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官员的职责在于领导发布正确的、有益的、与法律相一致的政令。犹如法律指导官员,官员也应当这样指导人民,因此完全可以说,官员是说话的法律,法律是不说话的官员。”这反映出他的主张是(
)
A.政府官员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
B.真正的法律必定是正义和善良的
C.法律是约束政府官员行为的准绳
D.权力的行使必须服从法律的规定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法律指导官员……官员是说话的法律……”,可知,塞罗认为官员行政必须依据法律,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官员的职责在于领导发布正确的、有益的、与法律相一致的政令”,所以“政府官员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真正的法律必定是正义和善良的”,排除B项;法律对官员的不法行为进行约束,不能说“法律是约束政府官员行为的准绳”,排除C项。故选D项。
2.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一言论体现了(
)
A.正当审判程序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天赋人权原则
D.人人平等思想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法官判决某个嫌疑人有罪前,社会和个人不能将其当作罪犯处理,体现了未经审判证明有罪前,推定被控告者无罪即无罪推定原则,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并非“正当审判程序”原则,排除A项;天赋人权原则与未经审判证明有罪前,被控告者无罪等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并非要说明“人人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3.日耳曼人的家庭中,家长权虽大,但是家长做出重要的法律行为时,由于涉及全家利益,不能个人决定,而是要征得家庭中成年男子的同意。作为氏族成员,当本氏族有人受到外氏族人侵害时,必须与其他氏族成员共同复仇。这反映出日耳曼部落(
)
A.同态复仇观念严重
B.男性居于社会支配地位
C.维护贵族阶层利益
D.团体本位主义意识浓厚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中事关全家利益的重要决定,家长要征得主要家庭成员同意,氏族成员都要参加捍卫氏族利益和尊严活动等,反映出日耳曼部落具有浓厚的团体本位主义意识,D项正确;同态复仇观念严重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不是男性在部落中的社会地位,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维护贵族阶层利益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下列关于它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③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④批判宗教狂热,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①②③正确,B正确;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其并未主张宗教信仰自由,④错误。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5.西塞罗服膺于希腊文教的精深与高妙,但又在作品中多次强调:父亲、家庭生活、实践经验以及罗马人的习俗、法律、制度和传统等,比希腊学校和书本对自己的影响更重要。其主张
A.开创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强调家庭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C.弘扬罗马民族的传统文化
D.体现自然法理念的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西塞罗在称赞希腊文化的同时,更加强调罗马社会以及习俗、法律对自己的影响更大,这说明西塞罗是立足于民族立场,体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意在弘扬罗马民族的文化,C正确;A错在“开创”,排除;B在西塞罗的主张中并未体现,排除;自然法理念的影响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D。
6.嫁资是女子出嫁时带到夫家的笔财产。古罗马在法律上确立了嫁资返还制,规定夫妻离婚时,不管有无婚前协议,男方都必须将嫁资返还给女方,且返还的财产须与嫁资等值。嫁资返还利的施行
A.维系了婚姻与家庭的稳定
B.保证了妇女对婚姻的主导权
C.促成古罗马私法体系形成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
【答案】D
【解析】嫁资是女子出嫁时带到夫家的笔财产,从所有权来看,原本属于女性一方,因此罗马法中的嫁资返还制维护了女性的财产所有权,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性,D正确;嫁资返还制是在离婚情况下执行,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并不能维系婚姻与家庭的稳定,A排除;古代罗马是男权社会,婚姻的主导权在男性而非女性,排除B;嫁资返还制是罗马法律内容的一部分,题干中并未提及其和私法形成之间的关系,排除C。
7.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当有人种葡萄时偷用他人材料来做葡萄藤的支杆时,不许支杆的主人马上讨还材料,只许他向葡萄园主双倍诉追支杆的价值,只有在葡萄园终结的情形下才可取回支杆的原物。这案例说明在罗马
A.法律缺乏灵活和变通
B.审批程序缺乏公正性
C.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
D.贵族垄断法律的特权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有人种葡萄时偷用他人材料来做葡萄藤的支杆时,只许他向葡萄园主双倍诉追支杆的价值,只有在葡萄园终结的情形下才可取回支杆的原物,这样的处理方式保护了双方的私有财产,C正确;题干中的案例处理充分体现了灵活性,排除A;公正性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排除B;题干中并未针对特定群体,排除D。
8.恩格斯指出:“这部革命的法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对这部法典解释正确的是
A.体现权力制衡思想
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C.建立律师陪审制度
