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1 19:47: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
3.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难点】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
二、新课讲解
模块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1)概况:
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2)结果:
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
等在长沙遇害。
(3)影响: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绍兴起义
(1)概况:
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
(2)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1)概况:
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2)结果: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广州黄花岗起义
(1)背景: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2)概况:
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逃走。
(3)结果: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出示图片: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秋瑾
徐锡麟
(4)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尽管清政府加紧镇压革命运动,但野火烧不尽,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超链接视频:武昌起义
模块二、武昌起义
1.准备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中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2.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①领导机构: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②领导人:起义总部由蒋翊武任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孙武任参谋长。
3.爆发的直接原因
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4.概况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人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5.成果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6.发展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缆分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自19世纪末开始(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和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因为它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所以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
7.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辛亥革命》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