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8 11:07: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抻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选项不符合史实,A不符合题意;B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瓦解”不符合史实,B不符合题意;C项根据材料官府强调“毋舍本逐末”可知,当时商业得到发展,弃农经商现象存在;根据材料“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可知,社会群体间流动加强;根据“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可知,当时各阶层间流动现象冲击了社会观念,C符合题意;D项“社会地位相同”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准确概括材料。本题考查宋朝社会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的能力,解读材料的能力。
2.我国古代商业经济繁荣,而宋朝更是迎来了大繁荣,以下诗句中描绘的是宋朝商业景象的是(
???)
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B.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轻帘上酒楼
D.海上盗船动盈百,东南西北候过客
【答案】
C
【解析】
联系所学可知,宋朝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具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功能。A体现的是唐朝时期草市的发展,A不符合题意;B体现的是唐朝夜市的繁荣,B不符合题意;D体现的是唐朝夜市的繁荣,D不符合题意;C体现的是宋朝草市发达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功能,所以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商业发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与宋代商业经济有关”,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商业,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表为宋朝部分年份财政收入情况(收入计量单位:万贯)表。据此可知宋代:(
??)
时间
总收入
农业收入
农业占比%
工商业收入
工商业占比%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3559
2321
65
1238
35
宋熙宁十年(1077)
7070
2162
30
4911
70
宋天禧五年(1201)
5723
2762
48
2936
52
A.经济繁荣程度超越了唐代社会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C.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商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答案】
C
【解析】A.材料只是展示了宋代没有展示唐代,所以无从对比,故排除;
B材料中涉及的是农工商的收入占比,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故排除;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材料中的三个时间段工商业的占比分别是35%、70%、52%,这说明工商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是很大的,故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朝代.并且各个政权之间有纷争,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经济的发展,侧重于考查的是各个产业的税收在税收中所占的比重,来推导出各个产业的发展情况。本题的答题关键在于弄清楚整个题干的主旨是各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没有涉及到朝代之间的对比和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4.《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宋代(
??)
A.商业开始出现广告宣传
B.商业发展的限制有所突破
C.商业竞争活动较为激烈
D.民营手工业生产相对发达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店铺林立,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景象,这说明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己经被打破,夜市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项开始说法在材料不能体现,A项不符合题意;C项题干并未强调商业竞争行为,C项不符合题意;D项宋代官营手工业较民营发达,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结合题干“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进行分析。
5.北宋裴湘《浪淘沙?汴州》写道:“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另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这首词反映了(???

A.?隋朝运河的重大历史价值????????????????????????????????????B.?宋元时期市坊制走向崩溃
C.?北宋都城开放繁荣的景象????????????????????????????????????D.?南宋统一安定的盛世局面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可知,北宋裴湘《浪淘沙·汴州》描绘了京城开封的商业繁荣、娱乐活动众多,反映了北宋都城开放繁荣的景象,故C项正确;选项A,材料未涉及隋朝运河,故A项错误;选项B,材料与“宋元时期市坊制走向崩溃”无关,故B项错误;选项D,材料反映的是北宋都城的繁荣的景象,与南宋无关,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城市发展,注意材料信息的解读。以“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等信息切入,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材料的时间限定,正确判断。
6.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答案】
C
【解析】春秋至北宋以前,盐都是由政府专卖。北宋时,实行盐税法,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推行商运法和官卖法,后改行钞盐法。这些措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因此C项符合题意;选项A,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选项B,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违背,排除B;选项D,说法错误,材料中政府发放通行证反映了政府对此的控制,排除D;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抑商政策,注意材料中体现的历史现象。
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出现????????????????????????????????????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繁荣?????????????????????????????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故A不符合题意;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的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D项是隋唐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解题的关键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
8.阅读下面两幅图片,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封建政府优化商业环境
C.?纸币便于随身携带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变大,推动了通宝铜钱向更加便携的纸币的转变,因此A正确;BCD错误,都是纸币出现的原因,但不是最根本原因;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货币流通更加频繁,促进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
9.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张载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下图是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
据此可推断出宋代(
??)
A.?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B.?文化重心的南移已完成
C.?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D.?经济发展决定文化水平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图表内容可知北宋五子在各处讲学,促使当时的南北文化交流频繁,故选C项;文化的均衡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据图表可以看出北宋五子在各处讲学,南北文化的频繁交流,但体现不出文化的重心所在,排除B项;材料可知北宋五子的学术生涯,但没有材料体现文化水平发展的高低程度,从本题无法得知经济发展与文化水平的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北宋五子,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图表内容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
10.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朝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关注宗亲族道的提倡。家谱的修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这反映了宋以后(??

