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第二节离子反应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第二节离子反应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18 20:3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2021_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用稀盐酸除水垢中的氢氧化镁:
C.用碳酸氢钠作为抗酸药中和胃酸:
D.用H2SO4中和碱性废水:
2.某固体物质X中可能含有Fe、CuO、NaCl、Na2CO3和KNO3中的若干种,为确定其组成,取物质X做如下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2可能是Fe、Cu的混合物
B.物质X是否含有KNO3需通过焰色试验确定
C.物质X中一定含有NaCl和Na2CO3
D.气体2一定是混合物
3.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酸钾的电离方程式:
B.氯化铁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D.少量氯水滴入NaI的溶液中:
4.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Na2SO4、NaCl、(NH4)2SO4、AlCl3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氨水
B.Ba(OH)2溶液
C.NaOH溶液
D.AgNO3溶液
5.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是
A.溶液
B.熔融态的
C.溶液
D.气体
6.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A.水垢滴加溶液产生气体:
B.打磨的片和溶液反应: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D.向溶液加入少量的溶液: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2+I-=Cl-+I2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2++2OH-=Cu(OH)2↓
D.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2NO=3Cu2++2NO↑+4H2O
8.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Al
B.NaCl
C.KOH溶液
D.蔗糖溶液
9.某溶液中存在以下离子中的几种:Ag+、NH、Fe2+、Na+、K+、AlO、I-、SO、SO、NO,且存在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和气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能同时存在Ag+、NO
B.溶液中可能同时存在SO、I-
C.溶液中可能同时存在Fe2+、I-
D.沉淀和气体可能同时是BaSO4和SO2
10.向某无色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9小题
11.现有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晶体,相应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_______
(2)上述实验流程中①②③步均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填操作名称)。
(3)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本小题两空均填化学式)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
(5)在①步操作中如何证明加的BaCl2溶液已过量?_______。
12.我国的青海省有许多盐湖盛产食盐,人类与食盐关系密切,食盐在老百姓生活和现代社会的工农业生产中均有重要作用。某校探究学习小组同学用含有少量杂质(主要为少量泥沙、、、等)的粗盐制取较纯净的NaCl,实验前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
(1)请写出操作第④、⑤步所加试剂名称: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写出第⑤步操作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步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你认为该设计里哪些步骤调换后不影响实验结果:_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设计步骤可以简化,请你提出简化的一种设想:___________。
13.已知固体易升华,其蒸气为黄色。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与能否反应产生,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操作
现象
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加热一段时间后,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装置B中溶液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上述实验操作前还需要进行的操作为
_______

(2)甲同学认为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不能说明一定产生,原因为
_______
。从安全角度分析,他认为该装置存在问题,改进的方法是在装置A、B之间添加
_______

(3)
乙同学分析,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有两种可能。
①推测一:装置A中得到的气体中有一种黄色气体可使B中溶液变蓝,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②推测二: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操作为在开始加热A装置先
_______

(4)
按照上述甲、乙同学改进进行实验,观察到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装置B中溶液变蓝,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14.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和Na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___________;沉淀A:___________;沉淀B: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Na2CO3目的是___________。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15.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Na+、K+、NH、Cl-、SO、CO等离子,溶于水配成溶液,取两份该固体的溶液进行如图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
(2)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
(3)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
(4)生成气体D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16.现有以下物质:①NaOH溶液;②液氨;③BaCO3固体;④熔融KHSO4;⑤Fe(OH)3胶体;⑥铜;⑦CO2;⑧CH3COOH;⑨蔗糖;⑩冰水混合物
(1)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以上纯净物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写出制备物质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色,即制得Fe(OH)3胶体。如何用最筒単的操作判断是否成功制备出胶体___________
(3)在足量④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在含40g溶质的①溶液中缓缓通入标准状况下66gCO2,则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7.下列物质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
(1)Na3PO4:_______
(2)NaHCO3:_______
(3)明矾:_______
18.现有下列物质:①K2SO4晶体
