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电是什么——2021-2022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B.摩擦后的气球粘在手上
C.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飞起
D.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2.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的物体(芥)。这一记述说明(
)
A.分子间只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摩擦后的琥珀与芥菜籽、干草等带上了同种电荷
D.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3.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图)。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4.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
5.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关于该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同时带上了正电荷
B.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C.橡胶棒上的电子通过金属杆转移到了金属箔上
D.验电器的金属箔由于静电感应带上了电荷
6.如图所示,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的三个轻质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b球带正电,下列关于两小球带电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都带正电
B.都带负电
C.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
D.若a带负电,则c一定不带电
7.如图所示,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戳穿)的轻质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的一端,两者相互吸引。则(
)
A.吸管带正电
B.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
C.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
D.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上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餐巾纸上
8.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连接起来后如图所示,则(
)
A.B中负电荷通过棒流向带正电荷
B.A中正电荷通过棒流向带正电荷
C.棒中有持续电流从A流向B,使B张角增大
D.棒中有持续电流从B流向A,使A张角先减小,后增大
9.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以下为图示及操作步骤(请将所缺内容填写完整):
A.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使其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_____;
B.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人为将“大”字区域内的电荷导走,说明人体是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
C.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大”字以外区域的塑料板吸附木屑是由于_______,“大”字区域内的木屑由
于
作用而滑落。
10.如图所示,当一个带负电的物体甲靠近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乙时,乙的a端会带正电、b端会带负电。
①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金属导体中存在大量可移动的自由电子,电子带_______电(填“正”或“负”);自由电子受到物体甲所带电荷的_______(填“吸引”或“排斥”)作用移动到导体乙的一端。
②若将图中的物体甲换成带正电的物体,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导体乙的_______(填“A”“B”或“C”)。
A.两端都不会带电
B.a端会带正电、b端会带负电
C.a端会带负电、b端会带正电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摩擦起电无关,故A正确;摩擦后的气球带电,所以能粘在手上,是摩擦起电的缘故,故B错误;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后头发飞起,是摩擦起电的缘故,故C错误;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摩擦起电的缘故,故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琥珀或玳瑁的甲壳能吸引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物体,属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分子间的作用力,故A错误;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但仅凭此现象不能充分说明这一点,故B错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琥珀或玳瑁的甲壳能吸引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物体,说明不是带同种电荷,故C错误;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经过摩擦带电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能吸引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物体,故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摩擦的方法使头发与气球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从而使头发与气球带异种电荷,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分子发生转移,故A、B错误;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与气球因为相互摩擦而带异种电荷,两只相同的气球带的是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C正确,D错误。
4.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乙、丙相互排斥,说明乙、丙一定带同种电荷,已知丙带正电,则乙一定也带正电;图中甲、乙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甲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故选C。
5.答案:C
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带负电,故用它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也带上负电,即验电器的金属球和两片金属箔都带上了负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张开,故A、B错误;当用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会有一部分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金属球又转移到金属箔上,并使两片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故验电器带电是通过接触带电,不是感应带电,故C正确,D错误。
6.答案:B
解析:由题知,三个轻质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中间的b球带正电;若a或c不带电,a或c一定会被b吸引,D不符合题意;若都带正电,则三个小球之间会相互排斥,则a和c由于受到排斥力,不会处于静止状态,A不符合题意;若a带负电,c带正电,则两个带正电的小球对a球都有向右的吸引力,a球不会静止,C不符合题意;当都带负电时,a和c相互排斥,a和c又受到b的吸引力,则三个小球可能会维持静止状态,故B正确。故选B。
7.答案:C
解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能吸引吸管,说明玻璃棒与吸管带异种电荷,吸管带负电,故A、B错误。用餐巾纸摩擦吸管时,吸管带负电是因为得到电子,则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故C正确,D错误。
8.答案:A
解析:金属棒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当金属棒把验电器两金属球相连时,A带正电,缺少电子,故电子会从B定向移动到A,使验电器B缺少电子也带上了正电.由于电子带的是负电,而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电流方向由A到B.但由于没有电源,不会有持续电流.答案选A.
9.答案:A.转移B.导体C.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重力
解析:A.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塑料板面,由于摩擦使整块塑料板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B.人体是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所以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大”字时,会将“大”
字区域内的电荷导走;C.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在平放的塑料板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时,塑料板上的带电区域就会把木屑吸住;将塑料板缓慢竖起,塑料板上“大”字区域内的木屑由于没有电荷的吸引,在重力作用下滑落。
10.答案:①负;排斥;②C
解析:①电子带负电;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乙中自由电子会受到带负电的物体甲的排斥力。②将题图中的物体甲换成带正电的物体,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乙中自由电子会受到带正电的物体的吸引,移动到导体乙的a端,使a端带负电,而b端因失去电子(失去负电荷)而带正电,故C正确,A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