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机械运动 练习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物理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机械运动 练习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物理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7 21:3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P、Q是同一直线的两点,甲、乙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两车先后到达Q点,时间差为12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先到达Q点,PQ两点间距离=12米
B.甲比乙先到达Q点,PQ两点间距离=18米
C.乙比甲先到达Q点,PQ两点间距离=12米
D.乙比甲先到达Q点,PQ两点间距离=18米
2.甲、乙两小车同时沿同一直线分别从P、Q两点由静止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6s后两车相距10m,结合图像可知(  )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若P、Q相距10m,则两车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C.两车一定会相遇
D.P、Q相距可能为100m
3.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距2米。P、Q间的距离为(  )
A.可能是10米
B.一定是6米
C.可能是14米
D.可能是16米
4.甲、乙同时同地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乙在甲前面1.6米处
C.甲在乙前面0.8米处
D.乙在甲前面0.8米处
5.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同时开始沿直线做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6秒后两车相距10米,则(  )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两车一定会相遇
C.M、N两点相距可能为100米
D.若M、N两点相距10米,则两车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6.甲、乙两车同时从A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两车先后到达距A点24米的B处,时间差为△t,则(  )
A.甲比乙先到达B处,△t=24秒
B.甲比乙先到达B处,△t=12秒
C.乙比甲先到达B处,△t=24秒
D.乙比甲先到达B处,△t=12秒
7.甲、乙两车从相距14米的P、Q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6秒两车相距2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两车的s﹣t图(  )
A.一定是ab
B.一定是ac
C.可能是bc
D.可能是ab
8.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甲乙两车相遇时甲车恰好运动了2.4米,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  )
A.一定等于3.6米
B.可能小于3.6米
C.一定等于1.2米
D.可能大于6米
9.甲、乙两车同时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两车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10秒,甲车在乙车前方3米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v甲>v乙,出发时甲在乙前
B.v甲<v乙,出发时甲在乙前
C.v甲>v乙,出发时乙在甲前
D.v甲<v乙,出发时乙在甲前
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经过3秒,两车相距可能为4米
B.经过3秒,两车相距一定为1米
C.经过3秒,两车相距可能为7米
D.通过8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多4秒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甲、乙两电动小车同时从赛道的A、B两点沿直线同向运动,甲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秒,甲、乙相遇,两车又继续运动6秒后,两车相距3米。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米,乙的速度为
 
 米/秒。
12.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乙两车各运动60米,所用时间相差
 
 秒。甲车在上坡过程中,其重力势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一架飞机在10分钟内飞行了180千米,它的速度是 
 米秒,其物理意义是 
 。
14.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运动 
 快(填“一定”或“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
15.如图是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上20架直升机组成“70”字样,20架飞机保持水平直线飞行,速度为120米/秒,以其中一架飞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如果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看到大地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飞行10秒,飞机飞行的路程为 
 米。
16.汽车行驶的速度为72千米/时,小王急行的速度大约为2米/秒,当他急行穿过10米宽的马路时。试求:
①速度72千米/时= 
 米/秒;
②小王过马路需要的时间 
 ;
③通过计算说明:小王在距离行驶过来的汽车200米时开始穿越马路是否安全的? 