②液态SO3
③硫酸
④汞
⑤CaCl2溶液
⑥蔗糖⑦乙醇
⑧熔融的NaCl。回答下列问题:
(1)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19.有下列物质:
①;②浓盐酸;③硫酸;④;⑤熔融的;⑥NaClO溶液;⑦氢氧化铁胶体;⑧液氨;⑨明矾
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选填序号)。其中⑤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②和⑦混合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在Na+浓度为0.5mol/L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
现取该溶液100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I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0.56L气体
II
将I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固体质量为2.4g
III
向II的滤液中滴加溶液
无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可知:硅酸()是一种酸性极弱的难溶性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
(2)实验I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通过实验I、II、III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
阴离子
c/mol/L
____
___
___
___
(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___。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A错误;
B.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盐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C错误;
D.H2SO4属于强酸,中和碱性废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D错误;
故答案:B。
2.D
【分析】
固体物质X加H2O,得到固体1和溶液1,可知X中含有不溶于水的固体,加过量盐酸后还有不溶于盐酸的固体2,可知X中同时含有Fe、CuO,则固体2的成分是生成的Cu,溶液1加入盐酸,生成气体1,可知X中含有Na2CO3。物质X加入盐酸得到气体2和溶液3,没有剩余固体,结合上述分析,可知X中一定含有KNO3,则气体2是H2、CO2、NO等混合气体,溶液3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物质中一定含有NaC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经分析,固体1是Fe、CuO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后,固体2中不可能有Fe剩余,固体2的成分是反应生成的Cu,故A错误;
B.经分析,物质X中一定含有KNO3,不需通过焰色试验确定,故B错误;
C.经分析物质X中一定Na2CO3,不一定含有NaCl,故C错误;
D.经分析气体2是H2、CO2、NO等混合气体,故D正确;
本题答案D。
3.D
【详解】
A.氯酸钾是离子化合物,其电离方程式:
,故A错误;
B.氯化铁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其离子方程式:
,故B错误;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式为:
,故C错误;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I-,所以少量氯水滴入NaI的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D。
4.B
【详解】
A.氨水与AlCl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AlCl3或氨水与其他三种溶液均不反应,无法鉴别,A不符合题意;
B.过量Ba(OH)2溶液与AlCl3反应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NH4)2SO4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加热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与NaCl溶液无明显现象,四种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符合题意;
C.Na2SO4、NaCl均不与NaOH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C不符合题意;
D.四种物质均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5.B
【详解】
A.氯酸钾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没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A不符;
B.熔融态的中含有电离出,能自由移动,故B符合;
C.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次氯酸根离子,没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
故C不符;
D.气体分子中只有氯原子,没有氯离子,故D不符;
答案选B。
6.D
【详解】
A.
水垢滴加溶液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生成醋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A错误;
B.
打磨的片和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B错误;
C.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四氨合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C错误;
D.
向溶液加入少量的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7.A
【详解】
A.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故A错误;
B.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B正确;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故C正确;
D.铜与稀硝酸反应氧化还原产生NO气体,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8.B
【详解】
A.铝是金属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氯化钠是盐,在溶液中电离能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属于电解质,故B正确;
C.氢氧化钾溶液是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蔗糖溶液是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9.C
【分析】
某溶液中存在以下离子中的几种:Ag+、NH、Fe2+、Na+、K+、AlO、I-、SO、SO、NO,且存在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和气体,(1)如果白色沉淀是AgCl,AlO、I-、SO、SO不能共存,阴离子只有NO,根据存在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只能是Ag+、NO,与题设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没有气体产生,不符合;(2)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溶液中一定有SO,溶液中不存在Ag+,(2)①如果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溶液中存在SO,则不存在Ag+、Fe2+,根据“存在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至少存在4种1价阳离子,溶液中阳离子只有NH、Na+、K+三种,电荷不守恒,不符合;(2)②产生的气体一定是NO,溶液中一定有Fe2+、NO,溶液呈中性,且存在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当阴离子只有SO、NO时,阳离子除Fe2+外有NH、Na+、K+三种中的任一个就行;当阴离子除SO、NO外还有I-时,阳离子除Fe2+外有NH、Na+、K+三种中的任二个就行,由此分析。
【详解】
A.
