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07 17:1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班级: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规范表述人物形象特点,学会鉴赏人物形象。
2、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学习重点:学会鉴赏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知识准备】
常见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
象。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时也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非作者自己)。
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自主探究】
1、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鉴赏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
【典题导航】
1、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参考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调皮天真的个性特征。
【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⑴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⑴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1分)、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1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1分)、勇敢(1分)的采莲姑娘。
⑵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2分,“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写“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2分)。③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2分,如写“动作描写”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