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东征
全盛时期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1851.1
1851.12
1853.3
1856
1856.9
1864.7
最终失败
重建核心
1853.3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
小结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后期:《资政新篇》
内容
性质
评价
目的
结果
“四有二无”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纲领
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
积极:否定封建;反映理想
积极:最早提出资发方案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地上天国”
未能实施
3、太平天国运动纲领性文件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评价《资政新篇》
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4、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直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材料三
分散落后的自然经济使得作为个体小生产者的农民自私;不思进取,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用宗教等形式;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难以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
“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5、太平天国运动意义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太平天国运动意义
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促进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汉族地主势力崛起。
2.催生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阻碍作用
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2.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定都天京后,各王大兴土木,修筑宫室。
“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洞窟。”
——李鸿章称李秀成的忠王府
各王拥有大批的礼仪、侍从人员。天王、东王出行仪仗,达千百人之多。历代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而洪秀全则八十八妃,宫女三千。
事例1
农民阶级探索失败
天
王
府
复
原
图
太平天国从天王到两司马,共16个等级,朝仪、称谓、服饰、旗帜、仪仗各有严格规定。燕王府牧马人因坐在门前见了东王的同庚叔没有起立,就被处以五马分尸。
事例2
忠王府
事例3
洪秀全深居宫中,把权力交给杨秀清。杨秀清则“威风张扬,不知自忌”,逼封万岁,导致“天京事变”,结果元气大伤。
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曾宣布永不封王。但洪仁玕一到天京,就喜出望外,封他为干王。诸将士不服,于是又封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因担心他们位尊权重,结果大肆封王,予以牵制。一封而不可收拾,共封王2700多。当时民谣: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
事例4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
——1862年马克思
它已经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本质,其政权呈现出明显的封建政权的特征,民心丧失。
4.误制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么它们的效果如何呢?《天朝田亩制度》理论上是让农民翻身,结果,翻身的只有太平天国领导层。《资政新篇》要发展资本主义,我们却没看到它有哪些发展。因为实际上,它们均无法实施。指导性的纲领文件都因不切实际而无法实施。
事例7
地主阶级
金陵机器局
1、背景:内忧外患
2、目的:
材料:“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
(2)对外:抵抗外国的侵略;
(3)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两次鸦片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致使领土主权丧失
3、洋务运动的过程
洋务派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
(地方)
指导思想: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目标:“自强”与“求富”
军事工业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19世纪60-70年代
“自强”
江南机器
制造总局
曾国藩
李鸿章
上海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福州
天津机器局
崇厚
天津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19世纪70-90年代
“求富”
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
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
上海
开平矿务
李鸿章
河北唐山开平
民用企业
洋务派还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创设,是清末最早官办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厂。该厂“全用汉人,未雇洋匠”,规模较小,专造子弹、火药、炸炮等武器弹药。1864年,该厂迁往南京,次年改建为金陵机器制造局。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1865年9月,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快利枪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曼里夏1888直拉式步枪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建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全厂有2000多名工人,包括16个分厂。据《江南制造局记》的粗略统计,1867~1904年该厂制造了车床138台,刨床、锯床、翻砂机等母机性的机器117台、起重机84台,汽炉机32台,汽炉15座,抽水机77台,轧钢机5台,其他各种机器135台。除制造大量的机器外,还制造了枪炮、轮船和炮弹、枪弹、火药等军械。到90年代,制造局大约每日能够生产各种子弹90000颗,每月能造地雷200枚,每年造无烟火药60000余磅。
1890年江南制造总局建立的炼钢厂,1891年在这里炼出了中国的第一炉钢。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又名马尾船政局,简称“闽厂”、“闽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于福州马尾,是清政府经营的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该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雇用工人约1700~2000名。从1866年到1907年,该局共造各种船舶约40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制造了3艘巡洋快船。1884年中法战争时,法舰队直入马尾,毁于炮火之中。
福州船政局造船厂
建立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
1878年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河北唐山
开平镇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湖北汉阳
1888年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湖北武昌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总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它是清政府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及国外的神户、横滨、新加坡等地,招商局均设有分局。该局成立时仅有3艘轮船,1877年时轮船总数达30艘。
开平矿务局外景
开平矿物局股票
1878年6月26日,李鸿章、唐延枢在直隶(今河北)唐山开平镇创办的开平矿务局。1881年正式投产。雇工3000人,当年产煤3600余吨,到1898年增至73万吨。主要供应洋务派所办企业及北洋海军,也大量销售市场,获利甚厚。中国第一个近代煤矿
汉阳铁厂,前临汉江、后靠龟山。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汉兴建,为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近代民用工业,兼营采矿和冶炼,也是当时亚洲第一大钢铁联合企业。1893年底全部竣工,有大小10个工厂,拥有炼炉两座,雇用工人约3000人。该厂先为“官办”,后改为“官督商办”。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企业。