如果溶液中存在Ag+,AlO、I-、SO、SO不能共存,阴离子只有NO,根据存在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只能是Ag+、NO,与题设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没有气体产生,故A不符;
B.
如果溶液中存在SO,则不存在Ag+、Fe2+,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气体是二氧化硫,溶液中一定含SO,根据“存在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至少存在4种1价阳离子,溶液中阳离子只有NH、Na+、K+三种,电荷不守恒,故B不符。
C.如果溶液中存在Fe2+,AlO、SO不存在,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要产生气体,溶液中一定有NO,若白色沉淀是AgCl,根据A选项分析,不符合,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溶液中一定有SO,溶液中不存在Ag+,根据溶液呈中性,且存在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当阴离子只有SO、NO时,阳离子除Fe2+外有NH、Na+、K+三种中的任一个就行;当阴离子除SO、NO外还有I-时,阳离子除Fe2+外有NH、Na+、K+三种中的任二个就行,此时出现溶液中同时存在Fe2+、I-的情形,故C符合;
D.
根据B选项分析,沉淀和气体不可能同时是BaSO4和SO2,故D不符;
故选C。
10.B
【详解】
由图示可知,向原溶液中加氢氧化溶液,开始无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当加入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沉淀的质量随着加入氢氧化钠的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沉淀达到最大值后,部分沉淀溶于氢氧化钠,则该溶液中含有;部分沉淀不溶解,又由于原溶液为无色溶液,则原溶液中不含和,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1.AgNO3
过滤
Ba2++CO=BaCO3↓
2Ag++CO=Ag2CO3↓
Na2CO3
HNO3
取混合溶液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继续滴加少量BaCl2溶液,如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所加的BaCl2已过量
【分析】
由流程图可知,①中加过量BaCl2,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过滤得沉淀A为BaSO4,溶液1中含氯化钠、硝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③加入Na2CO3应该是沉淀Ba2+,则②为沉淀Cl-,因此②中应加过量AgNO3,将Cl-转化AgCl,过滤得沉淀B为AgCl,溶液2中含硝酸钠、硝酸银、硝酸钡,③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钡离子,银离子转化为沉淀,沉淀C为碳酸钡、碳酸银,溶液3为硝酸钠和碳酸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试剂X为AgNO3;
(2)流程中①②③步均生成沉淀,都需要进行过滤操作;
(3)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使溶液中过量的Ag+、Ba2+完全沉淀,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BaCO3↓、2Ag++CO=Ag2CO3↓;
(4)步骤③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所以溶液3中肯定含有Na2CO3杂质,可加适量的稀硝酸后蒸发结晶或加热冷却结晶得到纯净的硝酸钠;
(5)在①步操作中证明加的BaCl2溶液已过量,只需要检验溶液中不存在硫酸根离子即可,方法为:取混合溶液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继续滴加少量BaCl2溶液,如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所加的BaCl2已过量。
12.碳酸钠溶液
稀盐酸
蒸发皿
玻璃棒
②③或③④
用代替和NaOH,使②③合并为一步
【分析】
粗盐经过溶解得到浓液体,加入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A,沉淀B为氢氧化镁,加入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和过量钡离子,混合沉淀C为碳酸钙、碳酸钡,第⑤步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据此解题。
【详解】
(1)操作第④步除钙离子加Na2CO3溶液转化为沉淀,生成CaCO3,同时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生成BaCO3,离子都形成沉淀,再进行过滤;操作第⑤步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
(2)根据(1)的分析,第⑤步操作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3)第⑥步为蒸发结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4)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碳酸钙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故答案为②③或③④;
(5)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BaCl2沉淀,所以,用Ba(OH)2代替BaCl2和NaOH,使②③步合并为一步。
13.检验装置气密性
升华后产生的气体也为黄色
在装置A、B间添加冷凝装置防堵塞导管
2Fe3++2I-=2Fe2++I2
在开始加热A装置前通入一段时间排尽装置内空气
