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06 23:1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试卷自行保留。
第Ⅰ卷
第Ⅰ卷共8小题,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椭(tuǒ)圆 漩涡(wā) 崤(yáo)山 衣帛(bó)
B、尾鳍(qí) 庠(xiáng)序 藩(pān)篱 镂(lòu)刻
C、璀(cuǐ)璨 跬(kuǐ)步 逡(qūn)巡 料峭(qiào)
D、湮(yǎn)没 句读(dòu) 蟠(pán)桃 畏葸(xī)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到了草原,人们游兴大发,偏要乘夜观景。这不一路行来,已是清晨,站在高冈,极目远眺,但见晓风残月,烟雾朦胧,茫茫草原,雄阔无际,别有一番壮景,涌进你的眼帘。
B、中国战机的一些核心技术飞速发展,相比于俄罗斯的战机来,大有青出于蓝的趋势。
C、现代社会一些人认为对“男孩”应该穷养,但对男孩的“穷养”也不是要把他们置于瓮牖绳枢的环境中,而是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难,从小磨炼他们的顽强品质。
D、一踏入这繁华的都市,他便被这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所迷惑,什么母亲的耳提,父亲的面命,早已灰飞烟灭,心中充满的惟有消费,惟有享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青奥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和体育场馆,不但没有出现资金亏空,而且创造了2亿美元的利润。
B.从一个边缘球员到当选周最佳只花了一周的时间,如今又入选全明星新秀赛,美籍华裔球员林书豪的爆发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Linsanity”的热潮也惹来不少争议,媒体甚至开始探讨林书豪加入中国男篮的可能性了。
C.专家预计,未来三个月,北京中介公司门店将萎缩约一千家左右,其中市场份额低于1%的小型中介公司将率先出现“关店潮”。
D.本·拉登被击毙后,纽约市在时报广场、世贸遗址附近等重要公共场所加强警力,以防止新的恐怖袭击不再发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来到村南,眼前展现出一条碧绿的南北大川,顺川向南远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川道中间是湍急流淌的河水,河水清澈见底
②川道东西两边山坡沟岔树木茂密,青翠欲滴,郁郁葱葱
③雨后艳阳高照,树木随高低起伏的山脊起伏酷似汹涌的绿涛
④水流冲击顽石,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⑤川尽头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峰,那就是临城县一千四百多米高的三峰山
⑥河水两边的层层梯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田地里玉米穗昂首吐须,笑迎金秋
A.①④②③⑤⑥ B.⑤②③①④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全书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B、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儒家的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张“法后王”。他的散文说理透彻,多用排比,善用比喻。
C、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篇)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大致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D、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
二、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第6-9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 刺客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 B.则虽死不恨 恨:仇恨
C.女为说己者容 容:打扮 D.今日之事,臣固伏诛 伏:服罪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2分)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他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B.赵襄子开始放掉行刺未果的豫让,是因为豫让是个义士,后来赵襄子不想释放再次行刺的豫让,是因为赵襄子认为自己对待豫让已经仁至义尽了。
C.豫让伏剑自杀前作了最后一搏,三次跳起来向赵襄子扑去,但只是刺破了赵襄子的衣裳,最终未能替智伯报仇。
D.豫让要舍命为智伯复仇,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
第Ⅱ卷
第Ⅱ卷共9小题,共99分。
9、把阅读材料中或课内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4分)
(2)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3分)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3分)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3分)
三、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其中①-⑥题必做,⑦-⑧题任选一题,共10分)
10、根据前后文在横线上写出准确的诗句。
①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②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③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④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振四海。(《过秦论》) 
⑤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⑥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⑦流星雨(打苏轼词一句)