 
17.如图所示的s﹣t图象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动情况,该游船是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 
 米/秒,它在3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米。
18.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14千米,全程限速120千米/小时,一辆小轿车在监测区间A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该车通过AB这段路程的时间是
 
 小时,速度是
 
 千米/小时,这辆车在该路段
 
 (选填“会”或“不会”)被判超速。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分别从A、C两点开始打出了甲、乙两条纸带,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纸带的打点情况,乙纸带是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甲纸带上A点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 
 秒,比乙纸带从C点到D点的时间 
 (选填“多”、“少”或“一样”)。
20.如图三条纸带是三组同学在“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测出来的,且纸带的打点先后次序均为从左到右。
(1)比较三条纸带可知:纸带 
 (选填“甲”、“乙”或“丙”)记录的时间最长,乙纸带从第一个点到最后一个点所用的时间是 
 秒;
(2)你认为 
 (选填“甲”、“乙”或“丙”)纸带表示小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
(3)丙纸带上的点间距越来越大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共4小题)
21.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且甲比乙先运动3秒。乙运动6秒后与甲相距3米。求:
①甲的速度v甲;
②乙的速度v乙
22.甲、乙两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为图所示。求:
(1)乙车运动的速度v乙。
(2)12秒内,丙车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米。
23.一列火车在某段平直轨道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以80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了40千米路程。求:
(1)列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若列车长为200米,当它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通过一山洞时,共用时60秒,求山洞的长。
24.在某江面上有一座铁路桥,整个铁路桥全长5700米,其中正对江面上的桥(江面正桥)长2100米。一列长300米的火车匀速直线行驶在铁路桥上,当它全部通过江面正桥时用了120秒,求:
(1)火车行驶的速度。
(2)以这个车速行驶,火车要全部通过整个铁路桥的时间。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答】解:由图a可知,当s甲=6m,t甲=6s,则甲车的速度为:v甲==,
由图b可知,当s乙=3.6m,t乙=6s,则乙车的速度为:v乙==,
因为v甲>v乙,所以甲比乙先到达Q点,
由题可知时间差为12s,设PQ两点间的距离为s,
则由Δt=t乙′﹣t甲′===12s,
解得s=18m,故B正确。
故选:B。
2.【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当甲车和乙车都行驶80m的路程时,甲车的行驶时间是8s,乙车的行驶时间是12s,由于甲所用时间小于乙的时间,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
BC、由图象可知,当时间都为6s时,甲运动的距离为60m,乙运动的距离为40m,6秒后两车相距10m,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60m﹣40m﹣10m=10m,即出发前乙应在甲前方10m处,6s时甲在乙前方10m,运动过程中两车一定相遇;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6s时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为100m,此时两车相距10m,若两车未相遇,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100m+10m=110m,若两车相遇,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100m﹣10m=90m,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由图(a)中知当t=6s时,s甲=4m;
由图(b)可知当t=6s时,s乙=12m;
情况一如图1:
又已知甲、乙相距2米,由图1的线段图可得sQP1=12m﹣2m﹣4m=6m;
情况二如图2:
又已知甲、乙相距2米,由图2的线段图可得sQP2=12m+2m﹣4m=10m;
综上可知,P、Q间的距离可能为6m,也可能为10m。
故选:A。
4.【解答】解:由s﹣t图像可知,经过t=6s时,甲的路程s甲=2.4m,乙的路程s乙=1.8m,
因甲、乙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所以6秒后甲在乙的前面s=s′甲﹣s′乙=2.4m﹣1.8m=0.6m处。
故选:A。
5.【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当甲车和乙车都行驶80m的路程时,甲车的行驶时间是8s,乙车的行驶时间是12s,由于甲所用时间小于乙的时间,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
