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春
秋
战
国
东
周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因与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
公元前
476年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
1046年
西周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了解春秋时期经济、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
2、了解王室衰微的表现、原因。
3、识记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理解春秋争霸影响。
学习目标
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2.手工业:扩规模大,青铜业、冶铁业、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3.商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更多使用。
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结合课本29页归纳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春秋之期,民用铁器耕作。”
——《管子》
【文字记载】
【考古发现】
春秋铁农具
牺
(xī
)
尊
春秋晚期
楚国在春秋时期,已可能使用铜或铁犁铧和牛耕技术。
——《春秋时期楚国的经济发展》
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春秋铁制农具
北京人使
用的石器
河姆渡人使
用的骨耜(sì)
商周时期的青铜铲
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笨重,使用不方便
硬度不够,不够锋利不耐用
青铜虽硬,韧性不好,易断
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
耕作技术(方法):
刀耕火种——耒耜耕作——精耕细作
春秋牛耕画像砖
牛耕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重要革新
人力
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畜力
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
春秋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方面会有何变化?
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
私田出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矛盾
分封制瓦解
王室衰微
诸侯崛起
春秋:
?
周王直接管辖
洛邑一带
诸侯
王命,各自为政
诸侯
分封土地,
设郡、县,委派官员
诸侯
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西周:
分封制
天下土地都是周王的
天下人都是周王的臣民
层层分封土地、人口
诸侯定期向周王缴纳贡
仅
不听
不再
不再
分封制瓦解
二、王室衰微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
——-《左传·桓公五年》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
人口
天子与诸侯
关系
西周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地位
东周
直辖方圆百里
直辖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
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东周王室实力与西周相比有什么变化?
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
分封制逐步瓦解
诸侯崛起,争霸。
原因:
表现:
结果:
二、王室衰微
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
2.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听从王命。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1)王室衰微;
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争斗
晋文公
齐桓(huán)公
1.诸侯争霸的原因:
2.春秋霸主(时间先后)
秦穆公
楚庄王
吴王阖(
hé
)闾(lǘ)
越王勾践
三、诸侯争霸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
旗号,号令诸侯。
海洋
海洋
“齐国是东方一
个大国,临海,
盛产鱼盐矿藏,
经济富庶。
——朱绍侯《中国
古代史》
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温馨提示:可从齐国的地理位置、齐桓公的政策等方面思考)
1.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富庶
2.任用管仲成功改革
3.打着“尊王攘夷”旗号,号令诸侯
海
海
江
水
淮
水
渭
水
洛邑
周
河
水
汉
水
春秋形势图
齐桓公
楚庄王
秦穆公
晋文公
周王城
封国都邑
卫
燕
鲁
齐
宋
吴
越
楚
秦
晋
春秋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首霸
“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
“攘夷”: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材料1: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生产被破坏,田地荒芜。
结合材料,分析归纳春秋争霸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3.诸侯争霸的影响:
春秋初期有140多个诸侯国
春秋后期诸侯国数量只剩十几个
(温馨提示:从诸侯国数量变化上思考)
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
材料2:
材料3:春秋时,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号令诸侯抵抗……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齐
晋
秦
楚
吴
越
周
春秋时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促进了民族交融
材料4:春秋时,诸侯国为了能在战争中取胜或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以增强实力。如: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推动各国变法图强,促进社会变革
归纳春秋争霸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1.消极影响:
2.积极影响:
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
促进了大规模民族交融。
推动各国变法图强,促进社会变革。
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方法:
①要一分为二,客观评价;
②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评价。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
你认为春秋争霸战争实质是什么?
性质(实质):奴隶主贵族之间,大国兼并小国的掠夺战争,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具有非正义性。
老马识途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连一连】
问鼎中原
齐
晋
楚
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灾难痛苦
局部统一
民族交融
改革图强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发展)
大变革时代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