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07 17:1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邹忌
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
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嬉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入朝见威王
复问其妾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上书谏寡人者 谤讥于市朝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给蓝色的字注音

zhāo
kuī
cháo
qiè
shú
jiàn
bàng
jiàn

朗读课文
1.注意不读错音
2.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
3.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
4.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言。
翻译课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名作动,穿戴

原意为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这里指“照”

对别人说话,“谓····曰”,即“对····说”

谁,哪个
倒装句: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对邹忌的尊称

极,很
何能
怎么能

赶得上
城北徐公
住在城北的徐公,公是尊称
不自信
自己不相信。“自”是“信”的宾语,否定句式,代词作宾语,前置。

顺接连词,承上启下,释为:于是

介词,后省略了“之”(客)
不若
不如,不及

同“熟”,有“仔细”的意思。

指上文所说的“与徐公孰美”那件事。



主谓之间,取独

形作动。美我,以我为美。


古文中常见的判断句式,用来表示原因。
翻译课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确实
千里

指纵横各千里,这里是约数,极言地域之大。
百二十城
一百二十座城镇。约数,极言城镇之多。

否定性代词,相当于“没有谁”
四境
四方边境,国界

指代上面的“宫妇左右”等几种情况

形容词,表示受蒙蔽的程度,可译为“厉害”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当面指责
劝谏
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讽
使……听到
刚,才
不时,有时候
偶尔
进谏
满一年
即使
进谏的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指齐王纳谏这件事
朝见


通假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

通“又”,整数和零数之间
孰视之

通“熟”,仔细
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名作动,穿戴
妻之美我者
妾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形容词意动,以·····为美
闻寡人之耳者

动作使动,使·····听到
古今词义
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地点、处所
能谤讥于市朝
明日
明日
古义:第二天
今义:即将到来的下一天
谤讥
古义:议论
今义:诽谤讥讽
特殊句式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
判断句
客从外来,与坐谈
于是入朝见威王
暮寝而思之
省主语
省宾语
客从外来,与座谈
固定句式
吾与徐公孰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与
与····孰、孰与,表示比较选择,意思是”跟····相比,哪个····
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思考
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
思考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感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
感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感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人物心理
邹忌: 炫耀、不自信
妻:赞美偏爱
妾:畏惧讨好
客:敷衍迎合
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思考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
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问 美
 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徐公美?
我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
比 美
思 美






孰视: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
相 貌
邹忌比美(开端)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生活中的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思考
皆以美于徐公
妻私臣
妾畏臣
客求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求王
王之蔽甚矣
(生活小事)
(国家大事)
以小见大
类比
说理
邹忌讽谏(发展)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思考
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赏
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
中赏:上书谏寡人者
下赏: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令初下: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变
齐王纳谏 (高潮)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一、开端:邹忌比美
二、发展:邹忌讽谏
三、高潮:齐王纳谏
四、结局:四国朝齐
总结全文
情节结构
讽谏手法
一、类比说理
二、以小见大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课件展示:
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缘事及理;忠于职守,足智多谋;善于辞今,勇于进谏。
齐威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闻过则改;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比干:剖腹挖心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
魏征:死谏 唐太宗:明君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比干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是敢于直言劝谏,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爱国者,被称为“亘古忠臣”。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但有更多的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请你举出这样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为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立下汗马功劳。他直言敢谏的可贵品格和辅国治世的深刻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文化坐标和鲜明符号,为后人提供了宝贵镜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主张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但在位者都不能接受屈原的正确主张,反而因为他坚持己见而加以惩罚。在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后,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
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国内政治修明 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字,富有现力,值得品味,请结合你的阅读理解,说一说“善”字表明了齐威王怎样的态度?(至少两点)
既表现了齐威王对邹忌一番话的心悦诚服,也表现了他深受启发,感到自己受蒙蔽之深,并且痛下决心,改革弊政,又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他的矜持与尊贵。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以己比君,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①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小以利害。
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
(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是: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要胸怀宽广,良药苦口利于行,善于听取别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理国家或工作、学习等方面谈)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进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众的意见。
(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心接受师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善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再  见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