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9.《复活(节选)》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9.《复活(节选)》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7 15:3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学习目标
1.概况全文的情节,分析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的形象。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题目“复活”的意蕴,探究本文主旨。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847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回到彼得堡,1910年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了解作者
小说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女仆,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玩弄后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小说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从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和关怀下,消除前怨,重新唤醒内心的美德,并且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男女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和批判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批判了专制的国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机关的黑暗和官吏的残暴。
《复活》内容介绍
本文节选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玛丝洛娃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蒙受冤屈,即将去服苦役。担任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谴责,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决定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
前情回顾
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了解“托尔斯泰主义”
第二部分
走近文本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嫣然(yān)
斜睨(nì)
啰唆(luō
suō)
褴褛(lán
lǚ)哽住(gěng)
饶恕(shù)
害臊(sào)
擤鼻涕(xǐng)
鬈发(quán)
窘态(jiǒng)
踱步(duó)
2.解释词语
嫣然一笑:
夺眶而出:
衣衫褴褛:
步履轻盈:
衣冠楚楚:
截然不同:
饱经风霜:
鄙夷不屑:
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指衣服破旧,其布料破烂不堪。
形容脚步轻盈,走路很快。
形容衣帽穿戴得整齐漂亮。
意思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意思是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
意思是指轻视,看不起。
第三部分
研读文本
找出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句,分析本文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特征的。
小组合作探究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来。
批注示范一
批注:
①心理描写。直接写聂赫留朵夫的心理,他认为玛丝洛娃的遭遇的根源在自己,自己应该赎罪。
②动作、神态描写。他的情绪很激动,说明他急于想得到玛丝洛娃的谅解,同意自己赎罪的想法。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批注示范二
批注:
神态描写。玛丝洛娃的表情表现了她认出对方后的心理,那段不愿意触及的记忆又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男生组:聂赫留朵夫
女生组:玛丝洛娃
学生成果展示
一、分析聂赫留朵夫形象。
1.在探望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初见玛丝洛娃,他真诚忏悔、赎罪;
当看到她索要钱而变得堕落时,他复活的心在犹豫、动摇;
最后,他决定拯救她,希望她精神苏醒。
人物形象分析
一、分析聂赫留朵夫形象。
2.概括聂赫留朵夫的主要形象特征。
聂赫留朵夫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的罪恶的体现者,同时又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
①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是一个纯洁、热忱、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
②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作风随便,诱奸玛丝洛娃使其怀上孩子,有将其抛弃。
③多年后,再次遇到了玛丝洛娃,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祸首,心中的良知引发了他对玛丝洛娃的同情和忏悔。他开始决心赎罪,甚至有和她结婚的念头,表明了他悔改的诚意。从此,他的思想开始升华,灵魂开始走向复活。
人物形象分析
二、分析玛丝洛娃形象。
玛丝洛娃原本是个善良、纯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和抛弃后,她沦落为妓女,又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他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丧失了生命,失去了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的是厌恶。
人物形象分析
第四部分
思考探究
1.聂赫留朵夫面对法庭上巧遇的玛丝洛娃,他的心灵受到猛烈撞击,就来到监狱请求她的原谅。那么,你认为,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有真正的爱情吗?
观点一:我认为存在真正的爱情,玛丝洛娃是他的初恋,对于这份纯洁的感情,多年后在法庭上相遇时,他依旧能感觉到。也恰恰是这份感情打开了他复活的大门,使他走上了救赎自己的道路。因为如果没有任何感情的话,他就根本不会有什么恻隐之心了。
观点二:我不认为他对玛丝洛娃还有爱情,他不过是在拯救自己的灵魂罢了。此时的玛丝洛娃也只是他拯救自己灵魂的“工具”。
问题探究
2.小说以“复活”为题,有何含义?
明确
①人性的复活。曾经聂赫留朵夫是一个沉迷声色的花花公子,每天的生活看似光鲜,实则内心充满空虚。直到他再次看到玛丝洛娃那一刻,那个因为他的欲望毁掉的女孩儿,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经历,开始直面他的过去的错误。那一刻,他内心中自己善良的一面,在压迫中终于开始苏醒。
②道德的复活。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过的玛丝洛娃,他放下自己的贵族身段。向她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祈求获得宽恕。这一刻,他曾经沦丧的道德感再次回归,这是他道德的复活。
③精神的复活。当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的身份在法庭上与被告的玛丝洛娃重逢时,相信他的内心是受到了极大震撼的,沉睡在心灵深处的精神的人开始觉醒。他开始认识到,正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才造成了玛丝洛娃一生的悲剧,开始认识到自己犯了罪。于是,聂赫留朵夫走上了自己的赎罪之路,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我救赎,他的精神走向了复活。
问题探究
3.作者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分别是什么?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品,托尔斯泰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美好的人性理想。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一路走来爱恨情仇,历尽坎坷最终都实现了精神灵魂的“复活”,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赎罪、宽恕、拯救灵魂、“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美好人性,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的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问题探究
素材积累—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2.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
3.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消极无为就越有害。
4.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5.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