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物质的转化规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物质的转化规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8 15: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转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我今天执教的内容是浙教版科学第册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转化的规律》,教学基于初中阶段金属,非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等性质的学习的基础上,对所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
学情分析
?
教学对象是初三的学生,处于初中复习备考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建立物质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建构物质转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学习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以及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知识的整合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
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及应用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设计意图:通过物质的分类,回顾到不同的物质,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所遵循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中元素,元素组成了不同的物质,每年有100多万种物质被科学家发现或者制造出来,为了研究物质的性质方便一点,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物质根据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物质的分类,
师: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所遵循的规律
二、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各种化学物质反应举例,找到各类物质转化关系,本章教学内容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通过对于以前学习内容的梳理,建立关于化学反应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注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发言。
1、全班共分为8个小组,各小组分别扮演,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
2、每个小组以扮演的物质为角色,找出与其它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说明
3、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转化,同学们完成实验活动单,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思考与讨论:请你说说物质间转化图有什么作用?
总结转化规律1、可以看出物质的通性2、物质的制取方法
设计意图:在交流评价归纳小结升华
三、游戏接龙
设计意图:设置游戏接龙环节,利用C\CA为龙头,增强一定的趣味性,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强化八圈图的应用。
全班分成两组,分别以一种物质为龙头,龙头由老师来出,请你在已学的化学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完成接龙。
1、要求反应的生成物必须分别含有龙头元素,并且生成物是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
2、接龙时,按物质的类别来接,生成物的种类不得重复,两大组之间互为裁判。
四、当堂练习
设计意图:我选择了三道试题,都是有关物质转化的题目,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一方面学生物质转化规律的运用能力。第二个方面,起到归纳提升的作用,显性的作用1、可以看出物质的通性2、物质的制取方法可以看到,隐性的转化条件也要掌握,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溶性碱的金属氧化物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1、(2017·湖州)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
?
X
Y
Z
A
CO2
Na2CO3
CaCO3
B
CuO
Cu(NO3)2
Cu(OH)2
C
HCl
BaCl2
NaCl
D
Mg
MgO
MgCl2
2、以Mg、MgO、Mg(OH)2、MgCO3、MgSO4、BaCl2溶液和盐酸为原料,直接制取MgCl2可有多种方法,其中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有
(  )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3、3、(2017·安徽)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A与C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与C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转化为E: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