A.?宗法观念日益淡薄??????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C.?家谱社会功能衰退??????D.?地方政府的职能扩大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以后修谱的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缺失,这主要和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关,B符合题意;A项材料“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体现的是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A不符合题意;C项家谱的社会功能并未衰退,C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未涉及地方政府的职能扩大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制,考生可根据材料“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关注宗亲族道的提倡。家谱的修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分析。
11.蹴鞠为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盛行于宫廷和民间,宋人记载“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下图为元代钱选所临摹的绘画作品《宋太祖蹴鞠图》。这说明(??
)
A.?艺术创作源于一定的社会现实
B.?绘画如实再现历史场景
C.?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
D.?古人普遍重视体育锻炼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蹴鞠为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盛行于宫廷和民间”和元代绘画作品《宋太祖蹴鞠图》可知,这幅绘画作品展现了宋代宫廷的蹴鞠运动,这说明艺术创作源于一定的社会现实,A项正确;
绘画属于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如实再现历史场景”的说法过于绝对化,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对现代足球的影响的信息,C项排除;材料仅涉及宋代蹴鞠的情况,不能据此说明古人普遍重视体育锻炼,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内容,结合当时蹴鞠盛行的现实分析。
12.宋朝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这说明宋朝(???

A.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
B.政府鼓励对外通商
C.打破传统的夷夏观念
D.民族政策开明开放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
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
”、“
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可知宋朝重视外商,鼓励对外通商,B正确;宋朝依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夷夏观念到近代才被打破,排除C;材料指的是对外政策,不是民族政策,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宋朝商业发展的知识。
13.宋代城市出现很多新兴文化行业.尤以“卖酸文”最具特点。所售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指定,要求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能来点幽默调侃则为更佳。材料中的这种现象(??

A.?保障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B.?根源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C.?导致社会风气日趋败落???????????????????????????????????????D.?说明当时文人怀才不遇
【答案】
B
【解析】宋代城市中的“卖酸文”体现了文学的商品化,消费者指定,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等是商品经济发展加快的表现,所以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说明“消费者权益”得到了保障,故A项不符合题意;社会风气日趋“败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宋代的文人怀才不遇,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宋朝的城市文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宋朝文化的特点及其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胡宏《五峰集》记载:“北宋湖湘一带,有些客户或丁口蓄多,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三五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户而去了。”据此可知(??

A.?租佃关系日益普遍?????????B.?主客户间矛盾激化?????????C.?北宋商品经济发达?????????D.?客户人身相对自由
【答案】
D
【解析】“有些客户或丁口蓄多,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三五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户而去了”说明北宋时期客户能够脱离主户,其人身相对自由,故D符合题意;A项材料信息不是强调租佃关系的普遍,故A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信息也不是说明主客户间矛盾激化,故B不符合题意;C项北宋商品经济发达是这种现象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宋朝时期的工业生产内容,掌握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15.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在北宋时期,对作奸犯科的不法商人,户部规定,私贩香药而被人举报的商人,就按照法律受到被驱逐出行会的惩罚。这从侧面表明,这一时期(??

