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3.2《哦,香雪》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3.2《哦,香雪》课件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8 20:2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导入:一分钟,你能做什么?
一分钟,创造国民生产总值985万元
一分钟,55名外国人来到中国
一分钟,复兴号高铁动车行驶5833米
一分钟,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46804G
一分钟,网上商品零售1043万元
一分钟,快递小哥收发7.6万件快递
一分钟,移动支付金额3.79亿元
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了系列视频《中国一分钟》,看看在一分钟里中国能够发生什么?
哦,香雪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梳理了小说情节
3、分析了小说人物形象
1.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把握主旨和主题。
2.品读小说的语言美,赏析小说主人公“香雪”的形象特征

3.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体会拟人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哦”的读音和意义:《现代汉语词典》P354、1011
ó:哦,怎么回事?
ò:哦,太棒了!
质疑、惊奇等。
惊喜、赞美。
思考标题
铁凝,出生于1957年,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从香雪开始,一个个女性形象被她塑造出来。她描写生活中的普通女人和她们的心理,反映她们的理想和追求、矛盾和痛苦、生存和斗争,这成为她小说一贯的主题。她被贴上“女性主义写作”的标签。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2、联系写作背景,思考大山和火车象征着什么?
3、火车开通前和开通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预习检测
答案:
1、
主要人物:香雪
次要人物:以凤娇为代表的农村青年
北京话
2、大山和火车象征着什么?
闭塞落后的环境
开放、文明
3、前: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后: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3分钟)
(1)整个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什么?
请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初读课文
开端(1—3)火车开进山村
前: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后: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发展(4—55)姑娘们迎接火车——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高潮(57—71)香雪渴望有铅笔盒——对知识的渴望
结局(72—78)香雪深夜归来
《哦,香雪》情节
故事情节
4-42姑娘们看火车
43-55姑娘们与火车上的旅客做生意
56-62香雪渴望铅笔盒
63-71香雪换回铅笔盒
赏析人物
主要人物:香雪
香雪是一个怎样的人?
思考:(5分钟)
1、火车开进深山后,香雪有何表现?从原文中找。
2、香雪的表现反应其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赏析人物形象——香雪
香雪是一个怎样的人?(香雪的性格特点)
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胆怯、善良、纯真无邪,淳朴自尊,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人物形象——香雪
香雪身上具有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之美。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最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
分析凤娇的形象
凤娇关注“金圈圈”,“手表”,“发卡”,“纱巾”等装饰品。她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的生活用品。
思考:火车开进深山后,凤娇她们有何表现?
对“北京话”
纯真含蓄而执
着的情感。
凤娇这个人物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文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凤娇的这一情感?
分析凤娇的形象
眼睛却不游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第14段)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蓝地鸡蛋塞给他。又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如果他给她捎回一捆挂面、两条沙巾,凤娇就一定抽回一斤挂面还给他。”(第45段)
思考:火车开进深山后,香雪与凤娇们的表现有何异同?
同: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异:
凤娇们——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
们注意到的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比指甲盖还
小的手表,发卡、纱巾、色彩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关注的是
学生书包,自动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
物质追求
精神追求
总结: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形象对比
突显主要人物形象——香雪
思考: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直接原因:因为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都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
根本原因: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别人的需求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她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香雪和凤娇两个人物体现了什么主题
歌颂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纯美的心灵,
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
小结:
1、作者及写作背景
2、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小说人物形象:香雪、凤娇们
作业:
用发散性思维
思考:火车开进台儿沟,对这些姑娘、对台儿沟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从作者的描述对象来说,小说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群清纯、美丽的姑娘,那她为什么不选择小孩、老者或者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呢?
