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18 16:5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吉林二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9月份考试
高三地理试卷
第Ⅰ卷
说明:1、本试卷分第I试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1、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A.80
m
B.100
m
C.120
m
D.140
m
2.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A.西南流向东北
B.西北流向东南
C.东北流向西南
D.东南流向西北
3.该地产业布局最合理的是
A.发展滨海旅游
B.发展大规模甜菜种植
C.种植经济林木
D.加大水电开发力度
武汉某建筑采用大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设计师把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巧妙结合起来,如下图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也可以极大地减少玻璃幕墙的日射负荷,具有很好的节能性。读图,回答4~5题。
4.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该地(  )
A.昼长逐渐增加
B.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
C.月均温不断降低
D.月均降水量不断减少
5.为达到最佳遮阳效果,随纬度的变化需调节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若玻璃幕
墙高度不变,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屋檐外延长度应(  )
A.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读“某月的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判断6-8题。
6.此季节,图中①处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7.此季节,图中②处季风成因最主要的是(

A.澳大利亚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
B.赤道低气压带与亚洲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异
C.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8.关于此季节图中③处气候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干燥
B.降水丰沛
C.高温多雨
D.雨热同期
2020年1月24日,一股强大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9-10题。
9.此时,昆明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0.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
A.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B.北京风力小于三亚
C.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大
D.该日昆明气温比三亚低的原因是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h和未来48h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的是否适宜洗车的建议。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辆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气温:高→低→高
B.气压:低→高→低
C.天气状况:晴→雨→晴
D.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下图是M大洋某一纬线表层水温变化简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据图推断,M大洋及纬线是(

A.大西洋
60°N?纬线
B.大西洋
60°S纬线
C.太平洋
30°S?纬线
D.太平洋
30°N纬线
14.关于abcd
四处水温特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海域因受季风影响年温差最大
B.b海域深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
C.c海域有寒暖流交汇使年温差最小
D.d海域深受暖流影响等温线向南凸
下图示意索马里半岛位置。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索马里洋流属于(  )
A.夏季的寒流
B.夏季的暖流
C.冬季的寒流
D.冬季的暖流
16.受图中洋流影响,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  )
A.污染物向西扩散
B.易出现海雾
C.鱼群较分散
D.易出现浮冰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7-18题。
17.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18.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
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19.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读下列地貌素描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所示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是峰林,是风力侵蚀地貌
B.图②是海蚀崖,是海蚀地貌
C.图③是峡谷,是河流侵蚀地貌
D.图④是沙滩,是海积地貌
21.根据图④形态,判断当地常年盛行风向是(

A.偏西风
B.偏北风
C.偏南风
D.偏东风
22.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23.“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
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吉林二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9月份考试
高三地理试卷
第II卷
二、综合题(共3题,共计5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2021年4月中旬,下图中的玛纳斯县国营农场70万亩棉花陆续开播,该地区围绕降成本、提质量开展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优质棉70万亩。人们看到,棉田中众多装有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精良播种机正按照预先设定的线路进行精准播种,该地区机械化应用率已经达到98%。下图中附图为玛纳斯河年径流量和棉田区年降水量统计图。
(1)指出图示棉田区降水特征。(4分)
(2)简述图示棉田分布特点及成因。(6分)
(3)分别说出玛纳斯河4月和7月径流量较大的原因。(4分)
(4)简述玛纳斯棉区实施高度机械化的原因。(6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该区域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吹西南风。
材料二 下图为北美洲及温哥华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
下图为温哥华(49°N,123°W,海拔3米)和波士顿(42°N,71°W,海拔4m)逐月气温统计图。
(1)比较温哥华和波士顿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6分)
(2)描述材料二右图中7月甲处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3)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8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4分)
美国西部的大盆地内多沙漠和盐湖。大盐湖是美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末次冰期时,它曾经是一个比现在大20倍的淡水湖。冰后期变成内陆湖,最后留下的形成了现在的大盐湖、犹他湖、塞维尔湖和拉什湖。下图示意大盐湖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
(1)从气候变化的角度,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化成内陆湖的过程。(8分)
(2)如果未来气候持续变暖,推测大盆地内盐湖的变化。(6分)
吉林二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9月份考试
高三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
2、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C
B
A
D
D
A
A
C
A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D
A
A
B
A
C
D
C
A
B
D
二、综合题(共3题,共计54分)
24.(20分)
(1)全年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小。(4分)
(2)集中在冲积扇平原上;沿河分布。原因:临近水源,便于灌溉。(6分)
(3)4月气温回升,积雪融水补给河水;7月高温,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水。(4分)
(4)土地面积广;劳动力不足;生产规模大。(6分)
25.
(18分)
(1)(6分)
温哥华冬季气温比波士顿高。(2分)
原因:温哥华西部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2分)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阻挡了从北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所以冬季气温较高。(2分)
(2)
(6分)
特征:向北凸出(弯曲)。(2分)
原因:温哥华西侧海洋7月气温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海拔较低的
温哥华7月气温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出。(4分)
(3)
(6分)
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
原因: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
的暖湿气流;位于西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4分)
26.(14分)
(1)末次冰期时,气温较低,周围高山冰川广布,夏季有大量冰川融水注入湖盆。冰后
期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消退,夏季湖水补给减少,加之蒸发加剧,湖水水位下
降,外流通道被切断,大盐湖演化成内陆湖。(8分)
(2)气候持续变暖,蒸发加剧,湖泊蒸发量远大于补给量,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有些
盐湖演化成盐沼,甚至完全干涸。(6分)
【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第一小题考查气候变化对湖泊盐性质的变化影响,第二小题考查气候变化对未来湖泊演变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地理过程类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1)
注意“气候变化”的角度限定。根据材料从“末次冰期、冰后期”大盐湖气温导致的湖泊水量收支两方面分析。大盐湖湖水盐度变化最剧烈时期是在末次冰期前后,淡水湖时期,水量为现在的20倍,说明末次冰期时,气温较低,周围高山冰川广布,夏季有大量冰川融水注入湖盆,补给量大于蒸发量,收入大于支出,湖水水量大,盐度低。冰后期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消退,夏季湖水补给减少,融化量少,气温较高,蒸发加剧,湖水水位下降,水量减少,盐度变大,外流通道被切断,大盐湖演化成内陆湖。
(2)
抓住“变暖”执因索果依次推理即可,但要推断出盐湖演化的结果,即“盐沼、甚至干涸”。未来气温持续升高,蒸发量继续加大,受地形及大气环流影响,降水少,而冰川消融,补给量继续减少,使得大盆地内的湖泊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泊水位继续降低,盐度会进一步升高,有的成为盐沼甚至消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