【分析】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制取气体的反应在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为防止空气成分对实验的干扰,要先通入与反应体系无关的气体进行排空处理;对于易升华的物质要注意采取安全措施,Cl2、FeCl3都有氧化性,都会将KI氧化为I2而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要注意排除杂质的干扰,同时注意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大气污染。据此解答。
【详解】
(1)
因为可能有气体产生。因此实验操作前还需要进行的操作为检查装置气密性。故答案为:检验装置气密性。
(2)甲同学认为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不能说明一定产生Cl2。这是因为FeCl3固体加热升华后产生FeCl3蒸汽也为黄色。因此不能确定黄色气体是Cl2还是FeCl3蒸汽。从安全角度分析,他认为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FeCl3固体加热易升华,其蒸汽遇冷就会发生凝华现象,变为固体会导致导管堵塞,改进的方法是在装置A、B之间添加冷凝装置防堵塞导管。故答案为:FeCl3升华后产生的气体也为黄色;在装置A、B间添加冷凝装置防堵塞导管。
(3)①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装置A中得到的气体中有一种黄色气体也可使B中溶液变蓝,该气体是升华的FeCl3蒸汽,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2I-=2Fe2++I2。故答案为:2Fe3++2I-=2Fe2++I2
②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解决问题的操作为在开始加热A装置前通入一段时间N2排尽装置内空气。故答案为:;在开始加热A装置前通入一段时间N2排尽装置内空气。
(4)按照上述甲、乙同学改进进行实验,观察到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装置B中溶液变蓝,则证明A中发生反应产生了Cl2,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4.Ba(NO3)2
BaSO4
AgCl
使溶液中的钡离子和银离子完全沉淀
Na2CO3
稀硝酸
冷却结晶
【分析】
沉淀出NaNO3中的Cl-应加入硝酸银溶液,沉淀出NaNO3中的SO应加入硝酸钡溶液,由于硫酸银微溶,先加过量硝酸钡过滤出硫酸钡沉淀,再加过量硝酸银过滤出氯化银沉淀,加过量碳酸钠溶液使溶液中的钡离子和银离子完全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除去碳酸钠,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NaNO3晶体。
【详解】
(1)
根据以上分析,先加过量硝酸钡过滤出硫酸钡沉淀,再加过量硝酸银过滤出氯化银沉淀,试剂X是硝酸钡;沉淀A是硫酸钡;沉淀B是氯化银。
(2)步骤①②加入了过量的硝酸钡、硝酸银,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Na2CO3目的是使溶液中的钡离子和银离子完全沉淀;
(3)
步骤③加入了过量的碳酸钠,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Na2CO3杂质;Na2CO3和硝酸反应生成NaNO3,为了除去碳酸钠杂质,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之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获得NaNO3固体。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明确实验目的是解题关键,注意Cl-、SO42-的性质,把握除杂原则,提纯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把握实验的先后顺序。
15.过滤
BaCO3
AgCl
NH、Cl-、CO
SO
Na+、K+
NH+OH-NH3↑+H2O
【分析】
样品溶液与过量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溶于过量盐酸,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钡,一定含CO,而不含SO,滤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为AgCl,可知一定含Cl-;另一份溶液与NaOH浓溶液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氨气,说明原溶液中有NH;Na+、K+不能确定是否含有,以此来解答。
【详解】
(1)由流程可知,a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2)由上述分析可知,沉淀A的化学式为BaCO3;沉淀C的化学式为AgCl;故答案为:BaCO3;AgCl;
(3)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有:NH、Cl-、CO;一定不含有:SO;可能含有:Na+、K+;故答案为:NH、Cl-、CO;SO;Na+、K+;
(4)铵根与氢氧根加热反应生成氨气,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故答案为:NH+OH-NH3↑+H2O。
16.①⑤
③④⑧⑩
④⑥⑩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红褐
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是否有-条光亮的“通路”出现
BaCO3+2H++SO=BaSO4↓+H2O+CO2↑
NaHCO3
OH-+CO2=HCO
【详解】
(1)①NaOH溶液是混合物,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液氨是纯净物,不导电,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③BaCO3固体不能导电,属于纯净物,熔融状态导电属于电解质,
④熔融KHSO4导电属于电解质,是纯净物,
⑤Fe(OH)3?胶体能导电,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铜能导电,为金属单质,属于纯净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CO2不能导电,为纯净物,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⑧CH3COOH不能导电,为纯净物,溶液中导电属于电解质,