A.?行会得到法律认可?????????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提到,户部规定行会可以根据法律将不法商人驱逐出行会,可见行会的行为是得到法律的允许和认可的,故A项符合题意;B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B项不符合题意;C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社会的一贯政策,材料中没有提到“重农抑商政策松弛”,C项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中“不法商人被行会开除”,无法体现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结合题干“北宋时期,对作奸犯科的不法商人,户部规定,私贩香药而被人举报的商人,就按照法律受到被驱逐出行会的惩罚”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进行分析解答。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瓷器造型、色彩追求意境、气韵,它一改汉唐瓷器丰满博大开阔圆润的艺术风范,秉承文人阶层审美趣味,展现出内敛含蓄、淡泊典雅的美学气质……宋代绘画、宋词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趋于平淡素雅。天真清新的风格也反映在瓷器釉色的追求上,体现出浑然天成的自然美,反映出时代哲学的内涵。通过宋瓷,我们可以发现宋文化的丰富内容。
——据王倩等《宋代瓷器与宋代文化品格》
材料二:宋代定窑、汝窑、官窑、越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互通、影响与传播。辽瓷中的白瓷渊源于定窑,金代磁州窑中的白釉黑花瓷器与北宋一脉相承。宋代瓷器通过登州、扬州、杭州、明州、泉州、广州等港口销往世界各地,影响着各国瓷器的设计和生产。北宋瓷器的纹样也多采自中西亚诸国的装饰题材。
——据李龙生、费利君《宋代瓷器文化的传播及其审美取向》
(1)结合史实、概括说明材料一中宋代瓷器风格的成因。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瓷器文化传播的历史意义。
【答案】
(1)成因:宋代重文轻武,文人士大夫阶层含蓄内敛的审美观影响瓷器风格;理学思想兴起,其严谨、穷理的精神影响着时代;不同艺术门类相互影响,丰富了艺术内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日益世俗化。
(2)意义:有利于瓷器艺术的发展和瓷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瓷器文化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促进了民族交融;瓷器文化随着对外贸易传播到海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融。
【解析】(1)成因:根据材料“秉承文人阶层审美趣味,展现出内敛含蓄淡泊典雅的美学气质.....宋代绘画宋词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趋于平淡素雅。天真清新的风格也反映在瓷器釉色的追求上,体现出浑然天成的自然美,反映出时代哲学的内涵。”结合所学从宋代重文轻武、理学兴起及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宋代瓷器风格的成因进行分析。
(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宋代定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互通、影响与传播。”可知有利于瓷器艺术的发展和瓷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根据材料“辽瓷中的白瓷渊源于定窑,金代磁州窑中的白釉黑花瓷器与北宋一脉相承。”可知瓷器文化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促进了民族交融;根据材料“宋代瓷器通过登州、扬州、杭州、明州、泉州、广州等港口销往世界各地,影响着各国瓷器的设计和生产。北宋瓷器的纹样也多采自中西亚诸国的装饰题材。”可知瓷器文化随着对外贸易传播到海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融。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成因及历史意义,注重考查材料信息的分层总结归纳,同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尤其是瓷器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7.图2、图3,图4分别是唐代、北宋、南宋进士籍贯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1)指出图2进士籍贯分布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因素。
(2)比较图2和图3、图4,说明宋代进士籍贯分布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答案】
(1)特征∶进士籍贯地理分布南北大致均衡,北方稍占优势。
因素∶唐代,国家统一,科举取士成为重要选官制度;唐代前期,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占多数,经济和文化发达,长安和洛阳作为政治中心具有特殊地位;经济重心南移,尤其安史之乱导致大量士人南迁,南方进士数量有所增加。
(2)变化∶进士籍贯地理分布南方超过北方,主要在东南和四川等地,尤其是东南地区。
解释∶进士分布区域的南移,首先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其次,南宋时期政治中心南移进一步促成了这一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交融与大一统的文化认同。
【解析】(1)特征:根据图1的状元分布来看,可知进士籍贯地理分布南北大致均衡,北方稍占优势。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选官方式的变化、当时的经济重心变化、政治中心地位及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占多数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变化:根据三幅图片对比可知,宋代的进士籍贯地理分布是南方超过北方,主要在东南和四川等地,尤其是东南地区。解释: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南移及民族融合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正确解读图片信息,认识到进士籍贯,即教育的发展水平与经济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与所学知识结合,对其成因等问题进行多角度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抻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2.我国古代商业经济繁荣,而宋朝更是迎来了大繁荣,以下诗句中描绘的是宋朝商业景象的是(
???)
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B.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轻帘上酒楼
D.海上盗船动盈百,东南西北候过客
3.下表为宋朝部分年份财政收入情况(收入计量单位:万贯)表。据此可知宋代:(
??)
时间
总收入
农业收入
农业占比%
工商业收入
工商业占比%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3559
2321
65
1238
35
宋熙宁十年(1077)
7070
2162
30
4911
70
宋天禧五年(1201)
5723
2762
48
2936
52
A.经济繁荣程度超越了唐代社会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C.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商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4.《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宋代(
??)
A.商业开始出现广告宣传
B.商业发展的限制有所突破
C.商业竞争活动较为激烈
D.民营手工业生产相对发达
5.北宋裴湘《浪淘沙?汴州》写道:“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另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这首词反映了(???

