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章
科学入门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估测中,最可能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
A.?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
?
B.?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40℃
C.?一袋装牛奶的体积为0.2L?
?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00mm
2.体温计水银面指在
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
?
A.?只有第一、二次确?
??
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
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3.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的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在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的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D.?分析与论证
4.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
)
?
A.?一样大
?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
D.?无法判定
5.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2
℃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
A.?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2
℃
B.?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约为70%时萌发率最高
?
C.?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高,萌发率越高
?
D.?该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含水量无关?
6.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
A.?大于15毫升?
?
B.?等于15毫升
?
C.?小于15毫升
?
D.?无法确定
7.小明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
?
A.?2.38厘米?
?
B.?2.23厘米?
?
C.?2.227厘米
?
D.?2.2267厘米
8.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
?
A.?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
?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
D.?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9.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39.5℃和
37.5℃,那么(?
?
)
?
A.?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
B.?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
C.?他的体温在37.5至39.5℃?
D.?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10.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2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
?
)
?
A.?60℃?
??
B.?65℃?
?
C.?50℃?
D.?40℃
11.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
B.?厘米、分米、毫米、米
?
C.?毫米、分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12.小吴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50厘米,这本书共有30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
?
A.?0.05毫米?
??
B.?0.005厘米
?
C.?0.01厘米?
D.?0.1毫米
13.现有量筒、水和刻度尺,要想比较精确地测量1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应选用的方法是(?
?
)
?
A.?用刻度尺测出1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和厚度,再用圆柱体体积公式求得
B.?将15枚一元硬币投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15枚一元硬币的总体积,然后除以15,得出1枚一元硬币的体积
?
C.?将1枚一元硬币投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
D.?以上方法都不行
1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
A.?120米=120米×(1/1000)=0.12厘米
?
B.?250米=250米×100厘米=25000厘米
C.?4000厘米=4000×(1/100)米=40米
?
D.?355微米=355×(1/1000)米=0.355米
15.如图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若气温降低时(?
?
)
A.?气体收缩,液面上升?
?
B.?气体收缩,液面下降
?
C.?液体收缩,液面上升?
?
D.?液体收缩,液面下降
16.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主要原因是(?
?
)
?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17.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
B.?减少刻度尺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
C.?减少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观察
?
D.?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18.酒精有很强的挥发性,也就是说很容易从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实验发现,酒精在挥发时,要从原来的酒精液体中带走很多热量,而使剩余的酒精温度降低。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
)
?
A.?一直升高?
?
?
B.?一直降低
?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再不变
19.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0℃的水温度高
?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
D.?无法比较
20.一次国王故意刁难阿凡提,让他在众臣面前说出眼前的池塘里有多少桶水,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
)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
B.?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
C.?测量的工具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4分)完成以下换算。
25cm=__________um;??
16mm=__________dm;?
0.88L=__________mL=__________m3
22.?(6分)上图中温度计测量原理为__________。图中甲和乙所示的温度为:甲读作__________;乙读作__________。
23.?(6分)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_____cm;乙__________cm;丙__________cm。
INCLUDEPICTURE
\d
"http://teacher.new-:8080/source/images/uploads/question/296293/1631514888985474.png"
\
MERGEFORMATINET
24.?(10分)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1)如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若量筒内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__。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4分)
25.?(6分)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8分)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
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
?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为了验证猜想一,比较实验序号1和3,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者下落时间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
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
)
???????????
A.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2.D
3.B
4.C
5.B
6.A
7.B
8.C
9.D
10.D
11.D
12.D
13.B
14.C
15.A
16.C
17.A
18.D
19.C
20.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4分)2.5×10-5;0.16;880;8.8×10-4
22.?(6分)液体的热胀冷缩;零下二十二摄氏度;三十八摄氏度
23.?(6分)1.2cm;1.40
cm;1.70
cm
24.?(10分)(1)10mL;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20cm3(2)B,C(3)偏大?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4分)
25.?(6分)(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其他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26.?(8分)(1)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无关;(2)不相等;纸团所受的空气阻力较大,不能忽略不计(或者答纸团的下落不能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3)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