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浙教版)九上 培优卷:1.1-1.2 物质变化和物质的酸碱性(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浙教版)九上 培优卷:1.1-1.2 物质变化和物质的酸碱性(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8 20:38: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浙教版)九上培优卷:1.1-1.2物质变化和物质的酸碱性
一、选择题
1.下表是所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柠檬
鸡蛋清
苹果
西红柿
牛奶
pH
2.3
7.9
3.1
4.2
6.5
A.牛奶和鸡蛋清均呈碱性
B.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D.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答案】C
【解析】A、牛奶pH小于7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B、柠檬汁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C、苹果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符合题意;
D、西红柿的pH大于苹果,酸性比苹果弱,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面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钾的活泼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银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氢气的密度最小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水银的熔点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3.科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元素组成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4.下图是收集干燥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密度比空气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
>7
>7
<7
【答案】C
【解析】因为用碱性干燥剂,则收集的的气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pH大于7,又因为气体短管进长管出,说明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选C。
5.下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
)
A.猴桃pH=3.0
B.牛奶pH=6.5
C.醋pH=3.8
D.小苏打pH=9.1
【答案】A
【解析】将选项中的猕猴桃、牛奶、醋和小苏打进行比较可知,猕猴桃的pH=3最小,其酸性最强,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6.近来我国某些城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氧化反应
B.均为化学变化
C.均为物理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解: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氧化反应的概念--物质与氧的反应,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都有其他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7.下列物质都能电离出OH-,其中不属于碱的是(
)
A.NaOH
B.Ca(OH)2
C.Cu2(OH)2CO3
D.Fe(OH)3
【答案】C
【解析】碱是电离后生成的阴离子只有OH-的一类化合物,Cu2(OH)2CO3电离后生成的阴离子除OH-外,还有C。
8.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中也蕴涵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
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答案】B
【解析】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例如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不是纤维素,故B不正确;
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故C正确;
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受热融化的液态石蜡,故D正确。故选B。
9.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石蜡熔化,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煤干馏,稀有气体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钢铁生锈,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A、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煤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稀有气体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钢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属于物理变化;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的因素很多,当我们研究蔗糖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需控制的影响因素有(
)
①水量的多少②温度的高低③是否搅拌④蔗糖颗粒的大小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当我们研究蔗糖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其它的影响因素应该是相同的,如温度、水的质量、搅拌和固体的质量都必须是相同的,即①②③符合题意。
11.将四种物质电离,得到的离子如下,则其中属于酸离得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酸在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12.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在《科学》杂质上发布了获取金属氢的相关报告。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标准大气压下,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由氢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氢。金属氢具有金属的性质,储藏着巨大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的构成可能与金刚石相似
B.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D.金属氢的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析】A、金属氢由原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所以结构可能相似,故A正确;
B、金属氢和氢气的构成不同,所以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C、金属氢与氢气的构成粒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C不正确;
D、金属氢的形成过程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所以氢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故D不正确。故选A。
二、填空题
13.某植物的花瓣汁液(以下简称:X汁液)呈紫色,X汁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有如下现象:
溶液名称
白醋
稀盐酸
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钾溶液
X汁液
红色
红色
紫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1)据上表推测,X汁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2)将X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则肥皂水pH________(填“>”、“<”或“=”)7。
【答案】(1)能(2)大于
【解析】(1)X汁液遇酸和碱性溶液呈现不同颜色,可做酸碱指示剂;
(2)将X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由表中信息可知,该肥皂水呈碱性,pH>7;
故答案为:(1)能;(2)大于。
14.如图是某橙汁饮料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除配料中所涉及的营养物质外,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还有
___

____
(写两种即可)。
(2)该饮料的pH
7(填“>、<、=”)
(3)如何检验一种无色溶液是否具有酸性?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答案】蛋白质、油脂;<;取少量该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则证明该无色溶液具有酸性。
【解析】解:(1)除配料中所涉及的营养物质外,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还有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等。
(2)溶液的pH大于7就成碱性,溶液pH小于7就成酸性,溶液pH等于7就成中性。橙汁显酸性,所以该饮料的pH<7。
(3)检验一种无色溶液是否具有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则证明该无色溶液具有酸性;
15.我国大力推广在盐分高,pH>9的土壤中种植海水稻。
(1)pH>9的土壤呈____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稻壳可用于制纳米SiO2,SiO2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
A.氧化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答案】碱性AB
【解析】(1)pH>9的土壤,pH大于7,呈碱性;
(2)SiO2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16.台州某公司通过提取玉米中的某种营养成分,加工成可以承受110℃高温的“玉米杯”。玉米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既安全又环保。玉米杯加工流程如图所示。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的果实属于

(2)图中营养成分A遇碘液会变蓝色,则A是

(3)如图物质循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发酵
B.降解
C.加工成型
【答案】(1)器官(2)淀粉(3)C
【解析】(1)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成的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玉米粒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构成的,玉米粒有繁殖的生理功能,所以玉米粒属于器官。
(2)淀粉与水得到乳白色的混合液,遇碘液会变蓝,无粘性。
(3)发酵和降解生成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加工成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
17.家庭小实验:回家后点燃一段蜡烛,过一段时间后熄灭,请写出从点燃到熄灭的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判断这些现象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

