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8 10:59: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长期以来,中国古代“以士为尊,农工商卑”。而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B.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C.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D.取士制度发生变化
2.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3.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记载:近日(乾隆时期)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此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加剧了严重的土地兼并
B.阻碍了新经济因素成长
C.推动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D.冲击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4.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5.据明末清初《啬庵随笔》记载:“万历年间,优人(戏剧演员)演出一出,止一两零分,渐加至三四两、五六两。今(清代顺治时)选上班,价至十二两。”这可用来说明,明末清初戏剧(
???)
A.发展空间得到扩大
B.以服务社会上层为主旨
C.成为娱乐文化主流
D.表演技艺开始走向成熟
6.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
)
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7.明清时期描写英雄传奇的小说汗牛充栋。其中,为此类作品创作树立楷模的是(??
)
A.《西游记》
B.《儒林外史》
C.《水浒传》
D.《红楼梦》
8.王夫之认为:“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一观点体现的理念是(???

A.?民为邦本???????????????????????????B.?趋时更新???????????????????????????C.?天行有常???????????????????????????D.?心外无理
9.明清时期,不仅出现了全国性的大商帮,还在商品交换中大量使用金属货币白银,甚至出现了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这些现象(???

A.?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转型特征????????????????????????????????B.?说明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与新航路的开辟直接相关联????????????????????????????????D.?促进了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
10.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干支历的岁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皇权仪式加强??????????????????????????????????????????????B.?农桑是古代社会的经济主体
C.?重农抑商一直推行??????????????????????????????????????????????D.?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到,“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土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黄宗羲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君主无权干预教育?????????C.?士人不应盲目从君?????????D.?增加学校议政职能
12.明朝嘉靖年间,徽商汪以振原在南京经商,后赴芜湖“大募工治铁冶,指挥百人,斩斩有序,工罔弗效”。对这一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徽商敢于开拓新领域
B.?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转移
C.?徽商放弃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观念
D.?商业资本投资社会公益事业
13.电视剧《乔家大院》艺术的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B.?闽商?????????????????????????????????????C.?粤商?????????????????????????????????????D.?鲁商
14.下表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各地田赋税收情况表(表中的北直隶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山东小部分;南直隶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据此可知(???

南直隶
浙江
江西
北直隶
实征收麦数(石)
943707
152864
88072
178642
实征米数(石)
5068154
2369764
2528270
419986
田地数(亩)
77394672
46696982
40115127
49256844
每亩平均米麦数(升)
7.77
5.40
6.52
1.22
实征麦占全国总数百分比
20.49%
3.32%
1.91%
3.88%
实征米占全国总数百分比
23%
10.76%
11.47%
1.91%
A.?各地经济结构差异显著???????????????????????????????????????B.?区域一体化初露端倪
C.?南北粮食结构逐渐分化???????????????????????????????????????D.?江南地区重要性凸显
15.王阳明在与弟子讨论如何处理儒生治学与治生的关系时,提出学者应当以治学为首务,但若能调停得“心体无累”,那么虽“终日做买卖”,也“不害其为圣为贤”。王阳明的这一言论(??