D.以习惯法为其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法国”可知是《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保护私有财产权,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关于国家权力和司法程序方面,与这部法的内容不符,故排除;这部法是对大革命中的一系列法律的总结,并继承了罗马法的精神,故D项错误。
9.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促进了十二铜表法、坎努里阿法、李锡尼法、波提利阿法、翟腾西阿法等的制定。由此,上层平民与贵族合流组成新贵,一般平民取得完整的公民权,在法理上成为共和国的主人,自由身份受到法律保护。据此可知,这些法律、法案的颁布
A.消除了共和国的阶级矛盾
B.扩大了共和国的社会基础
C.体现了罗马法的发展完备
D.加强了罗马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是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这些法律使得上层平民与贵族合流组成新贵,一般平民取得完整的公民权,在法理上成为共和国的主人,自由身份受到法律保护,说明共和国的统治基础得到扩大,B正确;共和国的阶级矛盾是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其依然存在,不可能消除,排除A;《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罗马法体系的完备,排除C;罗马共和国时期不是专制制度,排除D。
10.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
西塞罗意在表明(
)
A.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
B.法律必须是正义和公正的体现
C.法律必须维护广大罗马人民的利益
D.法律必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适应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可知西塞罗强调法律必须是正义和公正的体现,B正确;自然法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法则,并不是“自然法保护自然事物的法律”,排除A;任何一部法律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即罗马法主要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不是自然事物,排除C;题干中没有涉及民主政治问题,排除D。
11.美国某宪法修正案规定,“众议员名额,应按各州人口比例进行分配,此人口数包括一州的全部人口数,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无论合众国或任何一州,都不得承担或偿付因援助对合众国的作乱或反叛而产生的任何债务或义务”。据此判断,此修正案出台的背景是
A.1787年宪法导致大小州间的博弈
B.南北战争后公民数量增加
C.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
D.20世纪初民主观念不断发展
【答案】B
【解析】宪法修正案删去了“黑人只按五分之三的人口折算”,从增加的“无论合众国或任何一州,都不得承担或偿付因援助对合众国的作乱或反叛而产生的任何债务或义务”这句来看与南北战争有关,故B项正确;1787年宪法与致大小州间的博弈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2.1964年7月2日约翰逊总统签署了1964年《民权法案》,禁止仅仅因为种族、肤色、性别、宗教和出生国而拒绝雇佣某人。这是
A.美国公民自由平等的实现
B.美国公民积极斗争的结果
C.美国社会已消除种族歧视的体现
D.美国法律不具有阶级属性的体现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美国《民权法案》规定禁止雇工歧视,这是美国公民积极斗争的结果,B项正确;“自由平等的实现”“已消除种族歧视”表述过于绝对,AC两项错误;法律具有阶级属性,D项错误。
13.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下列罗马法的原则属于这一类的是
A.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B.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C.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
D.奴隶只是财产没有公民权,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答案】D
【解析】D选项体现了阶级差别,是罗马法局限性的体现;A选项指的是判罚重在证据,不是罗马法的局限性,不符合题意,排除;B选项指的是思想自由,不是罗马法的局限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选项指的是谁犯罪谁担责,不是罗马法的局限性,不符合题意,排除。
14.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贝卡利亚的说法体现了
A.无罪推定原则
B.社会契约思想
C.权力制衡原则
D.程序公正理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可知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15.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C.坚持程序公正,有罪推定
D.主张法律的稳定性,反对朝令夕改
【答案】C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坚持无罪推定原则,C符合题意;A、B、D三项特征图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罗马法的发展史上,万民法成长和法学家活跃时期是罗马法律和法学空前繁荣昌盛时期。这一时期,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极兴盛,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各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所有这些不仅在客观上提供了建立统一法律体系的要求,而且也为法律的发展和法学的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也在罗马境内流行起来,它提出的理性、正义、诚实等理念为法律找到了一个更加高尚和神圣的目标。
——摘编自郭守兰、曹全来《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前期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了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国国王的武装起义,并迫使其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共63条,其中,第12条和14条规定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封建大会议;第30条规定: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61条规定: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63条规定: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