⑨蔗糖不能导电,为纯净物,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⑩冰水混合物导电,是纯净物,属于电解质,
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⑤,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④⑧⑩,以上纯净物中能导电的是④⑥⑩;
(2)制备物质⑤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液体为胶体分散系,如果设计实验证明,应该是利用胶体具有的丁达尔效应,胶体区别于溶液的关键在于:溶液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nm~100nm,即溶液不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操作为:用一束光线照射,能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3)在足量④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③,是KHSO4和BaCO3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CO3+2H++SO=BaSO4↓+H2O+CO2↑;
(4)在含40g溶质的①溶液中缓缓通入标准状况下66g?CO2,溶液中n(NaOH)=m/M=40g/40g/mol=1mol,n(CO2)=
m/M=66g/44g/mol=1.5,则n(NaOH):n(CO2)=1mol:1.5mol=2:3=1:1.5,二氧化碳过量,故发生反应:CO2+NaOH=NaHCO3,且CO2剩余,溶液中溶质为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H-+CO2=HCO。
17.Na3PO4=
3Na++PO;
NaHCO3=
Na++HCO
KAl(SO4)2=K++Al3++2SO或KAl(SO4)2·12H2O
=
K++
Al3++2SO+12H2O;
【详解】
(1)Na3PO4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3PO4=
3Na++PO;
(2)NaHCO3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
Na++HCO;
(3)
明矾是,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Al3++
2SO或KAl(SO4)2·12H2O
=
K+
+
Al3+
+
2SO+
12H2O;
18.④⑤⑧
①③⑧
②⑥⑦
【详解】
(1)④汞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⑤CaCl2在溶液中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钙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⑧熔融的NaCl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故答案为:④⑤⑧;
(2)①K2SO4晶体、③硫酸和⑧熔融的NaCl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本身属于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①③⑧;
(3)②液态SO3、⑥蔗糖、⑦乙醇是化合物,自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答案为:②⑥⑦。
19.①③⑤⑨
④⑧
NaHSO4(熔融)═Na++HSO
【分析】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①碳酸钙是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②浓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硫酸溶于水能够导电,是电解质;
④不导电,是非电解质;
⑤NaHSO4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都能导电,是电解质,
⑥NaClO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液氨在溶液中本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
⑨明矾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和,水溶液能够导电,是电解质;
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③⑤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④⑧。熔融NaHSO4的电离方程式:NaHSO4(熔融)═Na++HSO;②浓盐酸和⑦氢氧化铁胶体混合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①③⑤⑨;④⑧;NaHSO4(熔融)═Na++HSO;。
20.、、

0.25
0.4
0
存在,最小浓度为0.8
【详解】
(1)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并生成0.56L气体,溶液中一定含有、,与和不共存,则一定不含,故答案为:;
(2)氢离子与硅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硅酸白色沉淀,则其离子方程式为:;
(3)由实验Ⅰ可知,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步骤II
中最后所得固体为二氧化硅,,所以,由实验Ⅲ向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实验现象,可知溶液中无,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故答案为:?;0.25;0.4;0;
(4)判断K+是否存在,根据电荷守恒,阴离子所带负电总量为:,阳离子所带正电总量为:,此时1.3mol/L>0.5mol/L,因此溶液中肯定含有,?当没有时,浓度最小,浓度为至少0.8mol/L,故答案为:存在;其浓度为至少0.8mol/L。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