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案)数学一年级下册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人民币(教案)数学一年级下册 北京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15:5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人民币
共1学时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评论
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
3.体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体现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活学的基础上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教学背景分析评论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京课改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2册第3单元认识人民币第1课时的内容。使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儿童也常常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学习人民币的换算,人民币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及解决购物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分析:钱,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孩子都认识钱,并且都有自己购物或跟着家长一起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由于贰元、贰角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少,所以孩子对这两种面值比较陌生。孩子虽然有过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于付给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没有动过脑筋。在学习方法上,学生们能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具有一定的解决简单问题的策略。
教学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3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4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单位是元、角、分,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兑换等额人民币。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人民币评论
课前谈话:昨天让你们回家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调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钱?你们调查的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课前学安排生调查人民币用途,不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引出课题。
刚才你们说了那么多,也就是说钱可以用来买东西、买门票。钱呢,还可以用于捐款,帮助有困难的人。(课件出示图片)看来钱的用途有很多。
引出课题: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就叫做人民币。(板书: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人民币的世界,去认识它们。
补充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图使学生感受买门票、买东西、捐款都要用人民币,从而产生认识人民币的需求,为学习人民币的知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通过“向希望工程捐款”,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人民币
1、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张人民币。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1元
2角
1分
10元
50元
100元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就拿10元来说吧。(预设生:看钱上的数字10,汉字)
借助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汉字,多好的方法呀!
2、再来看看这两张人民币,出示:5元
5角
这两张人民币上都有数字5,那么哪一张是5元,哪一张是5角呢?
预设生1:比一比,大的是5元,小的是5角。师:可不是,比比就知道了。
生2:看汉字。师:是这样吗?读一读。(圈出钱上的汉字)
除了观察人民币上面的数字汉字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认识它们的方法?(看背面的汉语拼音、图案、颜色等)
师小结区别方法:看来,我们不仅通过人民币的数字、汉字、拼音等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还可以通过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颜色等多种方法区别它们。这些都是认识人民币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的观察、辨认,总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
掌握了这么多好方法,你能很快说出下面的人民币是多少钱吗?学生随着课件的出现说出钱数。
(二)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1、这样摆放着,你们有什么感觉吗?(太乱了)可不是,这样摆放多乱呀!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使它不乱呢?(生:把一样特点的给它放在一起)
对,整理一下,分分类。请把你们的学具准备好。
下面我们就同桌合作,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在分类之前,请你们先想一想: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呢?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渗透分类的思想,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2、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动手分类,教师巡视。
3、指名到前面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各组不同分类情况。
师:谁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1:我们组把长方形的分为一类,圆形的分为一类。师告诉学生:长方形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形的人民币叫硬币。
我们先来读读硬币都有哪些?再来读读纸币有哪些?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这些人民币当中,哪些人民币既有硬币又有纸币呢?1元
5角
1角
看来按人民币的质地来分,可以把人民币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类。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吗?
生2:把几元的分为一类,几角的分为一类,几分的分为一类。
先来读读第一类。再来读读第二类。最后读读第三类。你发现了什么?是的,左边是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中间是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右边是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新知识人民币的单位。
问:人民币的单位都是什么呀?对了,人民币的单位就是元、角、分。(板书:元

分)
生3:我们组把有数字1的分为一组,有2的分为一组,有5的分一组,共分为三组。
大家一起读一读。
真的是这样。你们组的分法真是与众不同,掌声送给他们。
【设计意图: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方法,我有一种方法,交流后就有两种方法。通过几种分类方法的交流碰撞,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看来人民币面值的设计是非常有学问的。其实,在人民币的设计上,还有很多的学问蕴含在里面,比如为了辨别人民币的真伪,在人民币的设计上加入了水印和防伪线辨别真伪;在人民币的右下角还有一些特殊的汉字,这是盲文,盲人通过触摸盲点就可以知道是多少钱了。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也不尽相同。另外在人民币的背面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等待我们去探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老师提供的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设计意图:渗透人民币设计的学问,将课内知识引向课外,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人民币知识的欲望。】
(三)认识人民币的进率
1、认识1元=10角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
请看大屏幕,这是1元店,你有什么发现?(这是1元店,每件商品都是1元)
小明想买一把尺子,他要付钱了,帮帮他吧!