——摘编自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
材料三
美国宪法虽然产生于独立战争的革命胜利之后,但它深受英国等欧洲大陆启蒙思想的影响,是最先以成文法的形式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宪政化的楷模。同时也是美国人宪政实践的总结,并具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美国宪法的创制与实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宪政文化,其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典型地体现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组织原则,有关公民权利的宪法修正案即人权法案反映权利至上、公权力依程序行使的法治原则。用宪法形式确立的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制衡的政治架构和宪政运作范式,是对西方法治观念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其独特的法律文化意义。
——据季金华、金成富《美国宪法的成长及其法律文化意义探析》整理
(1)根据史料一,概括影响罗马法发展的因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大宪章》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根据史料三,概括美国宪政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制定的目的。
【答案】(1)因素:政局的稳定与领土的扩张;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增强;商品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平等权利的发展。
(2)特点:法律至上,法律对王权有限制作用;注重保护私有财产;重视对法律的监督和落实;注重保障臣民的自由与权利。原因:中世纪英国国王与贵族形成的契约关系、政治协商传统;随着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激化,臣民反专制的斗争激烈;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意识高涨。
(3)原则:权力制衡、人民权利至上、程序优先。目的: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人民主权和自由。
【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可知影响罗马法的因素是政局的稳定与领土的扩张;根据材料一“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可知影响罗马法的因素是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增强;根据材料一“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极兴盛,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可知影响罗马法的因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各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可知影响罗马法的因素是各族人民平等权利的发展。
(2)特点:根据材料二“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封建大会议”可知英国《大宪章》坚持法律至上,法律对王权有限制作用;根据材料二“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可知英国《大宪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根据材料二“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可知英国《大宪章》重视对法律的监督和落实;根据材料二“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可知英国《大宪章》注重保障臣民的自由与权利;原因:根据材料二“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前期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可知中世纪英国国王与贵族形成的契约关系、政治协商传统;根据材料二“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了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国国王的武装起义”可知随着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激化,臣民反专制的斗争激烈;根据材料二“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可知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意识高涨。
(3)原则:根据材料三“典型地体现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组织原则”可知美国宪政的原则是权力制衡的原则;根据材料三“有关公民权利的宪法修正案即人权法案反映权利至上”可知人民权利至上的原则;根据材料三“公权力依程序行使”可知程序优先的原则;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设计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的机制,将权力关在了笼子里,限制了政府的权力,促进了政治的现代化;根据材料三“公民权利的宪法修正案即人权法案反映权利至上”可知美国宪政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民主权和自由。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国家婚姻法受到中世纪教会法的很大影响。西欧中世纪的教会法学家认为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男女双方的自愿同意是婚姻构成的必要条件,没有自由意志就没有婚姻,夫妻的结合不仅是肉身的,而且是心灵和精神的。使用于教会法庭的“纠问式程序”是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12世纪末叶开始,控诉式程序在西欧司法中的主流地位逐渐被纠问式程序所取代。在原则上,匿名检举及刑讯逼供是被禁止的,控诉的罪名必须明确告知被告,并允许被告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教会法对现代法学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将基督教之“爱”这一抽象和普遍的核心价值观放置于该法律体系的顶端,成为凌驾于具体法律条文之上的指导原则,使它明显有别于历史上的许多世俗法体系。由于规则和生活之间的不协调和模糊关系,如果没有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展于法条之上的控制原则,对法律条文的偶像崇拜很容易导致法律为既得利益和特权阶层服务。