A.?隋朝运河的重大历史价值????????????????????????????????????B.?宋元时期市坊制走向崩溃
C.?北宋都城开放繁荣的景象????????????????????????????????????D.?南宋统一安定的盛世局面
6.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出现????????????????????????????????????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繁荣?????????????????????????????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阅读下面两幅图片,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封建政府优化商业环境
C.?纸币便于随身携带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9.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张载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下图是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
据此可推断出宋代(
??)
A.?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B.?文化重心的南移已完成
C.?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D.?经济发展决定文化水平
10.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朝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关注宗亲族道的提倡。家谱的修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这反映了宋以后(??

A.?宗法观念日益淡薄??????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C.?家谱社会功能衰退??????D.?地方政府的职能扩大
11.蹴鞠为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盛行于宫廷和民间,宋人记载“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下图为元代钱选所临摹的绘画作品《宋太祖蹴鞠图》。这说明(??
)
A.?艺术创作源于一定的社会现实
B.?绘画如实再现历史场景
C.?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
D.?古人普遍重视体育锻炼
12.宋朝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这说明宋朝(???

A.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
B.政府鼓励对外通商
C.打破传统的夷夏观念
D.民族政策开明开放
13.宋代城市出现很多新兴文化行业.尤以“卖酸文”最具特点。所售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指定,要求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能来点幽默调侃则为更佳。材料中的这种现象(??

A.?保障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B.?根源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C.?导致社会风气日趋败落???????????????????????????????????????D.?说明当时文人怀才不遇
14.胡宏《五峰集》记载:“北宋湖湘一带,有些客户或丁口蓄多,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三五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户而去了。”据此可知(??

A.?租佃关系日益普遍?????????B.?主客户间矛盾激化?????????C.?北宋商品经济发达?????????D.?客户人身相对自由
15.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在北宋时期,对作奸犯科的不法商人,户部规定,私贩香药而被人举报的商人,就按照法律受到被驱逐出行会的惩罚。这从侧面表明,这一时期(??

A.?行会得到法律认可?????????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瓷器造型、色彩追求意境、气韵,它一改汉唐瓷器丰满博大开阔圆润的艺术风范,秉承文人阶层审美趣味,展现出内敛含蓄、淡泊典雅的美学气质……宋代绘画、宋词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趋于平淡素雅。天真清新的风格也反映在瓷器釉色的追求上,体现出浑然天成的自然美,反映出时代哲学的内涵。通过宋瓷,我们可以发现宋文化的丰富内容。
——据王倩等《宋代瓷器与宋代文化品格》
材料二:宋代定窑、汝窑、官窑、越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互通、影响与传播。辽瓷中的白瓷渊源于定窑,金代磁州窑中的白釉黑花瓷器与北宋一脉相承。宋代瓷器通过登州、扬州、杭州、明州、泉州、广州等港口销往世界各地,影响着各国瓷器的设计和生产。北宋瓷器的纹样也多采自中西亚诸国的装饰题材。
——据李龙生、费利君《宋代瓷器文化的传播及其审美取向》
(1)结合史实、概括说明材料一中宋代瓷器风格的成因。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瓷器文化传播的历史意义。
17.图2、图3,图4分别是唐代、北宋、南宋进士籍贯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1)指出图2进士籍贯分布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因素。
(2)比较图2和图3、图4,说明宋代进士籍贯分布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