⑧春花秋月等闲度(打柳永词一句)
四、古诗鉴赏(共2小题,共7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诗三、四句和柳永的《雨霖铃》都用到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本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3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最后的抄袭》,完成12—14题。
最后的抄袭
周衍辉[]
那是个酷热难当的日子。阵阵蝉鸣似沸腾的开水,钻进耳朵里,让人心烦意乱。开学已经一周了,由于原先的语文老师调走了,新老师一直没来,教室里闹哄哄的,两个男生甚至手拿扫帚在讲台前打闹起来。
  这时,教室里突然多了一个人,一位穿一件洁白连衣裙的女孩,长发飘飘,微笑着,抱着讲义夹站在讲台上。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睁大了眼睛。“同学们好!”她面对着我们,微微一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白。从今天开始,由我来给大家上语文课,希望大家能喜欢我。”
  那一刻,我呆呆地看着新来的语文老师,脸莫名地红了,心如撞鹿。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有一朵洁白的云彩,在眼前飘来飘去,上面写满了一个懵懂少年隐秘的心事,忽远又忽近,甜蜜又忧伤。
  我喜欢上了语文课,不单是我,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男同学都是这样。这种喜欢是因为白老师而引起的,但这种简单已足以改变一个人。语文课上,我不再开小差,全神贯注地盯着白老师,捕捉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
  一次,白老师布置我们每人写一篇文章,参加全校的教师节征文比赛,体裁不限,题目自拟。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瞅着天棚,一句一句往外挤那些所谓的“诗”,写了有十几行,就再也挤不出一个字了。突然,我的目光在东墙上定住了,靠近天棚处有一张报纸,上面排列着一些分行的文字。我的心一动,跳上炕近前一看,不由得大喜过望——其中有一首诗居然就是写老师的,我忙找了张纸抄了下来。坐在桌前,迟钝的大脑细胞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了,我以这首诗为蓝本,改头换面,一篇文采飞扬的作品诞生了。
  征文交上去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评选结果。两天后,我到办公室交作业,见白老师正在看那些征文。见到我,白老师招手叫我过去,她的手上拿着的正是我的那首诗。她微笑着,说:“这是你写的吧?”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心跳加速,竟有些手足无措。“写得真好!”她顺口读出其中的几句,点着头,一副陶醉的模样。“看得出,你有写作的天赋,坚持下去,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名作家呢。”白老师认真地说。
  我站在那儿,汗颜不已。天很热,从白老师的身上传来一股淡淡的清香,偷偷吸一口,沁人心脾。
  白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第二年暑假她便调走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弹指一挥间,很多年过去了。前些日子同学聚会,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白老师也被请了回来。当我把签好了名字的作品集恭恭敬敬递到她的手上时,她眼睛一亮,随即欣慰地笑了:“这些年经常在报上读到你的文章,真的很为你自豪呢。”她接着说:“上学时,我就发现你写作不错,我记得有一次征文比赛,你得了全校第一名呢。”
  我的脸红了,犹豫了一下,嗫嚅着说:“其实,那次比赛,我的那篇作品是抄袭的。”
  周围的同学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白老师却面色平静,轻轻地笑了,看着我,说:“我早就知道那首诗不是你写的,但你做了加工,无论营造的意境,还是语言,都要比原作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您早就知道?”我惊讶地问。
  “是的,”白老师粲然一笑,“因为那首诗就是我写的。”
  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
12、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了“酷热”的环境,中间部分也提到了“天很热”,试分析其作用。(4分)[]
13、白老师早就知道那次正文“我”交上去的诗歌不是“我”写的,但到同学聚会时才点破,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有哪些?(4分)
14、作者在小说结尾说“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的含义。(4分)
六、语言运用(共2小题,共7分)
15、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有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时间,下面是某同学的陈述,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措辞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老师,您好:
①敝人叫王龙,今年18岁,是ⅹⅹ中学的高三毕业生。②我身高1米8,身体健康。③我很喜欢看书,也喜欢滑冰,弹琴等一些娱乐性活动,④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⑤我坚强乐观,从不怕困难,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⑥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无助、最伤心时悄悄送去关怀。⑦贵校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⑧我的家乡在古都西安,那里有闻名世界的兵马俑,有美丽的骊山、现代与历史交融的大雁塔等,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⑨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倍加珍惜。谢谢!