A.?完善了理学的人性论???????????????????????????????????????????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否定了儒学的义利观???????????????????????????????????????????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6.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汉初黄老自学并非先秦道家的简单翻版一样,汉武帝“独尊”的儒术,也在一些方面与先秦儒家不尽相同。董仲舒发挥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将其概括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特别阐发了《公羊春秋》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学说当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十分浓重,大量借用了阴阳家的思想因素,这尤其表现在其“天人感应”理论上。他将天塑造为一个具有人格神秘色彩的宇宙最高主宰,主张天人合一,天的喜怒哀乐会通过人世间很多自然现象体现出来。君主受命于天,统治百姓,百姓如违抗君主,即是违逆天意。同时君主也要小心谨慎,顺天之命(亦即儒家的基本伦理、政治原则)而行事,如无道妄为,天就会降灾异以警示,终致大乱。这样他既以天保护皇权,又用天约束皇权,“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提炼出作者的一项认识并结合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情况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长期以来,中国古代“以士为尊,农工商卑”。而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B.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C.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D.取士制度发生变化
【答案】
B
【解析】?
A项材料不能反映儒商成为商人主体,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依据材料“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和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可知,反映了明清时期由于商业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士为尊,农工商卑”,故B项符合题意;C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商人和经商行为看法的改变,不能说明社会上拜金追利风气盛行,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无关,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分析即可。
2.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答案】
B
【解析】
材料倡导忠孝友弟、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强化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故B符合题意;A项是在宋代,A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不会阻碍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故C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是宋明理学的内容,宋明理学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烯、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3.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记载:近日(乾隆时期)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此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加剧了严重的土地兼并
B.阻碍了新经济因素成长
C.推动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D.冲击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答案】
D
【解析】A根据题干可知,富商巨贾往往大量购买土地,这加剧了严重的土地兼并,故A正确;
B富商巨贾往往大量购买土地,资金转向农村,这使工商业缺少发展的资金,因此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B正确;
C富商巨贾购买土地后,加剧了土地兼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只好靠租种地主土地生活,因此,推动了租佃关系的发展,故C正确;
D这一现象并没有冲击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关键信息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反映了富商大贾将财富用于购买田地,这实际上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进而分析得出有利于维护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答案】
A
【解析】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的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故选A项。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科学成就。解题时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关键点在从利玛窦那里学习到了西方先进的水利等技术,并记载在《农政全书》中,从而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5.据明末清初《啬庵随笔》记载:“万历年间,优人(戏剧演员)演出一出,止一两零分,渐加至三四两、五六两。今(清代顺治时)选上班,价至十二两。”这可用来说明,明末清初戏剧(
???)
A.发展空间得到扩大
B.以服务社会上层为主旨
C.成为娱乐文化主流
D.表演技艺开始走向成熟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万历年间,优人(戏剧演员)演出一出,止
-两零分,渐加至三四两、五六两。今(清代顺治时)选上班,价至十二两”,可得出,明末清初戏剧演员的报酬在不断增长,说明当时戏剧发展空间得到扩大,故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戏剧“以服务社会上层为主旨”,故B项错误;
没有与其他娱乐形式的比对,无法说明戏剧“成为娱乐文化主流”,故C项错误;
材料只涉及戏剧演员的报酬,未体现戏剧“表演技艺开始走向成熟”,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万历年间,优人(戏剧演员)演出一出,止一两零分,渐加至三四两、五六两。今(清代顺治时)选上班,价至十二两”。考查了考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6.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
)
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答案】
B
【解析】依所学,《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饱受战争苦难,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未涉及到官场的腐朽与黑暗,故A项错误;依所学,魏晋时期《桃花源记》反映了当时战乱情况下,民众对于世外桃源的向往,而明清时期的《西游记》反映出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黑暗,因此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形象,故B项正确;据材料“《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体现出民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而《桃花源记》只是对于和平的怀念,而未涉及到公平正义的追求,故C项错误;据材料“《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体现出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而《桃花源记》只是对于和平的怀念,而未涉及到等级观念的冲击,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古代文学发展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表现,还要搞清楚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明清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特征。
7.明清时期描写英雄传奇的小说汗牛充栋。其中,为此类作品创作树立楷模的是(??
)
A.《西游记》
B.《儒林外史》
C.《水浒传》
D.《红楼梦》
【答案】
C
【解析】《水浒传》开英雄传奇的小说的先河,故选C;选项A,《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典范,故排除A;选项B,《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故排除B;选项D,《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巨作,故排除D;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小说,注意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解题关键是“明清时期描写英雄传奇的小说汗牛充栋”,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8.王夫之认为:“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一观点体现的理念是(???

