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3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18 09:3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二氧化碳性质与制取同步训练1
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
CO和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
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
多用一次性木筷
B.
教科书循环使用
C.
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
D.
使用布袋购物
到2030年我国承诺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采取各种措施消耗掉排放的二氧化碳。下列措施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
A.
植树造林
B.
节能减排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
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使溶液变红,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则点燃甲烷前也一定要验纯
D.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碳循环”“氧循环”和“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循环”主要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B.
“碳循环”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D.
“碳循环”“氧循环”以及“水循环”都是独立循环,几乎没有关联
学习化学要建构基本观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元素观:石墨和C60都由碳元素组成
B.
变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
微粒观:二氧化硫分子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其中造成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臭氧
D.
一氧化碳
如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
变红,不变红
B.
变红,不变红
C.
、变红,、不变红
D.
比先变红,、不变红
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
B.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大气层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②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加;③森林绿化面积迅速减少,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④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二、填空题
以下物质:①金刚石②石油③干冰④一氧化碳⑤石墨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填序号,下同);
(2)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______;
(3)具有毒性的气体是
______;
(4)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是
______。
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
以上叙述中: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是化学性质;______是用途;______是化学变化;
______是现象;______是结论。
三、简答题
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化石燃料的不断开采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
(1)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______。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2)除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活动要产生二氧化碳外,许多化学反应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请根据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二氧化碳的分解反应
______,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合反应
______。
(3)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______。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4)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时,为使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到生成物中,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
四、探究题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乙(填“甲”或“乙”)
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变红色
实验结论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反思与拓展】
(1)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重要用途:
??????????。
(2)由实验二的结论分析得出:实验室中保存氢氧化钠要注意??????????

(3)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都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是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法。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③?
①?
④?

12.【答案】①
?

?

?

?

?

13.【答案】C?
CaCO3CaO+CO2↑(合理即可)?
C+O2CO2(合理即可)?
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
CO2+Ca(OH)2=CaCO3↓+H2O?
2:1
14.【答案】(1)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2)密封保存;??
(3)控制变量。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