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部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读
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诗
猜
人
下面这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闻
一
多
名人回忆
1.回忆学过的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课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最后一次讲演》
2.请你谈谈对闻一多先生的印象。
闻一多(1899--1946),
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主张诗歌“三美。代表作《红烛》、《死水》
写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三美”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
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
红
烛
“意象”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歌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红烛的形象
火红的形象①
自我牺牲的形象②③④
流泪的形象⑤⑥⑦
奉献者的形象⑧⑨
红烛的精神
无私奉献的精神
彻底牺牲的精神
完全利他的精神
利他
利民
利国
舍己
红烛为何燃烧成灰?
——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
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
乐观豪迈、开阔大气
诗人笔下的“红烛”形象
红烛为何伤心落泪?
——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
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
乐观豪迈、开阔大气
诗人笔下的“红烛”形象
红烛燃烧自己有何心愿?
——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
诗人笔下的“红烛”形象
如何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默默奉献,明知最终会化为灰烬,却矢志不渝,只要能创造光明,不计个人荣辱
诗人笔下的“红烛”形象
艺术特色
借物抒情
红烛伤心的烛泪
红烛的赤城
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
诗人的赤子之心,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
对红烛的敬仰。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红烛的责任
诗人自勉自励,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
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
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
红烛
《红烛》主题思想
《红烛》通过对“红烛”特点的追问和思考,塑造了红烛的形象,概括了诗集所表现的对祖国光明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赞美了红烛的精神,表达了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课外阅读闻一多《死水》等诗
闻一多《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表达了诗人对“死水”一般的旧中国腐败现实的激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