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气——沁园春·长沙
一、教学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
2.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讨论,把握本章主旨。
3.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和远大抱负。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词的发展简史,掌握古典诗词的格式了解写作背景。
维发展与提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学会欣赏诗歌。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三、重难点
1.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和远大抱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一尊雕塑说起:橘子洲头的雕像能准确表达沁园春长沙的词意吗?
2.投影:美国华人学者龚忠武于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在纽约华人举行的纪念会上,对毛泽东的精神归纳——骨气、志气、勇气、才气、正气、王气。
问题:龚评价毛泽东
精神有“王气”,这里的王气指的是王者的气象,诗歌中的“气象”大概包含哪些内容?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
“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
初步体会“气象”相当于“风貌”“气势”“风格”,是个诗词的审美范畴。
2对比阅读:黄巢《不第后赋菊》赵匡胤《咏初日》都有王者之气
【虽然都有豪迈大气的共同之处,但格局境界天地之别。黄透露的是农民起义的揭竿而起,杀气腾腾的霸气,赵雍容华贵却又有权力倾轧的帝王霸气,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满足自我称王称霸的私欲】毛诗:问苍茫大地,凝结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是对祖国命运的炙热关注和苦心求索,是心忧天下、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无关个人利益;下片的巧妙回答了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怎样的一群人:生机勃勃,以天下为己任,藐视反动权贵,敢于改造旧世界的无产阶级青年,表达了心忧天下,拯救苍生的豪情壮志
3.
朗读体会——大开大合、开阔豪迈,变化多端的意境,纵横捭阖的描述角度,傲视群雄、心系苍生的评论,恢弘壮阔的气势。
学生朗读
4.意象-意境
(1)意象的概念。“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象就是诗人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物象)的组合。
“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
(2)意象的类别。诗歌中的意象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马致远《天净沙树昏鸦……再如白?秋思》枯藤老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3)常见意象的寓意。?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羌笛”往往寄寓着别意和乡情;“杨柳”往往表示挽留的情意,送别的不舍,思乡的缠绵;“月亮”是思乡怀人或渲染凄清的气氛;“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4)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其描写的客观物象融合而成的世界。意象与意境有一定的联系,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意象一般与词句相关,而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不少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5.?明确要求,学生品读
小组合作,找出自己喜欢的几幅画面,说说画面里有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起来的画。
(1)上阕:独立寒秋图:独立(人)、湘江、橘子洲
湘江秋景图: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
这些意象都有“竞自由”的特点。
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的“湘江秋景图”的?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写景语句
观察角度
写景分析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远景、静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近景、动景
鹰击长空
仰视
高景、动景
鱼翔浅底
俯视
低景、动景
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请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填写下面的表格。
相关语句
关键字
效果分析
万山红遍
万、遍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
遍——红之广,写出了红之广阔、彻底
层林尽染
层、染
层——写出了林之茂密
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用了拟人手法,王实甫的《西厢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漫江碧透
漫、透
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湘江之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百舸争流
争
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鹰击长空
击
飞之矫健,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展翅翱翔、迅猛有力的矫健身姿
鱼翔浅底
翔
游之轻快,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万类霜天竞自由
竞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
上阕通过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的描绘,描述了作者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2)下阕:峥嵘岁月图:百侣、同学少年
中流击水图:浪、飞舟??
下阕则通过百侣、同学少年、浪、飞舟等意象的描绘,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流露出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无限怀念。
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人。
“谁主沉浮”这一句是构思的枢纽,转变的关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业:
完成学案
圈划学案中【素材采撷】、【群文阅读】并适当做批注
预习第二课,朗读,比较第一课第二课意象主旨的异同。
完成练习册T1、T2、T3、T6