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超声与次声——2021-2022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 超声与次声——2021-2022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7 21:4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
超声与次声——2021-2022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同步课时作业
1.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响度太小
B.声音响度太大
C.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2.(双选)表中列出了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可以发出或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有(
)
发声频率/Hz
听觉频率/Hz

85~1100
20~20000

452~1800
15~50000
海豚
7000~120000
150~150000
大象
14~24
1~20000
A.人
B.狗
C.海豚
D.大象
3.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说法正确的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4.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声速高于次声波的声速
B.水母可以听到8
Hz~13
Hz的超声波
C.彩超是借助次声波获得人体内部脏器的图像信息的设备
D.利用次声波的特点可以计算出大范围内海洋的平均温度
5.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司机利用倒车雷达防止倒车撞人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6.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B.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能够使声音音调变高
C.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
D.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8.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如果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问题:
(1)请你将上面短文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_________有关,其关系为:_________。
10.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
km,则: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
m/s,海浪到达最近的陆地所需的时间是多少?从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高于此频率的声音为超声,人耳是听不到的;所以人们听不到“B超”机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2.答案:BD
解析: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
Hz,可听到次声波;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4~24
Hz,听觉频率范围是1~20000
Hz,既可以发出次声波,又可以听到次声波。
3.答案:D
解析:超声波指的是频率离子20000
Hz的声波,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因为超声波的频率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超声波除了可以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
4.答案:D
解析: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波的种类没有关系,故A错误;8
Hz~13
Hz的声波属于次声波,故B错误;彩超是借助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脏器的图像信息的设备,故C错误;次声波因为频率很低,在传播时能量损失小,传播得远,利用次声波的特点可以计算出大范围内海洋的平均温度,故D正确。
5.答案:B
解析: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A选项不合题意;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传递能量,故B选项符合题意;司机利用倒车雷达防止倒车撞人,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C选项不合题意;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D选项不合题意。
6.答案:B
解析: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故C错误;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听不到,故D错误。
7.答案:C
解析: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而且回声过长时,干扰人们的听觉,所以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故A选项正确;小孩的音调通常比大人高,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改变了声音振动的频率,而频率影响到的是声音的音调,振动的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故B选项正确;声波具有能量,超声波频率高,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它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次声波也是声波,同样具有能量,可以有很大的破坏力,如地震时的次声波,故C选项错误;考试时,考生听到的广播指令是通过空气传人耳朵的,故D选项正确。
8.答案:次声波;振动
解析:[1][2]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我们感知不到;被困人员敲击物体可使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9.答案:(1)①超声波;②音调
(2)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解析:本题考查了核心素养中要求的获取信息和利用所学的物理观念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蝙蝠可以发出并接收超声波,用来对障碍物进行定位;杯子里盛水量不同,振动频率也就有所不同,导致音调发生变化。
(2)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10.答案:(1)200
s
(2)1500
s;1300
s
解析: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有时是非常脆弱的。能够充分利用科学知识预防灾害、提前逃离灾害,是人类安全生存的必备能力。
(1)由可得,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
(2)海浪到达最近陆地所需的时间
逃生的时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