(2)

(3)

(4)

【答案】答案(1)蜡烛受热,顶端熔化成液态,属于物理变化
(2)熔化的蜡油沿着灯芯上升,属于物理变化
(3)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属于化学变化
(4)蜡烛长度逐渐变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解析】本题属于实践操作题。观察时要注意每一个细节,结合学过的内容进行分析。观察的重点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颜色、状态是否改变,是否产生特殊的气味,是否有发光、发热的现象等。
四、解答题
18.维C泡腾片是一种常见的补充维生素C的保健品。某品牌维C泡腾片(以下称“本品”)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维C泡腾片水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将本品一片投入蒸馏水中,有气泡产生,待不再产生气体后,向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测得溶液呈______性。
(2)上题中产生气泡的反应原理为:H3C6H5O2+3NaHCO3=Na3C6H5O2+3CO2↑+3____(填化学式)。
(3)维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的测定:称量相关实验用品质量,将本品一片投入蒸馏水中,待不再产生气体后,称量锥形瓶及瓶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装置如图乙所示。相关数据如下表:
物品
反应前
反应后
锥形瓶
蒸馏水
维C泡腾片
锥形瓶及瓶内所有物质
质量/g
71.75
50.00
4.00
125.53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本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酸性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一片维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质量为,
答:该维生素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5%。
【解析】(1)紫色石蕊遇到酸性溶液会变红,向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所以被测溶液呈酸性。故填:酸性。
(2)根据题意,产生气泡的反应原理为:H3C6H5O2+3NaHCO3=Na3C6H5O2+3CO2↑+3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得,反应前后H原子个数相差6,碳原子、钠原子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氧原子反应前后相差2,设所填化学式为X,则3X为3H2O,故所填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3)解析详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浙教版)九上培优卷:1.1-1.2物质变化和物质的酸碱性
一、选择题
1.下表是所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柠檬
鸡蛋清
苹果
西红柿
牛奶
pH
2.3
7.9
3.1
4.2
6.5
A.牛奶和鸡蛋清均呈碱性
B.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D.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2.下面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3.科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元素组成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4.下图是收集干燥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密度比空气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
>7
>7
<7
5.下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
)
A.猴桃pH=3.0
B.牛奶pH=6.5
C.醋pH=3.8
D.小苏打pH=9.1
6.近来我国某些城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氧化反应
B.均为化学变化
C.均为物理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7.下列物质都能电离出OH-,其中不属于碱的是(
)
A.NaOH
B.Ca(OH)2
C.Cu2(OH)2CO3
D.Fe(OH)3
8.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中也蕴涵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
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9.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石蜡熔化,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煤干馏,稀有气体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钢铁生锈,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10.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的因素很多,当我们研究蔗糖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需控制的影响因素有(
)
①水量的多少②温度的高低③是否搅拌④蔗糖颗粒的大小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将四种物质电离,得到的离子如下,则其中属于酸离得到的是(
)
A.、
B.、、
C.、、
D.、
12.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在《科学》杂质上发布了获取金属氢的相关报告。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标准大气压下,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由氢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氢。金属氢具有金属的性质,储藏着巨大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的构成可能与金刚石相似
B.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D.金属氢的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二、填空题
13.某植物的花瓣汁液(以下简称:X汁液)呈紫色,X汁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有如下现象:
溶液名称
白醋
稀盐酸
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钾溶液
X汁液
红色
红色
紫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1)据上表推测,X汁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2)将X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则肥皂水pH________(填“>”、“<”或“=”)7。
14.如图是某橙汁饮料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除配料中所涉及的营养物质外,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还有
___

____
(写两种即可)。
(2)该饮料的pH
7(填“>、<、=”)
(3)如何检验一种无色溶液是否具有酸性?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15.我国大力推广在盐分高,pH>9的土壤中种植海水稻。
(1)pH>9的土壤呈____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稻壳可用于制纳米SiO2,SiO2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
A.氧化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16.台州某公司通过提取玉米中的某种营养成分,加工成可以承受110℃高温的“玉米杯”。玉米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既安全又环保。玉米杯加工流程如图所示。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的果实属于

(2)图中营养成分A遇碘液会变蓝色,则A是

(3)如图物质循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发酵
B.降解
C.加工成型
三、实验探究题
17.家庭小实验:回家后点燃一段蜡烛,过一段时间后熄灭,请写出从点燃到熄灭的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判断这些现象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

(2)

(3)

(4)

四、解答题
18.维C泡腾片是一种常见的补充维生素C的保健品。某品牌维C泡腾片(以下称“本品”)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维C泡腾片水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将本品一片投入蒸馏水中,有气泡产生,待不再产生气体后,向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测得溶液呈______性。
(2)上题中产生气泡的反应原理为:H3C6H5O2+3NaHCO3=Na3C6H5O2+3CO2↑+3____(填化学式)。
(3)维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的测定:称量相关实验用品质量,将本品一片投入蒸馏水中,待不再产生气体后,称量锥形瓶及瓶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装置如图乙所示。相关数据如下表:
物品
反应前
反应后
锥形瓶
蒸馏水
维C泡腾片
锥形瓶及瓶内所有物质
质量/g
71.75
50.00
4.00
125.53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本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