【设计意图:学生从多角度说付钱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生:付一张1元的纸币或硬币。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生:5张2角,2张5角,……,10张1角,
这是10张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0张1角是10角,为什么凑成10角买1把尺子?
原来10角就是1元,它们同样多。在数学中用什么符号表示同样多?等号
读一读:1元=10角。这就是人民币元与角的关系,你们小声地读一读。
1元=10角还可以怎样说?10角=1元
再说一说为什么都凑10角买这把尺子?对,1元=10角
在我们的帮助下,小明买到了这把1元的尺子,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元店老板聘请我们来当小小售货员。这些小朋友要用零花钱买一个气球,够吗?你是怎样想的?
芳芳
10个1角
够,因为10角=1元
东东
1个5角,3个2角
够,10角=1元,11角,还找回1角
贝贝
1个5角
,1个2角
不够,再添3角就够了。
在当小小售货员的过程中,用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呀?1元=10角
2、认识1角=10分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元与角的关系,你们能不能试着推测一下:角与分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生:1角=10分
来,1分1分地数一数。10个1分就是10分,1角=10分
还可以怎样说?10分=1角
你能用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凑成1角吗?学生说一说。
你们看这几个小朋友的凑法行不行?为什么?
5个2分
1个5分,1个2分,3个1分
1个5分,2个2分
再添几分就够了呢?
小结:同学们学得可真快,我们不仅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还知道了元与角,角与分的关系。快读读。1元=10角,1角=10分。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让学生掌握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三、练习巩固新知
你们掌握的可真不错,那你们能利用这些知识完成这些题吗?快来数一数,这些共多少钱?你是怎么数的?
1、数一数
6元3角
8元7角
2、想一想,写一写。
打开数学书57页
,完成第3题
(1)(
)个5分是1角
(2)1元里面有(
)个2角
(3)(
)张1角是1元
学生完成后,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解决问题:
(1)看这幅图,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什么?4题(1)
一桶薯片8元钱,小明拿10元钱买一桶薯片,应找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这是乒乓球拍,你能读出价钱吗?10元/个
买一个,怎样付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灵活思考,从多角度,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小结:可见在平时的购物中,能凑足正好的钱时就凑足正好的钱付账,不能凑成正好的钱时就要多付钱,然后再找回多余的钱。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谈。
人民币是国家印制的,现在市场上流通的是我们国家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的一部分。前四套人民币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这是第一套人民币,它是1948年发行的,一共有12种面额,最大的有5万元。这是第二套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发行的第一套完整、精致的货币。这是第三套人民币,在这套人民币中,取消了面值是3元的纸币。这是第四套人民币,一共有9种面额。最后这一套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快看,这张人民币怎么了?(破损了,不能用了,不美观了)希望你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面乱写、乱画、乱折,也不能乱花钱,要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我国人民币的发展史,通过残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及不乱花钱的教育。】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纸笔评价,完成几道练习题。
2.活动表现评价
(1)我的思维状态
兴奋
活跃
积极
一般
我参与讨论的态度
积极
一般
不够积极
我在课上的收获
很大
较大
不太大
很小
(2)小组评价
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很高
较高
一般
不高
课堂上的总体表现


合格
待合格
六、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关注知识储备——铺设台阶,拾级而上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储备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如铺设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
 2.关注思维发展——合作求异,独巨匠心
  在给人民币分类的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通过认真观察,思维得到了充分调动。有的小组按质地来分,有的小组按人民币的单位来分,有的小组按数字1、2、5来分,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培养了思维的活跃性和发散性。
3.关注知识运用——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比如数一数,想一想、换一换,买一买等形式,使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