A.?民为邦本???????????????????????????B.?趋时更新???????????????????????????C.?天行有常???????????????????????????D.?心外无理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王夫之以昼夜和生死做比喻,强调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B符合题意;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思想;C错误,天行有常是荀子的观点;D错误,心外无理是王阳明的主张;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王夫之主张“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
9.明清时期,不仅出现了全国性的大商帮,还在商品交换中大量使用金属货币白银,甚至出现了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这些现象(???

A.?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转型特征????????????????????????????????B.?说明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与新航路的开辟直接相关联????????????????????????????????D.?促进了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出现了全国性的大商帮”“商品交换中大量使用金属货币白银”“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等信息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体现了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型,因此A正确;B说法错误,当时仍然是商品经济为主;C错误,明清时期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受新航路开辟影响有限;D错误,说法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清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转型的特征。
10.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干支历的岁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皇权仪式加强??????????????????????????????????????????????B.?农桑是古代社会的经济主体
C.?重农抑商一直推行??????????????????????????????????????????????D.?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皇帝亲耕、皇后亲蚕”分析可知:材料仪式反映了皇帝对农耕的重视,而究其根源在于农桑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封建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正确;AD错误,是表象,不是本质;C错误,材料只体现了“重农”,没有体现“抑商”;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农业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
1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到,“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土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黄宗羲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君主无权干预教育?????????C.?士人不应盲目从君?????????D.?增加学校议政职能
【答案】
D
【解析】根据“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分析可知:黄宗羲认为学校是判断是非的最高机构,从而增加了学校的议政职能,D正确;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推翻君主专制;BC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求记忆明清三大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不仅要求掌握三大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也要注意各自思想的区别。
12.明朝嘉靖年间,徽商汪以振原在南京经商,后赴芜湖“大募工治铁冶,指挥百人,斩斩有序,工罔弗效”。对这一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徽商敢于开拓新领域
B.?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转移
C.?徽商放弃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观念
D.?商业资本投资社会公益事业
【答案】
B
【解析】根据“大募工治铁冶”分析可知:徽商扩大生产规模,招募采取雇佣劳动力的方式组织生产,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B正确;A错误,材料中“冶铁”并不是新领域;C错误,材料只能看出一个商人的观念,不能以此代表全体徽商;D错误,材料无关“公益事业”;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大募工治铁冶,指挥百人,斩斩有序,工罔弗效”反映了徽商雇佣劳动
,大规模生产的场景,反映了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转移。
13.电视剧《乔家大院》艺术的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B.?闽商?????????????????????????????????????C.?粤商?????????????????????????????????????D.?鲁商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徽商,故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商帮的代表,解题的关键是对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的识记.
14.下表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各地田赋税收情况表(表中的北直隶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山东小部分;南直隶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据此可知(???

南直隶
浙江
江西
北直隶
实征收麦数(石)
943707
152864
88072
178642
实征米数(石)
5068154
2369764
2528270
419986
田地数(亩)
77394672
46696982
40115127
49256844
每亩平均米麦数(升)
7.77
5.40
6.52
1.22
实征麦占全国总数百分比
20.49%
3.32%
1.91%
3.88%
实征米占全国总数百分比
23%
10.76%
11.47%
1.91%
A.?各地经济结构差异显著???????????????????????????????????????B.?区域一体化初露端倪
C.?南北粮食结构逐渐分化???????????????????????????????????????D.?江南地区重要性凸显
【答案】
D
【解析】根据图表可知,明代田赋税收中南直隶贡献值较大,均高于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反映了江南农业生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只反映了米、麦及田数,不能体现各地的经济结构差异,A项不符合题意;B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区域一体化趋势,B项不符合题意;C项题干无法反映南北方粮食结合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南移,主要考察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解答本题关键学生要能通过表格看出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北方,反应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说明江南经济的重要性。
15.王阳明在与弟子讨论如何处理儒生治学与治生的关系时,提出学者应当以治学为首务,但若能调停得“心体无累”,那么虽“终日做买卖”,也“不害其为圣为贤”。王阳明的这一言论(??

