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符号与文字
学习目标
1
知道符号和文字是人类创造的保存信息的基本方式。
2
知道“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基本工作流程。
3
通过文字从“象形文字”到“表意符号”的发展,推断出文字表达内涵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
4
汉字的创立和印刷术的发明,彰显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1.符号和文字是人类创造的_________的基本方式。
2.中国早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金文,都是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_________”产生出来的。
3.北宋庆历年间,毕异发明的印刷术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中国的(
)是世上现存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之一。
A.楔形文字
B.拉丁文
C.汉字
D.岩画
2.
7世纪初的唐朝时期,人们从印章、石刻中得到启示,发明了(
)。
A.火药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雕版印刷术
3.东汉时期,我国的(
)改进了造纸术,使人们可以将更多的信息方便地书写在纸上。
A.毕异
B.蔡伦
C.刘禹锡
D.范仲淹
4.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人类发明了文字。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刻在(
)上的。
A.石头
B.青铜器
C.龟板
D.羊皮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
1.看书不是传递信息的方式。(
)
2.在美术课上,老师将一位同学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也是在传递信息。(
)
3.在印章上刻字的时候要注意刻的字都是反体字。(
)
能力提升
四、看图回答。
下图是我国古代的象形文字,你能认出图中的象形文字吗?选择你感兴趣的两个象形文字,试着写一写。
五、实验操作。
北宋发明家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了雕版印刷的缺点。毕异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画凸起的高度与铜钱边缘的厚度一致,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参照活字印刷的流程,将自已的名字制成字模,说说你在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材料,用文字或画图形式简单描述制作过程,并用你制作的字模印出你的名字吧。提示:在使用刻刀时要注意安全。
参考答案
一、1.保存信息2.甲骨文
石刻文
表意符号
3.活字印刷术
二、1.C
2.D
3.B
4.C
三、1.
X
[解析]看书是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
2.√
3.√
四、人、田、火、月、山、木、口、日、水、力、目,(答案不唯一,写出两个即可)
五、材料:刻刀、陶泥(橡皮章)、印泥、纸。
制作过程:
第-一步,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写出名字的反体字。
第二步,对照名字的反体字在陶泥块上用刻刀刻出相应的字。
第三步,蘸一下印泥,印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