——摘编自彭小瑜《教会法研究:历史与理论》
材料二
不可拜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妄称神耶和华的名字;星期日为圣日,不可劳作;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和他一切所有的。
——《圣经·摩西十诫》
(1)结合所学,分析中古时期教会法产生和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教会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教会法的积极影响。
【答案】(1)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国教;日耳曼人征服欧洲后,接受了基督教;中古时期欧洲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受到基督教影响。
(2)以爱为基础,以人为本;倡导婚姻自由;司法程序追求公开、公平、公正、诚信;与宗教信条紧密结合。
(3)通过教会法,引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道德价值判断,起到了教化的作用;教会法的一些法制原则影响后世法律;教会法中蕴含着传统文化,对欧洲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从基督教在欧洲的地位角度分析。
(2)根据材料一“将基督教之‘爱’这一抽象和普遍的核心价值观放置于该法律体系的顶端”“男女双方的自愿同意”“匿名检举及刑讯逼供是被禁止的”“被告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如果没有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展于法条之上的控制原则,对法律条文的偶像崇拜很容易导致法律为既得利益和特权阶层服务”等以及材料二概括。
(3)可从法律、教化和文化传承角度阐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官员的职责在于领导发布正确的、有益的、与法律相一致的政令。犹如法律指导官员,官员也应当这样指导人民,因此完全可以说,官员是说话的法律,法律是不说话的官员。”这反映出他的主张是(
)
A.政府官员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
B.真正的法律必定是正义和善良的
C.法律是约束政府官员行为的准绳
D.权力的行使必须服从法律的规定
2.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一言论体现了(
)
A.正当审判程序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天赋人权原则
D.人人平等思想
3.日耳曼人的家庭中,家长权虽大,但是家长做出重要的法律行为时,由于涉及全家利益,不能个人决定,而是要征得家庭中成年男子的同意。作为氏族成员,当本氏族有人受到外氏族人侵害时,必须与其他氏族成员共同复仇。这反映出日耳曼部落(
)
A.同态复仇观念严重
B.男性居于社会支配地位
C.维护贵族阶层利益
D.团体本位主义意识浓厚
4.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下列关于它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③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④批判宗教狂热,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西塞罗服膺于希腊文教的精深与高妙,但又在作品中多次强调:父亲、家庭生活、实践经验以及罗马人的习俗、法律、制度和传统等,比希腊学校和书本对自己的影响更重要。其主张
A.开创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强调家庭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C.弘扬罗马民族的传统文化
D.体现自然法理念的深入人心
6.嫁资是女子出嫁时带到夫家的笔财产。古罗马在法律上确立了嫁资返还制,规定夫妻离婚时,不管有无婚前协议,男方都必须将嫁资返还给女方,且返还的财产须与嫁资等值。嫁资返还利的施行
A.维系了婚姻与家庭的稳定
B.保证了妇女对婚姻的主导权
C.促成古罗马私法体系形成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
7.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当有人种葡萄时偷用他人材料来做葡萄藤的支杆时,不许支杆的主人马上讨还材料,只许他向葡萄园主双倍诉追支杆的价值,只有在葡萄园终结的情形下才可取回支杆的原物。这案例说明在罗马
A.法律缺乏灵活和变通
B.审批程序缺乏公正性
C.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
D.贵族垄断法律的特权
8.恩格斯指出:“这部革命的法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对这部法典解释正确的是
A.体现权力制衡思想
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C.建立律师陪审制度
D.以习惯法为其基础
9.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促进了十二铜表法、坎努里阿法、李锡尼法、波提利阿法、翟腾西阿法等的制定。由此,上层平民与贵族合流组成新贵,一般平民取得完整的公民权,在法理上成为共和国的主人,自由身份受到法律保护。据此可知,这些法律、法案的颁布
A.消除了共和国的阶级矛盾
B.扩大了共和国的社会基础
C.体现了罗马法的发展完备
D.加强了罗马封建专制统治
10.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
西塞罗意在表明(
)
A.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
B.法律必须是正义和公正的体现
C.法律必须维护广大罗马人民的利益
D.法律必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适应
11.美国某宪法修正案规定,“众议员名额,应按各州人口比例进行分配,此人口数包括一州的全部人口数,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无论合众国或任何一州,都不得承担或偿付因援助对合众国的作乱或反叛而产生的任何债务或义务”。据此判断,此修正案出台的背景是