BCD、由图象可知,当时间都为6s时,甲运动的距离为60m,乙运动的距离为40m,6秒后两车相距10m,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60m﹣40m﹣10m=10m,即出发前乙应在甲前方10m处,6s时甲在乙前方10m,运动过程中两车一定相遇;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6s时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为100m,此时两车相距10m,若两车未相遇,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100m+10m=110m,若两车相遇,则两车间原来的距离为100m﹣10m=90m。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由图像可知,s甲=8m,t甲=12s;s乙=12m,t乙=6s;
则甲车的速度为:v甲===m/s,
乙车的速度为:v乙===2m/s。
甲车通过24米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甲′===36s,
乙车通过24米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乙′===12s,
因两车同时从A点出发,且t甲′大于t乙′,所以乙车先到达B处,两车到达B处的时间差为:△t=t甲′﹣t乙′=36s﹣12s=24s。
故选:C。
7.【解答】解:根据s=vt可得6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6s×v甲,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6s×v乙,
由题知,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相向运动,
并且经过6s时甲、乙相距2m,有两种情况(即甲、乙还没有相遇时相距2m、甲、乙相遇后相距2m);
①如图1,则P、Q间的距离:sPQ=s甲+s乙+2m=6s×v甲+6s×v乙+2m=14m,则v甲+v乙=2m/s,
②如图2,则P、Q间的距离:sPQ′=s甲+s乙﹣2m=6s×v甲+6s×v乙﹣2m=14m,则v甲+v乙=m/s,
由图可知:va===2m/s,vb===m/s,vc===m/s,
因vb+vc=m/s+m/s=2m/s,所以可能是b、c;
因va+vc=2m/s+m/s=m/s,所以可能是a、c。
故选:C。
8.【解答】解:甲乙两车相遇时甲车恰好运动了2.4米,根据图(a)可知,甲车运动的时间为6s,乙车运动的时间为6s,根据图(b)可知,乙车通过的路程为3.6m;
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要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根据v=可知,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
若甲、乙相向运动,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2.4m+3.6m=6m;
若甲、乙同向运动,由于甲的速度小,乙的速度大,则甲车在前,乙车在后,A、B两地间的距离为:3.6m﹣2.4m=1.2m;
根据选项可知,B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
(1)由图像可知,s甲=6m时,t甲=6s;s乙=8m时,t乙=10s;
则甲的速度:v甲===1m/s;
乙的速度:v乙===0.8m/s;比较可知v甲>v乙,故BD错误;
(2)由题知,甲、乙两车同时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10s,
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v甲t=1m/s×10s=10m,
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v乙t=0.8m/s×10s=8m,
若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m处,
要想甲车在乙车前方3米处,则出发时甲车在乙车前面1m处,故A正确,C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ABC、由图像可看出:经过3s,甲车的路程是3m,乙的车路程是4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4m﹣3m=1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4m+3m=7m,故AB错误,C正确;
D、由图甲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4s内通过的距离是4m,则在8s内通过的路程是8m;通过8米的路程,乙用了6s,则甲用时比乙多8s﹣6s=2s,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解答】解: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经过4秒,甲、乙相遇,两车又继续运动6秒后,两车相距3米,
①若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则相遇之后6秒有:s甲=s乙+3m,
即:v甲×6s=v乙×6s+3m,求得v乙=0.5m/s,
由题意可知经过4秒,甲、乙相遇,故有:s甲′=s乙′+sAB,
即:v甲×4s=v乙×4s+sAB,
代入v甲、v乙得:1m/s×4s=0.5m/s×4s+sAB,解得:sAB=2m;
②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则相遇之后6秒有s甲=s乙﹣3m,
即:v甲×6s=v乙×6s﹣3m,求得v乙=1.5m/s,
若由题意可知经过4秒,甲、乙相遇,故有:s甲′=s乙′﹣sAB,
即:v甲×4s=v乙×4s﹣sAB,
代入v甲、v乙得:1m/s×4s=1.5m/s×4s﹣sAB,解得:sAB=2m。
故答案为:2;0.5或1.5。
12.【解答】解:图像是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知,甲与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求出,甲的速度v甲=,