A.?完善了理学的人性论???????????????????????????????????????????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否定了儒学的义利观???????????????????????????????????????????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儒生如果能够在治学的同时兼做商业并且“心体无累”,那么这也不会阻碍其“为圣为贤”,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儒生从事商业经营的合理性,适应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故D符合题意;A项材料并未反映对人性的认知,故A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专制统治的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C项王阳明的学说依然强调治学为首务,这一理论只是冲击了儒学的义利观,并未否定儒学的义利观,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陆王心学的相关知识,依据关键词“心体无累”“不害其为圣为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二、非选择题
16.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
(1)表现: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
(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
(3)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可知,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根据材料“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可知,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根据材料“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可知,商业中心南移。
(2)特点:根据材料“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可知,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根据材料“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可知,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根据材料“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可知,出现雇佣劳动;根据材料“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可知,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
(3)影响:根据材料“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并结合所学,从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冲击自然经济、促使雇佣关系出现、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冲击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等方面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1)
表现: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
(2)
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
(3)
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汉初黄老自学并非先秦道家的简单翻版一样,汉武帝“独尊”的儒术,也在一些方面与先秦儒家不尽相同。董仲舒发挥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将其概括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特别阐发了《公羊春秋》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学说当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十分浓重,大量借用了阴阳家的思想因素,这尤其表现在其“天人感应”理论上。他将天塑造为一个具有人格神秘色彩的宇宙最高主宰,主张天人合一,天的喜怒哀乐会通过人世间很多自然现象体现出来。君主受命于天,统治百姓,百姓如违抗君主,即是违逆天意。同时君主也要小心谨慎,顺天之命(亦即儒家的基本伦理、政治原则)而行事,如无道妄为,天就会降灾异以警示,终致大乱。这样他既以天保护皇权,又用天约束皇权,“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提炼出作者的一项认识并结合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情况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
例1:儒家思想维护并强化了君主专制。
说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宋代儒家的程朱理学学派进一步宣扬“三纲五常”,将儒家伦理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为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武器;明清时期,儒家的“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从而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从汉代正统地位的确立至清对世俗思想控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官方化、哲学化、普及化,极大地迎合了封建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明显起到了维护并强化君主专制的作用。
例2:儒家思想对君主专制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说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劝诫君主施行仁政,不要施行暴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南宋朱熹以道统论为依据指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提出“正君心”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抨击君主专制,并提出一些限制君主专制的措施,如“法治”、“众治”、扩大学校职能等,发展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因子。
综上所述,汉以来至清儒家思想逐渐哲学化、思辨化,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提出限制和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对君主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其它观点和论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
【解析】材料以儒家思想对君主专制的作用为主题,考生在提炼作者认识不能偏离这一主题,同时要表述清楚,观点明确,提取只需要一个角度即可,如儒家思想维护并强化了君主专制。论证时可结合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对君主专制增强的具体表现,如汉武帝时期新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宋代程朱理论强调“三纲五常”;明清时期“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等,从而加强君主专制。论证时切记史论结合,史实正确,逻辑严密。
故答案为:
例1:儒家思想维护并强化了君主专制。
说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宋代儒家的程朱理学学派进一步宣扬“三纲五常”,将儒家伦理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为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武器;明清时期,儒家的“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从而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从汉代正统地位的确立至清对世俗思想控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官方化、哲学化、普及化,极大地迎合了封建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明显起到了维护并强化君主专制的作用。
例2:儒家思想对君主专制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说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劝诫君主施行仁政,不要施行暴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南宋朱熹以道统论为依据指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提出“正君心”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抨击君主专制,并提出一些限制君主专制的措施,如“法治”、“众治”、扩大学校职能等,发展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因子。
综上所述,汉以来至清儒家思想逐渐哲学化、思辨化,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提出限制和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对君主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其它观点和论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
【点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根据材料提炼出作者的观点,然后结合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情况予以说明
即可。考查了学生获取史料信息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