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7-07 16:3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 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内容
二、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第二节
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1. 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动物和植物。
2.农业生产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类
按投入多少分类
按产品用途分类
种植业、畜牧业、
林业、渔业、副业
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
密集农业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农、林、牧、副、渔)
光照
热量
地形
土地
水分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技术装备
生产技术
3.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三大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
科学技术(农业技术)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
国家政策
知识拓展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量 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决定种植制度和农作物的栽培方法,关系到农作物的种类。
照光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不同地区光照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土地 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方式,而且,不同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不同肥力的土地,表现出的生产力不同。
地形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而不同。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立体农业。
水分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分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又是动植物生存、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输送者,一切农业生产过程只有在水分的作用下才能顺利完成。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自然条件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农业生产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思考
①热量。
甘蔗的生长习性是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古巴气候湿热,土壤肥沃,适宜甘蔗生长。
②光照
吐鲁番盆地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对长绒棉和葡萄优良品种的形成非常有利,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长绒棉和葡萄生长良好。
③地形。
天山位于纬度较高的西北内陆,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明显。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赶往高山草甸(夏季牧场);冬季将牲畜赶往气温较高的山麓地带(冬季牧场)。
④地形。
由于其海拔不同,热量分布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生长期越短。因此,不同海拔地区的农作物的品种也不同。
知识拓展
科学技术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科学技术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劳动力 劳动力,主要涉及数量和素质,不同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比如技术装备的应用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数量,但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技术装备 农业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劳动力不断地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生产技术 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如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培育的杂交水稻,因单产高而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种植方式 种植方式主要有单作、间作、套作、连作等。采用不同种植方式,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空气等资源,并且可以做到养分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
耕作制度 由于不同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耕作制度,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等。一个区域在确定了农作物种类和数量后,要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以提高生产率。
思考
答案:①培育良种(生产技术) 
②机械化(技术装备)
③节水技术(生产技术)
社会经济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交通
运输
政策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最为突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影响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起着鼓励、限制、调整、决策的作用。如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促进了相关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政策,对我国的农业区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拓展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在农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因素。
思考
答案:①交通运输条件 
②交通运输条件 
③市场需求和优良品种引进政策 
④运输条件 
⑤市场供求变化
知识拓展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农业的产生背景是什么?
2.绿色农业的含义是什么?
3.绿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何不同?
4.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有哪些?
5.绿色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什么是绿色食品?
近些年来,农业生产的弊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高成本、高污染、土壤退化、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依赖、单一化经营所导致的病虫害等。农产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物技术为基础,通过生物工程推动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自然变换与农产品品质提高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
绿色农业必须以“绿色”为核心,妥善处理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
知识拓展
无污染、无公害、强调环境、资源与人的和谐统一性。
是指那些没有使用过化肥和农药,也没有经过基因工程和辐射处理的食品。
二、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农业地域类型是在农业生产出现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即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自给自足
“小而全”
分 散
“千篇一律”
商品化
专业化
集 中
地域分工
粗放型
集约型
3、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4.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及各地域类型的关系
按投入状况分
粗放农业
密集农业
按生产对象分
种植业
热带雨林的迁移农业
种植园农业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游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畜牧业
按产品用途分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注意: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些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同时也是农业生产类型的名称。
自给农业
集约农业(密集农业)
混合农业
商品农业
产品自给自足
种植业畜牧业并重
5.世界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种植园农业
种植经济作物 商品率高
商品率高
劳动、资金、技术投入高
自给农业
农民生产的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用来满足自己及家庭享用。例:游牧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水稻种植业
知识拓展
游牧业
水稻种植业
集约型农业
在单位面积上投入比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农业类型。分为劳动集约型、资金集约型、技术集约型。例如:水稻种植业、温室大棚、转基因农产品种植。
知识拓展
混合农业
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例如: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我国珠江三角的基塘农业。
知识拓展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商品农业
农产品以销售为目的农业生产,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农业都属这种类型。例如: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等。
知识拓展
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
地中海式农业
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属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优势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柑橘、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
知识拓展
种植园农业
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
大规模的集约型的农场。种植作物主要有:橡胶、咖啡、可可、油棕、剑麻、
香蕉、菠萝等。
知识拓展
橡胶生产
咖啡树
我国海南省农业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山东以旱田为主,两年三熟,只能生长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不同
课堂练习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原因是什么?
答案:土壤条件不同
课堂练习
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在A、B、C、D、E处进行区位选择,并简单说明理由。
课堂练习
小麦
平地,面积大,也有水灌溉,距城镇远,地价低。
乳牛
因鲜牛奶易变质,应选择在距城镇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花卉
花卉要保鲜且其生长需大量的水,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 地方合理
养鱼
有水库
果园
丘陵山区,适宜发展经济林业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分析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知识拓展
(1)高温多雨的气候 (2)比较平坦的地形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为主,
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口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水田不适宜大型机械作业 发展小型农机具
水利工程量大 生长过程需大量水分;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大力投资
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靠传统经验 加大
科技投入
知识拓展
1.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与影响的主要区位因素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培育优良品种
B.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节水灌溉技术
C.河西走廊粮棉生产—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D.天山地区的冬夏季牧场—水平方向上的气候差异
课堂练习
D
B
2.影响反季节蔬菜的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①气候②市场需要③农业生产技术发展④对热量条件的改造⑤国家政策⑥交通条件 (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①②④
③⑤⑦

①②③④⑥⑦

②③④⑥⑦
①⑤
小麦:
世界的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区。原因是小麦的耐旱能力较强,其成熟期需要充足的光热条件。
玉米:
多分布在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等地。这是因为这里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适合玉米生长。
水稻: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降水丰富的地区,在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南欧的一些地区和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水稻。原因是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
课堂练习
水田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南方地区,在北方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水田多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
旱地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在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南方丘陵山地亦广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