乙的速度v乙=。
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同,如果以甲为参照物,则乙相对于甲的位置不断变化,乙是运动的。
甲、乙各运动60米甲所需时间
t甲1=,
乙所用时间
t乙1=
所用时间相差
12s﹣6s=6s。
甲车在上坡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增大。
故答案为:运动;6;增大。
13.【解答】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飞机的速度:v===1080km/h=300m/s,表示飞机在1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
故答案为:单位时间;运动快慢;300;飞机在1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
14.【解答】解:(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2)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9:8,
若通过相同的路程,由v=可得,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8:9;
故答案为:运动快慢;
一定;
9:8;
8:9。
15.【解答】解:以其中一架飞机参照物,其他飞机相对于这一架飞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故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如果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大地相对于飞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大地是运动的;
若飞行10秒,飞机飞行的路程为:s=vt=120m/s×10s=1200m。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1200。
16.【解答】解:①由于1m/s=3.6km/h,故72千米/时=20米/秒;
②小王过马路需要的时为:t===5s;
③汽车行驶在5s内行驶的路程为:s′=v′t=20m/s×5s=100m<200m,故小王在距离行驶过来的汽车200米时开始穿越马路是安全的。
故答案为:①20;②5s;③安全;
17.【解答】解:从s﹣t图象看出路程时间为正比,故速度大小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
从图中可看出,当t=30s时,路程s=30m,故物体速度为:v===1m/s。
故答案为:匀速;1;30。
18.【解答】解:由“区间测速”图可得,
t=10:37min﹣10:31min=6min=0.1h,
汽车的速度:v===140km/h,
因140km/h>120km/h,故该轿车会被判超速;
故答案为:0.1;140;会。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解答】解:
(1)由图可知,因为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则乙纸带的速度变大,做加速运动;
(2)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通电时,振针每秒振动50次,每次向下打一个点,所打的每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就是s=0.02s;
从A点到达B点,由5个时间间隔,所以从A点到达F点时间为:5×0.02s=0.1s,
从C点到达D点,由4个时间间隔,所以从C点到达D点时间为:4×0.02s=0.08s。所以,甲纸带从A点到B点所用的时间比乙纸带从C点到D点的时间多。
故答案为:加速;0.1;多。
20.【解答】解:
(1)打点计时器通电时,振针每秒振动50次,所以打的每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s=0.02s,
由图可知,三纸带记录的时间分别为t甲=8×0.02s=0.16s,t乙=5×0.02s=0.1s,t丙=5×0.02s=0.1s,则纸带甲记录的时间最长;
(2)在乙纸带中,相同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相等,所以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丙纸带上的点间距越来越大,说明小车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1)甲;0.1;(2)乙;相等的时间里经过的路程相等;(3)小车做加速运动。
四.计算题(共4小题)
21.【解答】解:(1)通过图可以看出,在时间t=6s的时候,s=12m,甲的速度v甲===2m/s;
(2)且甲比乙先运动3秒,当乙运动6
s时,甲已经运动9s,甲的路程s=vt=9s×2m/s=18m,
乙运动6秒后与甲相距3米,则说明乙可能在甲之前3m,也有可能在甲之后3m,那么乙的路程s=18m+3m=21m,或者乙的路程s=18m﹣3m=15m,
乙的速度v乙===3.5m/s,或乙的速度v乙===2.5m/s;
答:(1)甲的速度v甲为2m/s;
(2)乙的速度v乙为3.5m/s或者2.5m/s;
22.【解答】解:(1)由图象知:t乙=12s时,s乙=6m,则乙的速度v乙===0.5m/s;
(2)读图可知在12s内,丙车的路程没有发生改变,始终距离起点4m,所以12秒内,丙车通过的路程为0m。
答:(1)乙车的速度v乙为0.5m/s;
(2)12秒内,丙车通过的路程为0m。
23.【解答】解:(1)由v=可得列车行驶所用的时间t===0.5h;
(2)由v=可得列车通过山洞行驶的路程:
s′=v′t′=15m/s×60s=900m,
因为s′=L车+L山洞,所以山洞长:
L山洞=s′﹣L车=900m﹣200m=700m。
答:(1)列车行驶所用的时间为0.5h;
(2)山洞的长为700m。
24.【解答】解:(1)火车的速度:
v==20m/s;
(2)通过整个铁路桥时间:
t==300s。
答:(1)这列火车的速度是20m/s;
(2)通过整个铁路桥的时间为3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