1894年7月3日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8月正式批准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同时学习天文、化学、物理、算学、万国公法、外国史地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生毕业后大多任清政府外交官员、译员和洋务机构的官员。
京师同文馆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感到急需翻译和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故从1872年起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到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留学生120人。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了三十几名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这些留学生成为中国第一代新型的外交、科技和军事人才。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的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
留
美
幼
童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
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大学,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4、洋务运动的结局
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为什么失败?
只学技术不改制度,治标不治本的洋务运动注定失败!
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1884年洋务派官员张树声《遗折》
5、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同治中兴还是回光返照?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中国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但是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打个哈欠,又睡着了。
VS
洋务运动
进步性:
洋务运动刺激和带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的缺口,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推进了国防建设,开启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
局限性: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
失败是必然的。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性质: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列强侵略的加剧
边疆危机
危机表现
中国的应对措施
结果
西北
西南
东南
1864,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1878,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新疆建省
西北边疆度过危机
1883,法国控制越南,侵略中国
中法战争,
1885,镇南关大捷
《越南条款》,
越南独立
1885,台湾建省
1879,日本吞并琉球
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1)背景:
①国际背景: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1864年,新疆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阿古柏趁机侵占新疆,俄英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沙俄直接出殡抢占伊犁地区。
1.左宗棠收复新疆
②国内:清政府内部“海防”和“塞防”之争。
李鸿章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
左宗棠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
——左宗棠
2.中法战争
(1)爆发:①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1883年,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中法战争于1883年底打响。法军进攻台湾没有得逞,在1884年8月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镇南关大捷:1885年,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清廷下达停战令。
1885.6,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清方承认法国对法属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中国西南门户大开,云南、广西和广州湾(今湛江市),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受此战的影响,清廷于台湾设省,以刘铭传为巡抚大力推展现代化防务及新政,并积极筹建北洋水师。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日本“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它的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3.甲午中日战争
列强侵略的加剧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材料一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
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田中义一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扩张资本主义的要求
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只有埋尸的36人(后经考察,生还者800余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估计在2千到2万之间。
清军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主观原因:李鸿章的避战策略
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甲午战败的原因?
这位72岁老人的将是一场屈辱的谈判,漫长的历史告诉李鸿章,谁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谁就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但是朝庭上下,又有谁能担当起赴日据理力争的大任呢?
李鸿章:“头绪纷繁,两月方宽,办事较妥,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
伊腾博文:口中之物,尚未下咽,饥甚!
--1895年,日本马关
马关议和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割岛: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政治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
容
影
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
(2)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3)社会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5)经济: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4)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如维新派、革命派;
(6)思想: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
甲午中日战争——影响
列强侵略的加剧
三国干涉还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列强侵略的加剧
瓜分中国的狂潮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政治上: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瓜分中国的狂潮
北极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青蛙代表法国;
太阳代表日本;
秃鹰代表美国。
争做中国的债主
抢夺修筑铁路
经济上:资本输出,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开矿设厂
课堂小结
探索国家出路
列强侵略加剧
探索出路
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谢
谢
观赏
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