必须删除的句子: (1分)
需要修改的句子:将 (填序号)改为 (1分)
将 (填序号)改为 (1分)
16、请根据柳永《望海潮》中的名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进行拓展,合理想象,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④不少于80字。(4分)
七、作文(5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光阴的故事 罗大佑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你对上面的文字有怎样的感触,请以“时光·成长”为话题,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散文或议论文。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答题纸[]
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每题3分,计15分)
1 2 3 4 5
二、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计19分)
6 7 8
9、(1)
(2)
(3)
(4)
三、古诗文默写(10分)
10、①
② __




⑦ ⑧
四、古诗鉴赏(共2小题,计7分)
11、(1)
(2)
五、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计14分)
12、
13、
14、
六、语言运用(共7分)
15、 ______
16、
七、作文(50分)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C C B B C B D C
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计15分)
1、C 【解析】A漩涡(wō) 崤(xiáo)山;B尾鳍(qí) 藩(fān)篱;D湮(yān)没 畏葸(xǐ)。
2、C 【解析】A晓风残月:形容清晨凄凉冷落的意境,常用来抒写离别之情。B青出于蓝: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而不用于落后超过先进的。C瓮牖绳枢:住房简陋,家境贫寒。用在这里符合语境。D灰飞烟灭:比喻人亡或事物迅速消失。用着这里搭配不当,不能用来形容父母的教诲。
3、B 【解析】A “设备资源和体育场馆”中复累赘,应删去“和体育场馆”。C
语意重复,约与左右删掉一个。D否定失当造成逻辑混乱,防止再次发生。
4、B 【解析】(解答本题的思路是:顺川向南远望——川尽头——川道东西两边
树木——雨后艳阳——川道中间——水流——河水两边。沿着这个思路,很容易选出B项。)
5、C 【解析】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共19分)
6、B 【解析】恨:遗憾。
7、D 【解析】①是豫让的行为,但却不能表现他的忠义。③是豫让对朋友所提建议的评论,属于间接表现。⑤是襄子劝豫让的话。
8、C 【解析】“作了最后一搏”与原文不符。
9、(1)为什么(何必)摧残身体损伤面貌,想以这种方式求得报复襄子,不也太难了吗?(评分标准:何乃,残、苦,以……(省略),不亦难乎各1分,共4分)
(2)而智伯像国士那样地对待我,所以我也像国士那样地去报答他。(评分标准:“国士”名作状,遇,故各1分,共3分)
(3)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能够供养活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没有什么不满(遗憾)。(评分标准:胜,是,养生丧死各1分,共3分)
(4)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评分标准:通,第一个“于”表被动,第二个介词“于”引出对象,共3分)
参考译文:豫让是晋国人,过去曾经侍事范氏和中行氏,却没有名气。离开他们以后去侍事智伯,智伯非常尊敬宠爱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掉了智伯,然后瓜分了他的土地。豫让逃到了山中,说:“唉,志士应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应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为他报仇而死,来报答智伯,那么我的灵魂也不会渐愧了。”于是就改变姓名扮为囚犯,进入宫中清扫厕所,暗藏匕首想这样来刺杀襄子。襄子上厕所,心中悸动,便抓住并审问清扫厕所的囚犯,原来是豫让,豫让暗藏兵器,说:“想要替智伯报仇!”襄子的手下想杀他。襄子说:“他是一个忠义之人,我小心躲避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后没有后代,可他的臣子想为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终释放并让他离去。
过了不久,豫让又以漆涂身使身体生疠,吃炭使自己声音嘶哑,让自己的相貌不被人认出,到集市上行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走路时遇见了自己的朋友,他的朋友认出他,说:“你不是豫让吗?”豫让说:“是我啊。”他的朋友对他哭着说:“凭着你的才能,托身侍奉襄子,襄子一定能亲近宠爱你。宠幸你,你就干你想做的难道会不容易吗?为什么(何必)摧残身体损伤面貌,想以这种方式求得报复襄子,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托身侍奉别人,再想杀死他,这是怀有二心来臣事主人啊。再说我所做的本来就是极难之事啊!然而我这样做的原因,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天下那些身为人臣却怀有二心的人羞愧啊。” []
分手以后不久,襄子出行的时候,豫让埋伏在襄子经过的桥下面。襄子到了桥上,马惊了,襄子说:“这一定又是豫让。”派人去问,果然是像让。于是襄子就责备豫让说:“你不是也曾巨事过范、中行氏吗?智伯全都灭掉了他们,可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臣事智伯。智伯也已经死了,而你为什么惟独为他如此深切地报仇呢?”豫让说:“我臣事范、中行氏,他们都像一般人那样的对待我,所以我也像一般人那样地去对待他们。而智伯像国士那样地对待我,所以我也像国士那样地去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哭泣着说:“唉,豫让!你为智伯报仇,忠义的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做这样的打算,我不会再放过你了。”让士兵围住他。像让说:“我听说明智的君主不会遮蔽别人的美德,而忠臣有为名节去死的品德。前面你已经宽恕了我,天下的人没有不称赞你的贤德的。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服罪接受惩罚的,然而我只想请您脱下衣服来,刺击你的衣服,这样来表达为智伯报仇的心意,就是死了我也不会遗憾。这不是我所敢奢望的,只是对你说出我的心里话吧!”于是襄子深深地被他的忠义所感动,就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剑多次跳起来刺击衣服,说:“我可以到黄泉下报答智伯了!”就用剑自杀了。自杀那天,赵国的志士仁人听到这件事,无不为他而悲泣。
