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赏壮丽雪景 品英雄人物)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赏壮丽雪景 品英雄人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9 22:1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赏壮丽雪景
品英雄人物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二、抓住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美。
三、赏析词句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关雪的古诗词导入。
设问:同学们,你知道的写雪的古诗词有哪些呢?它们写出了什么样的雪呢?
教师可顺势略作点拨: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出了一个脱俗高洁的世界;韩愈笔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雪活泼调皮;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片苍茫风雪弥漫;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化寒冷为温暖,充满生机等。
(设计意图:既能将学生快速引入诗词中的雪景,又能强化学生的积累。)
二、解题
设问: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
明确:体裁为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形式上的要求,“雪”是题目,主要表现了诗的内容。
(设计意图:简要复习,随文巩固有关词的知识。)
三、自读活动一:读出韵律美
学习诗词,朗读是最好的方法,反复诵读才能得其滋味。
设问:这首词音韵铿锵,有一种豪放壮美的风格。如何读出其韵律美呢?
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清节奏,三要读明韵脚,四要读出语气。
1.读准字音。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将生字及多音多义字字音标注在书上,拿不准的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教师强调以下字音:“妖娆”的“娆”,将“娆”与“不屈不挠”的“挠”、“富饶”的“饶”比较辨析;“风骚”的“骚”,将“骚”与“白头搔更短”的“搔”比较辨析。多音字“成吉思汗”的“汗”、“今朝”的“朝”、“竞折腰”的“折”。
(设计意图:用联系、比较、辨析的方法进行字词的学习和积累。)
2.读清节奏。设问:有哪些特殊的停顿在朗读时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呢?学生交流,范读特殊停顿的句子。
教师随机点拨:有领起作用的词后面要停顿,如“望”“惜”;有强调作用的词后要停顿,如“须”“看”“数”;长句子要根据意义单位做恰当的停顿,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只识弯弓射大雕”。
齐读,读准节奏。
(设计意图:朗读的节奏需要恰当的停顿,而停顿和意义、情感有必然的联系。处理好停顿不仅能更准确地表达情感,而且能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3.读明韵脚。快速圈出这首词的韵脚,体会声调的和谐。韵脚均是一声或者二声,属于平声,平声向上,高而直,和这首诗的昂扬、乐观的情感相一致。朗读时,要把韵脚读饱满,把音读足,才能读出气势。
4.读出语气。
设问:为什么这首词有一种豪迈昂扬、大气磅礴的感情基调呢?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点拨:这和创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有关系,当然也和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毛泽东自身的性格有关系。
交代创作背景:毛泽东1936年2月率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情不自禁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沁园春·雪》。
想象毛泽东登高望远,远眺祖国壮丽山河大地的情景,满怀激情齐读。
教师小结过渡:学习诗歌读出语气才能声情并茂,熟读其义现,在读好的基础上诗歌的内容就容易理解了。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以及朗读指导,学生能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声韵之美,初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容。)
四、自读活动二:理解诗意美。
1.疏通文意。借助课下的注释或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拿不准的师生一起解决。
2.教师强调特殊词语。“风骚”,“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的是《楚辞》里的“离骚”,
“风骚”在这里借代指“文学才华”,是褒义词。而现代汉语里的“风骚”意思是一个人举止轻浮,不庄重,是贬义词。这个词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
3.概括文意。设问: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什么?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圈出上阙中的意象,思考:上阕中的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它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呢?
画出下阕中的历史人物,思考:作者对这些历史人物都什么样的评价呢?他最终想赞美什么样的人?
4.关注过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词的结构和内容上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明确。
教师小结过渡:上阙意象宏大,意境壮阔,写壮丽雪景,抒热爱祖国之情,景中含情;下阙横跨千年,纵论古今,评说帝王,赞今日人民英雄,议中有情。
(设计意图:从字词句到内容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五、自读活动三:品味语言美。
1.品壮美雪景。任意选择一个领字或者一种手法或者一幅画面品一品,先批注,同学之间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时教师可随机点拨:一个“望”字写出了诗人登上高原极目远眺,激情满怀的自我形象,比“看”更加准确传神。“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和拟人将景物人格化,赋予静态的景物以动感,争先恐后生机勃勃。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词的内容更丰富、更立体,境界更阔大豪壮。
品画面要加入丰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要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和准确的词语,形成画面感;要有自己的感受。
学生先写后说,教师示例:北方的雪景,多么壮美呀!你看,大地到处都被坚冰封冻,一片冰清玉洁。万里长空飘舞着雪花,想要营造一个玉树琼枝的世界。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了白茫茫的一片,天地变得洁白而纯净!整条黄河顿时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似乎在蓄势待发;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要一飞冲天;高原奔驰,威猛像山野白象,要争先恐后。他们要和天空比一比高低!天地万物在表面的静寂下充盈着勃勃生机,他们在等待那天清气朗的时候,红日的万丈光芒照耀着白雪覆盖的大地,祖国的山河更会格外美丽明艳!
2.品英雄人物。思考:
作者对笔下的历史人物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扬还是批评?你从哪个词或者句子读出来了呢?圈点勾画批注后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难点:“惜”中有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汉武帝平定匈奴,唐太宗南征北战,宋太祖结束纷争,成吉思汗更是纵横驰骋,他们都是英雄!因此说“略”“稍”。“惜”中有惋惜,惋惜他们武力有余,文学才华不足、文治不足,所以说“输”“逊”“只识”。在“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惜”中又寓贬,作者含蓄地批评了他们缺乏文学才华,缺乏文治。“惜”中有铺垫,寄托了自己的伟大的抱负和理想,诗人要赞美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大众,无产阶级,他们前赴后继,为了祖国和民族而奋斗。“惜”既是引字,又有无限丰富的意味。
小结:著名词人柳亚子先生评价《沁园春·雪》说:毛润之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正是因为其具有韵律的雄壮美,内容的豪放美,语言的凝练美,鼓舞我们用豪情壮志去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
(设计意图:紧扣具体词语品味语言准确传神,鲜明有力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并正确默写课文;
2.课外查阅毛泽东的其余诗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首读一读,品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