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8 10:4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的社会状况;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及影响;掌握幕府统治形成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大化改新的背景中理解内因、外因与历史事件的关系,提高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理解改革开放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识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善于学习他国长处发展自己的明智之举,一个国家应该善于借鉴与学习。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日本樱花图片和亚洲地图。
教师提问: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国花吗?你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国家吗?
提示: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地处东亚,是中国的近邻。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那么这个岛国有着怎样的历史?你想了解古代日本的情况吗?你想知道古代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吗?学完本课,你将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二、探究新知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2页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后来大和政权统一了这些小国,大和何时统一了日本?
(2)统一后的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学生阅读后回答。
提示:(1)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阅读下面这段材料,分析7世纪时,大和的社会状况。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提示: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十分混乱。
2.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年)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来提高天皇的权威,并且派遣众多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推古改革”,它为之后的“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教师提问: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提示:日本派遣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进行“推古改革”,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3页“大化改新”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学生根据课文填写表格。
开始
646年
领导
孝德天皇
内容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影响
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比较中国隋唐与“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师生归纳:
中国隋唐
“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政治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经济
实行租庸调制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5.结合上述表格评价大化改新。
提示: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形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幕府统治
1.课件出示日本武士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第53页内容,说说日本武士是如何产生的。
师生归纳:大化改新百余年后,购买、兼并成为庄园形成的主要手段。特别是贵族、豪门和寺院的大庄园逐渐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又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大量小庄园主为躲避国家干预,纷纷将自己的土地悉数寄进给权门势家或寺院等,形成“寄进地系庄园”。10世纪初,天皇政府多次颁布禁令,但没能阻挡庄园发展的势头。11世纪时,作为国家经济基础的班田制彻底崩溃。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扩大势力,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新兴的武士集团不仅是豪强统治地方的武装力量,也逐渐介入中央朝廷,成为各派政治势力争取依靠的重要力量。
2.课件出示《源赖朝》《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53页内容,说出镰仓幕府建立的过程。
  
学生根据教材即可回答。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情况教师可视学生情况做适当拓展,也可鼓励学生讲述相关故事。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3-54页内容,说说幕府时期,幕府与天皇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材料展示:
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表格,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影响等问题。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