因为小孩少不更事,他们的思想还很稚嫩;老者们已近垂暮,他们已经不再能担负起台儿沟的发展和兴盛;而青年男人们虽然有年轻的思想,可以很快接受新兴的事物,也有开创新气象的勇气。但是从小说的创作需要来看,小说是通过一群女孩子来衬托香雪这个主人公,而男人一般比较独立,他们很少成群结对地出门。其次,那些拿鸡蛋换东西做买卖的事情一般只有女孩子才能做得来,小伙子一般从事体力劳动。另外,女孩子们的穿着打扮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充满朝气的感受,乘客在心理上更容易接纳她们。
赏析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
通过细节
暗示出大时代背景
香雪凤娇可以去车站售卖商品
标明是改革开放初期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赏析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朗读“香雪回家”这部分,回答问题:
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幽寂的山林
皎洁明净的月光
清脆作响的核桃叶
黯淡寂静的山林
欢腾的小溪
月夜山景图
(害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香雪心理变化
①渲染了一幅幅月夜山景图,为人物的活动(香雪回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
②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形象地表现了香雪“怕—不怕—犹豫—坚定”的心理变化过程。
自然环境
赏析环境描写
香雪带着铅笔盒走三十里夜路回家时,她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惊慌害怕
平静
期待
内疚
坚定
心理描写
A.“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第73段)
B.“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第74段)
C.“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第75段)
表达了香雪渴望改变山村封闭落后的面貌及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
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母亲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你认为她爱慕虚荣吗?如果不是,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赏析人物形象——香雪
小木盒
自动铅笔盒
笨拙、陈旧
文化和知识、
现代文明的象征
赏析人物形象——香雪
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村姑娘的自爱自尊,显示了强烈的时代意义。
象征手法
铅笔盒象征文化和知识
象征手法
火车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象征手法
大山象征着
封闭、传统
象征
铅笔盒
=
学习文化知识
有了铅笔盒
=
有了知识
香雪追求文化的勇气
香雪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如何看待香雪对“自动铅笔盒”的渴求,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吗?
原文: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
理解小说标题
标题中“哦”字到底读什么?
为什么题目要加上这个字?
标题中的“哦”:
ò,叹词,题目中加“哦”,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一只铅笔盒这一举动的理解与肯定,并由衷地赞叹了香雪的纯朴自尊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与文章的风格相符。
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
小说题目“哦,香雪”其实正是来自于结尾姑娘们和群山对于香雪的共同呼唤,这一声呼唤意蕴复杂而丰富。
①是为香雪的安全归来而发出的惊喜——“哦,香雪,你终于回来了。”
②是对香雪登车举动的感叹——“哦,香雪,竟然为了一个铅笔盒冒如此大的风险。”
③是对香雪追求精神发出的由衷赞美——“哦,香雪,为了心仪的铅笔盒,什么也不怕,如此勇敢。”
④是大山在为自己子女的勇气和进步而高兴,从心底里支持子女走上更远更高的奋斗旅程——“哦,香雪,你终将离开我的怀抱,愿你有更灿烂的明天。”
⑤是作者的期待和愿望——“哦,香雪,祝愿你和凤娇们尽快走出贫穷和落后,走进富裕和文明。”
老作家孙犁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你能从几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1、台儿沟少女清纯美丽的形象,凤娇对“北京话”朦胧纯净的感情,这些都构成了小说中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2、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纯净自然,没有掺杂人世的尘污。尤其香雪行三十里夜路,香雪的心理活动和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自然景物交融糅合,像诗一样,动人心弦。
3、小说的语言清丽流畅、朴素自然,给读者清新之感。
一、《哦,香雪》这部短篇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细节描写,需要我们仔细揣摩,用心体会其精妙之处。
自选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写一则短评。
(短评写在《练透》15页18题处,原18题不做)
示例
原文: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香雪并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什么亲戚,他的话倒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委屈里的丰富内涵
“北京话”对香雪的关心,反而让香雪感到委屈,这似乎不太好,其实不难理解。“北京话”所说,表示他已经有了妻子,这样“凤娇”对他的朦胧感情只有播种而没有收获,所以香雪为凤娇委屈,这体现了凤娇的忠贞。而“北京话”爱人的亲戚住在离台儿沟三十里外的西山口,足以见台儿沟偏僻闭塞,远离文明,香雪为台儿沟委屈,这是渴望文明和富裕的体现。
二、易卜生有一部戏剧作品《玩偶之家》,结局是娜拉出走,离开家庭,剧本在娜拉出走后戛然而止。那么娜拉出走后会有什么出路呢?关于这一问题,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学院文艺会讲上针对“娜拉走后怎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香雪走出台儿沟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香雪走后怎样”为主题,展开合理想象,为香雪的故事续写结局并陈述理由,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