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七上语文第16课《化石吟》精品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七上语文第16课《化石吟》精品资料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08:39:13

文档简介

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新课标七上语文第16课《化石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设想:
教学时要注意诗的韵律,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要注意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课前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走访有关专家,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化石了解多少?(学生回答)看来大家对化石有一定的了解,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等。面对化石我们会产生许多遐思,今天让我们走进张锋的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看看作者面对化石抒发了什么感情?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裹藏(guǒ) 骸(hái)骨 潜(qián)行 躯壳(ké) 猛犸(mǎ)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幽雅) 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悄然)
③称赞而且佩服。(叹服) ④(草木)青翠茂盛。(葱茏)
⑤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海枯石烂)
2、、听配乐范读,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3、根据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小组内一听一读式交流。
5、朗读展示。
6、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理解题目的含义: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从结构与内容上看文章是如何展开的呢?   
示例:本诗共七节,可分三层来理解:1、2节是第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3、4、5、6节是第二层,为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具体内容。最后一节为第三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
三、问题探究:(
学生自己根据对课文的整体掌握提出问题,教师加强引导。
预设:
1、你觉得第一、二节作者采用问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提示:诗歌1、2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排比),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引出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3、为什么第3节中用“你”这一人称?
“你”指代苏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
4、你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示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生命科学的大门。
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发挥想象说一下)
生命的起源。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火,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海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生物进化的历程。原始的生命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植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人类的出现。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上生活。后来,地球上一些地区,气候变得干燥了,森林减少了。在这些地区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来寻找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它们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人类。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有的灭绝了,有的就逐渐进化成现代的类人猿。
6、齐读课文,思考: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7、你学到了那些写作技巧?
示例:开篇采用问句的形式,引发遐想;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等。
课堂小结: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能吟,能唱,琅琅上口,又便于记忆等优点。作为说明文的一种表述形式的科学诗是借助诗歌向人们传播知识和信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又焕发了艺术性。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给人深深地教育和启迪,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作业:1、积累本课所学字词。
2、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惊讶,阅读全诗请选择一种化石,合理想像,写一段故事,体裁不限。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3 页(共18张PPT)
海螺化石
张锋
字词掌握:
裹藏 ( )
骸骨 ( )
潜行 ( )
躯壳 ( )
猛犸 ( )
guǒ
hái
qián


字词掌握: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
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
③称赞而且佩服。 ( )
④(草木)青翠茂盛。 ( )
⑤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
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
幽雅悄然叹服葱茏
海枯石烂
听配乐范读,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本文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一层:通过问句,
引发想像
设疑
遐思
答疑
结构完整
有放有收
有问有答
1—2
二层:具体抒写,
认识化石
3—6
三层:回应发问,
首尾照应
7
问题探究:
1、你觉得第一、二节作者采用问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为什么第3节中用“你”这一人称?
提示:诗歌1、2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排比),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引出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你”指代苏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
问题探究:
你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示例: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设问——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拟人——和化石对话,自然亲切
示例: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
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
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问题:亿年前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发挥你的想象力,描绘一下
齐读课文,思考: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你学到了那些写作技巧?
示例:开篇采用问句的形式,引发遐想;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等。
作业:
1、积累本课所学字词。
2、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惊讶,阅读全诗请选择一种化石,合理想像,写一段故事,体裁不限。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新课标七上语文第16课《化石吟》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骸( )骨腐( )朽躯( )壳裹藏( )( )潜( )行
2、解释词语
  ①腐朽:
  ②化为乌有:
  ③潜行:
  ④海枯石烂:
  ⑤葱茏:
⑥叹服:
3、《化石吟》是一首 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你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 的意思。
4、选词填空:
①请向我一一讲述那 的神话。
A、奇异 B、奇幻 C、奇丽 D、奇妙
②你把我的 引向远古。
A、思路 B、 思潮 C、思绪 D、思想
③时光在你脸上 道道皱纹。
A、留下 B、 写下 C、埋下 D、刻下
④黑色的躯壳 着生命的信息。
A、包藏 B、隐藏 C、裹藏 D、掩藏
二、课内阅读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术师,卓越的雕刻家!
1、所选这几节紧承诗的第二节中一句展开。
 
2、第一节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么样的理论?“平凡的真理”是什么意思?
  
3、所选部分第二节是什么意思?
  
4、皱纹和化石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
 
5、从选文看,诗句发展到第节时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是诗人由衷的赞叹。
  
6、诗中称化石为“你”有什么好处?
三、课外链接
长城谣
席慕容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夜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认真阅读全诗,分别概括三节诗的内容。
2、在第一节诗中,为什么说长城“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根据你的理解回答。
3、第二节画线的句子如何理解?
4、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根据你的理解简要的说说。
四、中考链接:
(2009湖北襄樊)
一位哲人曾说过:“不仅会在欢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时微笑。”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人生需要微笑,让我们用微笑面对生活吧。现在班上将要举行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拟写标语;
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答案:一、1、háifǔqūguǒcángqián2、①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②变得虚幻,不存在。③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④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⑤青翠茂盛。⑥称赞而且佩服。3、赞颂化石 赞颂4、1.B 2.C 3.D 4.C
二、1、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2、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思接近即可3、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4、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写真。5、令人叹服的大自然6、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三、1、第一节写长城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的见证;第二节写长城经历磨难,引起作者思念;第三节写作者对家乡的思念。2、说明长城在冷静的思考。3、长城最伟大,值得赞颂,但不够完美,它毕竟是中国历史上为固守御敌才动用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修成的。4、表达作者思念故乡之情。通过对长城历史的描绘,对家乡典型风光的描绘,反映作者思乡情怀。
四、示例一:烦恼全抛去,快乐心中留;示例二:阳光拨开阴霾,微笑驱散烦恼;示例三:把痛苦抛到脑后,让微笑与我们同行。(语言简洁,意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