A.1787年宪法导致大小州间的博弈
B.南北战争后公民数量增加
C.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
D.20世纪初民主观念不断发展
12.1964年7月2日约翰逊总统签署了1964年《民权法案》,禁止仅仅因为种族、肤色、性别、宗教和出生国而拒绝雇佣某人。这是
A.美国公民自由平等的实现
B.美国公民积极斗争的结果
C.美国社会已消除种族歧视的体现
D.美国法律不具有阶级属性的体现
13.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下列罗马法的原则属于这一类的是
A.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B.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C.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
D.奴隶只是财产没有公民权,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14.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贝卡利亚的说法体现了
A.无罪推定原则
B.社会契约思想
C.权力制衡原则
D.程序公正理论
15.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C.坚持程序公正,有罪推定
D.主张法律的稳定性,反对朝令夕改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罗马法的发展史上,万民法成长和法学家活跃时期是罗马法律和法学空前繁荣昌盛时期。这一时期,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极兴盛,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各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所有这些不仅在客观上提供了建立统一法律体系的要求,而且也为法律的发展和法学的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也在罗马境内流行起来,它提出的理性、正义、诚实等理念为法律找到了一个更加高尚和神圣的目标。
——摘编自郭守兰、曹全来《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前期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了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国国王的武装起义,并迫使其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共63条,其中,第12条和14条规定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封建大会议;第30条规定: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61条规定: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63条规定: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
——摘编自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
材料三
美国宪法虽然产生于独立战争的革命胜利之后,但它深受英国等欧洲大陆启蒙思想的影响,是最先以成文法的形式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宪政化的楷模。同时也是美国人宪政实践的总结,并具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美国宪法的创制与实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宪政文化,其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典型地体现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组织原则,有关公民权利的宪法修正案即人权法案反映权利至上、公权力依程序行使的法治原则。用宪法形式确立的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制衡的政治架构和宪政运作范式,是对西方法治观念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其独特的法律文化意义。
——据季金华、金成富《美国宪法的成长及其法律文化意义探析》整理
(1)根据史料一,概括影响罗马法发展的因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大宪章》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根据史料三,概括美国宪政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制定的目的。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国家婚姻法受到中世纪教会法的很大影响。西欧中世纪的教会法学家认为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男女双方的自愿同意是婚姻构成的必要条件,没有自由意志就没有婚姻,夫妻的结合不仅是肉身的,而且是心灵和精神的。使用于教会法庭的“纠问式程序”是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12世纪末叶开始,控诉式程序在西欧司法中的主流地位逐渐被纠问式程序所取代。在原则上,匿名检举及刑讯逼供是被禁止的,控诉的罪名必须明确告知被告,并允许被告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教会法对现代法学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将基督教之“爱”这一抽象和普遍的核心价值观放置于该法律体系的顶端,成为凌驾于具体法律条文之上的指导原则,使它明显有别于历史上的许多世俗法体系。由于规则和生活之间的不协调和模糊关系,如果没有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展于法条之上的控制原则,对法律条文的偶像崇拜很容易导致法律为既得利益和特权阶层服务。
——摘编自彭小瑜《教会法研究:历史与理论》
材料二
不可拜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妄称神耶和华的名字;星期日为圣日,不可劳作;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和他一切所有的。
——《圣经·摩西十诫》
(1)结合所学,分析中古时期教会法产生和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教会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教会法的积极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