三、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0、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注意“砺”“利”“知”的正确写法和顺序)
③无以至千里(注意“至”的正确写法)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注意“笞”的正确写法)
⑤一蓑烟雨任平生(注意“蓑”字的正确写法)
⑥樯橹灰飞烟灭(注意“樯”“橹”的正确写法)
⑦乱石穿空
⑧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四、古诗鉴赏(7分)
14、(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2分)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
(2)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1分)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1分)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1分)
【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柳永《雨霖铃》里就有虚实结合的的手法。要求是“赏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
【诗歌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担任滁州太守期间,琅琊溪在琅琊山 ( http: / / www. / " \t "_blank )中。首句点题并暗示了时令已是春日,故雪融水涨。接下来点明诗中的主人公(亦可理解为作者自己)是喜欢游山玩水的雅士。故看了这边的风景还要看那边的风景,这样小桥就成了两边的中介。当然临溪观水本身就是很美的景致,“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卞之琳 ( http: / / www. / " \t "_blank )的《断章》。
再说这首诗,诗人站在桥上,凝望着远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不禁心生疑问:溪水的源头到底在哪里?这也是好游玩的人的一种好奇心的体现。而最后一句给出了一个诗意的回答:我虽然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但是我可以想象那是一个美丽而遥远的地方,因为从溪水中漂浮的花瓣可以推知。
整首诗以写景 ( http: / / www. / " \t "_blank )为主,融情于景,首尾圆合,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惜春之感。后两句虚实相生 ( http: / / www. / " \t "_blank ),富有宋诗的理趣之美。
五、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计12分)
11、小说开头部分对“酷热”的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特征,烘托了人物的心理,为下文白老师的出场做铺垫。(2分)中间部分提到的“天很热”,更是渲染了气氛,准确刻画出“我”当时面对白老师时的紧张心理。(2分)
12、①更加形象地刻画了白老师的形象。这种做法体现了她特别的教育方式,表现出她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鼓励,使白老师的形象更加丰富可感。(2分)②这样安排给小说情节增加了波澜。在小说末尾才点破,使人们知道“我”的成功原来与白老师的保密有密切关系,产生出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2分)
13、①指作者在中学那次征文后,再也没有抄袭过。(2分)②白老师在作者心中代表着美好和纯洁,她身上洁白明朗的光辉照亮了作者的人生,引导他走上了一条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2分)
六、语言运用(7分)
15、必须删除的句子:③⑧(评分标准:全部写对给1分)
需要修改的句子:将①改为“我叫王龙,今年18岁,是ⅹⅹ中学的高三毕业生。”将⑤改为“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将⑨改为“希望贵校给我一次机会,我将倍加珍惜。”(评分标准:找到一处且修改正确得1分,三处错误找对两处并修改正确就得满分,共2分)
16、略。(评分标准:能结合诗句内容拓展,想象基本合理,语句基本通顺、未使用修辞手法得1—2分。能结合诗句合理想象,语句有表现力,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得3分。能结合诗句合理想象,语句富于表现力,运用二种修辞手法得4分。)
七、作文(50分)
一、审题:人们往往把人的一生比作四季,以春夏秋冬对应人的少年、青年、中年与老年,话题材料“光阴的故事”也暗示出这一点。因此,如果从大处着笔,作为高中学生的你可以写他人完整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当然,如果作文的重心落在歌词的最后两句,则可以立足自身,回述自己成长的历程,畅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苦恼与欢乐。
  罗大佑的歌词是引子,引出你自己的感悟。作文的关键是重点把握好两个关键词:“时光”——要能写对时间的感触;“成长”——随着阅历的增长而带来的改变,作文中应写出这两者的情愫与意蕴。
  二、立意
  立意不能就事论事,应该指向对人生、人性、生命、历史、社会和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大致有这样几个思考方向:(1)生命意志与生命活力、(2)生命成长与自我实现、(3)生命的伦理(4)生命的诗意与美感(5)生命的尊严。
  立意举隅:
  时光流逝,无暇彷徨,应振奋生命的意志,以积极有为的行动充实人生,促进成长。
  时光流逝,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时光流逝,时不我待,珍惜时间,在点滴的进步中实现自我成长,实现生命的价值。
  时光流逝,珍惜亲情、友情,懂得宽容,及时感恩。
  时光流逝,是非成败转成空,抛却压迫心灵的外在负荷,让生命之花诗意地绽放。
  时光流逝,生命的伟大不在于没有尽头,而在于超越时间的束缚获得精神的永恒,从而彰显生命的尊严。……
  三、素材与文体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屈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李白《将进酒》:“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苏轼《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
以上所说是课内素材,写作时还可以从自己对家庭、学校、社会、自然、世界的观察,从自己的阅读、学习、实践、成长的经历中提炼素材。如流行歌曲罗大佑《光阴的故事》、筷子兄弟《老男孩》,土耳其电影《时光与成长》等。然后根据自己的立意以及掌握的素材,确定恰当的文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